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静脉注射造影剂声诺维对34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38个病灶进行增强超声造影,造影结果与增强CT扫描、手术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34例患者38个病灶造影显示清晰,36个病灶表现为动脉相轮辐状增强,2个为斑点状增强;31个门脉相及延迟相为等回声或高回声,7个为低回声。与增强CT、手术病理对比,有1例增强CT扫描和手术病理诊断为肝腺瘤,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7.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SL(P〉0.05)。结论超声造影用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有典型的增强方式,操作方便,经济实惠,诊断准确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为肝脏少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并非真正的肝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无恶变倾向,无出血及并发症等。笔者对5例FNH的16层螺旋CT平扫、增强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FNH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认识,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谭可 《中医药导报》2008,14(3):68-6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超声及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超声及CT的影象学特点,从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FNH结节大小为2.1~5 cm。超声有6例表现为低回声,3例为等回声,有5例病灶内见星状强回声区,8例显示结节血供较丰富,多普勒可测到病灶内低阻动脉频谱。CT显示7例为低密度,2例为等密度,5例病灶中间见星状低密度,增强后在动脉早期有明显增强,延迟扫描12~17min变为等密度。结论:FNH的超声及CT表现均有一定特点,二者结合可提高FN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18个病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CT表现。结果 CT显示14个病例中单发11例,多发3例。CT平扫显示18个病灶中,肿瘤直径1.2~12.8 cm,直径>3 cm的病灶9个,且显示低密度中心瘢痕;<3 cm的9个,未发现明显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均匀强化16个,中等度不均匀强化1个,轻度不均匀强化1个;于门脉晚期和延迟扫描显示高密度的9个,等高密度7个,略低密度2个;动脉期中心瘢痕者无明显强化,于门脉晚期和延迟扫描强化8个,多期增强扫描始终未强化1个。动脉期扫描病灶中心或外周见增粗、迂曲的动脉6个。结论 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从而提高对FNH的诊断准确性,并提高与其他肝脏富血供肿瘤的相互鉴别率。  相似文献   

5.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影像学表现与原发性肝癌、肝腺瘤及血管瘤等有相似处,有时会误诊。本研究回顾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1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资料,以提高诊断正确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例。均无肝炎史,无口服避孕药史。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并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实施螺旋CT及MRI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接收的6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患者均接受MRI、CT诊断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诊断效能.结果 6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RI诊断灵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增强CT/MRI证实的38例患者42个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然后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①本组中良性病灶42个,其中血管瘤20个,局灶性增生结节9个,肝硬化增生结节6个,局灶性脂肪缺失6个,炎性结节1个。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性局灶性病变29个(29/42,69.05%),超声造影后诊断良性局灶性病变38个(38/42,90.48%),二者之间诊断良性病变符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⑧超声造影中,肝脏血管瘤,局灶性增生结节分别具有向心性增强(18/20,90%),轮辐状增强(9/9,100%)这一特征性增强模式,可作为诊断的依据。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二者互相结合有助于对肝内良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5例FNH患者均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 ,测量FNH及正常肝组织的强化CT值 ,观察三期强化特征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例FNH在分布上左叶多于右叶且大多分布靠近肝包膜 ,5例FNH在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强化 ,在延迟期表现为稍高密度影 ,两者与正常肝组织定量平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1 7.94,P <0 .0 1 ;t=1 0 .80 ,P <0 .0 5)。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FNH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尤其是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国内外临床超声诊断模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采用超声造影进行检查,记录探测过程,分析结果。结果:超声造影法诊断肝脏局灶性符合率为90.0%,准确率高。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对部分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显示有较特异性的表现,超声造影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其定性诊断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平扫和动态增强的多层螺旋CT表现,总结CT 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要点,提高与其他血管丰富的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3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与增强后的表现.结果:共检出36 个病灶,28例为单发病灶,4 例2个病灶.CT 平扫病灶均呈等密度或轻微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的均匀强化,其中19 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病灶呈等密度;17 个病灶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CT 正确诊断28例,诊断符合率87.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对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明显地提高与血管丰富的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等的鉴别诊断能力,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平扫和动态增强的多层螺旋CT表现,总结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要点,提高与其他血管丰富的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3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与增强后的表现。结果:共检出36个病灶,28例为单发病灶,4例2个病灶。CT平扫病灶均呈等密度或轻微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的均匀强化,其中19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病灶呈等密度;17个病灶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CT正确诊断28例,诊断符合率87.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对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明显地提高与血管丰富的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等的鉴别诊断能力,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检查与64层螺旋CT(CT)检查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经肝细胞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肝占位性疾病的肝脏局灶性病灶分别行US检查及CT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准确率,病灶大小数目及患者在US及CT中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US在诊断肝脏良性病变中的符合率与CT相当(P>0.05),而在肝癌诊断中CT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US组(P<0.05)。CT组在直径≤1 cm微小肿瘤诊断中的符合率大于US组(P<0.05)。与肝炎型假瘤、肝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血管瘤患者相比,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CT始消时间及持续时间更长(P<0.05)。结论与US相比,CT对肝癌的诊断率更加准确,能更早分辨出恶性病灶及微小病灶。且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灶在CT中表现出不同的增强方式,能有效鉴别不同种类的肝脏局灶性病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脏FNH在MSCT平扫和三期增强中影像诊断中的表现特点.方法:对30例经手术或穿刺得到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FNH的典型MSCT表现为:平扫为大多为低密度,除中心瘢痕外,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大多为明显均一强化,强化幅度略低于主动脉,门脉期病灶仍为略高密度,强化幅度减低,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为主;中央瘢痕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未见明显强化呈低密度,而在延迟期强化.结论:肝脏FNH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2 cm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常规超声检查可疑肝细胞肝癌(HCC)的124例患者139个病灶,病变大小0.7~2 cm,分析其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并经超声造影初诊,最终经手术切除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得病理诊断。结果 139个病灶,常规超声表现为极低~低回声45个,中~高回声62个,混合回声32个。超声造影诊断恶性病变84个,良性病变55个。病理确诊再生结节37个,肝细胞肝癌55个,不典型增生23个,血管瘤10个,炎性坏死6个,脂肪变性2个,胆管囊腺癌1个,肝腺瘤1个,透明细胞癌2个,神经内分泌大细胞癌2个。超声造影诊断≤2 cm肝脏恶性病变特异性为82.14%,敏感性为85.54%。结论≤2 cm肝内局灶性病变二维常规超声表现有多种重叠及交叉,定性诊断正确率较低。超声造影能实时连续动态观察肝脏良、恶性小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显著提高了超声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诊断与鉴别.方法:综合笔者对9例10个病灶经病理证实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的等或略低密度或略长T1、等或略长T2信号,增强明显强化.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CT、MR表现上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本病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脏局灶病变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 80 例肝脏局灶病变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常规超声诊断、超声造影诊断及病理 组织学检查,将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 “ 金标准 ”,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诊断的诊断结果。结果:穿刺活检检 出病灶良性 31 个,恶性 67 个,共检出 98 个病灶,超声造影的良性检出率 90.32 %(28/31)、恶性检出率 98.51 % (66/67)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 77.42 %(24/31)、92.54 %(62/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种 检查方法的肝细胞癌、胆管癌、血管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硬化结节及肝脓肿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恶性病变的峰值强度高于良性病变,其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始增时间均短于良性病变,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病变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均可检出肝细胞癌、胆 管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硬化结节及肝脓肿等病变,但超声造影在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方面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8岁.主因"周身皮肤紫癜反复发作伴血尿、蛋白尿1个月",2011年12月5日门诊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收入住院.患者1个月前因感冒自服阿司匹林、维生素C泡腾片后出现双下肢皮肤点状紫癜,足踝部明显,3天后部分紫癜逐渐融合成片,当地医院查尿常规:尿蛋白(PRO)(++)、隐血(ERY) 150 μg/L,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未予治疗,以后紫癜泛发于全身,尤以四肢、躯干明显,色鲜红,部分融合成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灶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68例局灶性脂肪浸润的超声诊断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88.2%为单发病灶,11.8%为多发病灶;85.3%为均匀高回声占(58/68),14.7%为均匀低回声;76.5%为不规则形,23.5%为类圆形或圆形。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的表现,判断局灶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作出超声诊断,对局限浸润脂肪肝应注意与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TIC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威海市立医院使用超声造影TIC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良恶性诊断的患者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超声造影TIC的检查指标进行诊断的对比研究.结果 良性患者的IMAX指标高于恶性患者(P<0.05),RT、TTP、RT1和TTP1...  相似文献   

20.
谢增林 《新中医》2014,46(8):194-197
<正>IgA肾病是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拌呈弥漫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所引起一系列临床及病理改变,临床上以局灶增生型IgA肾病较为多见。若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大部分转化为局灶节段硬化型IgA肾病,最终15%~40%的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1]。笔者总结近年来中西医治疗局灶增生型IgA肾病的新进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