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章勤  王海兰  谭君花 《华西医学》2014,(11):2138-2140
目的观察改良后胃管置入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需置胃管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管置入法,改良组采用改良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患者胃管置入过程中发生呛咳、误吸的情况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胃管留置期间胃内容物反流、胃管滑脱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胃管置入过程中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7%、26.7%),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3.3%、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置管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93,P〈0.001);改良组胃管留置期间胃管脱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胃管置入法能减少置入过程中患者发生呛咳情况,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降低胃管留置期间胃管脱管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结合导丝引导置管在人工气道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人工气道患者15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置管,观察组应用体位护理结合导丝引导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用时、置管前后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人工气道患者留置胃管中应用体位护理结合导丝引导置管,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能率,有效缩短置管用时,且不良反应较少,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全麻气管插管后置胃管困难的患者,探讨组合胃管置入法在全麻困难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全麻后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组合胃管置入法,对照组采用昏迷患者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胃管置入一次性成功率、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平均为(2.4±0.7)min,对照组置管时间平均为(5.2±1.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100%(20/20),对照组成功率为45%(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中全麻胃管置入困难者,优选组合胃管置入法,此方法不仅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并且操作简单易于为年轻护士掌握,提高了医生满意度,减轻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张洁 《全科护理》2016,(16):1688-1689
[目的]探讨昏迷气管切开病人留置胃管方法。[方法]将116例昏迷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置胃管法。比较两组留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为91%,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置胃管法,简单易行,省时方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传统置胃管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联合阿托品在重症肌无力吞咽困难患者胃管置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80例重症肌无力伴有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于行胃管置入前30 min肌注新斯的明0.5 m L加阿托品0.5 m L,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入胃管成功率和胃管置入所用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置管前5 min、置管中、置管后5 min患者SBP、DBP、HR、Sa O2。结果观察组所需插管平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前5 min、置管中、置管后5 min的SBP、DBP、HR无明显变化,对照组中SBP、DBP、HR、Sa O2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重症肌无力伴有吞咽困难患者置入胃管前30 min联合应用肌注新斯的明和阿托品,可明显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置管对患者造成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静脉营养支持患者应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Midline catheters)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应用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血液肿瘤科的晚期肿瘤静脉营养支持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PICC进行静脉输液。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同时对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医疗费用与患者置管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和维护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患者置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在晚期肿瘤静脉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PICC,其并发症少,医疗费用相对较少,置管成功率高及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比较两种留置胃管方法应用于神志清楚且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方法将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2月在本科住院需经插胃管治疗的神志清楚但吞咽困难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插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插胃管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8,P<0.05)。结论改良置管法可以提高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减少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式胃管置入法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7月需置入胃管的129例急诊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式胃管置入组(n=68)和常规置管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改良式胃管置入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置管组(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置管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置管组(P0.05)。结论改良式胃管置入法不仅具有置入成功率高、置入时间短的优点,而且改良式胃管结构简单,置管时操作快捷、方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鼻胃管置管方法,以提高留置鼻胃管的一次成功率。方法将80例ICU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舌钳向外牵拉舌体并旋转胃管90~180°的方法置管。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置管用时和置管一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后呛咳、误入气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6.157,P=0.000),置管用时少于对照组(t=20.145,P=0.000),置管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6.275,P=0.012)。结论采用舌钳向外牵拉舌体并旋转胃管90~180°的置管方法,能够提高留置鼻胃管的一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李娟  桂文来 《护理与康复》2015,14(3):258-259
目的观察胃管冷冻联合食指引导对全麻患者置入胃管的效果。方法将全麻后需要置入胃管的70例患者按手术时间段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按昏迷患者常规方法置入胃管,观察组采用事先低温冷冻30~60min胃管联合食指引导法置入胃管,比较两组胃管的一次置入成功率、一次成功置管时间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观察组91.4%、对照组62.9%,一次成功置管时间观察组(4.6±1.2)min、对照组(7.3±1.9)min,置管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2.9%、对照组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手术患者采用胃管冷冻联合食指引导法置入胃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叶维霞  高震 《全科护理》2013,11(19):1786-1786
[目的]探讨昏迷且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留置胃管方法的改进。[方法]将100例昏迷且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留置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留置胃管改良法。[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后24h内误吸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24h内误吸率,效果优于传统的留置胃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彩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盲穿置管的93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79例彩超引导结合MST进行PICC置管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和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结合MST应用于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延长带管时间,减轻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OCUS-PDCA模式在早产儿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NICU行PICC置管的7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将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37例早产儿纳入对照组,将实施FOCUS-PDCA模式护理的38例早产儿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PICC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心理应激反应,记录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ICC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PICC置管成功后,观察组早产儿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率、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FOCUS-PDCA模式应用于早产儿护理中可明显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置管期间的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早产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依从性、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置入法对ICU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5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2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法;改良组采用抬高患者床头30°,头偏向一侧留置胃管法(颈椎损伤患者除外)。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以及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改良组置入胃管方法一次性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血压、心率值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新的置管方法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内涵,并且操作方便,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置胃管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120例需置入胃管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插管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插管法--左侧卧位经右鼻孔插管.观察两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第1次成功置管耗时,插管呕吐、呛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1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第1次成功置管耗时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置管时呕吐、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置胃管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耗时和置管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气管插管后胃管置入的过程中使用可视喉镜的具体作用和效果。方法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抽取90例气管插管后需要进行胃管置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可视喉镜完成操作,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完成操作。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置管前后血路动力学变化情况,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SD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_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咽喉损伤、误入气管、呛咳、出血、红肿等。结果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观察组HR、SBP、SDP、MAP、SpO_2与置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著HR、SBP、SDP、MAP高于置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R、SBP、SDP、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呛咳、咽喉损伤、出血、红肿、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后胃管置入使用可视喉镜可以显著提高置管效率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酸梅冰棍冷酸刺激咽喉法联合咽喉部触摸法在鼻胃管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需要留置胃管进行管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置入法,观察组置管前先进行酸梅冰棍冷酸刺激咽喉,置管过程中轻柔按摩咽喉处皮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置管效果、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前1 min两组患者心率、呼吸、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2 min,观察组心率、呼吸低于对照组,Sp 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梅冰棍冷酸刺激咽喉法联合咽喉部触摸法留置胃管,可有效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加导丝利多卡因在昏迷人工气道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人工气道的100例住院昏迷患者按留置胃管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去枕头后仰体位留置胃管;观察组采用改良体位加导丝利多卡因置管法留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呛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良体位加导丝利多卡因为昏迷人工气道患者置胃管,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不良反应轻,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PICC规范化管理措施对管道安全及降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肿瘤科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随机抽取的65例接受PICC置管患者,划分为对照组,提供一般置管护理流程;于2015年6月~2016年5月间随机抽取的65例接受PICC置管患者,划分为观察组,提供规范化管道管理措施。评价2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管道留置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置管后出现置管处血栓形成7例(10.77%)、管道堵塞5例(7.69%)、意外脱管6例(9.23%)、过敏性皮炎5例(7.69%);观察组患者置管后血栓形成出现2例(3.08%)、管道堵塞与意外脱管分别出现1例(1.54%)、过敏性皮炎2例(3.08%),观察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过敏性皮炎发生率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55例(84.62%)、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3例(96.92%),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管道留置时间平均为(159.23±38.10)d,观察组患者管道留置时间平均为(181.20±35.11)d,观察组患者管道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对接受PICC患者提供规范化管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寿命,提高置管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小儿急性中毒2种置管法洗胃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种置胃管法在抢救小儿急性中毒中的效果.方法 将181例急性中毒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置胃管法,观察组采取改良置胃管法,比较2组患儿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胃管堵塞例数、洗胃时间、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3.62±0.43)d,明显短于对照组(4.02±0.65)d,p<0.05;2组惠儿置管一次性成功率、胃管堵塞情况、洗胃时间长短、并发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急性中毒改良置胃管法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洗胃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