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外伤性开颅术后并发远隔部位颅内血肿9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喆  刘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2):5501-5502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开颅术后并发远隔部位颅内血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我科1999—11/2007—09术中及术后并发远隔部位颅内血肿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幕上手术7例,幕下手术2例,并发血肿均在幕上,硬膜外血肿7例,硬膜下血肿2例。结论:术前对颅内压升高的患者予以降颅压压治疗,术中平缓降低颅内压,术后避免躁动,有效控制血压,适当应用止血剂、脱水剂预防血肿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混合性中风23例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学恭  要金宝 《新医学》1997,28(6):291-292
目的:进一步探讨混合性中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所见,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有长期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史;24小时内同时或相断出现双侧或多灶体征;CT有新鲜梗塞灶与出血灶,以稳定血压,降低颅内压,对症等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对本病应临床与CT相结合进行诊断,以中性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塞 (CI)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塞面积大小、多灶性梗塞、复发性梗塞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 192例脑梗塞患者分为二组 :糖尿病并CI组 ,非糖尿病CI组 (对照组 ) ,对照分析了二组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压、体重指数 (BMI)、梗塞面积、多灶性梗塞、复发性梗塞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并CI组其血脂、大面积梗塞、多灶性梗塞、复发性梗塞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 糖尿病患者并发CI时 ,大面积梗塞、多灶性梗塞和复发性梗塞容易发生 ,且与血糖水平有明显的关系 ,肥胖是发生CI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68例病例行回顾性分析法。结果:小脑上动脉(SCA)区梗塞7例;小脑前下动脉(AICA)区梗塞12例;小脑后下动脉(PLCA)区梗塞36例;小脑上动脉(SCA)并小脑前下动脉(AICA)区梗塞6例;双小脑后下动脉(PLCA)区梗塞7例.小脑梗塞灶T1WI呈略长T1低信号,T2WI呈略长T2高信号,边缘清楚光滑,病灶无强化。结论:MRI对后颅窝病变,如小脑梗塞的诊断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7):1529-1529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特点、病因。方法:将发病在24 h内入院治疗108例患者分组,观察进展组临床表现,对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症状以肢体瘫痪加重为主,高血压及急性期血压下降,糖尿病,纤维蛋白原增高,梗死灶部位是重要的相关因素。结论:对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干预治疗尤期避免过快降压治疗可控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6.
对资料较完整的 60例枕叶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包括脑CT或MRI、视野检查、VEP、SPECT等 )、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早期诊断应重视视觉症状 (占 90 % ) ,如突发物模糊 (雾视 )、彩视、视野缺损等 ,伴发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 ,如头晕 (66.7% )。轻瘫 (4 8.3 % )等。CT或MRI均见枕叶梗塞灶或缺血性异常信号 (排除出血灶 ) ,SPECT均见枕叶等处脑血流灌注降低。治疗基本同其他部位脑梗塞 ,早期治疗并伍用中药“明目健脑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外伤性颅内血肿20~30 mL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预后.[方法]对本院1997年7月至2002年7月符合条件的47例外伤性颅内血肿进行保守治疗,对2002年8月至2006年3月的33例患者进行手术清除血肿,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和并发症.[结果]保守治疗组住院时间平均(26.6±13.1)d,出院时复查头部CT血肿都吸收,28例得到随访,有11例后遗有经常性的头痛头昏症状,双侧视力明显下降7例,5例偏瘫.GOS预后:死亡1例,重残1例,中残8例,良好18例.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16.8±15.3)d,与第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30例,有5例诉有经常性头痛头昏,双侧视力下降2例,偏瘫5例(运动性).GOS预后:死亡1例,死于手术后双侧颈内动脉梗塞,中残3例,良好26例.[结论]外伤性颅内血肿20~30 mL的患者手术治疗能显著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头痛和视力下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123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方法:对123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手术治疗71例,痊愈31例,好转32例,死亡8例;非手术治疗52例,痊愈52例。结论:CT扫描复查是早期诊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首选方法,对于有颅骨骨折者应提高警惕,及时手术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6h、24h、72h及病情变化时行CT检查动态观察颅内血肿量,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8.75%,在血肿扩大病例中,76.39%发生在6h内,19.44%发生在6~24h,4.17%发生在24h以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压增高明显、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及躁动不安、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与血肿扩大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年龄、血肿量与血肿扩大无相关性(P〉0.05),多数患者血肿扩大后病情加重,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血肿扩大组(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存在活动性出血,血肿扩大后病死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毒清联合丹红对高血压所致早中期慢性肾衰(CRF)的疗效。方法: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尿毒清联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予肾衰宁联合丹参注射液,疗程3周,观察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血压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等方面疗效明显。结论:尿毒清联合丹红明显改善早中期高血压CRF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减少和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发生,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分析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08-10-2010-10收治的6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资料以诱因和术前护理作为本文分析的重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护理方法。结果术前6例再出血,诱因均为情绪异常,高血压,用力排便。结论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控制血压,指导合理饮食,卧床休息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刘照红  黄玲  高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607-3608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子痫心衰的治疗要点。方法:选择2001-01-2008-06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158例,其中合并心衰者43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治疗组(A组)和硫酸镁治疗组(B组),检测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及血细胞压积。结果:两组用药前后平均血压及心率均下降,A组治疗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可迅速控制血压,治疗子痫前期-子痫心衰安全且效果显著,在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他汀类调脂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与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的影响。方法:经研究入选1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尿酸均有所降低,辛伐他汀治疗组降低更明显。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对抗炎作用起到降血压作用。此外辛伐他汀可能具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糖、动态血压影响。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16例OSAS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第1天同时应用多导睡眠仪监测并诊断OSAS严重程度;第1天和第3天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CPAP治疗2 d后,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日间和夜间血糖无明显变化。结论:CPAP长期治疗的2型糖尿病伴发OSAS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水平降低,血糖变化规律可能与患者糖尿病的严重程度、胰腺B细胞功能、OSAS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形成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83例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及易发征象,比较各种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术中形成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脑组织缺氧和低血压,长时间脑疝、颅内迟发性血肿形成,严重脑挫裂伤等是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术前及时降低颅内压,及时开颅去骨板减压,术中过度通气,使用脱水剂,适当控制血压,彻底清除颅内血肿等是防治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结论: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可防治脑损伤术中脑膨出,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已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的诊治情况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资料。除1例外均经脑血管三维重建(CTA)发现颅内动脉瘤。26例行血管内栓塞动脉瘤介入治疗;42例行动脉瘤手术夹闭术;35例动脉瘤患者为保守治疗或放弃治疗;转院治疗5例。结果介入栓塞治疗26例,治愈25例,继发脑血管痉挛、延迟性脑缺血梗塞死亡1例,手术治疗42例,死亡5例,保守或自动出院病例中5例轻残其余均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性破裂出血的治疗重点是病因治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尽早干预是提高脑动脉瘤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何卫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463-3464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以致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大多因头痛就诊,且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颅内动脉瘤出现剧烈头痛者,不但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升高,而且生存者预后、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2008—02—2009—12人住我科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0例,现将疼痛原因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12/2006-12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在30ml以上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45例与内科保守治疗的54例分两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技术操作简单,损伤轻能最大程度的解除患者病变的恶性循环,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及提高生存质量,是目前治疗脑出血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琢  张爱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591-3592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90例CCCI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葛根素组)、对照组(培他啶组)各45例,分别监测用药前和用药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血流变学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血流变学各指标下降、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葛根素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CCCI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治疗此类疾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0.
陈义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721-3722
目的:探讨中、重型脑外伤后脑积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潮州市人民医院2005-2009年31例脑外伤后脑积水临床资料。结果:31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大部分病例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得到改善。结论:分流手术对大多数外伤后脑积水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可降低中、重型脑外伤的死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