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与核心价值。中医学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其理论体系的各个层面都体现了“和谐”理念。“和谐翻译观”是“和谐”思想在翻译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认为翻译艺术贵在和谐。中医学的和谐思想和翻译界的“和谐翻译观”可谓是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和谐翻译观对中医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古代的思想家们对这一理念多有发明,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和谐思想,深深渗透到中国人的观念与生活中。《道德经》对和谐的阐发别开生面,处处流露着道家独有的精神气质,它的和谐思想层次分明、内涵丰富,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冲气之和”、“音声之和”、“六亲之和”、“赤子之和”四个进阶。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医学的宝藏,是现代西医所不能取代的。和谐思想属中国文化精髓与核心价值,中医学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其理论体系各层面上都有"和谐"理念的体现。尤其是在肿瘤治疗和护理当中,正确、积极地运用中医和谐思想,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博大精深的“和谐”内容,中医药学是和谐的典范。中国传统文化对和谐医院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谐医院建设必须从中国优秀文化中吸收思想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从而构建和谐医院文化。  相似文献   

5.
和谐文化是以人的精神为依托,以倡导、传播、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构建和谐医院,既包含有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更需要有和谐文化理念的支撑。医院工会作为医院党委开展群众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抓好“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建设,确保医院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是医院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以及努力去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李俭  史安平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2):1072-1074,1085
构建平安和谐医院,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转变服务理念,提高医疗质量,千方百计减轻群众负担,多给病人一些人文关爱,形成宽松、友善、和谐的医患关系,努力营造“医患和谐,共赢健康”的就医环境。医院在构建平安和谐医院的具体实践中,以“发展促进平安和谐,素质支撑平安和谐,服务孕育平安和谐,文化提升平安和谐,机制保障平安和谐”的理念,多项措施并举,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深刻认识高质量党建与医院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党建引领,打造“价值文化、廉政文化、品牌文化、制度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物质文化”八位一体的核心价值文化体系,使得党建思想和人文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职工和医院的思想、行为,彰显公益性和突出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医院成为“四满意一发展”的综合性三甲公立医院。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医乃仁术”,历代医家皆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行医宗旨。“仁”是中华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孙子兵法》中的“全胜”理念即体现了仁爱思想。“仁”分层次,“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依次减低。医之“仁”亦有层次,分“上医、中医、下医”。兵事中“全胜”之机有三:尚未兵戎相见时、战事初起时、战后恢复时。治未病包括三个方面: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兵事“全胜”之三个契机与中医治未病三个方面可良好地一一对应。本文从“仁”字立足,探讨传统文化中“全胜”理念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同理关系,这对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营造医院安全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如明 《河北中医》2007,29(11):1052-1053
“安全文化”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安全文化作为一个全新的安全理念被提出来之后,在企业很快得到普遍认可和飞速发展,但医疗单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诚然,安全文化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从事安全活动时所创造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标准与物质形态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因此加强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十分必要。医院安全文化建设体现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内涵,在搞好医院发展的同时,向患者负责,向全社会负责,给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和”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贯穿中华文化的始终。“和”文化不仅对社会的发展变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影响着中医药的发展进程。带瘤生存是一种创新的肿瘤治疗理念,强调患者与肿瘤和谐相处,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治疗模式,体现了中医药与“和”文化的相辅相成。“和”文化与肿瘤治疗的融合将带领医学界探索带瘤生存的更多可能性,为肿瘤患者的生活带来更多希望。文章基于“和”文化及肿瘤治疗的阐述,浅析带瘤生存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理念,《周易》《老子》《论语》《管子》《春秋繁露》等文献就有详细论述,包括万物和谐、天人和谐、社会和谐、心身和谐各个层面,形成"和合""中庸""中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社会学及自然科学基本理念。《黄帝内经》秉承中国传统文化,将"和"的理念广泛运用到自然、生命、疾病、治疗及养生等领域,成为中医"和"思想的源头,奠定中医学理论体系"和"理念与"和法"的思想基础,主要有"顺应""协调""和缓""温和""和合""交会""交媾""安和""淳和之气"等,包括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体自身-和谐、疾病-人体失和、养生-以和为贵、治疗-以平为期,对阴阳、脏腑、气血等各种失和,偏倾者求其平,盈亏者求其匀,相争者求其和,逆乱者求其顺,突出求"和"理念。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中医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指导下,坚持“因地制宜”理念,将区域特色、民族特色、自身特色与中医药文化特色有机结合,形成重视“医者仁心”、融合“白族风俗”、开展“专病专科”及“治未病”工作等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内涵,使之符合医院实际,彰显医院特色,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张金虎 《国医论坛》2011,26(6):46-49
张仲景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其基本内核的独特性,创造了中医药文化的巅峰时代,带来了中医药文化的持续性繁荣.张仲景文化不仅闪耀着华夏的睿智,而且达到人类文化美的最高境界.张仲景文化的基本内核,包括“以人为本”的仁爱情怀和“平衡和谐”的思想精髓,以及“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晓武 《养生月刊》2008,29(3):208-211
在武术界,曾经有人提出“套路无用论”,认为它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认为只有散手,才能代表武术的实用性。其实不然.套路是武术传承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道家的养生思想、中医防治疾病的养生理论等)。在太极拳的套路动作中.大多数的拳式,都是“左式”与“右式”并重演练的,这一套路的编排形式,非常符合中医人体阴阳平衡的理论(人体左为阴,右为阳)。  相似文献   

15.
罗桂青  李磊 《中医研究》2010,23(12):3-5
祛邪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对于侵犯机体的邪气,中医学采取最符合自然之道的方法对待,不主张与邪气激烈冲突,而是根据邪气所处位置,因势利导开通各种出路,引邪外出。祛邪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宽容敦厚的人道精神。治病强调和谐,治法注重变化,从祛邪理念中可以发现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体现中国古代音乐的两大要素——旋律和节奏的“和”与“节”的思想,对中医理论、疾病防治和养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崇尚“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理念,在中医学领域,“和”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和法”。“节”的思想则主要影响到中医学的养生观念,主张通过有节制的饮食、起居、工作以及性生活达到全神调气、葆精养元,促进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上溯中华文明的源头,对照中华元典文化的智慧.探索中医药文化与中华元典文化两者之间一脉相承的源流关系,探寻中医学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揭开早在数千年前中医学一开始就确立了“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先进医学模式的答案,进一步领悟中医学“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核心理论、“以人为本”的医学思想、“形神合一、身心同养、同调、同治”的医疗特色以及“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育人准则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孙关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一、中国古代不但有“天人合一”论,也有“天人相分”的观点,两者都已流传2000余年。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人合一”论,是天人协调、人际和谐的思想。在古代农业社会,它驱使人们创造...  相似文献   

19.
兵家思想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黄帝内经》在“用药、用针治病如用兵”的理念引领下,化用兵家“令行禁止”理念建构了生命科学知识体系中的相关原理和禁戒之法;化用兵家“不战而屈人之兵”理念构建了“治未病”理论;以“战势不过奇正”和“五行无常胜”理念,建构了五行多向的生克乘侮理论指导下的脏腑关系、脏腑发病理论、脏腑病证临床调养理论;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思想的影响,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从而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家中医药本科教育标准,遵循“勤于实践”“继承与发展并重”“中西医并存”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理念,反复论证,构建符合高等医学教育特征、充分体现中医药主体思想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中医药学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完善和规范人才培养的过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和中医药学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