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陪伴式情感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患者70例,将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35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陪伴式情感干预的患者3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程度、躁狂程度、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HAMD及B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WAIS-RC、WMS及WHO-QOL-10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实施陪伴式情感干预,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护理沟通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人认知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人,按电脑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团体认知护理沟通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躁狂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个人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SP-CHN)、简易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躁狂症状量表(BRM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BD躁狂发作病人实施团体认知护理沟通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社会功能和认知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躁狂、抑郁、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11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比较不同认知功能水平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分析认知功能与抑郁、躁狂、服药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认知功能水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与汉密顿抑郁量表及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领域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水平越高,抑郁和躁狂症状越轻,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越高,临床上可以通过认知干预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郑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6):15-16
目的:分析综合个性化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性个性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有升高,HAMD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病人进行综合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BAR护理沟通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0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沟通模式。观察组52例采用SBAR护理沟通模式。比较两组躁狂水平(YMRS)、认知能力(WMS)、生活质量(SF-36)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YMRS、WMS、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Y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WM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除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维度外)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护理沟通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能有利于降低躁狂水平,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社区综合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防治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09 年10 月~2011 年9 月在本院确诊的244 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n=119)和研究组(n=125)。对照组维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长期社区综合干预。在入组时、第6 个月末和第12 个月末分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贝克-拉范深躁狂量表(BRMS)评分、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2例BD躁狂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碳酸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喹硫平治疗,持续用药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BRMS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认知功能[全科医生认知功能评估量表(GPCOG)]、血清生化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尿酸(UA)]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RMS评分(8.14±1.17)分低于对照组(11.64±2.38)分,GPCOG评分(8.04±0.78)分高于对照组(7.18±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NSS各项症状及总分评分为(9.23±1.22)分、(7.68±1.16)分、(20.07±2.82)分、(36.98±4.37)分,低于对照组的(11.03±2.16)分、(9.73±1.2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情境式交往训练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至2019年来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诊治的9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情境式交往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结束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正念认知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BA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BAD患者68例,按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正念认知干预。对比两组精神症状干预效果、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精神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躁狂量表(BRMS)评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威斯康星卡片(WCST)、言语记忆测验(HVLT-R)、持续操作测验(CPT)评分。结果 观察组精神症状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MARS水平较高,PANSS水平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GAF水平较高,BRMS水平较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IL-1、TNF-α较对照组低,IL-10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两组HVLT-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CST、CPT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BAD患者采用正念认知干预可提高护理效果和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症状和躁狂情况,提高功能状况,降低IL-1、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提高WCST、CPT评分,进而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1-3].如何有效预防疾病复发,减轻照料者负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4].我们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属予以家庭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喹硫平联合丙戊酸盐对双相情感障碍(BPD)躁狂发作患者炎症反应、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我院诊治的63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喹硫平(300~600 mg范围)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炎症反应、生活质量变化,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38%,与对照组的6.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BPD躁狂发作患者使用喹硫平及丙戊酸盐联合治疗的方法有助于减轻临床症状、减少炎症反应,提升生活质量,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25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设为研究组,25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分析研究组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情感式沟通正念认知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加常规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情感式沟通正念认知干预。采用正负性情绪自评量表(PANAS)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正性负性情绪、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情绪。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正性情绪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应答题总数、非持续性错误应答题数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持续性错误应答题数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情感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A组与B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及情绪稳定剂治疗,A组进行全程护理干预,B组予以认知治疗.观察16周.于干预前及干预8周、16周末,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干预16周末,A组韦氏记忆量表及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各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威斯康星卡片各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B组韦氏记忆量表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威斯康星卡片总测验数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A组韦氏记忆量表及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威斯康星卡片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合肥市第四人
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1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依据住院号为单号还是双号分为
对照组20例和综合心理干预组21例。 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心理干预措施,综合心理干
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措施,主要有心理干预和康复锻炼等。利用17项汉密尔顿
抑郁量表(HAMD-1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2 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5周后的状况进行评定并且
比较。结果:干预5周后,综合心理干预组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痊愈及显著进步人数比例
大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双相情
感障碍抑郁相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有助于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产生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暴力行为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1月在本院治疗过的双相情感障碍且均发作躁狂的患者104例,根据躁狂发作时有无暴力行为分为暴力行为(Violent act,VA)组(n=51)和非VA组(n=53),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对应的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SPSS软件,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Logistic回归、决策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regression tree,CR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构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暴力行为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3种方法构建的模型对发生暴力行为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自知力、病程、住院次数、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分数、近期应激事件、既往暴力史均与暴力行为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知力(β=1.519,OR=4.566,95%Cl=1.211-17.209)、病程(β=0.250,OR=1.284,95%Cl=1.017-1.622)、YMRS分数(β=0.063,OR=1.066,95%Cl=1.011-1.134)、既往暴力史(β=1.955,OR=7.065,95%Cl=2.272-21.969)均是躁狂发作产生暴力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决策树CRT法构建的暴力行为预测模型显示,病程、既往暴力史、YMRS分数、住院次数、文化程度是患者躁狂发展时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SVM结果显示影响暴力因素发生重要性的前4位因素依次为既往暴力史、近期应激事件、YMRS分数、病程。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模型中,SVM模型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61,最佳截断值0.539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4、0.849。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程、既往暴力史、住院次数等因素对躁狂发作时暴力行为的预测有重要意义,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暴力行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其中以SVM模型诊断效能最佳,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以验证预测模型的效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