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毒宣透汤水提物和醇提物化学指标及药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复方中药解毒宣透汤水提和醇提对化学成分指标含量以及对抗炎和抑菌实验结果的影响,考察化学成分指标与药效的相关性,探讨复方有效组分。方法:分别采用水提和醇提工艺制备解毒宣透汤提取物,用RP-LPLC法测定连翘苷、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并考察提取的抗炎和抑菌作用。结果:水提物和醇提物均具有抗炎和抑菌作用,且水提物的作用略强于醇提物,而水提物中连翘苷和黄芩苷含量低于醇提物,与复方的抗炎和抑菌作用呈非正性相关。结论:解毒宣透汤以水提为佳,复方的提取工艺筛选以药效为指标较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五倍子及其复方对痤疮致病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出外用治疗痤疮效果最佳的五倍子复方。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9种中药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对痤疮致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药配伍。结果:9种中药提取物对2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单宁酸的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12.5、0.02mg/m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黄连、五倍子、牡丹皮、蒲公英、赤芍和黄芩这6种中药分别以1.25∶1.0∶0.75∶2.5∶3.6∶5.0的比例配伍时对2种致病菌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结论:以五倍子、黄连、牡丹皮、蒲公英、赤芍和黄芩提取物配伍的复方对痤疮致病细菌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复方大黄烫伤喷膜的成膜工艺。方法用正交设计法,以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液、所用成膜剂PVP-k30的量、药材粉末量为考察因素,以成膜时间,成膜质量为评价指标,筛选成膜工艺。结果最适宜的成膜工艺,即60%的乙醇提取液30ml,加入3g PVP-K30,再加入0.8g的生石膏和寒水石(2∶1)混合药材细粉。结论优选的成膜工艺可用于复方大黄烫伤喷膜的制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复方马油祛痘霜的组方及制剂处方工艺。方法通过测定四种中草药对三种痤疮主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筛选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确定复方马油祛痘霜的组方;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复方马油祛痘霜最佳处方工艺。结果黄芩和紫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强,川黄柏对白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川黄柏和黄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强;复方马油祛痘霜的最佳处方工艺为马油2 g、十八醇0.3 g、甘油2.5 g、水30 g、卡波姆7 g、油水比2∶8,变速搅拌、乳化温度80℃。结论制备的复方马油祛痘霜均匀细腻、易涂抹、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比例金银花-连翘药对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初步分析抗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K-B纸片法、二倍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配伍比例金银花-连翘药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生物化学法测定最佳配伍比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细胞壁碱性磷酸酶、细胞膜核酸外泄量。结果:不同配伍比例金银花-连翘药对(5∶1、4∶1、3∶1、2∶1、1∶1、1∶2、1∶3、1∶4、1∶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50±0.30)~(16.13±0.45)mm、(10.63±0.59)~(14.03±0.51)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7.82~62.50 mg/mL、31.25~125.00 mg/mL;最佳配伍比例金银花-连翘药对(1∶1)能显著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细胞外碱性磷酸酶、核酸的含量(P<0.05)。结论:金银花-连翘药对的不同配伍比例组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以1∶1配伍比例最优;其抗菌作用机制与破坏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护肝布祖热胶囊原料药制备工艺.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芹菜子、小茴香中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挥发油量为指标,正交试验法确定出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和挥发油β-CD包合工艺.以秦皮乙素含量和醇提取物得率作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提取复方其余药材的最佳工艺.结果:确定出挥发油提取工艺为药材加入12倍量水,浸泡2 h后提取8 h.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比例为1:6,包合温度40 ℃,包合时间1 h.乙醇提取最佳工艺为10倍量5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将挥发油包合物、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充分混匀作为胶囊原料药.  相似文献   

7.
黄芩和黄芩苷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静  胡东  王克霞 《中药材》2008,31(5):707-710
目的:比较黄芩乙醇提取物与黄芩苷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使用热回流提取法从黄芩粗粉中制备黄芩乙醇提取物,并从黄芩粗粉中提取精制黄芩苷。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定精制黄芩苷的纯度。通过体外药敏试验判断黄芩乙醇提取物和黄芩苷对H.pylori的抗菌活性。结果:从100 g黄芩粗粉中提取精制得黄芩苷5.01 g,经HPLC测定精制黄芩苷得纯度为96.8%。通过液体倍比稀释药敏试验测定黄芩乙醇提取物和黄芩苷对H.pylori的抑菌效果。黄芩苷对10株H.pylori的MIC50为1.04 mg/ml,MIC90为1.30 mg/ml;黄芩乙醇提取物对10株H.pylori的MIC50为2.60 mg/ml,MIC90为3.26 mg/ml。结论:黄芩乙醇提取物与黄芩苷均有较好的体外抗H.pylori活性,黄芩苷对H.pylori的抑菌效果优于黄芩乙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十味平痤复方中大黄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肠推进率、大黄素和干膏率为指标,通过小鼠小肠运动试验及正交实验L9(34)复方中大黄优化提取工艺。结果:实验条件下,三个样品组大黄打粉加入复方组(B)、大黄乙醇提取物加入复方组(C)、全方水提取组(D)与生理盐水组(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水提取全复方样品(D)泻下作用较大黄打粉加入复方组(B)显著减弱,大黄乙醇提取物加入复方组(C)泻下作用与大黄打粉加入复方组(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2,即以10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十味平痤复方中大黄以70%乙醇提取后加入复方,优化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复方脚癣灵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HPLC法测定提取物中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复方脚癣灵的提取工艺。结果:确定的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60min。结论:优选的复方脚癣灵提取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以中药汉方为组方依据的抗痘凝胶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L933正交设计,以黄芩苷含量和抑菌效果为指标,筛选最佳提取工艺;通过HPLC法测定透皮实验中药物透过大鼠皮到达接收液中黄芩苷的含量,以其为指标采用L923正交设计筛选汉方抗痘凝胶剂渗透促进剂用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10倍量6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卡波姆为凝胶基质,35%的丙二醇和2%的氮酮为渗透促进剂制备抗痘凝胶。结论:该优选制备工艺稳定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三黄散瘀巴布剂中大黄与黄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华  章建华  许丛辉  刘云飞  王玲 《中成药》2012,34(8):1600-1604
目的 优化三黄散瘀巴布剂中大黄与黄芩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方法,溶剂用量、含乙醇量、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以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黄芩苷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结合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黄芩苷转移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2:0.12:0.12:0.12:0.12∶0.4)优化大黄与黄芩的提取工艺.结果 优选的工艺为用10倍饮片量的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 该提取工艺方法科学、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剂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复方莪术散颗粒的最佳提取与颗粒制备工艺,为该复方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复方莪术散进行提取,以淫羊藿苷的含量和收率综合评价为指标,通过L_9(3~4)正交试验设计对醇的用量、提取的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考察,优选复方莪术散的醇提取工艺,再以浸膏为原料,通过L_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稀释剂(可溶性淀粉)的比例及粘合剂(乙醇)的浓度和干燥温度,制备复方莪术散颗粒。结果:复方莪术散提取最佳工艺为A_2B_2C_1D_1,即处方药材加60%浓度的10倍剂量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 5h为最优。最佳制备工艺为A_3B_2C_2,即干浸膏∶淀粉的比例为1∶2. 5,并以90%乙醇为湿润剂,采用湿法制粒的方法,干燥温度为60℃,所制得颗粒剂经检查符合相关要求。结论:本试验所得复方莪术散颗粒剂的提取与制备工艺合理、可行,为该复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愈血冲剂的制备工艺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针对药材所含水溶性成分的特性,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流浸膏量为质量控制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3因素对流浸膏提取率的影响,拟定甘草、白及、五倍子的提取工艺;通过炒炭煎煮,确定大黄提取工艺;通过收粉率试验,确定海螵蛸、三七的最佳粉碎工艺;通过药膏、药粉与辅料用量比例,确定辅料用量。结果:确立了甘草、白及、五倍子以12倍量洁净水浸泡1h,煎煮3次.每次1.5h提取流浸膏;大黄炒炭煎煮2次,每次1h提取流浸膏;三七、海螵蛸粉碎成200目细粉,按制备成品每包(6g)加入1.81g辅料比例,加入辅料制粒。结论:该制备工艺科学合理,质量稳定,为愈血冲剂的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4.
正交设计优选泻心滴丸中黄芩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黄芩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出膏率、黄芩苷、总黄酮含量为指标筛选提取溶剂及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水提取法中A1B1C2。结论: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出膏率、黄芩苷、总黄酮提取量均较高。相对于药材中黄芩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提取转移率约70%。  相似文献   

15.
雷雪  刘富岗  杨云 《中成药》2012,34(9):1696-1699
目的筛选纯化贯叶连翘提取物的最佳树脂型号及其最佳工艺。方法以金丝桃素为指标,对大孔吸附树脂的类型进行筛选,并采用正交试验,对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工艺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大孔吸附树脂为LSA-10,其最佳工艺为比上柱量1.954 2 mg/g;径高比1∶20;药液浓缩比1∶1,药液上样体积流量2 BV/h,分别以4 BV蒸馏水、3 BV 20%乙醇、8 BV 70%乙醇为洗脱剂洗脱,贯叶连翘提取物中的金丝桃素量提高到1.5%以上。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纯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药效学结合正交试验优选黄芩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选黄芩提取工艺,采用滤纸片法和抑菌率法测定黄芩水提物与60%乙醇提物的体外抑菌药效。以一测多评法测定4种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以4种有效成分提取量的总评归一值和抑菌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提取2次,每次2 h,加水倍量依次为12,10,该优选工艺所得提取物有较高的抑菌药效,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花黄合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单因素方法考察花黄合剂加水量、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以浸膏所获得率作为综合评价的指标;以口感为考查指标,优选成型工艺的辅料配方。采用显微鉴别法和薄层色谱法对花黄合剂中大黄、山银花、知母、黄连、连翘、黄芩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优选的提取工艺为提取2次,分别加8倍和6倍量水,煎煮2 h和1 h。成型工艺:100 g清膏量,选择16 g蔗糖,0.6 g甜菊糖,加入0.2%山梨酸钾作为抑菌剂。显微鉴定法可观察到主要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此研究方法简单可行、科学合理,适用于花黄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并为下一步临床前实验奠定基础,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川乌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优选川乌药材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法,以提取物得率和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并用RP-HPLC法测定三种生物碱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氯仿-二乙胺(70∶30∶2∶0.1)。结果:筛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用氨试液浸润,加入15倍乙醚溶剂,冷浸24h。结论:该实验提取工艺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19.
高纯度黄芩提取物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黄芩提取物制备过程中除杂方法及变色关键工艺参数,制备高纯度黄芩提取物,为工厂实际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黄芩苷纯度与黄芩苷转移率为指标,比较了黄芩提取物纯化过程中4种除杂方法的效果与不同浓缩液浓度对黄芩提取物颜色的影响。结果:黄芩提取物纯化过程中最佳除杂方法为硅藻土助滤除杂,同时浓缩液浓度变化是黄芩提取物颜色变化的关键原因。结论:黄芩提取物纯化过程最佳除杂方法的建立以及过滤液浓度等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为高纯度黄芩提取物的制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余姣  陈娇  周文杰  杨荣平 《中草药》2016,47(20):3632-3638
目的确立小儿温热口服液(XWOL)的最优提取工艺。方法通过镇痛、抗炎、解热药效学实验初选提取工艺路线,再以挥发油的提取量为指标,单因素考察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鱼腥草等药材挥发油提取的影响;以连翘苷、黄芩苷的提取率及总评"归一值"为指标,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水提工艺。结果XWOL最佳提取工艺路线为鱼腥草等药材加入10倍量的水,水蒸气蒸馏6 h,收集挥发油及水煎液,药渣与黄芩等药材加入13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80 min。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