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28例壳核出血、24例丘脑出血的SEP与CT检查,结合感觉运动障碍,分析了SEP异常与血肿的相关性。观察到壳核出血SEP异常愈明显血肿对内囊损害愈重,且运动麻痹程度也愈重;丘脑出血SEP异常愈明显血肿对丘脑腹外侧核损害愈重,且感觉障碍程度也愈重。表明SEP是判定脑出血功能损害的良好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轻型桥脑出血10例临床分析关键词桥脑出血,临床分析,CT自CT应用以来,许多不典型的轻型桥‘脑出血早期即可确诊,本文对10例经CT证实的桥脑出血总结分析如下。IIB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者中,男8例,女2例,年龄54~68岁,平均64岁。1...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预后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105例老年人(≥60岁)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分析GCS评分、出血量、手术时机、年龄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术前GCS评分越高预后越好,血肿量较小者(≤50ml)预后较好,年龄越大者预后差,患者在6小时内及6-24小时内手术则较24小时后手术预后好.结论 患者术前GCS评分是HICH预后的重要指标,不同的出血量有不同的预后,超早期和早期手术疗效好,高龄患者(>80岁)手术风险大,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扫描定位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价值.方法 对45例自发性脑出血拟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患者,行CT扫描后进行评估.结果 全部患者经CT扫描对血肿进行评估来确定穿刺靶点及进针深度,40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到达预定位置,5例经微调后穿刺针达预定位置.结论 CT扫描可直观显示血肿,能准确定位穿刺靶点及进针深度,为微创引流术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CT定位锥颅抽吸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采用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1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存梅  才仁泰 《医学信息》2010,23(6):1677-1677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影象引导下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5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CT引导下的微创穿刺术.结果 5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563例患者血肿清除后存活,537例患者微创治疗后达到预期治疗效果.26例患者未达到满意疗效,27例出血量大有重度并发症者死亡,20例术后均有不通程度的轻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安全,简便,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基于微创与常规术式思路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价围手术期内患者意识状况(GCS)、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GO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围术期内GCS评分较术前均出现上升,但观察组上升幅度率大于对照组;对照组植物生存及死亡率高于观察组;在重度的Ⅳ级和Ⅴ级分布上观察组略少于对照组。结论微创手术表现较好,建议结合患者病情、个体差异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6)单纯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n=37)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T导向微创钻颅血肿引流冲洗术.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和生存患者半年后总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组死亡率为14%(5/37)明显低于对照组42%(15/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者半年后的ADLⅠ-Ⅲ级,治疗组81%(26/32)明显优于对照组52%(1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导向下微创钻颅血肿引流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较好方法,可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生存率及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与临床分级和选择适应症密切相关。临床分级按意识状况分级应与临床表现和头颅CT扫描相结合。我科于1994年1月~1999年10月有选择性地手术治疗68例,本文进行回顾性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新方法,依据中医活血化瘀的原理,采用银杏制剂—金钠多治疗老年人急性脑出血38例,并与同期传统方法治疗的老年人急性脑出血35例对照以比较观察其效果.方法:两组病人轻重、血肿大小,年龄相似(p>0.05),均采用常规治疗,其他对症治疗相同.治疗组则在发病后第3天采用0.85%生理盐水250ml加入金钠多87.5mg静点18天,每日1次.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均用CT头颅扫描以对比血肿吸收情况,并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血肿吸收速度优于对照组(p<0.0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制剂可以明显改善脑出血病灶侧血管痉挛,加速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加快康复,降低致残程度.银杏叶制剂用于老年人中小量急性脑出血较为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钟珍 《医学信息》2010,23(13):2150-2150
目的阐述脑出血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6-2009.12月住院的86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治愈出院者46例(53.5%),好转31例(36.0%),病情恶化自动出院者5例(5.8%),死亡4例(4.7%),治愈好转率占89.5%。结论积极正确的护理在能够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愈好转率,对于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述脑出血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6-2009.12月住院的86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治愈出院者46例(53.5%),好转31例(36.0%),病情恶化自动出院者5例(5.8%),死亡4例(4.7%),治愈好转率占89.5%.结论 积极正确的护理在能够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愈好转率,对于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出血在急诊内科的救治效果.方法 通过对2004年5月~2009年12月我院急诊科救治的172例脑出血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72例患者中,治愈出院145例,抢救成功率达84.3%.结论 脑出血属于急重症,快速有效的急诊抢救是治疗的关键,不仅提高了成功率,而且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HCI)是指缺血性卒中患者由于梗死区血液再灌流而发生的继发性出血,由Fisher等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这一术语.临床上HCI并非少见,且病死率较高.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对其认识也日益加深.现将我院收治的HCI 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陈林 《医学信息》2010,23(18):3455-3456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手术疗效并与入院时GCS评分,出血量,手术时机的关系。结果患者入院时GCS评分越高预后越好,血肿量较小者预后较好,患者在6h内及6~24h内手术较24h后手术预后好。三组术式患者近期疗效指标(术后2周GOS评分)和远期疗效(术后3月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CS评分可用于判断HICH的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超早期或早期手术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疗效,不同的血肿量决定了患者的不同预后,不同的手术方法对预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CI组(29例),CH组(34例),健康人对照组(30例),同时进行了EEG、BEAM、TCD与CT的前瞻性对比研究。结果CI组和CH组EEG、BEAM异常率分别为96.5%和97.1%,而BEAM定侧定位率远远高于EEG。在CI组,BEAM出现异常早于CT,且异常率(96.5%)高于CT(93.1%)。说明脑功能障碍早于形态学改变。(δ+θ)/(α+β)比值,两组无差异。本文提出病、健侧频带功率差的百分比可作为BEAM一项观察指标。CH组病、健侧δ、θ频带功率均值差的百分比分别为48.58%和47.91%,高于CI组(29.05%和26.38%)。TCD异常率CI组(100%)和CH组(97.1%)两组均高,说明在脑卒中急性期TCD对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很敏感,它虽不能定位定性,但通过动态观察,可了解脑血管功能状态、侧枝循环、颅内动脉开放程度等,对治疗前后疗效评价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患者微循环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先兰 《中国微循环》2005,9(4):277-277
本文对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实验观察,并以相似年龄组50例健康中、老年人作对照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导如下:对象和方法1选择对象实验组:急性脑出血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岁。所有病例均按第二届全国神经学术会议拟定的“急性脑血管病分类试行草案”诊断标准,临床确诊为脑出血病。病程均在一周之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偏瘫、失语和颅神经障碍。所有病例脑脊液化验正常。对照组:为某厂中,老年健康人(45岁以上)自愿受试者50名,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岁。均经临床检查,排除心、脑血管病。2实验仪器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特点,有效的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方法 对我院2005年~2010年收住院的33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起病方式、患病年龄、并发症、病死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患病高发年龄在48~68岁,死亡130例,占38.69%,病死率与年龄成正比.结论 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避免脑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CT分型与预后相关原因、临床特点及并发症.方法 68例均经头颅CT扫描,根据扩展方向分型、计算容积,结合临床特点采用内科治疗或是YL-1型颅内血肿穿刺清除,脑室外引流,观察预后;常规检查胸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粪潜血等.结果 CT扫描可精确测量血肿大小,了解出血部位、扩展方向和破入脑室情况,提高临床认识水平,准确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预后.结论预后取决于年龄、意识水平、血肿的扩展方向、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