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来我科在临床患者中联合前列地尔、硫辛酸、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现汇总如下:1对象与方法所选病历均来自我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糖尿病的诊断按WHO 1999年有关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标准,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45~89岁;性别不限;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7.5 mmol/L且稳定至少半个月,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2.
<正>我患糖尿病二十年了,刚发现糖尿病时空腹血糖14.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是30.7mmol/L。为了早日康复,尽快控制病情的发展,我积极治疗。首先从学习糖尿病知识入手。我买来有关书籍、报  相似文献   

3.
我是在2002年上半年戴上2型糖尿病这顶“帽子”的。一开始,因为我对糖尿病知识一无所知,所以干着急,束手无策,情绪很低落。2004年上半年,我在《糖尿病之友》杂志上学习到不少有关糖尿病的知识,使我对糖尿病和“五驾马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深刻体会到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2004年11月份我买了一台血糖仪,  相似文献   

4.
<正>回想1997年高考前夕我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至今,漫漫抗糖路,虽然痛苦多于欢乐,但经历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大学四年是我面对糖尿病的第一个阶段。升入大学,每一个莘莘学子终于从高中三年沉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迎接大学生的应该是欢呼雀跃、活力四射、青春飞扬,可对于刚得糖尿病的我来说,我的天空是一片乌云。  相似文献   

5.
我患糖尿病13年了,通过多年来和糖尿病打交道,我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治疗糖尿病仅仅依靠医生是不够的。只有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在和糖尿病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把握住自己的身体动态。  相似文献   

6.
28年前(1993年11月13日),我的母亲在62岁时因患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而逝世(糖尿病病史17年),母亲临终前所在医院的医生告诉我们:“糖尿病会遗传,你们做子女的要注意了。”从此,我就有了心病,生怕自己也会过早地患上糖尿病。然而事与愿违,由于母亲病逝的悲痛情绪加上长期紧张的工作和较重的家庭负担,让我的身体不堪重负,最终在母亲离世后的第四年(1997年),42岁的我被查出了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一个有14年糖尿病病史的人,患病初期心情很沮丧,现在回首,感触颇多。在确诊糖尿病的日子里,我遵照医嘱——少吃多运动。每顿饭的主食由2两减为1两,上下班也由坐班车改为步行。两周后我的血糖就  相似文献   

8.
我在1988年确诊为糖尿病。因为我有糖尿病家族史,当时医生让我尽快通知我的兄弟姐妹到医院去化验血糖,做到防患于未然。我和父亲都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糖尿病了解不够,走了许多弯路,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同时也遭了不少罪。为了不让我的兄弟姐妹重走弯路,我诚恳地请他们尽快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证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基础是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在我国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我科及肾内科108例住院患者,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  相似文献   

10.
我今年61岁,十年前发现了2型糖尿病。不知不觉已经和糖尿病在一起十年的时间了,这+年里,我掌握了控制糖尿病的“五驾马车”,血糖控制的很好。当然起初发现糖尿病的时候自己很消极,觉得糖尿病特别可怕,一辈子就这样毁了,后来经过家人的关心和医院大夫的指导下,我摆正了心态,积极的走在抗糖的路上。这些年,除了驾驭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以外,还有以下几点体会,也算是我十年抗糖路的经验吧。  相似文献   

11.
十年感怀     
在人类的历史上,10年不长;在一个人的历史上,10年不短。在我与《糖尿病之友》交往的10年中,这位朋友对我真是爱护有加,帮我扶我,这是我们共同成长的10年。  相似文献   

12.
我是1型糖尿病患者,今年56岁,从15岁发病起,至今已41年。糖尿病确实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很多遗憾。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自己的不断学习,我已从对糖尿病一无所知,到渐渐懂得糖尿病,并学会自我管理糖尿病。我也像健康人一样,正常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我是1965年被诊断患上了糖尿病,并  相似文献   

13.
<正>备注:"DM君"指糖尿病本身,"DMer"指糖尿病患者一公元二零一零年九月,我独在办公室外徘徊,遇见小编,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DM君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DMer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一个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糖尿病已经有三年多了,开始就采用了胰岛素治疗方式,血糖控制得比较理想。我也是个近视眼,从初中开始就戴近视镜了。我是个脑力工作者,平时看书学习工作使用电脑等都要长时间地用眼睛,因此发现糖尿病以后我就特别注意眼睛的保护,我的眼睛也一直都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真可怕,怕的就是马大哈;糖尿病不可怕,自我调理有办法。 曾任高中校长、青少年宫党支部书记的我,现年75岁,在11年前的偶然疾病检查中,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记得当时我已患高血压26年,伴随有血脂紊乱、肥胖等。因患普通感冒住院,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患2型糖尿病30年的临床营养师,30年来我和所有的糖尿病病友一样尝尽了酸甜苦辣,与此同时,我也庆幸是糖尿病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在Diabetes Care杂志(2006,26:S4-S42)中发布了其对糖尿病治疗的最新推荐标准,因此,我刊自2006年第2期开始陆续刊登2006年公布的最新标准。由于我刊已经刊登了ADA2005年推荐标准的前4部分,经过比较,发现其大部分内容和ADA2006年标准相同,因此不再重复刊登。有关前4部分几点不同之处是:在新标准“糖尿病筛查”部分中,ADA推荐在筛查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时,可以检测空腹血糖或者进行2 h OGTT(75 g糖负荷试验),或者二者同时进行;对于空腹血糖受损者可以利用OGTT更好的评价其糖尿病危险性。在“妊娠糖尿病的鉴别与诊断”部分,新标准推荐对于妊娠糖尿病妇女应该在产后6~12周筛查糖尿病,同时应随访其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十分常见〔1〕。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存在细胞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状况,对视神经、血管微循环产生极大的影响〔2〕,是诱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原因。笔者在临床上发现硫辛酸胶囊在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液循环、延缓患者病情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拟探讨硫酸锌治疗老年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  相似文献   

19.
我今年68岁。患糖尿病3年,当初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8.6mmol/L,餐后血糖10.9mmol/L,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随后购买关于糖尿病防治方面的书籍,并订阅《糖尿病之友》杂志,从中了解和掌握了糖尿病知识。经过三年的实践,现在没有打针吃药,血糖已控制在正常水平了。我想将我的防治方法介绍给大家,希望和我一样的患者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20.
我于2003年开始订阅《糖尿病新世界》,每期来后我总是仔细阅读,重点摘抄,还让我的家人和周围的糖尿病患者阅读。大家一致认为《糖尿病新世界》杂志办得好,办得活,指导性强。她经常介绍全国、全世界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治疗的新疗效、新药物、新诊断仪器、新的创造发明和新的经验等等。她真是糖尿病患者的知心朋友,家庭医生,翔实的防病治病手册。《糖尿病新世界》对我的病情指导非常多:首先使我对糖尿病的知识由知之甚少到逐步增多;其二,对我的糖尿病治疗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现就主要受益向贵刊作一汇报。一、膳食方面。饮食疗法是治疗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