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0例 ,男 2 3例 ,女 7例 ;6~ 10岁者 14例 ,11~ 14岁者 13例 ;15~ 18岁者 3例。其中X光片检查有骶椎裂的患儿 12例 ,余 18例未检查出其它异常变化。2 治疗方法 取通里、大钟为主穴 ,在常规消毒下 ,用 1寸毫针刺入5分左右深 ,在得气的基础上 ,轻微地捻转或是提插 5S左右 ,即可留针 15~ 3 0min ,中间行针 1次 ,加取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等穴 ,针刺的深度视患儿的年龄及胖瘦而定 ,小腹部的穴可加灸 ,10次为 1个疗程 ,一般治疗 1~ 3个疗程。3 治疗结果3 1 疗效标准 经治疗 1~ 3个疗程后 ,无夜间遗尿 ,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通里穴对对不同性别青年人RMSSD和LF norm的影响,探讨针刺通里穴对迷走神经的的影响。方法:选择心率变异性正常的健康男女青年各20人,在特定条件下,针刺通里穴,并在针刺前5min、针刺时留针10min、出针时以及出针后10min,检测男女HRV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针刺前后男女青年RMSSD和LF norm与针刺前相比均改变,捻针时持续增高,直至出针后5 min持续增高,男女组间相比且男女变化有差异,P<0.05。结论:针刺通里穴可使迷走神经功能增强,女性变化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3.
笔者师从穆腊梅副教授。穆师在针治面瘫和面肌痉挛患者时 ,除用面部穴位及辨证取穴外 ,同时针刺筋缩穴 ,行手法后不留针。如患侧在左 ,针筋缩穴时 ,得气后再向左斜刺 ;如患侧在右 ,针筋缩穴时 ,得气后再向右斜刺。筋缩穴可舒解筋脉 ,因肝主筋 ,此穴与肝经气相通 ,当能疏达肝气 ,治诸筋缩挛之症。今溯本求源 ,以资临床借鉴。不彰之处 ,请同道厘正。1 因名求义 ,可治挛缩之症腧穴的命名有一定的含义 :或取类比象 ,以明腧穴部位气血流注之状态 ;或借生物之名 ,以喻穴位解剖部位的形状 ;有的直接以腧穴之主治命名 ,如睛明、光明等 ,可使人目睛… 相似文献
4.
针刺通里穴为主治疗中风失语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刺通里穴为主治疗中风失语21例疗效观察黑龙江省康复医院一门诊李志刚吴永刚中风失语是脑血管病后遗症之一。此症不仅给患者精神上蒙受极大痛苦,临床治疗也颇感棘手。在近二年中我们为了探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采用针刺通里穴为主收治了21例中风失语患者,...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观察麦粒灸通里穴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气血亏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中风后失语气血亏虚型患者86例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麦粒灸通里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5%,对照组为58.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完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汉语失语成套测验法计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粒灸通里穴治疗气中风后失语气血亏虚型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太冲穴从古至今都是治疗临床常见病症的要穴。整理发现,太冲穴擅长主治膝踝痛、疝气、咽喉肿痛,以及肝郁气滞引起的腹满痛、呕吐;在肝火上炎时,可平肝火,并有良好的调血功能。太冲穴对于相关的临床病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主治穴位。 相似文献
10.
针刺通里穴结合言语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通里穴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讨通里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通里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失语症总分、复述、说及读得分均有增高(P〈0.01);治疗组失语症评分说及读得分增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通里穴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通里穴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有效的穴位。 相似文献
11.
12.
摘要:目的:探析古代厉兑穴主治病症和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第五版)、《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运用数据挖掘软件Gephi、VOSviewe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穴主治病症29种,优势病症为水肿、厥证等14种,配伍主治病症36种,优势病症为疟疾、厥证等15种,配伍腧穴141个,分属最多的经络为胃经、大肠经,最多的特定穴为五输穴结论:主治病症方面,厉兑穴主治以本经病症、脏腑病症和络脉病症为主,主治优势病症多发挥其远治作用。腧穴配伍方面,体现了上下配穴、本经配穴、同名经配穴和井井配穴等。 相似文献
13.
14.
1月10日,国家科技公益性工作专项项目“经穴主治规律和经穴主治国家标准研究”课题验收会在京召开,并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15.
16.
关于穴性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腧穴发展的角度分析腧穴的穴性与主治的关系,探讨穴性与药性的异同、穴性与针法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穴性理论,从不同角度说明穴性对指导临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内庭穴的现代主治优势病症和腧穴配伍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筛选内庭穴相关文献,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运用“五输穴主治与配伍数据挖掘软件V1.0”与Gephi 0.92进行频次统计及复杂网络、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17篇。单穴主治病症7类,共13种,优势病症为牙痛、磨牙症和腹胀等8种;配伍主治病症10类,共88种,优势病症为牙痛、面神经麻痹、膈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等24种。高频配伍腧穴为合谷、足三里、太冲和内关等17个穴位,配伍经脉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和任脉为主。结论:内庭穴主治范围广泛,单穴和配伍主治病症均以口腔科和内科为主,主治最优势病症均为牙痛,配穴归经以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为主。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次髎穴的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9月8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Scopus、Web of Science、E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