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由急性心理因素所引起的临床疾病。儿童癔症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多以运动、感觉障碍或躯体症状为主,称为转换型癔症。笔者运用护理程序对转换型癔症患儿实施身心护理,获得了较单纯暗示治疗更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其中的2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宪琴  张程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730-730,647
癔症是由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和自我暗示等一类精神因素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近年来,有关儿童癔症的报道日渐增多,2006年以来我院收治儿童癔症28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颖  翟瑜  李扬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77-2078
癔症性精神病是在癔症性格基础上,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以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以女性多见。同时由于女性月经期对妇女的生理、心理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常使病情反复,症状加重。所以给女性癔症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较大的困难。本文从护理角度对59例女性癔症性精神病患者的经期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系由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病症,临床上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意识改变、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但缺乏相应的器质性基础。以往多见于16~30岁的青年女性,而今儿童癔症患者也屡见不鲜,成为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癔症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但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损害。现将1例癔症伴发强迫症状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癔症是在重大生活事件中产生的强烈内心冲突、情感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精神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或意识形态改变的精神障碍,症状复杂多样,但无器质性病变.癔症病人多具有表演性人格特征,容易感受暗示或自我暗示,以自我为中心,感情丰富而肤浅.延边大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1例癔症性失明患,现将对其实施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儿童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没有器质性疾病基础的躯体症状和某些精神症状^[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且发病的诱因及临床症状各异,为了解学龄期儿童的发病诱因、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现将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38例学龄期儿童癔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 ,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刺激或影响下出现多种多样的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障碍等症状 ,但是缺乏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相应的器质性疾病基础。癔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可因心理因素突然发病 ,也可通过恰当的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而迅速恢复[1] 。日前 ,我国独生子女增多 ,儿童生理与心理发育提前 ,“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 ,稍不顺心的事即可使某些儿童发病。恰当的暗示疗法和实施整体护理 ,能使患儿早日康复。1 临床资料本组 17例均为本科 1994年 6月~ 1998年 11月收治的患儿。其中男 13例 ,女 4例 ;年龄 4~ 14岁 ,…  相似文献   

9.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性格(hysterias),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刺激下,出现多种多样的精神障碍或躯体症状,可分为分离性和躯体形式障碍。以躯体障碍为主者,称为转换型癔症。随着儿童生理与心理发育的提前,近年来,有关儿童癔  相似文献   

10.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 ,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刺激或影响下 ,出现多种多样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症状 ,但缺乏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相应的器质性疾病的基础。癔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可因心理因素急骤发病 ,但也可通过适当的心理治疗及精心护理迅速康复。癔症多好发于成年女性。因此 ,根据癔症的特点 ,注意认真、准确的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 ,对迅速促进癔症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2 2例 ,男 6例 ,女 16例 ,年龄 17~ 34岁…  相似文献   

11.
癔症多发生于感情脆弱,爱生闷气、患者往往有精神创伤或情绪波动的病史.儿童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没有器质性疾病基础的躯体症状和某些精神症状[1],文献报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2,3].癔症的眼部表现多种多样,如突然失明、眼球固定不动、不能转动、也有出现复视、不能睁眼等.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常造成诊断延迟及误诊.现将我院2000.1-2005.1收治的50例儿童眼癔症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2.
癔症是常见的神经功能性疾病,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关于癔病的发病机制,生理学专家认为是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相互关系失调,其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也可出现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或精神症状。1癌症的治疗与护理癔症患者病前大多数表现为意志脆弱、易交往、富于幻  相似文献   

13.
儿童癔症的家庭情况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煜 《重庆医学》2005,34(2):205-206
近年来,有关儿童癔症的报道日渐增多.其发病的基本原因是性格缺陷加上精神创伤,这类儿童大多具有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易受暗示,性格强烈而不稳,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改变使儿童面临委屈、气愤、紧张、恐惧,促使该病发生或加重病情[1].本文分析我院自1998年来收治的56例癔症患儿家庭情况,为针对性实施护理提供依据,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儿童癔症41例临床分析银川市第一医院儿科谢振华,马晓莉,李乐癔症是精神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儿童癔症的发病与治疗和诸多因素有关。为了解儿童癔症与社会、家庭环境、个性特征及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系,现将我科10年来收治的41例儿童癔症总结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5.
癔症是一类紧接心理社会刺激起病或发作,症状缺乏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可因暗示或“继发得益”发生、加重或减轻、消失的神经症。其具体表现分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两类,后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癔症大发作,且有类似癫痫样的抽搐和挺直,诊断时需与癫痫鉴别。本文将2例酷似腹型癫痫的癔症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崔德君 《吉林医学》2012,33(25):5547-5548
目的:分析儿童癔症的临床特征、个性特征及发病诱因,以期早发现、早治疗和预防儿童癔症。方法:选择确诊的7岁以上儿童癔症患者29例,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临床观察和个性测验。结果:29例患者年龄7~17岁,女性(65.5%)明显多于男性(34.5%),发病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精神症状(62.1%)明显多于躯体功能障碍(37.9%)。个性中情绪不稳定型高达67.4%,诱因中单项以家庭婚姻不良因素最多(占全部22.2%,占单项因素的45.5%),但多数为混合性不良因素(51.1%)。结论:儿童癔症以精神症状表现形式为主,情绪不稳定型个性儿童相对更容易患癔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系统在儿童癔症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5例儿童癔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家庭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与健康需求调查分析、家庭干预手册的发放、家庭随访体系的建立、家庭教育支持系统、心理支持系统。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疗效、家属对癔症相关知识的需求及了解情况、家庭支持系统对癔症患儿治疗护理效果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在实施干预后的有效率达100.0%,而对照组为8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庭支持系统中,家长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家长与医护的配合程度以及对治疗过程的参与三方面对儿童癔症的治疗与康复具有显著疗效,对癔症患儿康复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可以显著改善儿童癔症的治疗护理效果,有利于康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儿童癔症32例护理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111-1111,I0012
根据儿童癔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和暗示疗法,对32例癔症患儿进行护理,对促进该病迅速康复有明显效果,提示暗示疗法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同时,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周丰  白杨 《海南医学》2010,21(11):84-85
目的探讨儿童癔症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确诊的儿童癔症误诊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首发症状复杂,误诊时间最长9个月,误诊疾病达9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愈后良好。结论儿童癔症误诊原因有发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变化多端,医师往往重视躯体疾病而忽视心因性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20.
成人癔症的特点我们己熟悉,儿童癔症特点,我们当不够熟悉,应有哪些特征?为此,我们对鲁山县人民医院儿科的儿童癔症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