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斌  宋丽杰  王浪  俞丽娜   《中国医学工程》2010,(1):112-112,114
由于IUI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常常是不孕症患者(至少有一条输卵管通常的患者)首选的治疗手段之一。IUI良好妊娠率的获得不仅取决于女性年龄,局部宫腔结构,促排卵药物的使用以及人工受精的时机,而且还与精液质量、精子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是将丈夫精液在体外经过处理去除精浆,集中活动力较强的精子,注入女方子宫腔内,从而获得妊娠的一种辅助生殖技术.IUI操作简单方便,侵袭性小,无痛苦,易被不孕不育夫妇接受,但妊娠率低是其弊端.笔者分析就诊于桂林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的284对夫妇577个IUI周期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不同促排卵方式对IUI结局影响,以期找到最佳的个体化促排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超促排卵的最佳方案。方法:对56例宫腔内人工授精使用不同超促排方案的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克罗米芬(CC)周期7例,无妊娠,妊娠率0%。CC加入绝经促性腺激素(HMG)周期16例妊娠人数3人,妊娠率18.75%。HMG周期33例,妊娠人数11人,妊娠率33.33%。结论:HMG超促排卵方案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卢珊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735-737
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人工授精技术,它是将丈夫的精液处理后,去除精浆,将集中活动精子的液体注人患者的宫腔内以助怀孕的技术,具有经济、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1,2],但同时也存在着妊娠率低的缺点,其平均妊娠率为10%^[3]。为提高其妊娠率.近年来部分学者对其妊娠率的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就该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授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妊娠率及影响因素.方法用改良精子洗涤法对135对不孕夫妇行154个IUI周期.结果妊娠41例,周期妊娠率为26.6%,其中少精、弱精症妊娠率23.9%,免疫不孕妊娠率28.9%,精液液化不良妊娠率22.8%.女性年龄大于35岁的妊娠率降低;妊娠组精子活动率在处理后明显好于处理前(P<0.05);每周期定时授精1次与2次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是一项疗效显著的助孕技术,特别适于免疫性不孕,少、弱精不孕,精液液化不良等因素,但增加授精频率并不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精液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2 例158 个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资料,对男方精液进行分析.结果:102 例158 个周期的IUI 治疗,共妊娠26 个周期,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6.46%.处理前精子密度<10×106/ml,活力<20%,PTMS<10×106 者妊娠率均为0;处理后精子密度<10×106/ml,活力<50%,PTMS<5×106 者妊娠率较低.结论:活动精子总数是影响宫腔内人工受精的男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基因的促卵泡生长激素(recombinant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r-FSH)在非器质原因与非排卵障碍的不育患者中进行控制下超促排卵和宫腔内人工受精的疗效.方法以88名在墨尔本Monash医院确诊的非器质原因与非排卵障碍的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r-FSH超促排卵,期望最多得到3个成熟卵泡,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36 h时,给予宫腔内人工受精.共接受20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周期排卵率95.7%,无排卵率4.3%,周期取消率7.4%,周期妊娠率11.6%,双胎发生率15%,每名患者的妊娠率为22.7%.妊娠周期组与非妊娠周期组相比,在年龄、体重指数、周期治疗天数、成熟卵泡数、内膜厚度、治疗周期等观察指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不孕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周期组的不孕时间小于非妊娠周期组.结论对于非器质性原因与非排卵障碍的不育患者,应用超排卵治疗和宫腔内人工受精不失为一种相对廉价、有一定成效的、安全的助孕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因不孕症行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治疗的104对夫妇的195个周期。分析年龄、不孕年限、IUI治疗周期数、不孕原因、促排卵、成熟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等因素和妊娠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妊娠率更高(OR=3.494,P=0.032,OR=3.657,P=0.048)。与自然周期相比,促排卵周期成熟卵泡数目更多(OR=18.279,P=0.000),子宫内膜增厚(OR=0.186,P=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促排卵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进行促排卵周期IUI治疗的422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妊娠率、抱婴率、流产率与女性年龄的关系.结果 IUI临床妊娠率为14.5%(614/4228),抱婴率为10.1%(429/4228),流产率为15.5%(95/614);按照女性年龄分为21~25岁组、26~30岁组、31~35岁组、36~38岁组、39~40岁组、>40岁组,各组临床妊娠率依次分别为16.5%(40/242)、16.8%(262/1559)、14.2%(224/1578)、13.1%(59/451)、8.9%(18/203)、5.6%(11/195);其抱婴率依次分别为10.3%(25/242)、12.2%(190/1559)、10.2%(161/1578)、8.4%(38/451)、4.9%(10/203)、2.6%(5/195);其流产率依次分别为7.5%(3/40)、14.1%(37/262)、13.4%(30/224)、25.4%(15/59)、27.8%(5/18)、45.5%(5/11);各年龄组临床妊娠率、抱婴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9.4±2.0)mm,各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平均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依次分别是(11.7±12.3)百万、(10.4±10.8)百万、(9.9±9.4)百万、(10.2±10.6)百万、(8.9±10.0)百万,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不孕年限依次分别为(3.5±1.5)年、(4.3±2.1)年、(5.2±2.7)年、(6.3±3.8)年、(6.3±4.6)年、(6.2±5.2)年;IUI次数依次分别为(1.4±0.6)次、(1.5±0.8)次、(1.6±0.8)次、(1.6±0.8)次、(1.6±0.9)次、(1.7±1.2)次;直径≥14 mm卵泡个数依次分别为(2.8±2.1)个、(2.7±2.1)个、(2.5±1.9)个、(2.5±1.8)个、(2.4±1.6)个、(2.3±1.4)个;不孕年限、IUI次数、直径≥14 mm的卵泡个数总体分布不全相同,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年龄是影响AIH结局的重要因素,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特别是>40岁者应慎重选择IUI,适当减少IUI次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因素、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活动率、受精次数对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9-2010年收治的677对病人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类型及厚度,受精次数,将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为7组,即A:(4~9)×106,B:(10~12)×106,C:(13~15)×106,D:(16~20)×106,E:(21~25)×106,F:(26~30)×106,G:>30×106,分别比较各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活动率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677个周期共获得88例生化妊娠,79例临床妊娠,平均生化妊娠率为13.15%,临床妊娠率为11.81%。促排卵方案以HMG组最好,子宫内膜类型为三线征及内膜厚度大于8mm是妊娠达到10%以上的必要条件。双次人工授精妊娠率(15.27%)明显高于单次(7.57%)。各活动精子数量组妊娠率分别为0、14.37%、11.92%、15.09%、8.33%、20.34%、6.06%,A组临床妊娠率最低,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活动率和妊娠率最高,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促排卵方案以HMG组最好;三线征子宫内膜且厚度大于8mm、(26~30)×106精子密度和84%以上的活动率是获得高妊娠率的先决条件;双次人工授精优于单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过程中,处理后A、B级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率与IUI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该院2009年1月1日~8月31日330周期IUI的资料,比较了处理后A、B级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率对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①治疗周期中排卵前后两次授精A、B级精子总数均≥(10×10<'6>)和均<(10×10<'6>)相比,其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6%和9.0%,差异有显著性(P<0.05);若排卵前授精≥(10×10<'6>),排卵后<(10×10<'6>),其临床妊娠率为15.1%,与上述两组相比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精子正常形态率<6%与精子正常形态率6%~10%、≥10%相比,其临床妊娠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①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精液需要有10×106以上的A、B级精子总数,且排卵前授精和排卵后授精有相似的重要性;②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精液精子正常形态率≥6%可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治疗后生化妊娠与临床妊娠周期的精液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月2月因不孕症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UI治疗的370周期,其中随访妊娠结局为生化妊娠的15周期为观察组,临床妊娠的38周期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IUI术中丈夫精液优化后的数据及患者临床数据。结果两组精液优化后的各项常规参数、女方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年龄以及IUI日子宫内膜厚度、不孕诊断、不孕原因以及IUI方案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UI日子宫内膜的不同类型在生化与临床妊娠的结局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I后生化妊娠的原因,可能与IUI日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4.
苏亮  罗平  罗江霞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9):1091-1093
目的探讨精液常规参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5例患者的178个IUI治疗周期,检测记录每个周期患者精液常规参数,并根据妊娠结果分成两组: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对主要精液常规参数精子密度、精子形态及精子总数与IUI临床妊娠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25例患者IUI治疗178个周期,临床妊娠34个周期,周期妊娠率为19.10%(34/178),IUI治疗累计临床妊娠率为27.20%(34/125)。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精液常规参数无明显差别;精子总数<100×106或精子密度<20×106/ml患者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P<0.05)。精子形态对IUI临床妊娠率无影响。结论不孕夫妇进行IUI治疗,当精子总数≥100×106或精子密度≥20×106/ml时才有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26例行夫精IU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夫精IUI治疗,分析夫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继发性不孕、子宫内膜厚度<15 mm、排卵后双次授精、优势卵泡个数<4个、促排卵周期、IUI周期次数<3次的不孕症患者比较,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原发性不孕、子宫内膜厚度≥15 mm、排卵后单次授精、优势卵泡个数≥4个、自然周期、IUI周期次数≥3次的不孕症患者的周期妊娠成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原发性不孕、排卵后单次授精及优势卵泡个数≥4个均为降低夫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原发性不孕、排卵后单次授精及优势卵泡个数≥4个均为降低夫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宫腔内人工授精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IUI助孕的756例患者,根据促排卵方法及授精时机的不同分为4组:自然周期排卵前授精组(A组)、自然周期排卵后授精组(B组)、刺激周期排卵前授精组(C组)和刺激周期排卵后受精组(D组)。对比分析4组妊娠率及流产率等情况。结果 4组注入宫腔精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妊娠率分别为10.9%、10.0%、15.9%、19.4%,刺激周期人工授精妊娠率较高;B组妊娠率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流产率分别为0、6.2%、16.1%、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周期及刺激周期排卵前及排卵后均可进行人工授精,但刺激周期排卵后进行人工授精妊娠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子顶体反应(AR)与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对接受IUI治疗的128例患者检测自发AR率、Ca2+载体A23187诱发AR率,收集临床资料,分析精子AR率与IUI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妊娠组的自发AR率为7.7%,诱发AR率为51.9%,非妊娠组的自发AR率为7.0%,诱发AR率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周期数与临床结局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96个IUI周期的病例资料,比较治疗周期次数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1625例患者行2196个IUI周期,有329例获临床妊娠,周期妊娠率为15%,夫妇累积妊娠率为20.2%。第1、第2、第3、第4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5.2%、14.9%、12.9%、0.0%,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4个周期组的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9.7%、10.1%、8.9%、6.3%,累积妊娠率分别为19.7%、20.2%、26.7%、25.0%。两两比较分析显示1个周期组与2个周期组及3个周期组的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累积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I治疗中适当增加助孕周期数可以增加累积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精子症对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影响。方法比较102例白细胞精子症不育症患者(白细胞精子症组)与230例白细胞正常不育症患者(白细胞正常组)的精液量、精子浓度、处理前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白细胞精子症组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256个周期,白细胞正常组行IUI 372个周期。白细胞精子症组临床妊娠率高于白细胞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精液量、精子浓度及处理前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精液白细胞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精子症不是影响IUI临床妊娠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