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效果。方法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E)组,丙泊酚(P)组。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诱导后、电刺激治疗即刻、电刺激后1min、5min、10min两组患者的SBP、DBP及HR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睁眼时间、返回病房时间、平均癫痫发作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发生发作不良次数、注射痛、恶心呕吐和躁动的发生率。在MECT治疗前及疗程完成后,以韦氏记忆量表(WMS-MQ)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两组患者记忆及精神状况。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SBP、DBP、HR比麻醉前降低(P〈0.05),丙泊酚组SBP、DBP、HR降低幅度高于依托咪酯组(P〈0.05);MECT即刻和MECT后1min,两组患者SBP、DBP、HR比麻醉前升高(P〈0.01),MECT后10min,两组患者HR、SBP、DBP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两组患者在平均睁眼时间、返回病房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1),依托咪酯组躁动的发生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患者的平均癫痫发作时间明显长于丙?自酚组(P〈0.05),发作不良次数少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治疗后WMS—MQ评分、PANSS减分均高于丙泊酚组,但电量指数低于丙泊酚组(P〈0.01)。结论与丙泊酚相比,依托咪酯能减轻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的负反应,延长癫痫发作时间,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并能降低注射痛的发生率,但术后躁动的发生率稍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诱导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发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MECT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3次,A组给予依托咪酯(0.21-0.3mg/kg)、B组给予丙泊酚(1.82-2.44 mg/kg)诱导麻醉,以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的改变来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MECT发作指数以评估MECT发作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AN-SS量表总分、阳性量表与阴性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依托咪酯组脑电发作时间(28.76±3.29)s,较丙泊酚组的(23.84±7.18)s长(P<0.05)。治疗后第5时间点依托咪酯组收缩压、舒张压较丙泊酚组显著升高(P<0.05)。3次治疗后两组间肌肉震颤、头痛、尿失禁等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诱发MECT发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丙泊酚相当,脑电发作时间较丙泊酚长,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陈晓萍  龙伟  王儒蓉 《西部医学》2012,24(12):2360-2362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G)中对发作时间和抽搐能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25例精神病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在电休克治疗中随机使用丙泊酚1.2~1.5mg/kg或依托咪酯0.2~0.25mg/kg麻醉,下一次治疗使用另一种药物,比较两次治疗中患者心率、血压、脑电型癫痫发作时间、抽搐能量指数,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丙泊酚组脑电型癫痫发作时间明显短于依托咪酯组(P<0.05),依托咪酯组的不良反应多于丙泊酚组。结论 MECT的患者使用丙泊酚麻醉,发作时间短于治疗所需时,可以使用依托咪酯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诱导麻醉优缺点。方法跟踪调查MECT治疗患者68例,依托咪酯(E)组34例,丙泊酚(P)组34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后、MECT即刻、MECT后5min、10min两组患者的SBP、DBP及HR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平均睁眼时间、离开观察室时间、平均抽搐发作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发生发作不良次数、注射痛、恶心呕吐和躁动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SBP、DBP和HR与麻醉前对比,麻醉诱导后丙泊酚组下降(P0.05);MECT治疗即刻、MECT后5min两组患者SBP、DBP、HR比麻醉前升高(P0.01),MECT后10min两组患者SBP、DBP、HR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两组患者在平均睁眼时间、离开观察室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注射痛和发作不良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P0.01),依托咪酯组躁动的发生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患者的平均癫痫发作时间明显长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MECT中用依托咪酯诱导麻醉在减轻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延长抽搐发作时间,降低注射痛的发生率等方面优于丙泊酚,治疗后躁动发生率稍高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5.
殷志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52-2053
目的:对比国产丙泊酚、依托咪酯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中的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将96例需做MECT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诱导麻醉给予丙泊酚(1.5mg/kg);依托咪酯组:诱导麻醉使用依托咪酯(0.3mg/kg)。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局部疼痛、躁动不安、恶心呕吐、分泌物、静脉炎、肌肉震颤的发生率。结果:丙泊酚组静脉炎、局部疼痛、结束后躁动不安等显著高于依托咪酯组;依托咪酯组肌肉震颤显著高于丙泊酚组,其它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上根据各种麻醉药的不同副反应进行有效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剂和阿立哌唑对MECT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四组:A组(MECT)40例,麻醉剂依托咪酯;B组(MECT组)40例,麻醉剂丙泊酚;C组(MECT+小剂量阿立哌唑组)40例,麻醉剂依托咪酯;D组(MECT+小剂量阿立哌唑组)40例,麻醉剂丙泊酚。MECT共治疗9次,记载每次麻醉前、麻醉后、电刺激时、电刺激后和呼吸恢复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电刺激量(J)、脑电发作时间(S)及适应度指数(ADEQ)。结果:依托咪酯延长脑电发作时间,丙泊酚有平抑心率、血压的作用;年龄、体重与脑电发作时间呈负相关(P〈0.05);MECT同时合用小剂量阿立哌唑ADEQ最高。结论:MECT同时合用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为理想选择;麻醉剂选丙泊酚为宜;半电量可作为首选电刺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精神分裂症时脑电活动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抽取24例经MECT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案资料,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行MECT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分析MECT时脑电活动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1精神分裂症经MECT后有效率为91.67%。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ECT时发作后抑制指数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与抽搐能量指数呈正相关(P<0.05);抽搐能量指数与发作后抑制指数呈正相关(P<0.01),与电量呈负相关(P<0.05);δ、θ、α和β波的幅度值与抽搐能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除δ外均与电量呈负相关(θ、βP<0.05;αP<0.01),而δ的波幅值也与发作后抑制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ECT前后PAN-SS减分率与各个发作波的波幅值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显著;MECT时脑电活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发作后抑制指数及电量等;脑电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对疗效可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余奇劲  周青山  黄海波 《广东医学》2008,29(7):1175-1177
[摘要]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复合不同剂量的琥珀胆碱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6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A,B,C 3 组,每例完成6次MECT。依托咪酯(0.3 mg/kg)诱导后,3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琥珀胆碱(A组1.0 mg/kg,B组1.2 mg/kg,C组1.4mg/kg),待麻醉效果满意后行MECT治疗。全程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率,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能量抑制指数以及呃逆、躁动、肌肉震颤、呼吸暂停时间过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诱导前即刻相比,电击前即刻3组患者血压均有显著的下降(p<0.05)。与电击前比较,电休克治疗后A,B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均有明显的升高或增加(p<0.05或p<0.01),而C组患者血压、心率仅有轻微的升高或增加。3组中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少(p<0.01 ) ,且能量抑制指数值最高。结论 依托咪酯(0.3 mg/kg)复合琥珀胆碱(1.4 mg/kg)应用于MECT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精神分裂症 依托咪酯 琥珀胆碱  相似文献   

9.
阮俊  别超  谢潘潘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217-1218
目的:对比观察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中丙泊酚与依托咪酯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MECT治疗的住院患者100例,按MECT常规,每例患者行MECT治疗6次,共600例次。每例患者第一次治疗时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A组)及丙泊酚组(B组),下一次治疗时转为下一组,确保每例患者都完成一个疗程,且在每一组下均进行过MECT治疗3次。麻醉诱导根据组别分别给予依托咪酯或丙泊酚,及琥珀酰胆碱1.0mg/kg。所有患者麻醉后,面罩给氧手控呼吸,待全身肌肉松弛且腱反射消失使用美国醒脉通Ⅳ型电休克治疗仪通电治疗。观察记录患者躁动、肌肉震颤、呼吸暂停时间延长、静推麻醉药注射痛、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依托咪酯组患者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和静脉注射麻醉药时注射痛的发生率均远高于丙泊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依托咪酯组,在MECT治疗时用丙泊酚行麻醉诱导较依托咪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邹德成 《黑龙江医学》2014,38(4):409-410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经MECT治疗患者分为异丙酚组、依托咪酯组,每组各30例,分别接受异丙酚、依托咪酯麻醉.然后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经电刺激后记录血压、心率、麻醉诱导时间、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结果 异丙酚、依托咪酯这两种药物麻醉诱导快速、苏醒时间短,均适用于MECT治疗的麻醉需要.结论 异丙酚具有抑制心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可以对抗MECT治疗期间急剧的血压、心率变化,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较依托咪酯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张盛杰  陈静  张利红 《中外医疗》2010,29(24):10-1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药物治疗4周起加用MECT治疗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MECT对记忆力的影响。结果 MECT治疗后PANSS评分明显降低,WMS评分在治疗结束后1d明显降低,1周及2周时恢复。第16周末,总有效率82.76%。结论 MECT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虽对记忆力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麻醉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25例精神病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麻醉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抽搐电休克麻醉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越大,应用丙泊酚麻醉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小于依托咪酯。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室性心律失常(Y)的回归方程Y=-1.576X2+2.722X6,X^2=18.522,P〈0.01。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麻醉时,患者年龄越大、BMI越大及应用依托眯酯麻醉是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华 《当代医学》2009,15(12):77-78
目的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4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在原服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合并MECT治疗,分别于合并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合并MEOT后PA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WMS评分在治疗结束后1天明显降低,1周及2周时恢复。结论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氯氮平合并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6例,在服用氯氮平的基础上联合MECT治疗;单药治疗组36例,仅给予氯氮平治疗,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率为55.6%,单药治疗组显效率为27.8%。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氯氮平联合改良电抽搐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技术合用阿立哌唑与单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差异。方法: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A组(MECT治疗组)患者40例,麻醉剂丙泊酚,MECT治疗结束后给予患者阿立哌唑继续治疗;B组(阿立哌唑治疗组)患者40例;C组(MECT治疗+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组)患者40例。三组患者分别用MECT治疗9次。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1、2、3、5及7周评定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与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同时合用小剂量阿立哌唑组患者PANSS评分下降最明显。结论:MECT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药物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末和36周末进行评定。结果:第24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因子分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第36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ANSS总分(P<0.01)、阳性症状分(P<0.01)、阴性症状分(P<0.05)、一般精神病理分(P<0.05)、PSP分值(P<0.05)和ITAQ分值(P<0.0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作为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37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原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分别于合并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12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合并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天、1周、2周评定韦氏记忆量表(WMS)。结果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各时段PANSS评分较合并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1周时有效率达5.4%,4周末、12周末分别达35.1%、59.5%,TESS评分合并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WMS评分在治疗结束后1天明显降低(P〈0.01),但在1周末、2周末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虽对记忆有一定影响,但是短暂的、可逆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71例TRS患者按随机系统抽样法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研究组给予MECT合并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观察12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定治疗前、治疗4周末、8周末和12周末时疗效,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各脱组5例。两组治疗前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4、8、12周末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量表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8、12周末PANSS阳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及GA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8、12周末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量表及GA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12周末阴性症状量表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8、12周末PANSS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8、12周末PANSS阳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及GAF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12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53.33%。对照组总有效率25.81%,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T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ECT合并利培酮治疗TRS阴性症状较单用利培酮治疗更为有效,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