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了解普外科手术病人的情绪状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2例普外科手术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测评。结果:手术病人的焦虑,抑郁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老年和文化层次较低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中青年和文化层次较高者(P<0.05-0.01);肿瘤病人抑郁评分明显高于非肿瘤病人(P<0.05)。病人的性别,手术前后及不同医院等级各组间SAS,SDS评分差异无明显性。结论:手术病人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老年和文化程度低者是情绪障碍的好发人群,肿瘤病人的焦虑水平与非肿瘤病人相近,但抑郁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对乳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53例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播放DVD教育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口头讲述方式教育法,同时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1d,术后1d和出院是SAS和SDS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播放DVD教育法,有助于减轻围手术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家庭支持也能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60例伤残患者SAS、SDS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伤残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伤残患者SAS均分、SDS均分明显高于常模,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不同年龄之间SDS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S均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伤残等级间SAS均分、SDS均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伤残患者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50例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评分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Rosenberg评分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效改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医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集体心理治疗、小组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治疗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对498名医学生(研究组)进行为期半年的综合心理干预,以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其抑郁、焦虑情绪的变化,并与未进行干预的492名医学生(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研究组SDS和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SDS和SAS评分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医学生存在的严重抑郁、焦虑情绪,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情绪障碍(抑郁、焦虑)与睡眠结构、缺氧情况的关系。方法90例习惯性打鼾者(OSAS组64例,对照组26例)行夜间多导睡眠图检查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分。结果OSAS患者抑郁、焦虑分数高于对照组,OSAS患者抑郁、焦虑分数与REM期睡眠长短呈负相关,OSAS组抑郁与SaO2<90%占睡眠时间长短呈正相关。结论OSAS患者易出现情绪障碍(抑郁、焦虑),睡眠结构紊乱及夜间缺氧可能与情绪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方法200例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左室射血分数( LVEF),评估心功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心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心功能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肝癌与乳癌患者情绪障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癌与乳癌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以及这两种情绪障碍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肝癌组、乳癌组、非癌性疾病对照组各 6 5例进行评定。结果 :抑郁发生率 :肝癌 43 0 8% ,乳癌 2 0 % ,对照组 9 2 3%。焦虑发生率 :三组分别为 2 4 6 2 %、40 %、13 6 %。两组癌症抑郁、焦虑均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肝癌、乳癌患者与非癌患者相比存在明显的情绪障碍 ,在抑郁、焦虑情绪表达上 ,两组癌症亦有差异。提示合理的针对性心理干预在癌症的控制及生存质量提高上其意义是毫无置疑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中学生焦虑障碍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表(SAS)、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自拟调查表对临沂市区某高中246名学生进行焦虑障碍调查。结果 焦虑障碍现患率女生为16.48%,男生为6.2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163,P<0.01);高三学生是焦虑障碍高危人群;SAS分与EPQ中N量表分(神经质)、P量表分(精神质)、L量表分(掩饰)呈显著正相关(r=0.5002,0.3481,0.2981;P<0.05)。焦虑危险因素有父亲职业、N量表分、P量表分、学校学习、生活适应性、L量表分、归因模式、升学就业忧虑、个人期望。结论 焦虑障碍与人格特征有关,也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及心理伦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正常人群焦虑抑郁情绪的差别,为心理伦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和正常对照组患者100例,采用心理问卷和心理量表测试,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一次性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2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试及评定,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提出伦理对策。结果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的高于正常人群(P〈0.05),焦虑抑郁情绪得分分别为89%和18%(P〈0.05),心理伦理治疗势在必行。结论乳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心理伦理方面的干预,以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及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5例,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分析患者抑郁及焦虑障碍的发病率:评估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与抑郁及焦虑障碍发生的相关性。结果:95例患者中有65.3%的患者存在抑郁障碍,有67.4%的患者存在焦虑障碍,同时存在抑郁及焦虑障碍的有36.8%。抑郁障碍患者焦虑障碍发病率较低(P〈0.05),焦虑障碍患者抑郁障碍发病率较低(P〈0.05)。发生抑郁障碍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P〈0.05),随着年龄增加,抑郁程度逐渐增加(r=25.849,r=0.485,P〈0.05)。未发生抑郁障碍的患者SAS得分高(P〈0.05)。发生抑郁障碍的患者SDS得分与SAS得分有明显相关性(r=0.393,P〈0.05),而焦虑障碍患者SDS得分与SAS得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其中抑郁障碍女性多发,年龄越大。抑郁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行经口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行POEM手术AC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针对患者心理问题的状态和原因分别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组焦虑、抑郁得分均高于正常人群组(P〈O.05),POEM手术后SAS和SDS得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心理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分值更低(P〈O.05)。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POEM手术能明显缓解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学校教育改革实施末位淘汰分班出来的潜能班学生的情绪障碍特征;了解淘汰制环境下的潜能班学生和非淘汰制下的普通班学生情绪障碍差异情况。方法对某中等专业学校潜能班和普通班学生,进行情绪障碍调查,用Zung编制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编问卷。结果潜能班学生抑郁发生率为50.88%,普通班学生抑郁发生率为31.0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能班和普通班班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4.56%;12.07%,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学生情绪障碍特征为抑郁情绪明显高于焦虑情绪;潜能班的学生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普通班的学生,焦虑情绪两班没有明显差异。提示:学校引入教育竞争淘汰机制同时,要考虑情绪障碍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4.
华洁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91-2391,241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疗效.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测评,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研究人员制定的护理干预对策,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对策.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较重,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干预,评估聚焦解决模式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围手术期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术期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所有被试者均在术前1d及术后12d,应用焦虑及抑郁评价量表进行测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可明显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16.
赵辉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130-131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情绪调节的效果。方法应用Zung焦虑评定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乳腺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情绪状况较差,焦虑得分为(63.47±14.93)分,抑郁得分为(66.75±15.11)分;经过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明显改善,得分较干预前低,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较重,心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于入院时、手术晨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两组焦虑、抑郁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都处于较高的焦虑、抑郁水平,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分值都明显降低(P均<0.01),但观察组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对手术的应对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女性围绝经健康人群和情绪障碍人群的临床对比研究,以期探索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等社会心理因素在女性围绝经期情绪障碍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住院的抑郁为主伴或不伴焦虑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57例,以及来自到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医院参加体检的、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后无抑郁焦虑症状群的健康女性37例,2组年龄均介于40~60岁;主要评定工具为生活事件量表(L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应付方式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SAS、SDS.结果 1.负性生活事件在女性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组(58.99±15.32)和健康对照组之间(17.28±8.03)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2.神经质(52.22±10.07vs 33.23±4.92)、精神质(57.39±1.26 vs 47.45±14.56)、内外倾性(45.77±12.79 vs 36.33±1.19)在女性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1);3.自责的应付方式在女性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组(0.53±0.28)和健康对照组之间(0.17±0.20)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1);结论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等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着女性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而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可明显提高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