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③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三国志·华佗传》)——又有一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如果让此人大怒,病就会痊愈。句中形容词“盛”用在动词“怒”之前作状语。  相似文献   

2.
后汉时期,某郡的一位郡守助理叫顿子献,得病以后,经过积极的治疗,病情已经好转了。但顿助理仍然不放心自己的病,就派人去请名医华佗为自己诊脉。  相似文献   

3.
正张仲景与华佗,都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两个人一个擅长辨证论治,一个外科手术空前绝后。按说华佗外科手术做得好,内科水平也很高,他对于后世的影响应该在张仲景之上。但是,尽管在《后汉书》《三国志》之中都有华佗的传记,其对于后世的影响却远不如张仲景,这有很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华佗"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文化水平高,有太尉、郡守等高官  相似文献   

4.
梳理华佗五禽戏形成之前的仿生术式发现,仿鹿的术式鲜有提及和记载,鹿戏可能是华佗唯一首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法、逻辑推理法,探讨华佗五禽戏中鹿戏的来源。认为华佗五禽戏鹿戏是在汉代的时代背景及道教思想影响下形成,虽然名称上与“复鹿”有联系,但其动作可能只起源于《引书》中的“虎顾”术式,而华佗五禽戏鹿戏是根据六禽戏“鸱视”创建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华佗,一名旉,字元化,是东汉末年的名医。近人陈寅恪谓“华佗”乃梵文“阿伽陀”(agada)的省称,华佗行医的故事乃承袭印度神话。这只是陈氏的一家之言,但华佗的名及字的含义,还是值得一探的。  相似文献   

6.
杏林亭     
相传,东汉末年,华佗给一位妇人治病。华佗见她骨瘦如柴,脸似黄纸、两眼杏黄,认定她得了“黄痨病”,便对她说:“你这病一时治不好,先回去吧。”一年后,华佗见她病已好,身体很胖,脸泛红晕,便问她是谁治好的。妇人说:“没找人治过。”又问:“吃过什么药吗?”妇人答:“没有。”华佗惊奇,心想:“这病人没有吃药,病怎么会好呢?”于是又问她:“你平时除了吃饭菜之外,还吃了些什么?”妇人答:“只到山上采些野蒿头当饭吃。”“吃了多长时间?”“一个多月。”于是,华佗请她  相似文献   

7.
华佗被曹操所杀,可谓信史,毋庸置疑。然操何以杀佗,却有不同见解。尹韵公先生撰文(见《光明日报》1993年1 0月25日第3版“华佗之死”一文)认为:华佗不是安分守己之辈,欲在曹操那里讨个一官半职,曹操看他不是当官的料,未予加封,华佗对此耿耿于怀,生报复之念,故意延误曹操病情,并以妻病为由,回家迟迟不归,遂惹怒曹操,将其处以极刑。这样一来,华佗被杀便“与华佗的私心有极大的关系。”进而断言:“曹操是有理一方,华佗是无理的一方。”对其整个推理过程和结论,笔者实难苟同。  相似文献   

8.
所谓心理,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和兴趣、才能、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是所有精神活动的总称。中医心理学,则是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心理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实际运用的一门学问。中医心理治疗历史源远流长,据研究,《吕氏春秋》载文挚以“怒胜思”治愈齐王的病例是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的最早记录。《黄帝内经》中有“余闻古之治病,惟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华佗认为“善医者先医心,而后医其身”,并提出“忧者宽之,怒则悦之,悲则和之”的心理疏导法则。张仲景注重心理调治,在《金匮要略》中对梅核气、奔豚、脏躁和百合病等作出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华佗(?~208).又名■,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系我国东汉时期名医,为中医外科学鼻祖,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民间有许多关于华佗的事迹代代流传。在范晔《后汉书·华佗列传》中说其“为人性恶。”据晋朝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的序文中言及“华佗性恶矜技,终以戮死。”“性恶”者,清高孤傲之谓也;“矜技”者,以技为恃也。华佗之所以形成这种“性恶”的特殊性格.无疑有其客观而复杂的原因。就此问题,笔者从下列几点作一浅析。l时代背景华化生活在东汉末年,时值汉恒帝、灵帝、献帝时期,其间政治腐败,人祸天灾接题不断…  相似文献   

10.
说起药名信,我国古代民间早有流传。据古代野史笔记流传,三国时魏丞相曹操得知华佗医术高深,知识渊博,便想亲自试试华佗的才学,于是写了一封信令人送交华佗。华佗展开一看,只见信云:“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初入其境。永远康宁,警惕家人。长生不老,老娘...  相似文献   

11.
华佗,又名蒡,字元化。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他发明的麻沸散是麻醉学史上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历来受到中外人士的重视。美国拉瓦尔在他著的《世界药学史》中称:“阿拉伯人使用麻醉剂可能是中国传出的,因为中国名医华佗擅长此术。”而令人痛惜的是,华佗医德高尚,普济众生,毕生志向为千百万人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12.
头晕头痛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症状,轻则时隐时现,若即若离,重则昏天暗地,欲生不得,欲死不能。三国时的曹操就患有严重的头痛,当时请来著名的医生华佗诊治,华佗医生认为是脑中有异物,需用利斧打开头颅才可医治,曹操怒喝道:“汝来为云长复仇乎?”随即推出斩首。华佗为曹操的头痛丢掉了生命。我本人也自小就头晕,尤其是小时候一坐车就晕得很厉害,  相似文献   

13.
日本弘前大学副教授松木明知先生的《麻醉科学史最近的认识——汉名医华佗实际是波斯人》一文,松木先生的主要论据及其旁证。 (一)主要论据:华佗是中世纪波斯语“Xwadag”的谐音,即波斯文的王、神,因此说华佗原来不是人名,该语是对长上的尊称,是主君、阁下、先生的意思。并指出这里应是“长于医术的先生”。 (二)旁证: (1)华佗活了九十多岁,可能因为他  相似文献   

14.
再世华佗 一次出诊的途中,华佗碰到有人出殡,他看见棺材缝里流出来的血,还像活人的血,经过抢救,终于救活在棺材里假死的产妇,被人们誉为“神医”。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三国演义》说他能为曹操开头颅治其头风病。后人用“再世华佗”来赞扬医生的医术高明。  相似文献   

15.
曹操考华佗     
华佗,医术高明,医学知识渊博。一次,曹操想考考华佗的才华,写了一首诗,叫主簿杨修送与华佗: 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初入其境。长生不老,永远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接骨医生,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华佗看后对杨修微微一笑,说:“相爷出题考我也。”于是,挥笔直书,写出了诗意中的药名。杨修转交给曹操。曹操阅后大喜,赞说:“华佗果真是名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汉代名医华佗,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神医之称。但据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考证,他的真名应是华旉(fu),而华佗只是他的绰号。因华佗一词出自梵语“阿伽佗”译音,是药神之意,因此民间就称医术高明的华佗为药神——华佗。以至于其本名不大为人所知了。  相似文献   

17.
茵陈     
《亚太传统医药》2006,(2):75-75
<正>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相似文献   

18.
天门市中医医院学习“华佗麻沸散运行梅花针”技术,治疗腰腿痛、肩脊痛、骨质增生病人数十例.疗效确切,深受病家欢迎. 华佗麻沸散是汉代神医华佗用于外科手术的麻  相似文献   

19.
神医华佗     
中华文化经历了五千余年的风风雨雨。而今天,就让我们将历史长卷翻到东汉这一页,因为在这一页里,刻着两位在中医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名字——一位是被后人称为“医圣”的张仲景,另一位便是有着“神医”之称的华佗。  相似文献   

20.
古代养生家大都十分强调适当劳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华佗指出:“人身益劳,劳则谷气消,血气流通。凡人能寡欲而时劳其身,运其手足,毋安作一处,则气血不滞。”“人体欲得动摇,但不当使极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