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男性尿道狭窄/闭锁的治疗一直是泌尿外科医生的难题之一,而医源性尿道损伤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处理困难,疗效也不太尽人意。本文旨在对一种新兴的KTP/532激光在尿道狭窄/闭锁治疗中的应用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尿道上裂的手术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尿道开口位于龟头至阴茎体前1/3的尿道上裂实施阴茎背侧尿道口基底皮瓣法,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15例患者术后无尿瘘和尿道狭窄现象。结论阴茎背侧尿道口基底皮瓣法适合治疗尿道开口位于龟头至阴茎体前1/3的尿道上裂。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1/2007年收治外伤并发后尿道断裂38例,采用简化的尿道会师术,术后带管行尿道造影观察愈合情况,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背景:如何解决尿道替代修复材料来源和改善新尿道的血液供应已成为尿道修复与重建研究的瓶颈问题。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祖细胞对尿道缺损修复后改善新尿道组织血液循环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组织工程体内实验,于2006-01/2008-0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总实验室完成。材料:3~5月龄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3只,1只用于制备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剩余12只随机分为细胞修复组8只,模型组4只。方法:无菌抽取兔两侧髂前上嵴骨髓,Percoll法贴壁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加入含VEGF、bFGF的培养基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待细胞长满培养瓶底后胰蛋白酶消化传代。两组兔均建立尿道缺损模型,将脱细胞处理的无菌新鲜人羊膜修剪成1cm^2置于尿道缺损处,用0/6DG线将其两端分别与尿道残端连续缝合,形成尿道。细胞修复组将传至第3代的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浓度调整至10^10L^-1,注射于新尿道两端的吻合口处,每处0.1mL,0/6DG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覆盖成形后的尿道,并在近吻合口处和新修复尿道之中间处注射细胞悬液,每处0.5mL;模型组在同样位点注射等量的空白细胞培养液。移植后4,12周制作尿道组织石蜡切片。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形态及鉴定结果,修复后尿道组织的血管再生情况。结果: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呈贴壁生长,4d后生长加速,呈克隆样生长;第10天出现典型的铺路石样改变,并迅速表现出条索状、草束状生长形式;所培养的细胞表型由CD34^+/CD133^+/CD31^+逐渐转变成CD34^+/CD133^-/CD31^+。与模型组比较,移植后第4,12周细胞修复组尿道组织内毛细血管再生数量均明显多于模型组(t=-9.034~5.985,P〈0.01)。结论: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祖细胞,且血管内皮祖细胞对改善尿道缺损修复后局部血液循环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尿道旋切刀治疗后尿道狭窄及闭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尿狭窄及闭锁的新器械并评价其疗效。方法:用尿道旋切刀对15例该类病人行尿道旋切治疗。结果:所有病人术后均能通畅排尿,除1例病人MFR为11ml/s外,其余均在15ml/s以上,仅1例出现尿失禁,无勃起功能障碍。结论:尿道旋切刀的应用使后尿道狭窄、尤其是后尿道闭锁的治疗变得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道多孔三腔气囊导尿管在后尿道狭窄及尿道球部损伤尿道端端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9例后尿道狭窄及尿道球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2组患者均行传统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组在术中插入尿道多孑L三腔气囊导尿管,术后经冲洗管注入抗生素,2次/d;对照组在术中插入三腔气囊导尿管,使用常规药物治疗。2组病例球部尿道吻合置管2周后拔管,后尿道吻合置管4周后拔管。并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最大尿流率〉15mL/s、尿道感染及尿道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1例出现尿道狭窄。需定期尿道扩张。对照组6例出现尿道狭窄,5例需定期尿道扩张,1例行第2次传统尿道端端吻合术。结论尿道多孔三腔气囊导尿管能良好地引流尿道分泌物,能为尿道冲洗、尿道局部使用抗生素和减少瘢痕形成的药物提供通道。并能有效改善吻合口局部环境,促进吻合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从而减少再次出现尿道狭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86例尿道内切开、经尿道瘢痕电切或激光切除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经验。结果 86例1次手术成功率91.86%(79/86);2~4次手术成功率4.65%(4/86);腔内手术失败率3.49%(3/86)。手术失败原因为尿道狭窄段长.术后未能坚持定期尿道扩张和术后感染。62例(72.09%)随访10~96个月,均排尿通畅。结论 内窥镜下经尿道手术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首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等优点。术前准确了解尿道狭窄段长度、数目、有无假道;术中充分切开瘢痕组织;热刀或激光彻底去除瘢痕;术后预防感染、正确保留导尿管、定期尿道扩张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4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加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6例患者手术成功,最大尿流率17.3-21.2mL/s,平均最大尿流率18.3mL/s,IPSS评分7-14分,平均7.2分。无尿失禁和死亡病例。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出血少,经尿道手术综合征减少;手术创面光整,减少腺体组织残留,利于术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张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979-4980
2004—01/2006-01我院采用保留尿道板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126例,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筋膜扩张器扩张治疗成年男性尿道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门诊常规行尿道扩张失败的6例成年男性尿道狭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筋膜扩张器进行尿道扩张(自尿道外口进输尿管镜,到尿道狭窄段时均无法通过,留置斑马导丝经狭窄段进入膀胱,并在其引导下循序用F8~F18筋膜扩张器扩张狭窄尿道),术后留置尿管至少2周。观察手术效果。结果:6例患者尿道扩张全部成功,无发生尿道热、假道形成、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拔除尿管后,患者最大尿流率由治疗前4~9mL/s上升至13~21mL/s。随访3个月-1年,4位患者排尿通畅,未出现再次狭窄。2位患者需再次门诊常规尿道扩张,术后患者未再出现排尿不畅。结论:输尿管镜下筋膜扩张器扩张治疗成年男性尿道狭窄疗效较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尿道下裂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尿道下裂是最常见的男性尿道先天畸形,男性新生儿发生率为1/1000-8/1000。临床表现为尿道异位开口、阴茎下弯畸形和系带缺如。尿道下裂不仅造成患者排尿和性能力、生殖能力等障碍,而且影响心理发育,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必须手术治疗。手术要求伸直阴茎及纠正尿道异位开口,从而达到排尿及外观接近正常,同时不影响成年后勃起功能。近年来,随着对传统尿道重建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新兴组织工程、生物工程材料的开发,尿道下裂手术取得一定进展,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球部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球部损伤的治疗效果和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的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全部1次手术治疗成功,6-12个月后尿流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皆大于15mL/s。结论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1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06/2007—12施行的35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结果:350例中发生尿道狭窄17例,占4.8%,其中前尿道狭窄6例,后尿道狭窄11例。结论:术中操作轻柔,避免过度电凝止血,术后留置导尿管不宜过粗,时间不宜过长,预防泌尿系感染是防止尿道狭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三种经尿道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三种经尿道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和经尿道KTP/YAG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共223例。结果:从手术时间看,TUVP、KTP/YAG的手术时间短,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TURP组。最大尿流率及IPSS也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KTP/YAG组改善的效果较TURPTUVP差。术后并发症中TURP组术后近期的再出血倒数高于其他两组。KTP/YAG的尿道狭窄发生率最低。三组患者均没有出现电切综合症、尿外渗和死亡。结论:三种方法均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各有其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其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方法,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悬浮离子刀电切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悬浮离子刀电切治疗尿道狭窄26例,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2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量4~16mL。术后随访3~12个月,20例患者均自行排尿通畅,Qmaxl9-28mL/s。结论:经尿道悬浮离子刀电切治疗尿道狭窄,具有低温切割、切割准确、术后尿道再狭窄少等优点,是有效的微创新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6.
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断裂36例急诊处理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断裂是泌尿外科较为常见的急诊,常伴有休克及合并多脏器损坏,故急诊处理十分重要。尿道损坏的预后,关键取决于正确的急诊处理。我院2000-02/2007-10共收治骨盆骨折和多发伤伴后尿道断裂36例,采用简易尿道会师加牵引术,取得满意效果,治愈率达80%^[1],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腔内手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方法厦疗效。方法:本组共62例,前尿道狭窄或闭锁者25例,后尿道狭窄或闭锁者37例。采用冷刀+电切治疗51例,钬激光内切开11例。结果:4例改为开放手术。2例术后1年复发;治愈56例,治愈率90.2%。术后尿线粗,最大尿流率由术前1.6~9.5mL/mln升至18-31.5mL/min。结论:腔内手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损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为尿道狭窄或闭锁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一种同时鉴定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含64μg/ml头孢噻肟的CHROMagar尿道菌定位琼脂在检测产超广谱13内酰胺酶(ESBLs)细菌中的作用。方法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产ESBLs菌株结果为标准,评价含头孢噻肟CHROMagar尿道菌定位琼脂在检测产ESBLs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菌株鉴定采用API条。结果在上海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260株大肠埃希菌和28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CLSI推荐的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产ESBLs菌株分别为175株、200株。含64μg/ml头孢噻肟CHROMagar尿道菌定位琼脂检测产ESBLs菌株分别为172株、197株。与CLSI推荐的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结果相比,含64μg/ml头孢噻肟CHROMagar尿道菌定位琼脂检测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8.3%(172/175)、100%(85/85)和98.8%(257/260),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8.5%(197/200)、100%(87/87)和98.9%(284/287)结论含64μg/ml头孢噻肟CHROMagar尿道菌定位琼脂在鉴定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同时即能检测是否为产ESBLs菌株,不失为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实时超声显像在男性尿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双平面直肠探头置于直肠内,高频线阵探头置于会阴部分别进行超声扫查,采用自然排尿或从尿道外口灌注生理盐水充盈尿道进行观察。结果 双平面直肠探头和高频线阵探头联合使用能清晰显示全尿道、尿道周围组织及其病变声像图。本组52例患者中尿道狭窄36例,尿道闭锁6例,尿道结石5例,尿道赘生物3例,尿道憩室2例,均经尿道造影和手术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96.15%(50/52)。结论 超声显像在男性尿道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价中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尿道会师术后腔内放射治疗对于防止尿道狭窄发生的效果。方法:对于18例外伤引起后尿道断裂患者采用尿道会师术,术后1周行铱-192腔内放疗,剂量每次300 cGy,隔日1次,共1200~1800 cGy。术后4~6周拔除尿管。结果:18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2例于拔除尿管后有排尿不畅,行3次尿道扩张后好转。16例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12.3~32.5mL/s。其中2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不同程度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后定期尿道扩张未见复发。结论:尿道会师术后腔内放疗有助于防止尿道狭窄的发生,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