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制订并完善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管理培训标准,使专科护理岗位行为更加标准化及规范化。方法总结287例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管理经验,制订并不断修订、完善培训标准。结果重型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6.2±1.3)d,危重型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3.2±3.2)d,未发生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结论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管理培训标准,使专科护理岗位行为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早期、精确、安全、有效应用此类药物,可中止与逆转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进展,提高患儿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同时,也体现护士长的管理能力,提高护士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 ,不仅肺炎患儿占住院儿童病人数的 2 4 5%~ 56 2 % ,其中婴幼儿肺炎为学龄儿童的 39 5倍 ,也是我国小儿死亡的第一病因。近10年来 ,对婴幼儿重症肺炎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明显地提高了本病的治愈率。我院儿科自 1999年 1月~ 1999年 12月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 4 5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5例中 ,男 2 5例 ,女 2 0例 ,男女之比为 1 2 5∶1,年龄 1月~ 3岁 ,平均年龄 1 3岁。1 2 临床分型 :重型肺炎 (30例 ) :哮喘明显 ,中毒症状重 ,呼吸 >6 0次 /min ,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管活性药物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对两组治疗后缺氧缺血性脑病、心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胃肠功能损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IE、心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胃肠功能损害明显减少。结论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时,早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李培远 《医学文选》2004,23(1):76-77
肺炎是小儿常见多发病,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其中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是引起小儿肺炎死亡的主要原因^[1、2]。国外亦有资料认为心衰是婴幼儿重症肺炎最常见并发症^[3]。因此,降低肺炎的死亡率,重点在降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死亡率。近几年广泛应用了血管活性药物辅佐治疗,明显提高了治愈率,使肺炎合并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重症肺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观察护理孙里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病死率很高。我科1990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75例新生儿重症肺炎,在采取常规治疗外,还尽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酚妥拉明及东莨菪碱,取得较好疗效。由于在使用过...  相似文献   

6.
徐恩相  李峰 《实用新医学》2007,8(4):355-356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高压氧在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GCS)3—8分,随机分为早期(入院1—10天)高压氧治疗组42例,常规(入院20—30天)高压氧治疗对照组45例,两组常规治疗药物相同,临床观察意识状态、功能障碍的恢复时间。结果早期高压氧治疗组意识和功能障碍的恢复,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应用高压氧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早期促醒及恢复功能,减少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均有肯定的疗效,是重度颅脑伤急性期后的一种重要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疾病的抢救过程中应用血管活性药治疗及其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抢救过程中应用血管活性药治疗的487例重症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487例患儿经过良好的抢救,并积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治愈436例,占89.53%,好转28例,占5.75%,无效或死亡23例,占4.72%.结论重症疾病患儿的抢救过程积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酚妥拉明),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治愈率,有助于患儿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8.
对105例小儿肺炎(轻型肺炎75例,重型肺炎30例)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心型同功酶(CPK一MB)活性进行了观察,105例小儿肺炎中,血清CPK一MB活性升高者51例,占48.5%,随着肺炎的治愈,大部分患儿血清CPK一MB活性明显降低或恢复正常。部分重型肺炎患儿血清CPK一MB活性不升高,提示小儿肺炎有心肌损害发生,但并非所有重型肺炎患者都有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9.
血管活性药物与强心成联合治疗婴幼儿肺炎并发心衰68例报告山西化肥厂医院(046000)张计顺,陈丽萍1986年12月~1995年12月,我科用血管活性药物加强心甙联合治疗婴幼儿肺炎并发心衰6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观察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年来的48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治愈率89.8%,病死率6.12%,后遗症6.12%。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合理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1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结膜瓣覆盖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和单纯药物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轻型病例和一部分重型病例采用单纯药物法治疗,另一部分重型病例采用结膜瓣覆盖法治疗。结果结膜瓣覆盖法治疗组15例,治愈13例;单纯药物法治疗组26例,治愈12例。结膜瓣覆盖法的治愈率高于单纯药物法的治愈率(x^2=6.56,P〈0.025)。用结膜瓣覆盖法治愈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85天,用单纯药物法治愈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1.42天,结膜瓣覆盖法治愈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单纯药物法治愈患者的住院时间短(t=2.20.P〈0.05)。用结膜瓣覆盖法治疗的病例治愈后角膜翳、血管翳轻,用单纯药物法治疗的病例治愈后角膜翳、血管翳重。结论结膜瓣覆盖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角膜翳、血管翳。真菌性角膜溃疡一旦确诊,给予短时间的抗细菌、抗真菌治疗后即可进行结膜瓣覆盖术,结膜瓣覆盖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效果确切、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的60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治愈率81.7%,病死率10.0%,后遗症13.3%.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合理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1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青  朱红英 《海南医学》2002,13(3):43-44
目的:婴儿肺炎合并心衰是儿科常见的重急症,为探讨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作用。我们对35例肺炎合并心衰的婴儿除常规治疗外,再加用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各5mg/kg.min,由微泵控制缓慢滴入,临床取得满意效果,总有效率达91.6%,故我们认为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是佐治婴儿肺炎合并心衰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血管活性药在小儿重症肺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血管活性药在小儿重症肺炎的应用逐渐增多,其对降低肺炎死亡率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小儿重症肺炎的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介绍如下。 1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机理 1.1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时常伴有心肺功能异常,包括肺动脉高压,左心功能减弱及体循环低血压。Kate等用肺动脉插管研究23例小  相似文献   

15.
多巴胺、酚妥拉明作为血管活性药物,均有扩血管作用,多巴胺因剂量不同,主要作用机理不同。酚妥拉明能扩张肺血管、解除血管痉挛及循环淤滞,与多巴胺合用,可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硬肿症、胃肠功能障碍及机械通气患儿。二者联合用药,作用效果较佳,且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病儿在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脏前后负荷加重,心衰不易控制,我们加用血管活性药物酚妥拉明效果显。现将我院1995-1997年应用酚妥拉明和强心甙联合治疗婴幼儿肺炎并发心衰5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对心衰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对策有很大进展。我们用血管活性药,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肺炎心衰早期病人,收到满意效果。其机理是:小剂量多巴胺可扩张内脏血管,减轻心脏有后负荷。另外这两种药物均有心肌正性肌力作用,改善心脏泵血功能,控制心衰,由于肺循环的改善,有利于肺部炎症吸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在抢救婴幼儿肺炎伴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时,采取早期足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就龙泉市人民医院儿科1981年7月至1989年间收治的MSOF4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的气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各种原因如误吸、呼吸道不通畅易引起吸人性肺炎、肺不张、肺实变等肺部并发症。自1999年1月-2003年7月,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96例。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回顾我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136例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结果本组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共计12例发生不良事件,其中护士因素66.7%,患者因素33.3%,以速度控制不良和外渗较常见。结论通过提高对血管活性药物的认识,加强护士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正确选择血管通路,做好血管护理,正确使用微量注射泵可以减少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