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 lerosis,AS)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是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然而,易损斑块及斑块破裂目前尚无理想的动物模型,因此,寻找到一种理想的易损斑块动物模型,对于易损斑块研究和临床治疗都是迫切需要的。本文就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从易损斑块的研究难点看中西医结合防治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已历经百年,但仍缺乏根本性的突破。近年来将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聚焦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相对稳定斑块而言,易损斑块更易发生破裂继发血栓形成而阻塞管腔,有研究表明,约70%的急性心血管事件由易损斑块引起。也因此,根除心脏病事件协会(AEHA)甚至提出了“攻克易损斑块,根除心脏事件”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
易损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进而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通过分析AS易损斑块的研究现状,明确炎症与血栓是斑块易损的关键环节,白细胞与血小板聚集、内皮细胞黏附及其共同的连接机制——PS/PSGL 1在炎症反应与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从抑制细胞黏附、拮抗炎症反应与血栓形成的角度,探讨四妙勇安汤稳定AS易损斑块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易损斑块是易于受损的斑块,包括易于发生破裂的斑块及所有可能有血栓性并发症,进展迅速的斑块,是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积极主动地对易损斑块进行防治,可以使易损斑块转变成稳定斑块,甚至促使斑块消退,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现代医学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有很好稳定作用,中医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治疗疾病且不良反应轻,在对易损斑块的防治中具有潜在优势和发展前景,中医在易损斑块的治疗研究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易损斑块是指那些不稳定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危急重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中医结合现代医学对易损斑块形态、去稳因素及干预等方面的认识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近5年来各医家对易损斑块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金生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9):2744-2746
作者针对临床的疑难病症-易损斑块的中医理论缺陷的现状,在详尽的文献总结、客观的临床观察、严谨的实验研究、缜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易损斑块的中医病理机制“微型毒瘀痰”病机学说,对促进中医理论创新,提高中医药在防治易损斑块破裂临床疗效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我国心脏病人的重要死因。70%-80%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在易损斑块破裂和溃破,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心肌损伤、坏死的病理基础上。稳固易损斑块的治疗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中西医治疗易损斑块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孙慧君 《中医研究》2013,(11):65-67
目的:探讨消斑固斑片稳定易损斑块的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饲料喂养和液氮冻伤术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兔模型,第8周末病理切片证明As破裂斑块形成.造模成功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消斑固斑组10只,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消斑固斑组用消斑固斑片药液1.2 g/kg灌胃,两组均按2.0 mL/ kg体质量给药,2次/d,连续灌胃15 d.第12周末处死动物前24,48 h给予中国斑点娃蛇毒及组织胺进行药物促使斑块发生实验性破裂.采用光镜观察易损斑块形态学指标变化;采用酶法检测TC、TG;磷钨酸镁沉淀法检测HDL-C、LDL-C;采用IMS病理图像系统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数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斑块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FGF)蛋白水平阳性表达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方法测定血清中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和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消斑固斑片可降低实验兔血中TC、TG、LDL,升高HDL,同时可降低血清中LP-PLA2和hs-CRP水平,抑制斑块内新生血管数和斑块面积扩大.结论:消斑固斑片具有消斑、稳定和修复易损斑块,延缓易损斑块破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斑块的稳定性是影响ACS发病的关键因素,加强对易损斑块特点、检测及治疗的研究对预防ACS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是指所有易于发生血栓形成,以及可能快速进展为“罪犯”斑块的粥样病变,部分未破裂斑块亦可发生血栓性事件。易损斑块含平滑肌细胞较少,细胞外基质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内不成熟新生血管促进易损斑块发生、发展。从周细胞募集入手,综述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不成熟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舒心饮对家兔易损斑块模型核因子-κB(NF-κB)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稳定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1只家兔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对照组(模型组)、舒心饮治疗组(中药组)和舒降之对照组(西药组)。用药持续时间为12周。采用空气干燥术联合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AS斑块,并通过药物触发诱发斑块破裂,建立不稳定斑块模型。观察不同组别家兔颈动脉病理形态、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斑块组织NF-κB和VCAM-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舒心饮与对照药物舒降之对家兔易损斑块模型病理形态、血脂、颈动脉斑块组织NF-κB和VCAM-1 mRNA表达均有一定改善作用,舒心饮的作用略优于舒降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心饮有稳定斑块的作用,其机制与干预脂质代谢紊乱、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畲族医药联用拜阿司匹林干预脂质代谢,治疗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门诊颈动脉斑块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55例给以畲药为主的食凉茶(畲药)、嘎狗穞(畲药)、野葛根(畲药)、泽泻煎水剂400 m L,分早、晚2次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50例,给予荷丹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两药连续同用6个月。对比观察3个月、6个月血脂、颈部动脉斑块超声情况和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55例斑块消减50例,有效率达90.9%;对照组50例中斑块消减35例,有效率为70%。结论:畲药联用阿司匹林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是减少和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可推广的民族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和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酮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大小及血清hs-CRP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IMT、hs-CRP均显著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缩小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可显著降低血瘀证患者IMT及血浆hs-CRP的水平,并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明丹参酮具有抗炎、稳定斑块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颈动脉粥样斑块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8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心通口服1.6g,3次/日,2组疗程均为12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血脂测定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形态、内径、内膜至中膜的厚度(IMT)、斑块等指标,测评其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血浆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TC、LDL-C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在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的低回声及混合回声粥样硬化斑块的积分较对照组的斑块积分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阻止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甚至逆转、缩小斑块,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脉康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C组仅常规西医治疗,A组在C组基础上给予颈脉康配方颗粒口服,B组在C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滴丸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A组总有效率均优于B、C组(P〈0.05)。A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FBG、HbA1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优于B组(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示A组治疗后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斑块积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脉康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舒心稳斑颗粒对实验兔AS斑块稳定性及MMP-9、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2周制备日本大耳白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舒心稳斑颗粒灌胃给药治疗4周,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型胶原蛋白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I型胶原蛋白、MMP-9在主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同时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舒心稳斑颗粒能升高血清中Ⅰ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能降低斑块中MMP-9的表达水平,升高Ⅰ型胶原蛋白在斑块中的表达水平。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采用舒心稳斑颗粒干预后,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学形态、结构均发生改变,斑块结构更加趋于稳定。结论:舒心稳斑颗粒可能通过抑制斑块内炎症反应,调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中的胶原纤维降解与合成失衡状态,进而对AS斑块起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及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本院心内科诊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数目、斑块积分、IMT及CRP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降低血管炎性因子CRP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消退作用,降低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宁心痛颗粒干预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宁心痛颗粒对动脉粥样(AS)易损斑块的稳定作用,探讨宁心痛颗粒稳定易损斑块的机制。方法:采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转染p53基因、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触发建立兔AS易损斑块模型,分别予宁心痛颗粒、血脂康胶囊干预,以普通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斑块形态及NF-κB、MCP-1、MMP1的局部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F-κB、MCP-1、MMP1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宁心痛颗粒与血脂康胶囊均能够增加纤维帽厚度及纤维帽厚度/IMT比值,降低IMT(P<0.05),两药物作用相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易损斑块模型组AS斑块处均有NF-κB、MCP-1、MMP1的局部表达,表达强度较空白组明显增强(P<0.05),宁心痛颗粒高剂量与血脂康胶囊均能够降低NF-κB、MCP-1、MMP1的表达水平(P<0.05),宁心痛颗粒高剂量与血脂康胶囊作用相当。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斑块局部NF-κB、MCP-1、MMP1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宁心痛颗粒与血脂康胶囊均能够降低NF-κB、MCP-1、MMP1蛋白水平,血脂康胶囊组NF-κB、MMP1水平略低于宁心痛颗粒高剂量组,宁心痛颗粒高剂量组NF-κB、MMP1水平低于宁心痛颗粒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宁心痛颗粒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达到稳定AS易损斑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5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12周后处死。取斑块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斑块破裂出血情况;取冰冻斑块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评估血管密度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及蛋白印记测定血中及斑块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情况。[结果]补阳还五汤组斑块破裂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斑块内b FGF、PDGF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斑块内b FGF、PDGF表达,促进血管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三七总皂苷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不稳定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因素,目前尚缺乏有效救治措施本文主要探讨三七总皂苷(Total Saponin of Panax notoginseng,PNS)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并检测斑块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以期为寻找有效改善AS斑块稳定性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免AS病变模型,取主动脉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用“Image Pro Plus4.5”软件测定斑块面积、内膜总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纤维帽厚度和斑块内脂质含量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斑块组织中MMP-2,VEGF进行分析.结果:PNS治疗组斑块面积、内膜厚度、脂质含量低于模型组,纤维帽厚于模型组;PNS治疗组斑块组织中MMP-2,VEGF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PNS对AS斑块有稳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M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