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出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按自我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为期1年的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和健康问卷(SF-36)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病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BPRS、SDSS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BPRS、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将62例人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the 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和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量表(the 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进行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因子分(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总的家庭功能)和家庭功能总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改善家庭功能,可加强家庭成员间情感上的沟通和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服务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服务护理模式管理,为期3个月,采用Mom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对病人进行评估。[结果]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病人M噼SS总分、依赖程度、活动能力、社会交往、目前症状和病态行为及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生活质量中的精神健康、自我评估、工作能力、人际关系、家务和生活自理、夫妻关系、独立性、社会支持、经济状况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服务护理模式及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出院的精神分裂症80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RP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对两组病人进行18个月的干预评估。[结果]家庭护理干预能帮助病人恢复社会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种辅助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方法]将符合 CCMD-3诊断标准出院的精神分裂症80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RP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对两组病人进行18个月的干预评估.[结果]家庭护理干预能帮助病人恢复社会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种辅助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服务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服务护理模式管理,为期3个月,采用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对病人进行评估.[结果]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病人MRSS总分、依赖程度、活动能力、社会交往、目前症状和病态行为及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生活质量中的精神健康、自我评估、工作能力、人际关系、家务和生活自理、夫妻关系、独立性、社会支持、经济状况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服务护理模式及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支持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治愈出院后均维持药物治疗,并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家庭干预。观察1a。于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评定家庭支持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家庭支持功能,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出院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家庭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索采用出院随访的方式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随机将62例患者家属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入院时就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对观察组进行为期9个月的家庭随访,而对照组则常规门诊随访。在出院前和出院后9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家属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结果:62例患者家属家庭功能的总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出院前两组的FAD、(GQOLI-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9个月后观察组FAD、GQOLI-74(除外物质生活维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功能,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337-2338
对将家庭中心护理模式运用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当中可取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痊愈之后转为家庭中心护理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数字随机分成家庭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各45例,分别给予家庭中心工护理模式与常规药物维持护理模式。观察周期为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并作生活质量调查。经12个月护理干预后,家庭护理组病理情况、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家庭护理组GQOLI各项评分结果均要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家庭中心护理模式应用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出院后护理工作当中,对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康复具有可观性作用。对患者生活质量起到显著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PDCA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家庭护理指导,研究组采用PDCA家庭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2个月进行FAD和SQLS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家庭干预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与氯氮平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40例与氯氮平组39例,分别给予口服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12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社会功能缺陷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P0.05,0.01),齐拉西酮组阴性症状评分低于氯氦平组(P0.01);SDSS各条目评分2组均明显下降(P0.05,0.01),齐拉西酮组在家庭内外活动、对外界兴趣、社会性退缩、婚姻职能、责任心和计划性6个条目评分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0.05,0.01);齐拉西酮组的GQOLI-74总分及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评分明显高于氯氮平组(P0.01);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氯氮平组(37.5%与66.7%,P0.01)。结论:齐拉西酮的疗效与氯氮平相当,但副作用小;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 10 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临床疗效为痊愈或显著好转 )出院后随机平均分成 2组 ,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家庭干预 ,另一组设为对照组 ,行常规的出院指导及药物维持治疗 ,不提供家庭干预 ,追踪观察 2年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接受家庭干预治疗的患者社会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 ,家属焦虑程度明显减轻 ,患者近期复发率明显下降。结论 家庭干预能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 ,减轻患者家属的焦虑 ,降低患者的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劳动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和健康教育。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生活质量评定综合问卷(GQOLI-74)进行精神症状、康复疗效和生活质量的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56例患者的BPRS和IPROS量表总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GQOLI-74总分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维度单项因子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抑郁情绪及其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家庭状况调查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10例正常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中情感表达不良、娱乐性差、矛盾性突出、控制性较强,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抑郁程度较重,与正常者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病情复发的相关因素有内向性格、家庭经济条件差、未婚和抑郁情绪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中问题较多,患者普遍存在抑郁情绪,构成了复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精神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于2011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出院后自愿参加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1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2例在院内康复基础上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系统康复,对照组49例采用院内康复,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心理社会维度、动力和精力维度得分、精神残疾与社会功能得分和家庭社会关怀指数,然后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心理社会维度、动力和精力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精神残疾与社会功能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家庭社会关怀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HO-DSAⅡ与SQLS得分呈正相关,APGAR得分与SQLS得分呈负相关(P〈0.05)。
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精神康复模式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其康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家庭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中的作用。方法15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研究组(79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基线及随访6月末2组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家庭负担量表(FBS)得分,并比较2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果6月末BPRS总分改善值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FBS总分及多个维度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健康教育能显著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难治性疾病,它的诊断和治疗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患者家属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文章综述了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对癌症的反应,他们生活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因素,以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家庭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提高腹膜透析(PD)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出院的腹膜透析患者(n=80),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定期复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以定期家访和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包括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咨询、健康教育、护理指导等,每周1次,每次30~60 min,持续时间为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WHO推荐的健康调查简易量表Mos SF-36测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8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生理机能、角色生理、心理健康状况、角色心理状况、活力、躯体疼痛、主观健康状况得分分别明显高于干预前(t=2.1922~6.0236,P<0.05),亦高于对照组(t=2.0364~5.06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社会机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