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后不同时期髓内固定对兔胫骨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清洁剂兔行右侧胫骨中段横形截骨后,随机分为即时固定组(A组)、延迟1周固定组(B组)和延迟2周固定组(C组),均行克氏针(Φ=2.5mm)髓内固定术,术后行X线、组织学及BMP-2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术后1、4周时B、C组和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性骨折在一定的时间内延迟切开复位内固定可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国产消旋聚乳酸接骨板固定犬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国产消旋聚乳酸(PDLIA)接骨板在颌骨骨折内固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在犬双侧下颌骨体部造成仍工骨折,一侧用国产PDLLA接骨板内固定,另一侧用微型钛板(TM)内固定作为对照。收集术后不同时期犬下颌骨标本;观察下颌骨折愈合的大体情况。测定三点弯曲力学强度,X线摄片和硬组织切片检查,结果 术后各个时期,国产PDLLA接骨板内固定侧骨折愈合情况3与TM板内固定侧骨折愈合情况相似;各观测时间点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青山羊胫骨骨折端分别施加不同的压应力,观察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体外测试表明本外固定器具有较低的应力保护作用。X线片发现随着加压量的增大,外骨痂出现渐晚且骨痂量减少,术后6周轻度加压者骨折线模糊,重度加压者外骨痂中仍可见与骨折线平行的透光影。力学测试虽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轻度加压者骨折愈合强度更接近正常骨。组织学检查各组骨折均为二期愈合,切片中可见内、外骨痂及桥梁骨痂,但随着加压量增大,骨痂成熟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接骨板内固定对骨折愈合重建阶段应力遮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有限元理论,分析胫骨接骨板固定系统在骨折愈合重建阶段的应力遮挡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 用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PDLLA/CMP)对20只兔(平均3.5 kg)股骨下端骨折进行髓内固定. 固定各2, 4, 8, 12和24 wk分别取骨折愈合区骨痂一组进行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①骨折第2周炎性反应期结束;②成纤维细胞出现在2~4 wk,成骨细胞出现在4 wk;③胶原纤维结构正常;④24 wk时骨细胞超微结构正常,无退变现象. 应用生物可吸收材料进行骨折内固定,骨折愈合细胞进程无明显变化;成骨过程活动正常;特别在较长时间固定后,骨细胞形态、结构无退变表现. 结论:用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物进行固定,其骨折愈合的超微结构表现与传统理论之间无明显差异,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可吸收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6.
7.
我院1992年1月至1997年2月共收治股骨干骨折101例,其中79例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到2年。发现并发骨不愈,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共41例,占内固定治疗的51.9%。现将发生上述三种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以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不同范围的骨膜剥离对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范围的骨膜剥离对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 :应用接骨板治疗股骨干骨折 42例 ,随机采用常规或有限的骨膜剥离后 ,行复位和接骨板固定。 结果 :采用有限骨膜剥离方法 ,其骨痂出现早 ,新骨形成量多 ,愈合时间缩短 ,骨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的发生率低。 结论 :骨断端骨膜的完整性对股骨干骨折的愈合有重要影响 ,在解剖复位的过程中 ,应尽可能避免广泛骨膜剥离。  相似文献   

9.
捆绑带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捆绑带对动物模型骨折愈合过程中是否存在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建立股骨干非负重骨折动物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用髓内固定,实验组在骨折部位加用捆绑带捆绑固定,于术后2、4、6周行大体观察、骨密度测定、骨痂前后直径、组织学等检查进行比较,观察捆绑带在骨折固定中的作用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在各观察时段各有1例出现骨折移位或畸形愈合。术后2、4周捆绑带组外骨痂相对少,两组在骨密度测定、骨痂前后直径无差别;术后4周捆绑带组光镜下新生骨小梁生长优于对照组,成骨细胞数多于对照组;术后6周对照组骨密度测定、骨痂前后直径明显大于捆绑带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4.243,15.909,P〈0.05~0.01);光镜下捆绑带组骨痂较对照组显示更成熟并开始向板层骨转化,骨结构更致密,骨小梁排列更整齐。结论:在保持适宜的束缚力的情况下,捆绑带可以有效地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避免出现骨折移位或畸形愈合,保障骨折正常的愈合,对于骨膜以及骨折部位血运没有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纯系SD雌性大鼠实验动物,在背下部伤口上分别于手术后第1,4天,第4,7天,第7,10天和第10,13天,共4组行X线照射,每次照射6GY,两次共12GY,并分别于手术后第7,10,20,40天取材,在光镜下观察伤口胶原形态学变化,以IBAS-2000(Opton)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胶原密度变化,光镜下观察,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并较细,照射组的胶原平均光密度明上于对照组,本实验研究提示  相似文献   

11.
生物力学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生物力学因素对骨折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探讨内固定相关的AO(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依据骨折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形成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体系)、BO(骨折稳固和软组织完整之间的平衡治疗理念)、CO(中西结合、骨折治疗与功能恢复并重理念)、EO(弹性接骨术,elastic osteosynthesis)理念。AO原则是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BO注重功能复位达到二期愈合,注重保护骨骼的血运,强调骨折愈合的基础;CO坚持中西结合理念;EO强调骨折生长愈合的全程弹性固定。文章介绍了依据EO理念设计锁骨、股骨弹性带锁髓内钉,从生物力学方面提出骨折断端间断的适量的旋转、弯曲、剪式应力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这一观点,并分析了促进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原理,为临床骨折治疗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不同内固定对肱骨干骨折愈合影响的影像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对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动力加压钢板(DCP),交锁髓内钉(LIN)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1998年2月~2002年3月,125例肱骨干骨折分别接受了上述3种内固定治疗,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取出内固定后进行CT扫描。结果:DCP组骨痂出现较晚、量较少,骨折线消失最晚,骨折区域灰度密度积分及CT值较低;LIN组骨痂出现最早、量较多,骨折线消失较晚,骨折区灰度密度积分较高.骨折区域CT值较低;SMC组基本无骨痂出现,骨折线消失最早,并由板状骨直接替代,骨折区域灰度密度积分及CT值较高。结论:与DCP和LIN相比,SMC具有力学性能和几何构型上的优势,在促进骨折愈合的速度、方式及质量上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袁军  崔晓春 《当代医学》2021,27(2):107-108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65.0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20),低于对照组的40.0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创伤较小,术后骨折愈合较快,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建立兔桡骨骨折模型,于骨折处行超波治疗,动态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X线片,生物力学及组织学改变。结果显示,实验组兔骨折愈合速度和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大白兔骨折模型,探讨电针刺激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7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制作骨折模型.实验组于术后第4天起给予电针刺激;对照组只做骨折模型,不给电刺激;空白组不做骨折模型,不给电刺激.实验后1、2、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取3只家兔处死,取桡骨做肉眼观察并做组织切片观察.实验后4周,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各取3只家兔处死,取桡骨送力学实验室行三点弯抗弯强度检测.结果 组织形态学观察实验组在各时间点的愈合均好于对照组.4周时,三点弯抗弯强度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刺激能明显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研究锥状点式接触钢板与传统钢板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山羊16只,4只正常对照,12只双侧胫骨中段横行截骨后分别行锥状点式接触钢板和传统钢板固定,术后3d、2、4、6和13周处死动物,取骨折修复区作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骨折愈合过程。13周胫骨同时进行扭转试验。比较骨折愈合强度。结果 锥状点式接触钢板组骨折愈合速度快于传统钢板组,13周时骨愈合质量也优于后者,结论 锥状点式接触钢板能有  相似文献   

17.
可降解骨折内固定材料聚乳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聚乳酸是近年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对聚乳酸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聚乳酸的理化性质、生物相容性、骨诱导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等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脑骨折愈合仪对骨折临床愈合的影响。方法将80例骨折病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复位和固定的基础上使用电脑骨折愈合仪治疗;对照组则仅采用常规复位和固定。结果在观察时间内,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33例,临床愈合率为82.5%;对照组临床愈合23例,临床愈合为57.5%,两组临床愈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4.82,P〈0.05)。结论电脑骨折愈合仪可以促进骨折临床愈合。  相似文献   

19.
小针刀对兔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针刀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日本大耳白兔72只,造模后随机分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及干扰电流治疗组;实验组于术后第3天开始小针刀刺激骨折断端,每周2次;空白组不做任何治疗;干扰电疗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行电刺激治疗。术后7、14、28、42 d行常规X线摄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从X线片、组织学检查显示,小针刀治疗组的骨痂形成速度、骨愈合成熟程度均优于空白对照组,但与干扰电疗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小针刀治疗可促进兔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骨折愈合中的可能作用.方法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三组L-精氨酸组,L-硝基-精氨酸甲基脂(L-NAME)组及对照组,建立股骨闭合性骨折模型,骨折后3 d,1,2和4周分别取每组10只大鼠骨折处骨痂行大体及HE染色观察.结果大体所见,在骨折后不同时期L-NAME组骨折处骨痂生成少,骨痴塑形慢,L-精氨酸组与其正好相反.L-NAME有使骨折愈合延迟的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并没有显著的意义(P=0.10);L-精氨酸组大鼠无论在骨痂塑形和骨折愈合程度上都强于L-NAME组(P<0.05).结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加入L-NAME使骨折愈合减慢,而加入L-精氨酸会促进骨折愈合.一氧化氮可能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