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615系小鼠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于1961年5月培育的一株灰褐色近交系小鼠。20年来,它已的国内许多单位推广、应用。但关于615系小鼠的寿命及生育能力尚未见公开报道。我们于1979年4月~1981年11月,对100对繁殖用615近交系种鼠的生育能力和寿命进行了观察、统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一、动物:本室所用615近交系小鼠是1974年9月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药物研究所引入,当时为第45代。在本实验室中按近交系动物要求,常规饲养繁殖。本实验所用  相似文献   

2.
(一)615近交系小鼠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615近交系小鼠于1961年5月开始用我所饲养的昆明种白化小鼠和由苏联引进的C57BL黑色近交系小鼠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第一代后,严格按同胞兄妹连续交配20代以上得到一系棕色小鼠。按培育的年月命名为615近交系小鼠,现已培育20年、57代。在培育过程中其毛色和某些生物学特性已表现相对稳定。通过同系异体皮肤移植试验、毛色等位基因检测、混合淋巴细  相似文献   

3.
T_(739)系小鼠经近交育成之后,已于1985年和在该系小鼠上建成的可移植性肺腺癌(LA 795)及体外建立的LA 795细胞株同时通过鉴定。该系小鼠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生育能力、自发瘤观察、某些生理及解剖学指标和自然寿命统计等资料已作初步报道。目前T_(739)系小鼠及其瘤株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实验肿瘤学、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报道该系的遗传学监测结果。一、材料 1.T_(739)近交系小鼠:1973年9月用615系小鼠(?)与远交系昆明小鼠(?)杂交后育成的一种土黄色近交系小鼠(F_(44))。 2.已知复隐性基因小鼠: (1)TA_1系小鼠:1985年从天津医学院引进,毛色白化,毛色基因为aabbccDD。 (2)CC_(57)W系小鼠:1985年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引进,毛色白化,毛色基因为aabbccDD。  相似文献   

4.
615系小鼠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将昆明种(雌)杂种小鼠与C_(57)BL(雄)近交系小鼠杂交后,进一步培育而成的一株灰褐色近交系小鼠,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的实验研究中。但是关于615系小鼠自发瘤的发生率,迄今未见有公开报道。为了获得有关615系小鼠的某些生理学或和病理  相似文献   

5.
615近交系小鼠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1961年5月用本所饲养的昆明种白化雌性小鼠和由前苏联引进的C57BL/血研黑色雄性近交系小鼠杂交,获得杂交第一代后,用杂交第一代严格按照同胞兄妹交配的原则,连续繁殖20代以上,得到的一系棕色小鼠。根据建立的年月命名为615近交系小鼠。利用615系小鼠建立的肿瘤模型主要有白血病模型、肝癌模型、肺癌模型、前胃癌模型、乳腺癌模型、宫颈癌模型、肉瘤模型等。下面论述用615系小鼠建立的L7212白血病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室从1982年6月起,从简阳医学院血液研究所动物室,引进近交系615系小鼠。同年8月,又从北京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引进了BALB/C、C_(57)BL/6 J两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615系是我国自己培育成功的近交系小鼠,对白血病敏感。BALB/C和C_(57)BL/6 J两系都是国外引进的近交系小鼠。引进3年多来,采用我所传统的方法饲养管理,并建立了严格的繁育制度和登记制度。目前,已经能够正常繁育,并开始大批量生产供应实验使用。我们使用普通的小鼠饲料,每周加喂黄豆、鸡蛋和葵花籽、麦芽及实验动物用多种维生素片,在有空调的饲养室词育。常年温度保持在18℃~25℃。因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己培育的615近交系小鼠,已广泛地用于免疫学及实验肿瘤学的研究。迄今未见有关615系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活性的报道。本文报道正常615系成年小鼠脾细胞对~(125)I-udR标记的肿瘤靶细胞的体外NK效应。材料与方法一、动物:615系小鼠,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引入,在本室繁殖饲养,鼠龄2~2 1/2月,雌雄均有。二、脾细胞(效应细胞)制备:按常规方法制备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研所培育的615近交系小鼠已较广泛地应用于肿瘤学,免疫学等生物医学的实验研究,因而有必要对其正常生理数值进行系统的研究。鉴于615小鼠的胸腺、牌和肝指数以及外周血象正常生理数值尚未见公开报道。所以,我们在1979—1981年曾先后对三批共110只正常615小鼠进行了有关这方面的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615近交系小鼠系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1961年5月开始用昆明种小白鼠和 C57BL/血研黑色小鼠杂交,获得杂交第一代后,近亲繁殖20代以上,得到的一系棕色小鼠。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中国医学科学院血研所邀请有关专家对实验动物615近交系小鼠的定型和 L615可移植性小鼠白血病模型进行了鉴定评议。616近交系小鼠是我国自己培养成功的,已时经20年、历57代。生物特性相当稳定,各项要求已赶上体界水平。  相似文献   

11.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对肝癌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实验治疗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从50年代末起,国内已建立了几个化学诱发的大鼠肝癌模型有的已移植成株(1)~(3),但小鼠可移植性肝癌模型迄今未见报道。我们于1978年4月,将一615近交系小鼠自发的肝细胞性肝癌移植成功,并开始了建株工作,至今已传至20代,为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小鼠肝癌瘤株,暂定名为615系小鼠可移植性肝癌(H615)。在 H615建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对其一般生物学特性,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并开始了体外培养建立  相似文献   

12.
615近交系小鼠是我所1961年5月用本所饲养的雌性昆明种白化鼠和从苏联引进的雄性 C75 BL近交系黑色小鼠杂交,然后用杂交第一代进行同胞兄妹交配(b×s),连续近交20代以上培育成功的棕色小鼠。根据建立的年月命名为615近交系小鼠。该品系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已相当稳定,受到医学和生物科学工作者的重视。现先将615小鼠遗传组成的纯合程度报道如下: 一、皮肤移植试验: 近交系小鼠具有相同的组织相容性基因,同系异体皮肤移植试验是鉴别组织相容性基因是否一致的一项指标。为此,我们做了皮肤移植试验,测定615小鼠的纯合程度。材料和方法:从第57代615小鼠核心群中随机选择同性别的8~9周龄、体重20~22克的健康小鼠,用 1.2%戊巴比妥钠按 0.2ml/10克体重进行腹腔注  相似文献   

13.
实验采用~(125)Ⅰ—udR标记肿瘤靶细胞(YAC—1小鼠淋巴瘤细胞)DNA释放试验,对615近交系小鼠脾细胞自然杀伤活性进行了观察。两批实验结果表明,615近交系小鼠脾细胞NK细胞细胞毒性为13.9—14.9%。  相似文献   

14.
T_(739)近交系小鼠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交系小鼠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它作为基本工具,直接影响着研究课题的成果和水平。它的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科学研究发生系统性的误差。它的建立和研究,尤其在实验肿瘤学、免疫学和遗传学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室于1973年开始培育成功了一株“土黄色”近交系小鼠。其毛色和生物学特性已相对稳定。1985年通过鉴定,命名为T_(739)近交系小鼠。现将其来源、建立经过、纯合程度和生物学特性初步报告如下: 研究内容和结果 1.T_(739)近交系小鼠的建立 1973年9月用“615”近交系小鼠((?))和我所动物  相似文献   

15.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毛色基因遗传学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核豫医无毛小鼠(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2、6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杂交的性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已达到近交系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6.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毛色基因遗传学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核豫医无毛小鼠(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2、6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杂交所生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已达到近交系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7.
1982年5月在天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主持,邀请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家和有关专家、教授50余人,对615近交系小鼠及 L615白血病模型进行了鉴定和交流了经验。现经上级批准,获得卫生部甲级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的一项研究发现,从日本引进的远交系封闭群ICR/JCL小鼠对辐射有一定抗性,而国内的615近交系小鼠血液和造血系统指标较稳定,也是人类几种主要的肿瘤模型,更适合辐射损伤研究。 根据遗传学的基因自由组合与分离规律,以615小鼠为父本,ICR/JCL小鼠为母本进行杂交,子  相似文献   

19.
我室继TA 1和TA 2系小鼠之后,又培育出两系近交系小鼠,命名为TA 3和TB 1系小鼠。该两系小鼠的遗传学检测结果表明,纯合度很高。本文报告两系小鼠的自发瘤,供使用单位参考。材料及方法一、动物来源:TA 3系小鼠来源于天津市,1956年始按兄妹(B×S)交配繁殖。采用第83~84代。共580只((?)273,(?)307)。 TB 1系小鼠,以615×TA 3杂交系严格按兄妹交配育成。采用第26~27代。共394只((?)122,(?)272)。二、实验方法:每系小鼠设两组,即未生殖组和生殖组,每组(?)(?)兼有,分开饲养于塑料盒内,喂给  相似文献   

20.
L759是1975年9月在615近交系小鼠上开始建立的一个可移植性肉瘤白血病新瘤株,现已传至132代。其生长特性已基本稳定,在615系小鼠中用瘤细胞移植,发病率为100%,无自发缓解,平均存活时间13.8±2.5天;对不同年令、性别的615系小鼠和不同途径(包括口服)接种,均可发病。L759白血病细胞于局部皮下接种后迅速侵入血管并通过血行向全身播散,其特点是在接种局部可长出较大的实体瘤结,并逐渐发展为典型的白血病,故属肉瘤白血病。 L759与L615细胞形态相似。电镜观察在瘤细胞内看到池内A颗粒,在脾组织中还看到C型病毒样颗粒。 L759对抗癌药的敏感谱较广。不仅对抗代谢类及烷化刘类药物非常敏感,而且对生物碱类也颇敏感,长春新诚对瘤重的抑制率可以达到100%。对于L759的来源及其与L615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