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研究幽门弹簧插入配合高盐热糊灌胃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大鼠形态学及早期细胞凋亡特征。方法采用幽门弹簧插入配合高盐热糊灌胃法复制CAG癌前病变模型,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CAG癌前病变大鼠细胞凋亡的特征。结果光镜观察表明,CAG癌前病变模型复制成功,CAG癌前病变模型组大鼠早期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幽门弹簧插入配合高盐热糊灌胃法成功复制CAG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细胞凋亡增强可能是CAG癌前病变的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幽门弹簧插入配合高盐热糊灌胃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大鼠形态学及早期细胞凋亡特征.方法 采用幽门弹簧插入配合高盐热糊灌胃法复制CAG癌前病变模型,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CAG癌前病变大鼠细胞凋亡的特征.结果 光镜观察表明,CAG癌前病变模型复制成功,CAG癌前病变模型组大鼠早期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幽门弹簧插入配合高盐热糊灌胃法成功复制CAG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细胞凋亡增强可能是CAG癌前病变的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幽门弹簧插入配合高盐热糊灌胃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形态学及早期细胞凋亡特征。方法:采用幽门弹簧插入配合高盐热糊灌胃法复制CAG癌前病变模型,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CAG癌前病变大鼠细胞凋亡的特征。结果:光镜观察表明CAG癌前病变模型复制成功,CAG癌前病变模型组大鼠早期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幽门弹簧插入配合高盐热糊灌胃法成功复制CAG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细胞凋亡增强可能是CAG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压通络方对缺氧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凋亡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制备降压通络方(1.42g/mL灌胃大鼠)含药血清和缬沙坦(0.83mg/mL灌胃大鼠)含药血清,采用缺氧诱导大鼠NRK-52E细胞凋亡模型,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降压通络方组和缬沙坦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值,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TGF-βRⅠ、Smad2/3蛋白定位,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RⅠ、Smad2/3蛋白表达。结果TGF-βRⅠ、Smad2/3在NRK-52E细胞上广泛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值降低(P<0.01),凋亡率升高(P<0.01),TGF-β1、TGF-βRⅠ、Smad2/3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降压通络方组和缬沙坦组细胞活力值升高(P<0.01),凋亡率降低(P<0.05,P<0.01),TGF-β1、TGF-βRⅠ、Smad2/3表达降低(P<0.01,P<0.05)。与缬沙坦组比较,降压通络方组TGF-β1表达升高(P<0.05),细胞活力值、凋亡率、TGF-βRⅠ和Smad2/3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压通络方能抑制缺氧诱导的NRK-52E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TGF-βRⅠ/Samd2/3信号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以终末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技术检测复方蜥蜴散治疗后对CAG大鼠模型胃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蜥蜴散大、中、小剂量组及维酶素组。除正常组以外,均采取55℃热盐水、2%水杨酸、20mmol/L脱氧胆酸钠3个致萎缩因素配合饥饱失常造成大鼠CAG模型,分别运用复方蜥蜴散大、中、小剂量及维酶素治疗,记录各组大鼠体重变化,以TUNEL法测定各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率。结果:造模后大鼠体重增加缓慢,与正常组大鼠相比体重明显减轻(P<0.01)。治疗4周后,复方蜥蜴散大剂量组较模型组体重略有增加(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凋亡细胞指数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胃黏膜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维酶素组相比,复方蜥蜴散治疗各组胃黏膜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复方蜥蜴散小剂量组比较,复方蜥蜴散大剂量组胃黏膜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复方蜥蜴散治疗后可使CAG模型大鼠体重增加,并且可促进胃黏膜病变细胞凋亡,阻断CAG病变细胞的增殖,从而逆转胃黏膜组织萎缩,防止CAG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乳岩内消霜诱导乳腺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作用,探寻乳岩内消霜治疗乳腺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乳岩内消霜透皮液对乳腺癌前MCF-10AT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CF-10AT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MCF-10AT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60只雌性未孕SD大鼠,采用二甲基苯并蔥(DMBA)联合雌、孕激素诱导癌前病变模型,对乳房外用药物干预,第10周处死大鼠,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乳腺组织和MCF-10AT细胞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乳岩内消霜对MCF-10AT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P≤0.01);1%、2%和4%乳岩内消霜处理MCF-10AT细胞24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8±4.1)%、(43.2±5.3)% 和(65.6±6.8)%;相对对照组,药物干预MCF-10AT细胞后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上升(P<0.05);大鼠乳腺组织和MCF-10AT细胞中药物干预组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表达均明显上升(P≤0.01)。结论: 乳岩内消霜有效抑制乳腺癌前病变发展,可能是通过内源性caspase途径诱导乳腺癌前病变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出血性卒中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促进神经功能修复的铁死亡应激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各10只,模型组、针刺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构建出血性卒中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采用与模型组相同的操作,以微量注射器于相同位置进针,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针刺组造模成功后选取人中、内关、三阴交穴进行针刺,每日1次,共3 d;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不做处理。采用Zausinger六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比色法检测铁含量,ELISA检测法测定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免疫荧光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而干预后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早期凋亡细胞、晚期凋亡细胞及总凋亡细胞百分数比假手术组高(P<0.01),而针刺组大鼠各凋亡细胞百分数比模型组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GPX4、GSH水平降低,总铁含量、MDA水平升高(P<...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活血解毒方高、低剂量组。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65mg/kg造模,放免法检测血清C肽,HE染色观察胰岛,免疫组化法观察胰岛素的表达,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P<0.05),血清C肽含量降低(P<0.01),胰岛萎缩,胰岛内胰岛素表达减少(P<0.05),凋亡增加(P<0.05),NF-κB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方低剂量组血糖降低(P<0.05),活血解毒方高、低剂量组大鼠C肽含量升高(P<0.01),胰岛内胰岛素表达增加(P<0.01,P<0.05),凋亡减少(P<0.01),NF-κB表达减少(P<0.01)。结论:活血解毒方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及胰岛中NF-κB的表达保护β细胞,促进C肽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生血药对顺铂损伤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影响,探讨补肾生血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机制。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补肾生血药组,每组25只,分别制备补肾生血血清和空白血清,原代培养BALB/c小鼠BMSC,随机分组,CCK-8法确定顺铂和补肾生血血清干预浓度。干预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培养液中造血调控因子含量。结果:干预48 h后,骨髓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补肾生血血清组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增殖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补肾生血血清组骨髓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01),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增殖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IL-3含量明显升高(P<0.01),TNF-α、TGF-β、IFN-γ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补肾生血药能减轻顺铂造成的BMSC凋亡,促进细胞进入增殖期,促进造血生长因子分泌,减少造血抑制因子分泌,提示该药对化疗后骨髓抑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硫酸吲哚酚(IS)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大黄素对尿毒症心肌病细胞模型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后,IS刺激H9c2细胞为细胞损伤模型,以大黄素为干预药物,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IS组以及不同浓度大黄素组(20、40、60μmol/L)。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间的活性氧(ROS)以及细胞凋亡水平,RT-qPCR、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IS组细胞活力降低(P<0.01),ROS水平及凋亡率升高(P<0.01),细胞内BAX、Caspase-3、Caspase-9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Bcl-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IS组比较,不同浓度大黄素组细胞活力升高(P<0.05,P<0.01),ROS水平及凋亡率降低,细胞内BAX、Caspase-3、Caspase-9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Bcl-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以及抑制凋亡等途径对IS诱导的心肌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早期应用活血、益气中药,抑制心梗后心衰大鼠左室重构和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特点。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致心梗后心力衰竭,随机分为模型组、活血组(8 g·kg-1)、益气组(8 g·kg-1)、气血组(16 g·kg-1)、西药组(卡托普利10.125 mg·kg-1),另外有假手术组作为对照。于大鼠心梗后次日给药、疗程分别为4,8周。采用阻抗法测定心功能;病理染色图象分析测定左室腔周长和面积、单位面积内心肌细胞核数、单位面积内胶原的含量;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以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各治疗组都改善了心衰大鼠左室收缩功能、减小左室腔面积、抑制胶原增殖、AngⅡ含量和心肌细胞凋亡,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活血组给药8周改善心脏指数(CI)、减小左室腔面积、降低心肌AngⅡ的结果与假手术组已无显著性区别;活血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益气药组。结论:活血、益气中药均有抑制心衰左室重构和心肌细胞凋亡,延缓心衰发展的作用,且活血组8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动态观察心肌细胞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后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变化情况及益气、活血中药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AngⅡ作用于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流式细胞仪、生化测定等,观察作用不同时间心肌细胞的搏动幅度、节律、频率、蛋白质含量、细胞面积大小、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益气、活血药对其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于实验24~48 h细胞搏动频率加快,以24 h搏动幅度最大;24 h心肌细胞面积增大,48 h明显增大;蛋白质含量于实验24 h增加,48 h达到最高含量;细胞数量12~48 h有增多趋势,而从24 h有细胞凋亡,48~72 h凋亡率逐渐增高,72 h达到最高(P<0.05或P<0.01),说明心肌细胞在肥大增生为主期(24~48 h)进入凋亡为主期(48~96 h),益气、活血药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尤以益气加活血药作用明显(P<0.05,P<0.01).结论 AngⅡ作用于心肌细胞后存在肥大增生时间窗与细胞凋亡时间窗的特征.细胞肥大增生为主时,可能出现心肌肥大,细胞凋亡可能是由心肌肥大向心力衰竭转变的机制之一;益气活血药对其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种中医治法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以化学损伤为主的综合法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成功后再将造模组分为模型对照组、健脾益气组、活血化瘀组、养阴荣络组,中药治疗6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内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参加造模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增殖指数PI(%)、PCNA和Cyclin D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3个用药组增殖指数PI、PCNA和Cyclin D1表达量均明显减低(P<0.05)。3个用药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以养阴荣络组最低。结论:3种治法均可抑制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其作用以养阴荣络方最佳,其机制与降低PCNA及Cyclin D1在大鼠胃黏膜细胞内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中医认为其病机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气虚或脾胃阴虚,标实多为气滞、血瘀、痰湿(浊)为患。中医治疗本病无论在临床还是在实验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大量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熊鹰  黄志 《光明中医》2021,36(2):222-22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黏附因子变化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入选进展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按西医常规治疗并加服益气活血方,2周后观察患者血清ICAM-1及VCAM-1表达水平变化,并评估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生活质量积分,分析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生活质量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好转(Ρ<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Ρ<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CAM-1及VCAM-1含量均有降低(Ρ<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Ρ<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明显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提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降低血清黏附因子水平治疗进展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SARS恢复期1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SARS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源于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天津市海河医院的出院患者,共15例。依据中医理论辨证分型治疗: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法,气虚血瘀兼。肾虚型治宜益气活血、滋补肝。肾法,气虚血瘀兼风痰阻络型治以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法,气虚血瘀兼肝郁型治以益气活血、疏肝理气法。[结果]全部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肺功能及胸片均明显改善。[结论]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SARS恢复期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张华峰  魏星  张杨 《陕西中医》2023,(6):808-810,81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机制复杂、病因多样且患病率较高的胃癌前病变,健脾益气法作为治疗CAG的重要治疗大法,具有提升生活质量、加强常规药物疗效、逆转黏膜病变等优点,对于因先天禀赋不足、外邪侵袭、情志不遂、饮食失节等导致的脾胃气虚型CAG有着明显效果,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根据现代研究发现,基于此法所用方药具备抑制炎症因子、调控基因、胃液、降低细菌感染、调节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免疫细胞等作用,因而认为健脾益气法治疗CAG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修复保护胃黏膜、清除幽门螺杆菌、调控信号通路以及调节机体免疫等有关。现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对健脾益气法治疗CAG的机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以益气活血清热立法的胃祺饮可使部分CAG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减轻和消失,从而扭转了胃癌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点,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就胃祺饮治疗CAG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做一综述,并提出一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旨在进一步探讨胃祺饮治疗CAG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和筛选CVB3乳鼠心肌细胞感染相关基因,以期从基因水平揭示CVB3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同时探索益气活血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改良的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分离大鼠心肌细胞CVB3感染组和益气活血中药复方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