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新型基因工程人肿瘤坏死因子α(nrhTNF-α),对小鼠移植性肿瘤(肉瘤S180,肝癌H22,黑素瘤B16和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3种剂量(37.5,75和150万U/kg体重的)nrhTNF-α肌肉注射小鼠,每天1次,连续8d。通过称量所形成的肿瘤重量。观察nrhTNF-α对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结果 肿瘤抑制率计算结果显示,nrhTNF-α对4株瘤细胞的生长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另外,在剂量相同的情况下,nrhTNF-α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重组人TNF-α(rhTNF-α)。结论 nrhTNF-α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nrhTNF-α临床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聚酸酐-吡柔比星(PAD-THP)长效抗癌植入剂在大鼠膀胱肿瘤动物模型体内的抑瘤作用。通过N-正丁基-N-(4-羟基-丁基)亚硝胺(BBN)喂饲构建大鼠膀胱肿瘤模型。将含药PAD-THP长效抗癌植入剂和相同剂量THP裸药分别置入大鼠膀胱肿瘤模型体内膀胱黏膜下,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体内THP血药浓度,观察比较动物体内有效药物浓度持续时间;分别测量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分析比较动物体内抑瘤效果。结果表明PAD-THP植入剂具有良好的药物局部缓释特性和明显的抑瘤效果;与相同剂量THP裸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示PAD-THP抗癌植入剂在膀胱肿瘤的术后局部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研究中药复方抑瘤饮对小鼠S180移植瘤内巨噬细胞(Mφ)浸润及TNF-α和iNOS表达的影响,揭示其体内抗瘤免疫机制。方法Balb/c小鼠右腋皮下接种S180肿瘤细胞,24h后,抑瘤饮组小鼠每日灌服抑瘤饮,对照组小鼠每日灌服等量凉开水。分别于第10、加、30天和第40天杀鼠取瘤制成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内Mφ浸润及TNF-α和iNOS表达,以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结果进行测定。结果所有4个时间点抑瘤饮组Mφ浸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0天时抑瘤饮组TNF-α和iNOS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异,第20、30天和第40天时高于对照组。结论抑瘤饮体内抗瘤作用可能与增加肿瘤组织中Mφ浸润及TNF-α和i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成功合成N (2 羟丙基 )甲基丙烯酰胺聚合物 (N (2 hydroxypropyl)methacrylamide ,HPMA) 米托蒽醌接合物。以小鼠皮下接种艾氏癌实体型作为肿瘤模型 ,考察游离药物与接合物在动物体内分布及药代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接合物较之游离药物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明显不同 ,表现为具有较长的血浆半衰期及较强的肿瘤趋向性 ,证实了HPMA聚合物对实体瘤具有“增强的透过及滞留效应”。同时 ,接合物在心脏中的分布明显减少 ,降低了原药的毒副作用。从而更进一步说明 ,将具有仲氨基的米托蒽醌连接于HPMA聚合物 ,较原药而言 ,可提高肿瘤组织的分布 ,用于临床实体瘤治疗 ,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乙酰紫草素对小鼠肝癌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乙酰紫草素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肝癌H22模型进行体内抑瘤实验。观察荷瘤动物的生长情况,测量各实验组肿瘤体积及瘤质量变化,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结果:乙酰紫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3.39%、26.61%、37.90%(P〈0.05)。各实验组小鼠免疫器官未见明显抑制。结论:乙酰紫草素对小鼠肝癌H22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抑瘤效应已被许多实验室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所证实,同时也提出TNFα对肿瘤的抑瘤效应是有选择性的。本实验观察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对人T淋巴白血病细胞系(Molt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扰素-γ体内外增强TNF-α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作用。 方法: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两者联合用药体外杀灭肝癌细胞的能力。以已建立的人肝癌裸小鼠肝内移植模型为对象,采用瘤体内注射的直接给药途径,观察TNF-α、IFN-γ和联合用药体内抗肝癌的效果。 结果: 细胞毒性试验:TNF-α对肝癌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当浓度超过107 U/L时,有明显杀伤作用(P<0.05);联合应用IFN-γ具有协同抗瘤效果,单独应用107 U/L TNF-α和106 U/L IFN-γ时,肝癌细胞杀伤率分别为27.1%和7.9%,两者联合用药可达83.7%。单独使用IFN-γ未见移植瘤生长受抑制及荷瘤鼠生存期延长(P>0.05),移植瘤仅见小灶性坏死;单独应用TNF-α,表现为抑制移植瘤生长(抑制率17.2%),移植瘤呈不完全性小片状坏死,但不能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P>0.05)。两者联合用药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抑癌率35.9%),移植瘤呈大片状坏死,荷瘤鼠生存期延长(P<0.05),血甲胎蛋白(AFP)浓度降低。 结论: TNF-α联合IFN-γ直接瘤体内注射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一个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和方法:选用经腹股沟皮下接种W256瘤细胞株形成实验性荷瘤大鼠,观察光动力学疗法对移植瘤大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及组织中生长抑素含量的改变。结果:(1)大鼠输入经紫外光照射、充氧并加注血卟啉的血液,其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缓,肿瘤重量明显减轻(P<001)。(2)移植瘤大鼠其下丘脑、垂体、瘤组织及血浆中生长抑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P<001)。但经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肿瘤后,其下丘脑、垂体、瘤组织及血浆中生长抑素的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光动力学疗法对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肿瘤生长可以通过某种途径刺激机体产生生长抑素以提高机体抵抗肿瘤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抑瘤饮影响荷S180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荷S180瘤小鼠灌服中药复方抑瘤饮(简称抑瘤饮)不同时间点脾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揭示其体内抗瘤的免疫机制。于BALB/c小鼠右腋皮下接种S180细胞,24 h后,抑瘤饮组开始每日灌服抑瘤饮,对照组灌服等量凉开水。分别于灌服第0、10、20、30、40天处死动物,称取体重和瘤重;无菌获取脾细胞,MTT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ConA诱导转化及IL-2诱生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和CD8+细胞百分率。结果显示,抑瘤饮对小鼠体内S180移植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渐增性抑制作用;抑瘤饮能够明显逆转S180移植肿瘤对小鼠脾细胞的NK细胞杀伤率、转化指数、IL-2诱生活性、CD4+细胞和CD8+细胞百分率的抑制作用,且逆转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增强。表明抑瘤饮体内能够渐增地上调被S180移植肿瘤抑制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柴彪新  汤仲明 《现代免疫学》1997,17(6):365-365,368
<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但因毒性大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通过改造其一级结构以增强生物活性降低毒性,已有一些成功报道。基因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rhTNFαDa是一种TNFα的突变体,N端1~7缺失,8、9、10改为ArgLysArg,C末端变为Phe,它的毒性低但抗肿瘤作用明显增强,本文从药代动力学角度再次证实rhTNFαDa保留了TNFα的生物活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 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抑瘤的作用 ip铭铂对小鼠移植性肿瘤具有广谱抗癌作用。6.7、13.3和26.6mg/kg三个剂量组,重复三次实验,对Lewis肺癌、A_(180)实体瘤、黑色素瘤B_(16)均有抑瘤作用,瘤重抑制率为35%~65%。对肝癌H_(22)、淋巴细胞白血病P_(388)具有延长生命活存期的作用,生命活存期为40%~120%。iv铭铂对Wistar大鼠瓦克癌(肉瘤)W_(256)抑瘤率为37.2%~62.1%。2 体外抑瘤实验  相似文献   

12.
CM36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药提取物CM36对小鼠Lewis肺癌、小鼠肝癌(HAC)抑瘤作用明显。实验初步表明,对HAC的抑瘤作用优于抗癌药ADM、TSPA、5FU以及VP-16.似略优于MMC。CM36的产地不同,抑瘤作用不同,瘤株不同,抑瘤率亦异,CM36对S180抑瘤作用差,动物品系不同,仰瘤效果有差别。对昆明种荷HAC的抑瘤作用较强而对Balb/c荷HAC的抑瘤作用差。用CM36治疗小鼠移植性肿瘤,癌区内有淋巴样细胞及粒细胞与癌细胞紧密接触,癌细胞除坏死外,大量癌细胞退变,细胞浆与异染色质浓缩。CM36还能使荷瘤小鼠总T细胞及其亚群升高,荷瘤小鼠(对照组)于后期T_h/T_s细胞之比有倒置现象而治疗组则没有,表明CM36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反义基因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提高骨肉瘤疗效的可行性及其机制。 方法:通过构建荷骨肉瘤裸鼠模型,采用瘤内注射和腹腔给药方式,以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配合顺铂(DDP)对瘤鼠进行联合干预治疗,并与各单药组进行比较,观测各组裸鼠肿瘤生长情况、评估瘤体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DNA末端原位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水平。 结果:与各单药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在显著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同时,肿瘤细胞凋亡坏死更为明显,肿瘤生长受抑效果更强。 结论:ASODN对DDP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可弥补DDP耐药缺陷,二者联合可望发挥协同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射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a融合蛋白新药的临床前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评价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a融合蛋白(rHSA/IFNα2a)对HepG22.2.15分泌乙型肝炎病毒(HBV)细胞作用产生的抗病毒进行体外药效学评价;以给药后的食蟹猴体内2'-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作为干扰素药效学标志基因表达考察药效动力学指标;药代动力学观察了不同剂量的125I-rHSA/IFNα2a单次皮下注射给予小鼠、大鼠后,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排泄情况及rHSA/IFNα2a单次和多次皮下注射给予食蟹猴后其体内的代谢情况;安全性评价中,安全药理学研究观察了rHSA/IFNα2a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及对狗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毒理学研究观察了rHSA/IFNα2a单次注射给予小鼠(皮下和静脉)、食蟹猴(皮下)的毒性反应,及反复皮下注射给予大鼠和食蟹猴的毒性反应,食蟹猴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中还伴行了毒代动力学的研究。妊娠Wistar大鼠皮下注射给予rHSA/IFNα2a对孕鼠生殖能力及胎仔的影响。结果试验药物rHSA/IFNα2a和阳性对照品(PEG-rhIFNα2a)的最大无毒剂量为3.13×103IU/ml,当以低于最大无毒剂量的rHSA/IFNα2a和阳性对照品处理HepG22.2.15细胞,显示细胞分泌HBV病毒的能力受到抑制。细胞上清液中的HBV核酸量随时间而减少,HBV的s抗原和e抗原表达也同步受到抑制,与PEG-rhIFNα2a对HBV病毒分泌的相对抑制率检测结果相同。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静脉rHSA/IFNα2a给药组和对照组的t1/2分别为(88.88±9.65)h和(35.81±4.91)h;食蟹猴皮下注射末端半衰期较长为61.20~83.57h。安全药理学研究表明单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a融合蛋白在100、300、600μg/kg剂量范围内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与戊巴比妥钠无协同作用;在50、200μg/kg剂量范围内对狗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rHSA/IFNα2a单次皮下和静脉给予小鼠的最大耐受量≥50mg/kg,单次皮下注射给予食蟹猴的耐受剂量≥10mg/kg。以100、300和1000μg/kg剂量反复皮下注射rHSA/IFNα2a给予大鼠,以50、150和500μg/kg反复皮下注射给予食蟹猴,每周给药1次,连续13周,基本安全剂量分别为1000μg/kg和500μg/kg,注射局部仅见可逆的轻度刺激性反应;多次给药后,动物体内产生抗rHSA/IFNα2a和IFNα2a的抗体,且抗体具有中和rHSA/IFNα2a活性的作用,且停药4周后,抗体滴度明显降低。多次给药后由于中和抗体的产生,血浆中的抗原量低于检测限。单次给药食蟹猴各代谢动力学参数呈现线性动力学特征。当给药剂量高达1000μg/kg时未见孕鼠母体毒性和胎仔毒性,提示rHSA/IFNα2a无致畸作用。结论获得的大量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试验数据显示rHSA/IFNα2a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成药性和长效性,研究结果可供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rhNDPK-A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昆明种健康小鼠85只,每只动物右前肢腋皮下接种传代后8 d的S180或H22瘤细胞5×106个,随机分为8组;C57BL/6健康小鼠85只,每只动物右前肢腋皮下接种传代后10 d的Lewis瘤细胞2×105个,分组方法同上。给动物接种瘤细胞后24 h开始给药。S180和H22模型用尾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8 d;Lewis模型用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用10 d。Balb/c/neu裸鼠38只,腋窝皮下接种H460瘤组织块1.5 mm×1.5 mm×1.5 mm,当移植瘤体积生长至100 mm×100 mm×100 mm分5组开始腹腔注射给药,每日1次共17次。每周两次测瘤径,计算相对瘤体积,同时称体重。于末次给药后48 h处理各组动物,剖瘤称重,计算瘤重抑制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hNDPK-A单用,中剂量与高剂量对S180肿瘤生长较明显,抑制率>40%。3个剂量对H22肿瘤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rhNDPK-A单用,对Lewis肿瘤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rhNDPK-A 20mg/kg与DDP(0.5 mg/kg)合用,对H22肿瘤生长抑制率明显提高。20 mg/kg rhNDPK-A对人肺腺癌H460裸鼠移植性肿瘤生长抑制达35.9%。结论:rhNDPK-A对S180、H22、H460肿瘤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Lewis肿瘤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rhNDPK-A高剂量与DDP合用,对H22肿瘤生长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能否增强抗肿瘤疫苗HSP-MUC1的特异性抑瘤作用,从而将BCG开发为肿瘤疫苗的新型佐剂。方法:动物水平上,BCG和HSP-MUC1共免疫小鼠,观察BCG能否增强HSP-MUC1所激发的特异性抑瘤作用。细胞水平上对BCG发挥佐剂作用的机制进行探讨,将BCG和HSP-MUC1共刺激树突状细胞(DC),观察BCG能否协同HSP-MUC1刺激DC表面的CD86分子表达的上调;并对DC培养上清中IL-6、TNF-α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BCG+HSP-MUC1组小鼠的肿瘤重量显著地低于HSP-MUC1组(P〈0.05)。细胞学试验显示,BCG能够显著增强HSP-MUC1对DC的激活作用,使DC表面的CD86分子显著上调。BCG+HSP-MUC1组的DC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的水平显著地高于HSP-MUC1组(P〈0.05)。结论:BCG能够显著地增强HSP-MUC1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肿瘤疫苗佐剂的良好功效。  相似文献   

17.
rhTNFαD11a对S180肉瘤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rhTNFαD11a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一种新型TNF。体外在极低浓度下对多种人源性和鼠源性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与原型rhTNFα相比,其活性高10倍以上;在小鼠和猴子体内进行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表明:其毒性比原型rhTNFα低约7倍。本文研究了rhTNFαD11a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瘤内注射1×104U的rhTNFαD11a,70%的动物肿瘤完全消失,其余动物肿瘤极显著减小,且发生组织重度坏死;注射1×103U,10%的动物肿瘤完全消失,90%的肿瘤不同程度地减小,肿瘤组织坏死程度以轻、中度为主;注射1×102U的动物肿瘤无明显减小,但生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近年中医药治疗支气管肺癌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显著进展,兹作一综述。1 中药的抗癌作用 某些中药有直接的抗癌作用。化痰散结丸对体外培养的肺腺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瘤作用,动物实验可见腹腔内肿瘤数量少,体积小,未见肺门淋巴结转移,而对照组腹腔内布满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可见血性腹水,并有肺门淋巴结转移。由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散结药组  相似文献   

19.
背景:六神丸是传统中药复方,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证明六神丸具有抗炎、镇痛、强心、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的治疗。 目的:探讨六神丸对食管癌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及对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通过复制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48只裸鼠随机分为六神丸高剂量组、六神丸中剂量组、六神丸低剂量组、顺铂组、模型组、空白组,按照给药方案用药。用药20 d后处死动物,称量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瘤组织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六神丸高、中、低剂量组、顺铂组的移植瘤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六神丸高、中、低剂量各组移植瘤内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但没有顺铂组明显。结果表明六神丸对食管癌移植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通过下调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活性、降低微血管密度,可能是六神丸抑瘤作用机制之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0.
重组单链Fv段融合TNFα(mscFv25-TNFα)的导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希望能得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肝癌重组单链Fv段-免疫毒素。方法 将抗肝癌重组单链Fv段-免疫毒素mscFv25-TNFα在大肠杆菌JM109中以IPTG诱导进行表达。将包涵体形式的表达与产物溶解和折叠后,以GST亲合层析色谱纯化。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测定纯化后目的蛋白的活性。MTT试验鉴定 mscFv25-TNFα对靶细胞SMMC-7721的杀伤活性。通过对荷肝癌(SMMC-7721)裸鼠进行体内初步抑瘤实验。检测mscFv25-TNFα的导向治疗的效果。结果 纯化的目的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MTT实验提示,在放线菌素D存在的情况下,体外mscFv25-TNFα对靶细胞SMMC-7721具有细胞毒作用。实验组14只裸鼠中4只的移植瘤的生长完全得到抑制,而TNFα对照组无完缓解。结论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表明,mscFv25-TNFα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与亲本抗体HBb25相比较没有明显下降。荷肝癌裸鼠体内的抑瘤实验显示,mscFv25-TNFα对荷肝癌裸鼠体内直径2-4mm左右的肿瘤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初步证明mscFv25-TNFα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