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前牙开(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牙开(牙合)(anterior open bite)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错(牙合)畸形类型,表现为后牙处于最大咬合位时上下前牙无垂直向接触,这种错(牙合)畸形可以造成患者的咀嚼、吞咽、语言功能障碍,对颜面外观的影响也很大.由于形成因素复杂:可能是牙性的、骨性的、神经肌肉性的,且各种因素并存、相互影响,所以要想获得理想而稳定的矫治效果难度很大,对正畸医生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从临床角度,以下几点建议在开(牙合)畸形的诊治中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2.
前牙开骀(anterior open bite)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错(he)畸形类型,表现为后牙处于最大咬合位时上下前牙无垂直向接触,这种错(he)畸形可以造成患者的咀嚼、吞咽、语言功能障碍,对颜面外观的影响也很大。由于形成因素复杂:可能是牙性的、骨性的、神经肌肉性的,且各种因素并存、相互影响,所以要想获得理想而稳定的矫治效果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3.
开牙合(openbite)是指在正中牙合位或非正中牙合位时,上下颌前牙部分牙齿在垂直方向上无接触的错牙合畸形.开牙合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咀嚼、吞咽、发育及呼吸等功能,甚者影响容貌和心理健康,成年患者尤甚.  相似文献   

4.
开牙合(openbite OB)作为错牙合畸形的一种类型最早由Caravelli提出[1]。许多学者对开牙合畸形定义的描述存在着差异,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牙间垂直距离过长称为开牙合[2]。“前牙开牙合”是后牙处于正中牙合位时,下切牙在垂直向未被上切牙覆盖且无咬合接触[3]。此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发音、美观等功能,较难治疗又具很高的复发趋势,在正畸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分析开牙合的病因和机制,明确畸形的性质,对治疗有指导作用。一、前牙开牙合的病因及形态特征1.口腔不良习惯:乳牙与恒牙早期的前牙开牙合多数是由不良的口腔习惯造成,约占开牙合…  相似文献   

5.
简化单丝弓固定矫正器矫治前牙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牙开(牙合)是一种垂直向不调的错(牙合)畸形,主要表现上下前牙垂直向无(牙合)接触,常常合并近远中不调和其他异常,因此对它的矫治比较复杂。其中消除前牙垂直向开(牙合)是一般活动矫正器难以胜任的。全口带环或托槽矫正器对此有一定效果,但目前国内开展得有限,而且比  相似文献   

6.
开(牙合)(openbite OB)作为错(牙合)畸形的一种类型最早由Caravelli提出。许多学者对开(牙合)畸形定义的描述存在着差异,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牙间垂直距离过长称为开(牙合)。“前牙开(牙合)”是后牙处于正中(牙合)位时,下切牙在垂直向未被上切牙覆盖且无咬合接触。此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发音、美观等功能,较难治疗又具很高的复发趋势,在正畸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分析开(牙合)的病因和机制,明确畸形的性质,对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前牙开(牙合)是一种垂直向不调的错(牙合)畸形,主要表现上下前牙垂直向无(牙合)接触,常常合并近远中不调,牙排列不齐等其它畸形。对它的矫治较复杂,尤其对成人的矫治更为复杂,一般多作外科矫治。笔者经多年临床探索,采用非手术矫治。针对成人的正畸特点,应用钛镍丝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开(牙合)可分为牙型和骨型。 牙型开(牙合)患者的面颌部骨骼生长无异常,只单纯表现为前牙牙槽的垂直高度不足,在正中猞和前伸(牙合)时开(牙合)牙都无(牙合)接触,称为垂直向开(牙合)。此等开(牙合)大多发生于有口腔不良习惯的替牙期儿童。因其多为前牙萌出受阻造成,经破除习惯治疗后,开(牙合)常可自行消失,故又称为过渡期开(牙合)。但也有一些  相似文献   

9.
开畸形的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牙合(openbite)是指在正中牙合位或非正中牙合位时,上、下颌部分牙齿在垂直方向上无接触的错牙合畸形。此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咀嚼、发音、吞咽、呼吸等功能,有的影响容貌美观和心理健康。本文就开牙合畸形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1开牙合的分类1.1...  相似文献   

10.
开(openbite)是指在正中位或非正中位时,上下颌前牙部分牙齿在垂直方向上无接触的错畸形。开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咀嚼、吞咽、发育及呼吸等功能,甚者影响容貌和心理健康,成年患者尤甚。  相似文献   

11.
开(牙合)畸形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口腔错(牙合)畸形,由于上下牙弓及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上下颌牙在正中颌位及下颌功能运动时无(牙合)接触,这将导致患者咀嚼功能减退,下颌功能紊乱,发音障碍,影响患者颜面的美观,甚至造成心理障碍,由于此种错(牙合)畸形的病因和形成机制极其复杂,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对开(牙合)畸形进行正确的诊断并应用合理的矫治方法治疗,取得稳定的矫治效果,一直是正畸医生追求的目标和面临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开[牙合]是指上下牙弓及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上下颌牙在正中[牙合]位及下颌功能运动时无[牙合]接触。这种畸形在错[牙合]畸形中并不占少数,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吞咽、切割、发音等功能,而且对美观及患者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本文将对开[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设计、矫治方法、保持等方面作一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总论从正畸学立场来说,开(牙合)畸形即上下牙弓及颌的垂直关系异常,比上下牙弓及颌的水平关系异常的治疗困难大,形态分析及功能分析也较难,分析资料也较少,因此本文就成年人开(牙合)畸形的治疗问题进行探讨。1.开(牙合)畸形的症状发生开(牙合)畸形同时多并发上颌前突、上下颌前突、下颌前突或牙列不齐及拥挤等错(牙合)畸形。为了准确掌握开(牙合)的症状,首先应该检查  相似文献   

14.
在正畸治疗中,融合牙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具有特殊性.融合牙使上下颌牙列的牙量发生异常,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上下切牙中线偏斜、牙列的尖窝咬合关系不良、磨牙关系紊乱、前牙覆(牙合)覆盖异常等错(牙合)畸形.对这种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如Bolton指数、支抗设计、磨牙或尖牙关系以及中线关系等.由于临床上以下前牙融合多见,因此本文重点讨论下前牙融合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摇椅形"镍钛方丝对垂直向异常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17例前牙开(牙合)的患者应用"摇椅形"方丝同时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进行矫治,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评价其矫治效果.结果 17例前牙开(牙合)或有前牙开(牙合)趋势的病例,矫治后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 应用"摇椅形"方丝同时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矫治开(牙合)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口腔医学》2018,(5):466-470
前牙开(牙合)作为常见错牙合畸形影响患者口颌功能和颜面美观。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复发风险高。早期开牙合治疗利用患者生长潜力,改善颌面部垂直向生长异常,减轻后期治疗负担,备受推崇。各类矫治器通过阻断口腔不良习惯、调节异常肌功能、抑制颌骨垂直向发育等作用解除开牙合。本文旨在探究前牙开牙合早期治疗时机以及各类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疗效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高柠 《口腔医学》1987,7(1):12-55
<正> 咀嚼器官在完成功能时上、下颌骨闭合于正中(牙合)位的静止状态下,某些上颌与下颌相对应的牙齿切缘或(牙合)面分离无(牙合)接触时称为开(牙合)畸形。开(牙合)畸形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的口腔调查中为0.89~9.6%,发病率的大小随年龄、性别、地区和种族等因素而有变化。开(牙合)畸形对颜面的发育、健康和美观为害较大,开(牙合)牙完全丧失切割、撕裂和研磨等咀嚼功能,并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镍钛(NiTi)摇椅弓附加前牙区垂直牵引对前牙开牙合畸形的治疗效果。 方法    利用NiTi摇椅弓加前牙区垂直牵引对2007—2009年在厦门市第一医院思明分院口腔科就诊的18例前牙开牙合畸形患者进行矫治,并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X线头影测量显示治疗后骨骼无显著变化,下切牙伸长,下磨牙压低,上切牙及上下后牙竖直,上颌牙合平面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下颌牙合平面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开牙合间隙关闭,前后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所有病例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NiTi摇椅弓加前牙区垂直牵引是治疗前牙开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应用"摇椅形"弓丝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矫治开(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建立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在内的(牙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矫治力作用在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分布以及牙体的位移情况,认清牙齿移动的机理.结果利用"摇椅形"弓丝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矫治开(牙合) 67畸形可以使后牙远中直立并压低,前牙在垂直牵引力作用下会抵消"摇椅形"弓丝对其的压低作用而(牙合)向移动.但要注意"摇椅形,,弓丝的弧度不能太大.结论应用"摇椅形"弓丝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符合开(牙合)畸形治疗机理:前牙(牙合)向移动,后牙直立及压低.可以取得与应用多曲方丝弓治疗开(牙合)的同样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治疗开(牙合)畸形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Bolton指数,并探讨其上下牙量关系对其症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以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各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计算Bolton指数.结果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前牙宽度比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lton指数不调的基本分布情况为:指数正常组>指数过小组>指数过大组.Bolton指数前牙比和全牙比呈现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氏Ⅱ类错(牙合)中有约50%病例Bolton指数在正常值范围之外,存在上下牙量不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