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是常见的临床病证.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又如虞抟<医学正传>认为:"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  相似文献   

2.
<正>胃脘痛是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常伴有脘腹痞闷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纳食减少等胃失和降症状。本病多有反复发作病史,主要表现为病邪阻滞和脏腑失调两方面。此病为多发病、常见病,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大多由忧思恼怒、情志不畅,使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胃失和降而致。其病在胃,本在肝,故治胃痛要以疏肝理气止痛为主,笔者运用推拿手法治疗此病正是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又称胃痛. 临床上分为胃气壅滞型:以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为主症;肝胃气滞型:以胃脘胀痛,连及两肋,攻撑走窜,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胃中蕴热型:以胃脘灼热,得凉则减,得热则重为主症;肝胃郁热型:以胃脘灼痛,痛势急迫为主症;瘀血阻滞型:主症为胃脘疼痛,状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胃阴不足型:主症为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脾胃虚寒型:主症为胃脘隐痛,遇寒或饥时剧痛,得温熨或进食则缓,喜暖喜按.  相似文献   

4.
秦伯未老师治疗胃脘病颇有经验。他将胃脘痛分为胃气痛、胃寒痛、胃虚痛三种,辨证中綮,用药轻灵熨贴。一、胃气痛多因饮食所伤,胃气阻滞引起。症见胃脘胀痛,胸闷痞塞,得嗳气稍舒,或伴腹胀,大便困难,脉多弦滑。治以行气散滞,常用香砂枳术丸(木香、砂仁、枳实、白术)。较重的结合沉香降气散(沉香、香附、砂仁、甘草)。秦师指出,胃气痛多由肝气引起,恼怒之后,肝气横逆犯胃,常见胁满胀痛,时有太息。治以疏肝健脾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或调气散(香附、青陈皮、藿香、木香、乌药、砂仁、甘草)。凡肝气引起的胃痛,经久不愈,极易化火,治宜辛泄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一般又称胃痛。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如脾胃虚寒、长期饮食不节、精神刺激、过度疲劳等,皆可导致肝胃不和、脾胃失健、胃气郁滞而发病。本病常伴反酸、嗳气、呕吐或出血等症状。对于该症,采用以下食疗验方,可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羌法和胃止痛汤治疗胃痛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痛 ,又称胃脘痛 ,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病症。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 :“木郁之发 ,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亦指出 :“胃病者 ,腹月真胀 ,胃脘当心而痛”。在当今社会 ,由于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诸多因素 ,劳累奔波 ,膏粱厚味 ,醇酒声色 ,再加上许多人为贪早眠之快 ,不食早餐 ,这不独戕伐先天之真———肾元 ,同时亦败后天之本———胃气 ,故几乎人人或多或少的患有胃疾。因此 ,胃痛在脾、胃、肠病症中最为多见 ,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且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众所周知 ,胃痛的病…  相似文献   

7.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的病证,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常伴有暖气、烧心、吞酸、呕吐等症状。中医治疗胃痛疗效显著,辨治方法变化多端,但离不开“通”字立法。胃为水谷之腑,“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通则滞,反升则逆。通降是胃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无论胃痛因于寒热虚实,其共同之处在于胃气失  相似文献   

8.
<正>胃痛是由于脾胃受损、气血失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又称胃脘痛。胃痛往往兼见胃脘部痞闷、胀满、嗳气、反酸、纳呆、胁痛、腹胀等症状,电子胃镜检查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多阳性,甚至可见吐血、黑便、呕吐、卒腹痛等症[1-2]。现代医学中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见有胃脘部位疼痛者,可参照本共识意见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正>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胃痛,又称胃脘痛。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常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现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患者53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9例,20~40岁者19例,40~60岁者21例,60~80岁者13例,伴呃逆者23例,呕吐者17例,胁痛者13例,发病在7天以内者6例,8~14天者9例,15~30天者10例,1~3月者13例,6月~1年者15例。全部病例均有上腹胃脘部压痛。  相似文献   

10.
胃痛,中医称之为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胃脘近心窝处发生的疼痛.多由于胃失和降或胃络失养所致.现代医学中所说的消化道疾病,如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以及胃下垂等可引起胃痛.治疗以活血化瘀、收敛止痛为主.笔者采用五灵脂蒲黄散辨证治疗胃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中医学中与肝的关系极为密切,肝气犯胃,可致胃气阻滞,胃气不通,引起胃脘部疼痛;胃气郁滞,阻滞中焦,引起痞满;胃气痞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引起呕吐;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引起呃逆等。利用现代脑肠轴学说充分了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生理与病理实质,探讨朱莹教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疼痛为主要症状。胃痛的临床表现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胃痛多由受寒、伤食、情志不遂,虫积等因素发病,大多猝然而引起,于数小时或数天内缓解。慢性胃痛往往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常年累月不愈。或因忧思恼怒而发,或因饥饱失常而作,或因寒热...  相似文献   

13.
<正>董湘玉是贵阳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身疾病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师从董教授,受益颇深,现将董师治疗胃脘痛经验介绍如下。1理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胃主通降,以降为和,不宜郁滞,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胃气阻滞,胃失和降而发生胃脘疼痛,正所谓"不通则痛"。五行关系中,肝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倘若情志不舒,气郁伤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克脾犯胃,致使脾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发生胃痛。临床上常因肝郁失疏导致胃脘痛者尤为多见[1]。引起胃痛的原因很  相似文献   

14.
赵文章 《陕西中医》2003,24(11):1055-1056
胃痛又称胃脘痛 ,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 ;多由忧思郁怒 ,肝木横逆犯胃或饮食劳倦 ,损伤脾胃之气所致。胃痛初起 ,多属实症 ,久者虚实夹杂 ,寒热交错。进而气滞血淤 ,络脉损伤 ,出现呕血 ,便黑等症。根据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 ,临床中应充分重视胃的功能和特性 ,注意胃和其它脏腑的关系 ,在治疗上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胃”汇也 ,水谷汇聚之所 ,是谓四时之变病 ,死生之要会也。“胃”,是人体脏腑中的重要器官 ,《内经》称它是“仓廪之官”,前人特别强调胃气 ,所谓“人以胃气为本”,说明胃气在人体有其特殊的重要性。胃之所以能纳 ,是依靠胃气 …  相似文献   

15.
胃痛是临床的常见病,现代医学中的消化性溃疡、胃炎等可引起胃脘部疼痛的疾病均属中医学"胃痛"范畴。本文以理气法为主导思想,分析胃痛的病因病机以及气机通利对胃痛治疗的重要意义,论述李鲜教授从气论治胃痛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6.
余在几十年临床上所见胃痛患者,约有数十名,皆以针灸治疗,获得显明疗效,兹简介如下: 一、症状:胃脘痞满攻痛拒按,连及两胁,坐卧不宁,胃纳不振,甚则伴有呕吐,舌苔白,脉象弦紧。二、病因:胃痛是一种常见病,属于内伤疾患。病因不外乎七情所伤,和饮食不节两个方面。忧思恼怒,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胃气机受阻,故作胃痛。饮食失节过食生冷或硬质食物,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气不畅而成,或胃阳不足劳倦伤脾为病,虽然病在胃,  相似文献   

17.
艾灸治疗胃痛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常见反复发作性症状,由于痛及心窝部,故又名胃心痛,心下痛.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宜降,以和为顺.如寒邪内客于胃,饮食不节伤胃、肝气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弱,均可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引起疼痛.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胃部疾患.  相似文献   

18.
谭旭宏 《河北中医》2004,26(2):116-117
三合汤、四合汤系著名老中医焦树德老师治疗胃痛经验用方。“痛在心口窝,三合共四合”。在临床中,笔者将其方应用于各种胃痛,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胆结石所致胃脘部疼痛,甚至心功能不全引起胃肠淤血导致的胃脘部疼痛,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胃痛肝气犯胃证属胃痛实证,是胃痛的临床常见证型,而中医认为实证的病理基础从广义来理解不外瘀滞。本证其发生与肝、脾有关,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贯穿于肝气犯胃证之始终。临证多出现胃脘胀痛、攻撑作痛、脘痛连胁等。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4味药组成,具有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配伍砂仁下气止痛、开胃;佛手舒肝健脾和胃;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诸药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效。结论:加味香砂四逆散对胃痛肝气犯胃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胃痛主要是由于外邪犯胃、饮食不洁或不节、劳役过度、素体脾胃虚弱、情志不畅等,导致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中医又称胃脘痛。临床以胃脘部胀痛、刺痛、灼痛、隐痛等,常伴食欲欠佳,恶心呕吐,胃脘嘈杂,胁肋胀满不适,反酸,嗳气等症状。《黄帝内经》提出"百病生于气",情志因素是胃痛的主要发病原因,该书较为完整的记载了胃痛的病因、病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