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实施多穴位按摩。结果 2组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穴位按摩可缩短患者腹部手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手术后肛门排气的影响。方法:选6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穴位按摩;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腹部手术后的肛门排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三天均已肛门排气。结论:腹部手术后穴位按摩可以促进肛门排气。  相似文献   

3.
阐述电脑中频治疗仪的工作原理,利用工作原理治疗深静脉血栓、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慢性炎症、尿潴留等一系列临床疾病.得出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值得推广,可在临床各个领域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孙秀娟 《光明中医》2002,17(2):35-36
探讨腹部按摩对妇科盆腔手术以后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0 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5 0 )与对照组 (n =5 0 ) ,实验组于术后 6小时 ,8小时各做腹部按摩一次 ,对照组按常规观察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 ,腹胀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妇科盆腔手术后实施腹部按摩方法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早期恢复 ,肛门排气  相似文献   

5.
早期进食配合温水足底按摩对术后肛门排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部手术患者由于受手术、麻醉、禁食等因素的影响,常在术后出现腹胀现象,若不采用任何方法排气,肛门排气时间一般需要72h。目前有针灸、电刺激、足底熨、中药汤等多种方法促进肛门排气。我院2001年10月-2004年6月对部分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治疗中,使用了早期进食配合温水足底按摩方法,对促进肛门排气有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妇科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早期应用温水足浴配合穴位按摩预防和减轻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情况。方法:术后6h开始采用温水足浴法并配合穴位按摩,观察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发生腹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且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均P〈0.05)。结论:早期温水足浴配合穴位按摩可促进肠蠕动,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前,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进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子宫全切术、附件切除术是妇科最常施行的手术。腹部手术后尽早肛门排气对恢复正常饮食,减少术后由于卧床时间长而产生的并发症,促使病人早日康复有明显作用,温水足浴加足底按摩是传统的保健疗法,我科对术后病人施行温水足浴加足底按摩,观察到此方法比病人术后自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吴菜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早期活动联合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吴茱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4%,对照组为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术后怠者采用吴茱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疗效确切,可缩短肛门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笔者运用足三里穴拔罐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55例,并与行足三里穴按摩治疗的55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0例均为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妇科行全麻下腹腔镜手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5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6.40岁;子宫肌瘤20例,卵巢囊肿19例,宫外孕16例。对照组55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7.20岁;子宫肌瘤18例,卵巢囊肿22例,宫外孕15例。2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阑尾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手术后6小时开始按摩中脘、天枢、神阙、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穴位,每天2次,每次30分钟,早晚各1次,2天为1疗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在缩短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阑尾切除术后穴位按摩可缩短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穴位按摩用于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部术后肠蠕动的恢复 ,是直接关系机体康复的重要环节。笔者 1995~ 1996年间用穴位按摩来促进腹部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并与对照组对照 ,效果有明显差异 ,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995年 3月~ 1996年 3月对 18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穴位组、对照组 ,其中男 76例 ,女 10 4例 ,年龄2 0~ 75岁。2 治疗方法两组均为前一日晚餐进流质 ,晚 8时行清洁灌肠 ,术前 12小时禁食 ,术前 4小时禁水。穴位按摩组 :术后次日对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股内等按摩 ,由轻到重至酸、麻、胀感为度。每个穴位 1~ 3分钟 ,至自主排气即停。对照组 :不使用辅助方…  相似文献   

12.
电针足三里对腹部术后肛门排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部术后,病人胃肠道运动从抑制到完全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术后并发腹胀是临床常见而比较棘手的护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对胃肠吻合口和腹壁刀口的愈合均有不良影响。为观察电针足三里对腹部手术手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对我院2002—9~2003—9日住院期间的132例腹部术后病人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廖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360-360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提高中药穴位敷贴疗效的作用。方法将100例使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使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治疗组在使用中药敷贴的穴位上加用手法穴位按摩,每日2-3次。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消失时间及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能够提高中药穴位敷贴的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4.
张志凤  夏馨圆 《新中医》2022,54(15):183-187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需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照护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自术后6 h起加以穴位按摩,直至肛门首次排气为止。比较2组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腹胀缓解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与同组术前比较,2组术后胃动素(MTL)、P物质(SP)水平均升高(P<0.05),生长抑素(SS)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观察组术后MTL、SP水平均较高(P<0.05),SS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6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促进胃大部切除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穴位按摩加中药贴敷,对照组常规术后处理,两组其余围手术处理相同.比较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可尽早恢复肛门排气,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揉对孕妇产后排便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分娩的产褥期产妇12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穴位按摩+腹部按揉组(观察组)64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64例。观察首次排便时间和便时情况。结果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排便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揉有利于改善产妇的排便情况。  相似文献   

17.
通腑散敷脐合穴位按摩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6月-2000年6月,笔者对腹部术后患者应用通腑散敷脐(神阙穴)合穴位按摩,恢复胃肠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行腹部手术后采用吴茱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吴茱萸穴位敷脐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护理后SAS自量表评分与SDS自量表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腹部手术后采用吴茱萸穴位敷脐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不良情绪,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底按摩联合腹部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腹部热敷、早期康复锻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足底按摩联合腹部按摩,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流质饮食恢复时间、术后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天的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底按摩联合腹部按摩可有效改善腹部手术患者胃肠道蠕动,增强胃肠道动力,改善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不同风险级别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效果。方法利用Autar深静脉风险评估量表对2014年6—12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24h进行评估,选出中、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度风险组72例,高度风险组34例。将中、高风险患者按随机区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加间歇性肢体气压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加穴位按摩(上巨虚、足三里、梁丘、阴市、伏兔)。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腘窝静脉血流速度及统计术后血栓发生率。结果本研究中共有4例发生下肢DVT,中、高危患者各有2例,中危患者中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为5.6%(2/36),试验组为0.0%(0/36);高危患者依次为11.8%(2/17)及0.0%(0/17)。中、高危患者中试验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高危患者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血流速度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5天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术后第1天降低,腘静脉血流速度则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第5天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腘静脉血流速度升高(P0.05)。结论对于Autar评估中、高危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辅助穴位按摩有利于预防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