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青少年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找出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采用现场查看和询问的方式,对各类中小学校青少年学生心理保健问题进行调查。结果约20%左右的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结论心理行为问题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了解青少年学生存在的心理保健问题,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效对策。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刘文秀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41-142
学校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了几年的时间,素质教育迅速发展起来。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的将精力放在中学生的饮食、身体、网络、学业成绩以及升学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青春期提前,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愈加显得紧急迫切。只有全社会加大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卞荣荣  葛未央  李勇  丛晓银 《江苏医药》2022,(5):499-502+506
目的 分析心理门诊青少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估心理门诊771例青少年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分析性别、文化程度和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 与常模数据比较,青少年患者的SCL-90总分以及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分数较高(P<0.01),EPQ中神经质分数升高,精神质和掩饰程度分数下降,性格更内向(P<0.01)。与男青少年患者相比,女青少年患者SCL-90总分以及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分数升高(P<0.05)。女青少年患者神经质分数更高,男青少年患者精神质分数更高(P<0.05)。与初中青少年比较,高中青少年患者性格更内向,精神质分数较高,掩饰程度分数较低(P<0.01)。与低神经质组比较,高神经质组的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分数较高,性格更内向,精神质分数较高,掩饰程度分数较低(P<0.01)。结论 心理门诊青少年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有一定人格特征,且受性别、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中学是青少年心理人格的成型期,这一时期的心理保健,无论对于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生活、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上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偏重对学生的生理成长与学习成绩的关注,而忽略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致于许多学生存在心理健康异常而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医...  相似文献   

5.
乔爱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118-3118
家庭养育方式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形成[1~3]。本文以临床确诊的68例心理障碍者为对象,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和青少年网络应用与心理状况调查表,对1712个青少年进行测评。结果: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网络的吸引因素及上网时间是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而家庭情况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没有显著性。结论:对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个人兴趣爱好,使其摆脱网瘾,以达到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家庭养育方式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形成[1-3]。本研究以临床确诊的68例心理障碍者为对象,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疫情常态化期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变化的风险及保护因素,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5月8日~15日采取问卷星的形式对400名6~18周岁的儿童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在线填写一般资料,并填写长处和困难量表(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相似文献   

9.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高镁饮食已与西澳 WA 青少年减少攻击性行为有关,凸显了镁丰富饮食对情绪和行为健康的重要性。研究已经将低锌和低镁含量膳食与成年人焦虑和抑郁行为增加关联起来。不幸的是,心理健康问题在澳大利亚和世界各地都非常普遍,而许多这些问题在青春期发生。我们希望解决青少年广泛心理健康问题,包括那些内在化行为,如孤独、抑郁和焦虑以及外在行为,如注意力问题和侵略性行为。研究小组用随访 Western Australian Pregnancy Cohort(Raine)研究中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阳市青少年心理行为现状和特征。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择样本,通过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抑郁等症状。结论南阳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影响因素主要涉及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等相关因素,建议从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对该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11.
<正>新兵作为部队一个重要群体,集训期间的身心健康影响到部队的全面建设,也牵动和影响着其家庭和社会的稳定。睡眠作为影响新兵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与心理健康状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2013年初,根据工作安排,笔者所在医院心理防护队携带野战心理防护  相似文献   

12.
卢穗万  张敏 《福建医药杂志》2004,26(2):116-116,104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养育方式不当是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人格形成。国内以往的研究多数以健康人群为对象,考察心理健康与养育方式的关系,发现家庭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以临床确诊的心理障碍38例患者为对象,考察家庭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31-132
探讨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面对紧张繁重的工作,不仅消耗大量的脑力和体力,而且还承受着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巨大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急诊医护人员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均显著偏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突出问题是人际关系、躯体化、强迫症状、偏执和抑郁;医生的突出问题是恐怖、焦虑、偏执和抑郁。应针对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观察患者心理,培养自己优良的心理品质,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获得最佳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卫校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方法 通过用SCL -90量表对 5 10名中等卫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并采用发展性心理辅导。结果 发展性心理辅导不仅利用解决卫校学生所遇到的专业学习、人际交往、情感、自我意识等发展性问题 ,而且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结论 发展性心理辅导是卫校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与治疗性心理辅导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5.
综合医院心理门诊青少年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点,为心理治疗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中国简版)对219名心理门诊就诊青少年进行测评,分为A组(16~20岁)、B组(21~25岁)、C组(26~30岁)进行分析.结果:青少年咨询者SCL-90各因子均数显著高于常模(P<0.01).女性抑郁因子均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三个年龄组轻度以上心理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心理障碍发生率高于A组(P<0.01).SCL-90的强迫症状均分与E分量表均分呈负相关,F1~F9各因子均分与P量表呈正相关,与L量表皇负相关.结论 心理门诊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一般人群.21~30岁年龄段很值得关注,应针对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6.
8月26日上午,在“友谊医院心理健康之友”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会上,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柏哓利介绍说,近年来心理门诊病人越来越年轻化,在接诊中,前来就诊的青少年就达到了50%。她建议,降低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除了积极进行心理普查和心理干预外,还应在家庭中建立激励教育,改善孩子们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强迫症病人父母的述情障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青少年强迫症病人父母的述情障碍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方法 使用TAS、SCL—90对102例13—19岁青少年强迫症病人父母共102人和心理健康青少年的父母89人进行测评。结果 强迫症病人父母的述情障碍总分、因子Ⅰ—Ⅳ均高于对照组(P<0.01);SCL—90中的身体化、强迫、忧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阶段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9例(57.84%)有心理问题。强迫症病人父母TAS总分与SCL—90中的躯体化(P<0.01)、强迫(P<0.01)、焦虑(P<0.01)和精神病性(P<0.01)正相关;与敌对性(P<0.01)负相关。结论 强迫症病人父母常常有述情障离、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强迫症病人父母心理帮助经常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孙月 《哈尔滨医药》2013,(6):487-487
我国已进入社会人口老龄化,社区中老年人与环境、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的健康问题明显增多.平时我们绝大部分的工作重点都是针对社区里已患躯体疾病的中老年人,而对处在亚健康心理状态的中老年人,我们的工作就有所欠缺了.因此根据中老年人的不同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健康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我们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本文就如何做好社区中老人的心理健康护理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阐述了老年期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常见的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病规律,认为我国老年期心理健康问题既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突出的社会问题.提出了社会、家庭、个人和心理卫生工作者共同参与的维护老年心理健康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医药保健杂志》2009,(22):10-11
时代变迁,人们对待心理健康问题的看法发生了很多变化。从不知道心理健康是什么,到清楚心理不健康也是疾病;从把有心理问题的人看作是“有问题”,到减少对心理疾患的偏见从出现心理问题紧张担心到主动找人倾诉或咨询……人们对待心理健康的观念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