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等相关问题.方法 21例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后,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应用自膨式支架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结果 21例(次)支架置放均获成功.DSA显示狭窄段的颈动脉直径明显扩大.仅1例出现部分运动性失语.随访2~24个月,全部患者均未再发生脑缺血,其中2例行DSA复查,6例行多普勒超声复查,均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安全性高,效果可靠,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治疗术的手术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等相关问题。方法解除患者对颈动脉支架手术的恐惧心理,明确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比较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了解手术过程和护理方法,提高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结果通过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治疗和护理,改善了脑供血,提高了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安全性高,效果可靠。术中护理的密切配合及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50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手术配合,术后针对切口出血及并发症进行精心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均成功植入支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由于疾病特点和此类新技术的应用,周密、细致的围术期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手术配合,术后针对切口出血及并发症进行精心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均成功植入支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由于疾病特点和此类新技术的应用,周密、细致的围术期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徐芳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4):11-12
目的:探讨对颈动脉狭窄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42条血管置入42枚支架,在围术期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过程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结论:对颈动脉狭窄接受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精心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颈动脉狭窄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42条血管置入42枚支架,在围术期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过程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结论:对颈动脉狭窄接受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精心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陈颖  李虹彦  韩洁 《现代护理》2007,13(8):765-766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发展,特别是新型血管内支架的应用,使颈动脉狭窄的经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成为颈动脉内膜切除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1]。PTAS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围手术期病死率低、康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发展,特别是新型血管内支架的应用,使颈动脉狭窄的经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成为颈动脉内膜切除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1].PTAS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围手术期病死率低、康复迅速等优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燕茹  陈璐 《全科护理》2016,(12):1242-1243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行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经验。[结果]5例行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病人经过密切的监测和护理,住院期间未出现相关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术前全面评估、重点观察危险因素,做好控制血压、血糖、预防感染等准备工作。术后预防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血肿和伤口出血、脑梗死等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术后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陈文静 《天津护理》2013,(6):501-501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脑卒中二级预防和治疗手段之一。它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支架血管成形术成功治疗23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CAS治疗,评价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置入支架23枚,术后造影证实狭窄程度≤10%,术中出现5例颈动脉窦综合征,2例血管痉挛,1例轻度栓塞,经治疗均恢复良好。随访2~4个月,均未出现与手术血管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CAS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段,是预防脑梗死的有效措施,而提高操作者本身技巧、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刘晓英  冯燕光  崔炜 《临床荟萃》2006,21(14):1008-1010
目的 观察可疑冠心病者颅外颈动脉狭窄(ECCAS)的发生率,评价致ECCAS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0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后作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据CAG结果分正常及冠心病组,后者分为1、2、3支病变组;据DSA结果分为无ECCAS及有ECCAS组,后者分为轻、中、重度狭窄;危险因素与ECCAS的关系用单变量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ECCAS发生率(36.5%)明显高于对照组(6.3%)(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ECCAS程度显著正相关(rs=0.431,P〈0.01);老龄(OR=1.183,P〈0.01)、高血压(OR=5.456,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OR=1.799,P〈0.05)是EC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同时行CAG和颈动脉DSA显示,ECCAS多见于有高血压的老年严重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张玉兰 《护理研究》2005,19(29):2646-2647
[目的]探讨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颈动脉造影并支架植入病人进行术前、术后心理干预、康复训练并加强基础护理,比较手术前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变情况.[结果]手术后2个月病人ADL能力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颈动脉支架置入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的介入治疗方法,对于身体基础状况差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尤其有意义。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45-78岁,进行支架置入及经皮血管成形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量表、神经功能评分及CT检查;随访3-12个月,复查凝血指标及颈动脉B超。 结果与结论:1例患者为右侧颈总动脉分叉部完全闭塞,经治疗仅颈外动脉管径恢复50.0%,其余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治疗成功率为97%。29例患者治疗后24 h的颈动脉病变血管长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量表、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梗死和短暂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狭窄明显改善,6个月复查时患者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率为3%。表明经皮血管成形联合生物材料支架置入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玉兰 《护理研究》2005,19(12):2646-2647
[目的]探讨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颈动脉造影并支架植入病人进行术前、术后心理干预、康复训练并加强基础护理,比较手术前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变情况。[结果]手术后2个月病人ADL能力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评价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US)、对比增强磁共振(CEMRA)及DSA检查,以颈总动脉法(CC法)计算狭窄率。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64.29%;CEMRA诊断的敏感性96.88%,特异性71.43%。结论超声检查的敏感性较高、无创伤,适用于人群初选检查。CEMRA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超声,一次检查可显示颈动脉全程。DSA检查仍为评价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须有机结合超声、CEMRA和DSA检查,以全方位了解狭窄的颈动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芳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31-232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42枚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共42条血管,共植入支架42枚,成功率100%。手术过程顺利,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是近年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技术,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体位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特点。方法 应用HDI 5 0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动脉颅外段进行检测 ,观察血管解剖形态 ,内膜情况 ,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 ,管腔是否狭窄和狭窄程度。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χ2 =97.30 ,P <0 .0 0 0 1) ,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较对照组严重 (χ2 =6 .4 4 ,P <0 .0 5 ) ;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以颈动脉膨大部和颈内动脉起始部最多见 (χ2 =10 .6 0 ,P <0 .0 1;χ2 =9.5 3,P <0 .0 1) ;脑梗死患者梗死侧出现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比例高于非梗死侧 (χ2 =15 .84 ,P <0 .0 0 1)。结论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密切 ,且随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的增加 ,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以颈动脉膨大部和颈内动脉起始部最多见 ,无论颈动脉狭窄发生在什么部位均与脑梗死有联系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多发生在脑梗死的梗死侧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与脑梗死有同侧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