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DNA含量及AgNOR测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中,本文就这两项技术在肾癌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AgNOR在肾盂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在肾盂癌中的表达,对29例肾盂癌和10例正常肾盂组织标本进行了银染色。结果表明,肾盂癌AgNOR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肾盂组织;AgNOR计数随肿瘤病理分级和分期的上升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应用细胞核仁组成区(NOR)嗜银蛋白染色技术(AgNOR)对66例肾细胞癌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染色,计数核内嗜银颗粒数,用以判断肾细胞癌的恶性程度,结合随访结果,根据AgNOR颗粒数估计预后。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是一种有价值的病理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核仁组成区银蛋白与核糖体形成及蛋白质合成有密切关系,其数量,形态和分布反映了细胞的增殖活动,AgNOR变研究肿瘤细胞核仁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探索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基因调控提供了简便的方法,成为年来肿瘤病理研究领域开展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6.
结石对胆囊粘膜病理损害与胆囊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120例结石性慢性胆囊炎,75例无结石慢性胆囊炎及24例胆囊癌的胆囊标本,结果显示结石组中胆囊粘膜的非典型增生病变的发生率为25.8%,无结石组中发生率为2.7%,两组判别有极显著性意义(X^2=17.60,P〈0.01)。说明结石的存在加重胆囊粘膜的病理损害。对各组胆囊粘膜细胞核DNA含量及AgNOR颗粒计数进行研究,发现单纯增生、轻、中、重非典型增生,高、中、低分化胆囊癌,其DNA含量及A  相似文献   

7.
8.
AgNOR定量在膀胱癌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测定10例肾癌76个组织块肿瘤细胞DNA含量。4例为同质性近二倍体,5例为同质性非整倍体,1例为DNA倍体异质性,提出要明确肾癌DNA倍体形式,应多区域取材。分析测定58例肾癌根治术肿瘤蜡块DNA含量。结果表明DNA含量与病理核级、组织结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细胞类型无关。随访结果表明近二倍体肿瘤预后较非整倍体肿瘤好。认为测定肾癌DNA含量,结合病理核极、临床分期可更准确判断肾癌预后。  相似文献   

10.
胡爱平  朱春红 《中华骨科杂志》1994,14(2):103-104,T001
用银染色方法对软骨肿瘤核仁组成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AgNOR颗粒量、形态和核内分布在软骨瘤和软骨肉瘤之间有明显不同。特别是AgNOR颗粒量,软骨瘤每核为1.70±1.28;软骨肉瘤每核11.70±9.90,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显示该技术可作为软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定量指数。能在石蜡切片上观察细胞核仁rRNA基因的转录活动,为软骨肿瘤细胞增生和分化提供了动力学信息。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睾丸畸胎瘤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银染色技术对1O例睾丸正常组织和13例睾丸良恶性畸胎瘤细胞进行了核仁组成区(NORs)研究,结果发现:正常睾丸及畸胎瘤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颗粒呈圆形,规则,边界清楚,大小均匀,位于胞核编中成边缘部位;畸胎癌的AgNORs颗粒呈圆形或卵圆形,欠规则,边界欠清,大小较不一致,偏中或散在分布于核内.AgNORs计数正常组为1.56±0.17,畸胎瘤组为2.4O±0.26,畸胎癌组为5.24±0.36.各组间有显著性差(P<0.01).AgNORs计数在良恶性畸胎瘤间有分离.认为AgNORs技术对睾丸良恶性畸胎的鉴别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肾癌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孤立肾肾癌的治疗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问题。2001年以来,我院应用OUR-QGD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简称体部伽玛刀)治疗孤立肾肾癌2例,近期疗效比较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AgNOR和PCNA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张冠侯树坤张小东对52例肾透明细胞癌石蜡标本分别进行PCNA指数和AgNOR计数的研究,以探讨两者对该肿瘤病人预后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择未接受术前放疗或化疗的52例肾透明细胞癌蜡块。年龄22~72岁,平均51岁。...  相似文献   

14.
312例肾癌诊治现状:肾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5.
肾细胞癌是泌尿外科中的常见疾病,目前针对肾细胞癌的治疗热点主要集中在分子靶向治疗方面,主要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其一线治疗在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上优于细胞因子.主要的药物包括:舒尼替尼(Sunitinib)、索拉菲尼(Sorafenib)、贝伐单抗(Bevacizumab)、Pazopanib(GW786034)、Temsirolimus (CCI一779)、Lapatinib(GW572016)及Everolimus(RAD001).  相似文献   

16.
多肽生长因子 ( PGF)是一组强有力的细胞生长调节物质 ,其主要作用在细胞和微环境之间调节、监控细胞对损伤反应的蛋白质 ,同时保持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高度一致。在微环境中 ,PGF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径到达信号细胞。现已知与肿瘤转移有关的几种肿瘤蛋白属单一的 PGF或PGFR,  相似文献   

17.
肾盂癌增生活性研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银染色技术对31例肾盂癌及9例慢性肾盂炎症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肾盂癌PCNA增殖指数和AgNOR颗粒计显著高于炎症组,且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肾盂癌PCNA增殖指数与AgNOR计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还发现PCNA增殖指数>75%者术后易再发膀胱肿瘤。提示PCNA免疫染色和AgNOR计数在鉴别肾盂良恶性病变和判断肾盂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
19.
胆管癌DNA倍体的预后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胆管癌细胞核DNA倍体进行分杯结果显示,良性增生组织以2C细胞为主,癌变组织5C及大于5C细胞明显增多。DNA倍体分布与病理分型与临床分期无关,与伴有结石与否无关,Ⅲ期胆管癌二倍体组中位生存期27个月,高倍体组为13个月(P<0.05),这提示DNA倍体分析是判断胆管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胆管癌DNA倍体的预后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春森  殷凤峙 《普外临床》1996,11(5):317-319
作者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胆管癌细胞核DNA倍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良性增生组织以2C细胞为主,癌变组织5C及大于5C细胞明显增多,DNA倍体分布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无关。Ⅲ期胆管癌二倍体组平均生存期32个月,高倍体组为14个月(P〈0.05),提示DNA倍体分析是判断胆管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