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风胶囊治急性中风病36例张秋才,李光秀,郭连澍(河北省人民医院050051)中风病(又名卒中)为临床常见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语蹇或不语、肢体麻木为主症,以发病急为特点。笔者自拟中风胶囊治疗本病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2.
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发现,肝肾阴虚是中风的根本病因,因此滋补肝肾是防治中风的关键,对滋补肝肾法防治中风的思路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明珠平肝合剂在中风急性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迷、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我院中风科自2001年5月开始,运用本院制剂明珠平肝合剂,治疗急性期中风1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中风为急性起病,临床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疾病。因为它起病急、变化快,与自然界善行数变的风邪特性相似,因此被古人称为中风。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多并发症这"四高一多"特征,往往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发生的气血逆乱,由于风、火痰、瘀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脉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依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结合现代影像检查又分为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  相似文献   

6.
龙娜  魏艳 《广西中医药》2010,33(1):42-43
<正>失语作为中风后主症之一,指运用或理解语言的功能障碍或丧失[1],多与半身不遂诸症同时出现,亦可单独出现。《千金方.论杂风状》称之舌强不能言,《杂病证治准绳.中风》谓之失音不语。据统计,我国脑血管病患者约70%~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中风一名始见于《内经》 ,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 ,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 ,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 ,直冲犯脑 ,形成脑脉痹阻。临床以突然昏仆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不语或言语蹇涩 ,偏身麻木等为主症 ,并具有起病急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的证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占全部脑卒中的86%[1],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出现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斜,偏身麻木等临床表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属中医"中风"范畴.临床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1].头针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传统的头针疗法进针后快速捻转,刺激强烈,易引起明显疼痛或不适.笔者应用改良头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相关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55例。其中,门诊108例,住院47例。男92例,女63例。年龄35~45岁14例,46~55岁58例,56~65岁58例,65岁以上25例。按病种分中风126例,其中中络64例,中经39例,中腑18例,中脏5例.心痹29例。病程最少1周,最长4年。2临床诊断标准①中风按病类诊断:中给,遍身或一侧手足麻木或兼有一侧肢体力弱,或兼有口舌歪斜者。②中经;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害或不语、遍身麻木为主证,而无神识昏蒙老。③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面强语容或不语、遍身麻木、神识恍您或迷蒙为主症。④中胜:必有神昏或昏债、半身不…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strok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本病归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  相似文献   

12.
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清开灵”治疗中风目前也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疗效。我们进行了针灸配清开灵注射液静脉点滴与单纯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72例中风偏瘫患者符合1986年6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鉴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的诊断标准,皆中风中经络的急性期和恢复期,以半身不遂为主症,及兼有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强不语、头痛、眩晕等症者。男46例,女26例;年龄39~74岁,平均49岁;病程2周以内28例,2周至3个月21  相似文献   

13.
中风不语是中风三大后遗症之一,属现代医学脑血管病范畴。卒中病人,经抢救脱险后有些病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基本恢复,但仍言语蹇涩,口角流涎。笔者在临床每多治愈,谨举三则介绍于下: [例一]张某,男,60岁。素有头晕史,患高血压多年,嗜烟酒,喜打麻将,常彻夜不眠。  相似文献   

14.
人参再造丸一向被人们认为是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良药,但也应根据病情服用。在我国,各地的人参再造丸配方并不完全统一,但其主要成分均有人参、三七、牛黄、乌梢蛇、山甲等中药,这些药物具有祛风散寒、化痰活络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中风不语、半身不遂、手足拘挛等症。但并非所有具有此类症状的病人都能生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病于静息睡眠中,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主症较轻,头痛头晕多不显著的一类中风.方法 通过现代医学的深入研究就其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系的生理、病理、药理、治疗进行探索.结果 发现对实验动物如鼠按照生理、病理、药理造成相应的模型进行动态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或死亡是可控的.结论 中医与现代医学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急性脑梗塞)在疾病的认识上是一致的,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是有明显的效果的,是有理可寻的.  相似文献   

16.
中风病是以患者卒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口舌歪斜等主症的一类病证。与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很相似。《内经》中有偏枯、风痱、风懿、风痹等不同的命名,但唐宋以前,对中风的病因,一般认为是由感受风邪所致,至金元时代王履始把由外风所致者称真中风,由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是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属中医学"中风"范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本院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新志 《新中医》2007,39(5):99-99
中风后笑不休属中风并发症范畴,尤以反复中风后多见。中风后患者除常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外,还可见笑不休。其笑并非完全没有内容,与内心情感可有直接关系,现代医学认为,是脑血管病患者易发的情感障碍之一,多见于多次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笔者临诊分3型论治,现阐述如下,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9.
张兰坤  徐丹  陈俐  过伟峰 《新中医》2011,(5):176-177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塞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的病证。本病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高,是严重危害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的重大疾病。本病治疗棘手,许多患者难以达到满意疗效。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临床各科疑难杂症的研究,对缺血性中风证治经验颇丰。笔者根据周教授的临床治疗经验,结合临床部分案例,略作探析,以供同道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血瘀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少阳 《山东中医杂志》1994,13(11):487-488
<正> 血瘀证贯穿于中风病整个过程中。在中风先兆期,瘀血阻滞、脉络不通可出现肢体麻木、蚁行感、屈伸不利、舌强不随;脑窍失养而现健忘、眩晕、耳鸣、舌质晦暗或有瘀斑、瘀点、脉象沉涩。中风急性期,因气血上逆、蔽阻清窍,或风火痰瘀阻滞经络,而致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中风后遗症,可见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口喎语謇或舌痿不语等症,有属气虚血瘀或风痰流窜、脉络阻滞,有因肝肾不足,阴血亏虚,血脉阻滞。中风之病机复杂,病人体质各异,临床需辨证应用活血化瘀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