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产后出血为常见而又严重的产科并发症,现将我院妇产科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66例外产后出血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我科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共住院分娩1728例(其中80例为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共66例,其发生率为3.8%,1728例中妊娠合并妊高证180例,占分娩总数的10.4%,产后出血30例,发生率为16.6%。 产后出血时间:本组66例中,产后2小时内出血者63例,占95.5%,24小时内出血者3例,占4.5%。 产后出血的原因:66例中宫缩乏力44例,占66.66%,胎盘粘连10例,占15.16%,软产遭损伤11例,占16.67%9其中宫颈裂伤4例,阴道壁裂伤  相似文献   

2.
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死亡原由之一 ,在我国居首位 [1]。随着产科医生对产后出血警惕性的提高 ,临床发病率有所下降 ,但晚期产后出血仍占很大比例。为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对本院 10年间晚期产后出血 35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 1990年 5月~ 2 0 0 0年 5月我院分娩总数为 2 35 12例 ,其中剖腹产为 96 87例 ,占分娩总数4 1.2 % ;阴道分娩为 1382 5例。按照晚期产后出血发生在第二产程结束后 2 4小时的定义[2 ] ,共发生 35例 ,占分娩总数的 0 .149% ;初产妇 2 7例 ,经产妇 8例 ;剖腹产 2 2例 ,经产妇有剖腹…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 ,在我国农村尤为多见 ,根据我院观察产后出血原因 ,仍以宫缩乏力为主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3~ 1999年住本院分娩总数为 2 6 18人 ,按胎儿娩出后 2 4小时内失血量≥ 5 0 0 m L为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 3.2 1%(84 / 2 6 18)。此84例中有 2 8例足月分娩 ,平均年龄为 2 7岁。1.2 产后出血原因 :宫缩乏力性出血 70例 ,占出血总数的 83.3%,居首位 ,其次为软产道损伤 9例 ,胎盘滞留 5例。手术产占宫缩乏力的 72 %,正常阴道分娩者仅占2 8%。在剖宫产中有 6例前置胎盘…  相似文献   

4.
在产科领域中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在产后出血四大原因中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第 1位 ,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 2 / 3 ,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目前 ,以胎儿娩出后 2 4h内出血量超过 5 0 0mL者称产后出血 ,其中以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出血量多 ,占产后 2 4h总出血量的70 % ,产后 2h者占 80 %。笔者对足月分娩的 5 2例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患者用卡孕栓治疗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研究对象 :我院自 1 997年 5月— 2 0 0…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大多数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约占产后出血的80%,若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迅速出现休克,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若抢救及时,一般预后良好。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者,资料表明若产后出血达到400ml即可诊断产后出血。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共分娩1104例,发生产后出  相似文献   

6.
产后出血2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0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200例产后出血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4%;子宫收缩乏力123例,占61.5%;胎盘因素42例,占21.0%;软产道损伤25例,占12.5%;凝血因素8例,占4.0%。初产妇113例,占56.5%,经产妇87例,占43.5%。阴道分娩82例,占41.0%;行剖宫产术118例,占59.0%;出血时间:138例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59例发生在产后2~24h之间,3例发生在产后24~48h之间。出血500mL以上者31例,500~1000mL者101例,1000~2000mL者46例,大于2000mL为22例。根据具体病因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抢救措施,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针对产后出血,要及早做好预防工作,加强产前保健,重视对高危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密切观察及正确处理产程,控制剖宫产;针对出血原因采取积极果断的抢救措施,都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功及产妇的预后情况,对降低产后出血的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年来发生产后出血31例产妇临床资料,总结产后出血的病因,预防及治疗措施.结果: 2年来产后出血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3%,产后出血病因子宫收缩乏力占70.97%,胎盘因素占12.91%,软产道裂伤占6.45%,前置胎盘占6.45%,胎盘早剥占3.22%,无一例凝血功能障碍,无一例死亡,均为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避免孕产妇的生命危险,应早预防,早治疗,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前 ,许多学者提出 ,通过缩短第三产程 10分钟 ,防治宫缩乏力 ,能有效地减少产后失血量。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 ,危及产妇生命 ,在我国仍是孕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约占 87.7% ,在基层及偏远地区情况更为严峻。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产后出血中常见的一种 ,约占出血总数的 70 %~ 75%。为了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 ,笔者采用脐静脉注射缩宫素对 4 7例产妇的第三产程及产后失血量 ,进行对比观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 1996年 6月~ 1997年 10月在我院产科病房的产妇随机分为 A,B两组。 A组 4 7例为治疗组 ,B组 30例为对照组 ,二者…  相似文献   

9.
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为产后出血。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者最常见,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助产技术,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和护理,是完成“降消”(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的重要任务,也是产科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1临床资料2004年1—12月我科共收住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106例产后出血者,以容积法和称质量法辅以面积法,准确收集产时及产后24 h内的失血量,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宫缩乏力61例占59.7%;胎盘因素28例占27.4%;软产道裂伤12例占11.6%;凝血功能障碍5例占4.9%。结论产后出血严重危及产妇生命,要高度重视其高危因素及高危人群,加强产前保健与产程观察及产后监护;一旦发生,力求抢救及时,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11.
<正>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的70%~80%[2]。笔者对150例产妇运用"独参汤"预防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足月分娩的产妇300例,B超提  相似文献   

12.
赵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179-180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0%。其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继发失血性休克及易并发感染。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内,出血量可占24h出血总量的1/3—1/2,此时是识别与处理产后出血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41%。失血量≤1000 mL者占83%,>1000 mL者占17%。痊愈70例。结论正确评估产后出血量、纠正低血容量、严密观察病情和有效的止血措施是抢救的关键,严谨的应急管理和服务意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产后出血是危及孕产妇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1] ,居我国孕产妇死亡顺位的首位 ,以广大农村更为多见。我院观察产后出血原因中 ,以子宫收缩 (宫缩 )乏力性出血为主 ,现就这一原因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6— 2 0 0 3年 7月住院分娩总数为3814例 ,按胎儿娩出后 2 4h内失血量≥ 5 0 0mL为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 3.96 % (15 1/ 3814 )。此 15 1例均为足月分娩 ,初产妇占 6 0 % ,经产妇占 4 0 % ;年龄 2 1~ 37岁 ,平均 2 9岁。1 2 产后出血原因 按主要原因分类 ,宫缩乏力性出血 137例 ,占总出血数的 9…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323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定为产后出血。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程、分娩方式、心理因素等。采用容积法+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2323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5例,发生率0.6%。产后出血原因排位为:胎盘因素者6例,占40%,宫缩乏力为5例,占33.33%,软产道损伤4例,占26.6%。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依据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两种: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产妇在分娩24小时后到6周内所发生的子宫大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大部分的晚期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6~10天,又称为继发性的产后出血。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5月-2000年6月4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为24例,占57%;其次为胎盘因素的为10例,占23%;阴道分娩损伤的为5例,占11%;凝血功能障碍为3例,占0.7%.42例产后出血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阴道分娩及凝血功能障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降低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晚期产后大出血是产科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病人休克,甚至威胁生命.我院近二年来收治晚期产后出血28例,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的0.93%,占同期产后出血的50%.出血量是400ml~2000ml之间.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胎膜残留;其次是子宫复旧不全.本组病例采取清宫术、宫缩剂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其中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均获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之内,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往往来势凶猛,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急性肾衰,直接危及产妇生命;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席汉综合症及产后感染,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应作好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其发病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41%。失血量≤1000 mL者占83%,〉1000 mL者占17%。痊愈70例。结论正确评估产后出血量、纠正低血容量、严密观察病情和有效的止血措施是抢救的关键,严谨的应急管理和服务意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