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AgNOR染色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银染技术观察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中ALL1 28例,ALL2 12例,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细胞AgNOR数/核及性状,结果:ANLL平均AgNOR/核计数显高于ALL(P<0.01),ALL2平均AgNOR/核计数显高于ALL1(P<0.01)。ALLAgNOR以点状分布为主,ALL以块状分为主,两比较差异有极显性意义(P<0.001)。白血病组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AgNOR观察有助于急性白血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S-LDH和Sβ2-MG判断白血病患者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和血清β2-微球蛋白(Sβ2-MG)水平对判断白血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白血病患者初诊时S-LDH和Sβ2-MG水平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白血病患者两个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两个指标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患者两个指标均明显高于不发生的患者(P<0.01).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性随两个指标的增高而降低.结论初诊时,S-LDH和Sβ2-MG水平是白血病有意义的预后指标.联合测定S-LDH和Sβ2-MG对判断白血病预后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AgNOR对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意义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AgNOR染色在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银染技术观察212例急性白血病骨髓片,122例血片,43例正常对照组的细胞AgNOR数/核,与正常比较找出相关性。结果急性白血病呈显著增高,平均AgNOR4.43±0.98/核,而正常人AgNOR1.49±0.37/核,两者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白血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AgNOR有助于急性白血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可作为急性白血病早期前瞻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T细胞受体VγI-Jγ基因重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老年人急性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提取34例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9例老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10名正常献血员DNA标本,应用PCR技术扩增TCRVγI-Jγ基因重排,对阳性的PCR产物进行SSCP分析。结果34例老年人ANLL中有16例(47.1%)发现TCRVγI-Jγ基因重排,老年人ANLL TCRVγI-Jγ基因重排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老年人ANLL组(P<0.025)。9例老年人ALL中有7例(77.8%)发现TCRVγI-Jγ基因重排,其中3例(33.3%)存在寡/亚克隆重排,老年人ALL寡/亚克隆重排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老年人ALL组(P<0.05)。10例正常献血员PCR技术扩增TCRVγI-Jγ基因重排均为阴性。TCRVγI-Jγ基因重排阳性老年人ANLL完全缓解率为25.0%(4/16),显著低于重排阴性老年人ANLL组(61.1%)(P<0.05)。结论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老年人急性白血病TCRγ重排可作为疗效和预后判断的新指标。老年人急性白血病寡/亚克隆重排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老年人组可能是导致其疗效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bcl-2和c-myc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AL)中的表达及其与AL的分型、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4例初治AL骨髓细胞的bcl-2和c-myc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FAB分型、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L骨髓细胞中bcl-2及c-myc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cl-2,c-myc基因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无显著差异;在AML的亚型中,bcl-2在M4及M5中的表达高于M1,M2和M3(P<0.05);而c-myc的表达在各亚型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bcl-2的表达与初诊时的白细胞数呈正相关(R=0.44,P<0.05),与疗效呈负相关(R=-0.40,P<0.05),与 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P<0.05);c-myc 的表达与初诊时的白细胞数呈正相关(R=0.50,P<0.05).结论bcl-2和c-myc基因的紊乱在AL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还与AL的某些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脾LAK细胞对不同的T淋巴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低浓度的重组人白介素-2(rhIL-2)诱导的胎脾LAK细胞杀伤两种不同的T淋巴白血病细胞系MOLT-4和HPB-ALL的51Cr释放实验.结果发现不同的LAK效应细胞和靶细胞比(ET)条件下,胎脾LAK细胞对两种不同的T淋巴白血病细胞杀伤能力随ET的增大而增强(P<0.01).相同ET比时,对MOLT-4的杀伤显著强于对HPB-ALL的杀伤(P<0.001).各ET比的平均杀伤率MOLT-4为(58.24±12.93)%,HPB-ALL为(34.33±13.20)%(P<0.001).结论胎脾LAK细胞对不同的T淋巴白血病细胞的杀伤能力存在着差异,其可能与T淋巴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ET比越大,杀伤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自愿)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缓解前后骨髓细胞VEGF的表达。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白血病患者15例正常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VEGF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阳性表达状况与骨髓中原始细胞数呈正相关(r=0.536);治疗后19~35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均<0.01),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前表达显著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均<0.05),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后VEGF表达下降,但较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高于化疗后缓解组患者及对照组(P均<0.01)。结论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存在高表达,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疾病状态和预后;化疗未缓解组持续高表达,化疗缓解患者表达明显下降,血清VEGF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和预测白血病发生、是否难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细胞多药耐药(MDR)的产生机制中,P糖蛋白(Pgp)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方法分析白血病细胞Pgp的表达,进一步应用多药耐药功能实验:细胞内柔红霉素蓄积实验(IDA)和罗丹明123排出实验(RhE)等研究其作用.结果 对22例初诊未治的儿童AL病例进行白血病细胞膜Pgp分析,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组平均表达率(中位数1.37%)略小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儿组平均表达率(中位数3.2%),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AL患儿作白血病细胞IDA和RhE实验:其中ALL患儿组的平均荧光强度比值(MIR)水平均低于ANLL患儿组MIR水平,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AL患儿白血病细胞的Pgp表达水平与上述两种MDR功能实验MIR值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 初诊未治的儿童AL患者中,ALL患儿组白血病细胞膜Pgp平均表达量低于ANLL患儿组平均表达强度;ALL患儿组MIR水平亦低于ANLL患儿组MIR水平,儿童ANLL细胞对化疗药物尤其是柔红霉素容易产生耐药,这可能是导致ANLL患儿诱导化疗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明显低于ALL患儿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42例急性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例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中,发现3例具有 Ph~1染色体,其中1例为 ANLL,2例为 ALL。例3的核型除有 Ph~1外,还合并有 inv(9)和 del(15)。文中简要讨论了急性白血病中 Ph~1染色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湖南汉族白血病与HLA-A、B、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湖南汉族白血病与HLA-A、B、DRB1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SSP方法对湖南汉族等待骨髓移植的10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2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4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患者进行HLA-A、B、DRB1基因分型,并以3664例湖南汉族无关健康个体的造血干细胞HLA分型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CML患者B58、DR12、DR14基因袁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分别为6.1287、1.6519、1.6479:ALL患者B58基因表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为7.4055;ANLL患者B58、DR8基因表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分别为13.9789、2.2839;ANLL患者A24基因表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为0.4012.结论 HLA-B58、DR12、DR14可能是CML的易感基因;HLA-B58可能是ALL的易感基因;HLA-B58、DR8可能是ANLL的易感基因,而HLA-A24可能是ANLL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RF1)在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了解TRF1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分型的关系,以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定量检测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TRF1 mRNA表达情况,同时检测hTERT mRNA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RF1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细胞中的表达0.0126(0.0127~0.0546)明显低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0.0457(0.00839~0.262)(P<0.001),但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细胞中的表达0.0745(1.92×10-6~0.193)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在ANLL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ALL细胞中的表达(P=0.001).TRF1和hTERT在急性白血病细胞和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173,P=0.207).结论:TRF1 mRNA在ANLL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而在ALL细胞中表达无显著改变,提示ANLL细胞中TRF1可能通过调控端粒长度对端粒酶起间接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支气管镜活检标本进行了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颗粒计数。结果表明,AgNOR染色技术有助于疑难病例的病理诊断。肺癌细胞的平均颗粒数((?)±S)为5.39±0.62,而正常细胞的颗粒数为1.56±0.19,相差非常显著(P<0.01)。对32例原诊断为可疑恶性病例的结果表明,其中14例为恶性肿瘤,平均颗粒数为5.35±0.91,12例为炎性浸润的淋巴组织,平均颗粒数为1.54±0.19,另6例仍为可疑恶性,颗粒数为3.55±0.45良、恶性相差非常显著(P<0.01).说明AgNOR染色技术有助于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尤其对小细胞性肺癌和炎性淋巴组织的区别有所帮助。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AgNOR颗粒数相差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法检测 43例儿童初发 ALL患者血清 LDH.并与 43例健康体检人作对照分析,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清LDH的变化.结果 儿童ALL患者LDH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c-kit R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ANLL中c-kit R表达与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别检测并比较9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81例ANLL初诊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跨膜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并设立20例正常人骨髓标本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R带显带方法对c-kit R阳性表达的ANLL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ALL患者的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O.05).ANLL患者的c-kit R表达率及阳性水平则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ALL患者(P值分别<0.01).ANLL中c-kit R阳性表达者异常核型的百分率为74.1%,明显高于c-kit R阴性组者(26.1%)(P<O.05).异常核型的类型有5q-、-17、 21、del 3p、t(8;21)、6p 、t(1;8)、复杂易位、t(15;17)、t(1;12)、-7、四倍体、20q-等十余种类型.结论c-kit R可作为髓系免疫学标记,用以协助ANLL的诊断.c-kit R阳性者伴有细胞遗传学异常,但是,c-kit R阳性与染色体异常核型的类型之间不存在特殊对应关系.c-kit原癌基因不是ANLL发病机制的唯一要素.  相似文献   

15.
我们利用APAAP技术对65例急性自血病做了免疫表型分析。其中包括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自血病(ANLL)及2例混合性急性自血病(HAL)。根据ALL白血病细胞表型的表达,将其分成了4个亚型;C- T-,N-和B-ALL。仅借助于形态学检查是不易诊断HAL的,同时也常常难以将ANLL的M_1同ALL(L_1和L_2)区别开来。本组研究的结果表明免疫表型的分析有助于ANLL和HAL的诊断。我们认为,免疫表型分析使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更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癌基因MDM2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32例初诊儿童AL患者MDM2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50%的AL患者有较高水平的MDM2的表达,初诊未经治疗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与急性非淋巴白血病(ANLL)组之间及其二者的各亚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DM2基因在AL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收集我院1980~1994年住院确诊的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53例,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53例均为初发AL。男36例,女17例。年龄60~82岁,平均65.8岁。按FAB分型标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45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1.探讨免疫分型对成人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价值;2.分析成人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及免疫亚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结合单克隆抗体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检测75例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用瑞氏染色及细胞化学判断骨髓形态学结果.结果:1.75例AL中6例形态学与免疫分型不相符占8%.2.ANLL主要表达CyMPO和CD33,ALL主要表达CD79a、CD20.3.AML组中CyMPO阳性表达率远高于ALL组,差异显著(P<0.01),CD117在Ly -AML组中阳性表达率远高于Ly- -AML组(P<0.01).结论:1.白血病免疫分型是对形态学分型的补充和修正,对于B-ALL、T-ALL、Mo及HAL诊断必可少.2.MPO是髓系特异标志,CD117与Ly -AML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微血管密度测定与AgNOR 计数在前列腺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与AgNOR计数在前列腺癌中的意义.②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银染色技术,检测30例前列腺癌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和AgNOR计数.③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AgNOR计数均明显高于BPH(t=6.15、11.27,P<0.001),且两者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及病人预后有关(F=13.34、24.45,q=3.59~9.61,t=7.65、7.58,P<0.001),前列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与AgNOR计数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925,P<0.01).④结论微血管密度和AgNOR计数结合分析,可成为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判断前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测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 我院从1985年到1994年12月,经确诊其存活期在6周以上的281例急性白血病(AL)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49例,总发生率占17.4%;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2例并发CNSL33例占29.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69例并发CNSL16例占9.5%。现将临床资料、诊断及防治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