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海艳  蒋玉芝  颜丽霞  刘洋 《全科护理》2021,19(15):2123-2126
目的:调查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护理员的照护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便利抽样方法抽取长沙市雨花区、天心区、岳麓区等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护理员进行调查,采用Zarit照护负担量表调查护理员的照顾负担,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7例(98.7%).护理员的照顾负担得分为(42.21±10.35)分,为中度负担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每天工作时长、照顾失能老年人人数和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影响护理员照顾负担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护理员的照顾负担为中度水平,机构管理者应为其提供更多疾病和照护相关知识和信息,提高照护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进一步改善护理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高失能老年人的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福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养老机构的照护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养老机构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问卷,对福州市11家养老机构26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7.3%(175/260)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存在缺陷;35.4%(92/260)存在抑郁危险,男性、年龄轻、文化程度低、无配偶、月收入低者抑郁危险较高(P0.05)。护理服务需求总均分为(3.95±0.28),其中安全需求得分最高(4.34±0.3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态和文化程度是养老机构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较高,且受婚姻状态和文化程度的影响。应多关注机构中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层次低以及无配偶的老年人,提高照护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上海市属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养老机构的照护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表",于2015年8—11月对上海市属第一、第三、第四社会福利院内310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310例市属养老机构老年人中,综合健康状况优良者占22.6%,一般者占23.9%,较差者占53.5%。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患病情况对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结论上海市属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受到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患病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养老机构应针对不同老人的综合健康状况提供差异化的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的认知状况,为提升养老护理员素质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老年人态度问卷和老化知识测评问卷对鄞州区24所养老机构330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得分143.83分±14.09分,趋正向;获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的从业者老化知识得分高于未获得该证书者(P <0.05),老化知识、文化程度、从业时间与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的态度成正相关(P <0.01)。[结论]应适当提高养老护理员薪资水平,加强对养老护理员老年知识能力培训,同时注重老年护理员的教育水平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养老护理员认知症照护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8年1—3月选取上海市松江区17所养老机构的150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及认知症照护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50名养老护理员认知症照护相关知识总分为(27.92±5.30)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护理、日常护理、延缓认知症进展的方法、精神行为症状护理、认知症疾病知识。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从业年限、照护对象中有无认知症患者、接受照护培训及认知症培训情况、与照护对象相处感受及对自己照护工作的评价的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照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P0.05)。结论 被调查的上海市松江区150名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照护知识的掌握总体不理想。养老机构管理者应针对养老护理员的基本特征,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开展认知症照护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养老护理员的照护水平,进而提升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7—11月,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保定市10家养老机构的508名失能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问卷、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影响因素问卷对其长期照护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 21.0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采用AMOS 24.0进行模型拟合、路径及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总分为(105.04 ± 21.68)分;个体内、人际、个体外因素得分分别为(16.93 ± 5.20)、(10.51 ± 3.39)、(19.80 ± 6.24)分。个体内因素、人际因素、个体外因素及照护需求两两均呈正相关(r值为0.222~0.645, 均P<0.05)。个体内、人际和个体外因素均能直接影响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β=0.455、0.527、0.403);个体内、人际因素在个体外因素与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间的单独中介及个体内因素-人际因素链式中介效应显著, ...  相似文献   

7.
肖文文  尹莉  谢红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9):1385-1389
目的 通过测量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照护时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构建老年人照护服务等级划分模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2018年5月对天津市某养老机构的187名老年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能力评估和照护服务项目及其频次等。结果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和社会参与状况是照护时长的影响因素;以这4个因素为基础,利用决策树模型分析,将老年人照护服务分为6个等级,此模型可解释比例为77.867%。结论 基于老年人能力评估结果,采用照护时长测算方法,将老年人照护服务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等级,为不同模式的老年人照护服务等级划分提供依据,也可为合理进行老年护理服务定价和资源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养老机构老年人家属及其照护者关系类型、评估方法及干预3方面的研究进展。养老机构老年人家属及其照护者关系类型有合作型关系、专业型关系、友好型关系、疏远型关系、紧张型关系;评估方法包括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案例研究法及问卷调查。改善老年人家属及其照护者关系的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家属和照护者之间的信任、完善组织管理、明确职责、加强照护者和家属相互沟通等方面。家属是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中的重要一部分。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后,家属参与到养老机构与照护者共同照护老人,能够促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庆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照护服务质量情况,分析期望与感知的照护服务质量差距。方法以服务质量模型为指导,采用"重庆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照护服务质量调查问卷"对重庆市养老机构124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以女性、年龄75岁、初中、子女个数2个、月收入2 000元、患两种慢性病为主。期望的照护服务质量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为养老机构生活环境和照护人员反应情况;感知的照护服务质量最高分为个人清洁卫生照料,最低分为了解老年人的真正需求(P0.05)。结论重庆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期望和感知的照护服务质量存在一定差距,实际感知的照护服务质量低于期望的照护服务质量,为政府部门及养老机构在机构管理服务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照护知识的掌握、照护态度及能力状况,为护理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提供实证依据,为护理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对照护失能老年人的150名护理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护理员照护知识薄弱,91.33%的护理员对照护知识不了解或者不清楚。护理员的性别不同,在照护知识、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服务年限不同者职业态度和照护能力得分不同,服务年限长者得分高(P0.05);文化程度不同者态度和能力得分不同,文化程度高者得分高(P0.05);是否接受护理员专业培训与知识、态度和能力得分接受培训者高于未接受培训者(P0.05)。结论:养老护理员总体的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规范化培训,以提高失能老年人的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日趋升高,慢性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照护内容主要为针对老年人日常活动的项目,缺乏对老年人的慢性病等健康影响因素的关注。本文对养老机构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及慢性病的护理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完善我国养老机构照护内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命晚期照护意向的现状与差异。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6月,采用生命晚期照护意向问卷对福州市7所养老机构的194名老年人与15个社区的293名老年人的生命晚期照护意向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采用倾向值匹配法平衡两组老年人的基线后,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和社区老年人生命晚期照护意向的差异。结果 两组老年人在首选的接受照护或死亡的场所及回避死亡问题的态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年人对照护方式的重要程度排序、各种疾病相关信息的重要程度评价、最愿意与之讨论生命晚期照护意向的对象、在治疗无望时是否拒绝接受依赖各种生命维持治疗来维持生命等4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和社区老年人的照护意向均以安宁疗护为主,且更愿意与家属讨论生命晚期照护议题,但社区老年人对死亡话题更敏感,老年人的生命晚期照护意向与其所处的生活情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慢性病老年人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的接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7-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重庆市主城9个行政区内27所养老机构的515例慢性病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ACP接受程度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慢性病老年人ACP接受程度总分为(61.29±11.74)分,处于中等水平,考虑讨论ACP的占42.7%。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P了解情况、接触濒死者经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月收入是影响慢性病老年人ACP接受程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养老机构慢性病老年人ACP接受程度呈中等水平,可结合影响因素选定ACP优先推广对象,积极开展ACP宣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属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综合健康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指导养老机构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养老机构的照护水平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应用《老年人综合健康功能评估表》对上海市属第一、第三、第四社会福利院内60岁及以上的认知、思维、表达能力正常的老年人综合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资料统计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健康状况与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健康最为密切。老年人精神健康优良者比例最高(43.5%),躯体健康优良者比例最低(33.9%)。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优良者占22.6%,一般者占23.9%,较差者占 53.5%。就受教育程度而言,大学、中学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综合健康功能最好,文盲者综合健康功能损害最严重。月收入越低,综合健康功能的损害越大。老年慢性病患病率为91.0%,平均患病2.3种,居前五位的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结论 躯体健康、日常活动能力的损害是老年人中最主要的问题。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等是影响老年人综合健康的因素,养老机构应针对不同老人的综合健康状况提供差异化的专业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机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山东省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济南市为例,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老年人的养老方式需求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期望居家养老者占42. 77%,依赖社区服务者占27. 58%,选择专业养老院者占29. 6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健康状况、主要照顾者对养老方式的选择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月收入、健康状况是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山东省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养老方式仍然以居家养老为主,今后老年人的照护模式必定会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福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综合健康功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老年人综合健康功能评估表(OARS量表)对福州市16家养老机构268名老年人进行综合健康功能评估,并采用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综合健康功能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综合健康优良者占35.4%,一般者占47.4%,较差者占17.2%。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综合健康功能状况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月收入、每年体检次数、患病个数。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状况一般者居多,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月收入、每年体检次数、患病个数对其综合健康状况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入住体验,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提高照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21名来自武汉市4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类属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得到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关怀性、连续性和公平性6个方面的体验。结论:对医疗照护的体验有待进一步挖掘,养老机构应以提升老年人舒适感为目标。入住体验调查将有助于审视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照护质量的关注点,进而帮助管理者明确照护质量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全面了解天津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以及照护人员的培训现况,为确立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机制、制定老年护理专业培训教材以及构建养老机构护理管理体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养老机构调查表对天津市内六区共51家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同时,利用照护人员调查问卷对上述机构调研当天在岗的共计252名照护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51家养老机构现有照护人员总数为571人,其中护士21人;总床位数6 011张,入住老人总数3 539人,老人与照护人员的比例为1∶0.16;所调查的252名照护人员,其平均年龄为(52.13±6.42)岁,多为女性,占72.6%;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92.5%;聘用方式以临时聘任为主,占59.5%;资格证持有率为46%;工作年限3年以上者占23%;接受过不同形式培训的照护人员占70.6%,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下者占62.3%,主要培训内容为清洁卫生、饮食照料、排泄操作、安全操作以及养老机构护理员工作须知五大方面内容。结论天津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照护人员严重缺乏;现有照护人员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护理培训内现状不理想,养老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管理以及人员培训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护理员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相关知识、照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4-10月,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7所养老机构的155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问卷及照护行为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养老护理员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养老护理员压力性损伤知识、照护行为问卷得分分别为(12.06±2.04)、(58.10±5.27)分,得分指数分别为70.94%和80.69%,得分指数最低的维度为"压力性损伤基本概念的界定"及"减压装置的应用"。不同执业证书等级、养老机构工作年限、是否担任管理者或护理组组长及接受培训频率不同的养老护理员,其压力性损伤知识问卷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养老机构工作年限,有无照护压力性损伤患者经验的养老护理员的照护行为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养老护理员对压力性损伤风险的认知存在缺漏;对于高危人群的预防措施也存在一定误区。结论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压力性损伤相关照护知识水平较低、相关照护行为存在诸多误区,相关部门应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长沙市养老机构内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应用中文版老年人态度量表及自编一般问卷对长沙市112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02份,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总分为(111.66±15.74)分,态度轻度偏向于积极,单因素分析得出培训情况、婚姻状况、子女情况、职称、学历、工资收入、工作年限为影响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培训情况、婚姻状况及职称为对老年人态度的危险因素。[结论]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的态度处于轻度积极水平,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拟定相应的措施,提高其对老年人积极态度的水平,从而提高老年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