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后程补量照射对体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体部恶性肿瘤患者180例,先行常规外照射DT 40~50 Gy(20~25 F/4~5 W),再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程补量照射治疗,放射源为直线加速器15 MVX射线,利用多叶光栅实现4~6个三维适形照射野,分次治疗方法为DT 4~6 Gy/F,隔日1次,4~6次为1疗程,平均补量为DT 30 Gy(24~36 Gy)。结果:治疗后3~6个月,CT及MRI复查显示:134例原发癌中118例肿瘤缩小或消失(占88%)、46例转移癌中38例肿块明显缩小(占83%);160例患者KPS评分均有提高(占89%);全部病例未出现明显放疗并发症。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疗效肯定,其后程补量结合常规放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LCAH-3DCRT)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68例中晚期食管鳞癌随机分为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组34例(后超组)和后程三维适形组34例(对照组)。两组均先行常规放疗:2Gy/(次·d),剂量40Gy/4周;后超组后程采用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照射,1.5Gy/次,2次/d,间隔6h,全程剂量67.0-71.5Gy/38-41次,40-45d。对照组后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2Gy/(次·d),全程剂量66-70Gy/33-35次,45-50d。结果1、2、3年生存率后超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5%(29/34)、68%(23/34)、56%(19/34)及62%(21/34)、41%(14/34)、32%(11/34)(P〈0.05),两组放疗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明显提高食管痛患者1、2、3年生存率.不增加放疗副反麻及并发痒。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61例胰腺癌患者行常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随后缩野行放射治疗加量或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1例胰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三维适形放疗加量治疗组21例(三维-CRT组)和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加量治疗(SBRT加量组)40例。对61例胰腺癌患者先行常规三维适形放疗(胰腺病灶+腹膜后淋巴结引流区域,TD40 Gy/20 Fx)后重新扫描;其中三维-CRT组针对胰腺病灶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放射治疗加量至TD46~50 Gy;SBRT加量组使用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治疗追加14~16 Gy,共7~8次。结果:两组总中位生存时间为11.3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44.95%。单因素分析显示,卡氏评分(KPS)≥90分、接受过化疗及女性患者疗效更佳,其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92,x2=4.056,x2=3.953;P<0.05)。三维-CRT组与SBRT加量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5个月和13.0个月,两组治疗相关急性和后期副反应无差异。结论:适形放射治疗加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而言耐受性好,有提高患者生存期的趋势。放射治疗前KPS评分高、放射治疗联合化疗以及女性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垫与热塑体膜的误差比较在体部肿瘤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摆位精度的比较。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5例病人使用真空负压垫固定技术,另一组45例病人使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比较两组摆位误差有明显差异(P〈0.050)。结论:体部肿瘤患者由于呼吸动度、胸廓变化、皮肤松驰等因素造成摆位误差,使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可减少摆位误差,从而提高摆位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8.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疗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中晚期宫颈癌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40例接受腔内后装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前5周均接受全盆腔外照射剂量5 000 cGy及同步化疗.结果 治疗组CR 77.5%,PR 10.0%,有效率87.5%;对照组CR 32.5%,PR 40.0%,有效率72.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盆腔外照射后三维适形放疗,能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对直肠、膀胱受照量的降低也具有优势,可提高肿瘤区域的剂量,提高肿瘤控制率而不会增加正常组织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祁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2):4-5
目的对比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两种方式所使用定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12例食管癌患者均进行CT模拟定位与常规模拟定位,然后对两种不同的定位方法在靶区面积、剂量分布和等中心位置等方面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种定位方法靶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划靶体积周边被90%等剂量曲线所包括的计划中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有12例,常规放射治疗有4例。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使用的CT模拟定位所显示的肿瘤浸润的范围比常规放射治疗的模拟机定位显示得更加充分,但在确定肿瘤长度时不如后者,所以常规模拟机的食管吞钡片应作为确定肿瘤长度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剂量学。方法:选取入住本院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针对每例患者制定2套放射治疗计划,比较计划靶区(PTV)的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及最大剂量与处方剂量的百分比、靶区适形指数以及靶区均匀指数,分析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结果:统计分析显示,最小受照剂量(PTVD min)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7,P>0.05);平均受照剂量(PTVD mean)、最大受照剂量(PTVDmax)、靶区最大剂量与处方剂量的百分比(PTVDmax/%)、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HI)和适形度指数(CI)IMRT与3D-CR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631,t=4.136,t=3.428,t=2.123,t=15.996;P<0.05)。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分析中,IMRT在肾脏、胃、十二指肠和脊髓的剂量明显低于3D-CRT的照射剂量。结论:IMRT能有效地提高靶区的照射剂量,降低危及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剂量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五野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三野3DCRT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等3种不同方法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优缺点。方法:2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3DCRT方法进行治疗,应用同一治疗计划系统,制定适形放疗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方案,3种方案照射剂量均为1.8~2.0Gy/次,5次/周,50Gy/(5~6周)。结果:与常规模拟定位机定位放疗相比,食管癌照射中3DCRT有最好的剂量分布,既可明显提高靶区的剂量,同时能较好地保护正常组织。结论:食管癌的适形放疗技术能降低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和并发症,提高放疗治疗的适形度,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系统的主要种类。根据立体定位方式和治疗手段的不同,介绍了四种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及其最新发展动态。指出:智能化、个体化、分子水平是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总结三维适形放疗与立体定向放疗在治疗脑转移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11月于我院行全脑放疗后行三维适形放疗或立体定向放疗的6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放疗资料、随访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放疗方式的疗效。结果本组含1~2个脑转移灶的患者共21例,12例行三维适形放疗,9例行立体定向放疗,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2月、83.3%、58.3%和14月、88.9%、66.7%。脑转移灶数≥3的患者共39例,17例行三维适形放疗,22例行立体定向放疗,两组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7月、58.8%、41.2%和13月、81.8%、68.2%。在脑转移灶数≥3的患者中,立体定向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都明显优于三维适形放疗组(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立体定向放疗较三维适形放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比较未手术的Ⅲ a 期和Ⅲ b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三维立体适形放疗(3DCRT) 与常规二维放射治疗(2DRT)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33 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64 例接受三维放疗,69 例接受普通放疗.结果:三维放疗组的1、3、5 年总生存率分别是69.7%、22.7%、10.4%,中位生存时间为18.6 个月,普通常规放疗组分别为57.3%、12.4%、6.6% 和13 个月(P=0.043).三维放疗组1、3、5 年的肿瘤专项生存率依次为73.8%、29.7% 和15.8%,常规放疗组是60.8%、15.5% 和12.4%(P=0.020).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维立体适形放疗较普通放疗显著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和肿瘤专项生存率.结论:采用三维放射治疗可以改善不能手术的Ⅲ a 期和Ⅲ b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09年3月选取80例在本院被确诊为Ⅱb~Ⅲ期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n=40,三维适形放疗+介入化疗)和对照组(n=40,三维适形放疗+静脉化疗)(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并与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2年以上。结果试验组患者完全缓解率、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胃肠道系统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系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介入化疗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不良反应程度轻、疗效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蔓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采集本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5例。放疗组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存放疗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给予卡培他滨。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无明显差异;放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联合治疗组为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副反应发作率为31.11%,低于放疗组(P〈0.05)。随访3年,联合治疗组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均低于放疗组(P〈0.05)。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食道癌取得了良好疗效,有效地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延长了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生存质最,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两种体膜标记法的误差值,以选择出更好的提高摆位精度的标记法。方法随机将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为体膜开窗组和不开窗组,各13例,所有病人在调强放疗前通过椎体素CT(CBCT)进行摆位验证,比较两组摆位误差值。结果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不开窗法为:(3.800±0.895)mm、(3.200±0.927)mm、(2.900±0.872)mm;开窗法为:(2.100±0.639)mm、(1.300±0.826)mm、(1.500±0.574)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膜开窗标记法减小了摆位误差,提高了放射治疗摆位重复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OMPASS系统在直肠癌术前调强放射治疗三维剂量验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调强放射治疗前用COMPASS系统提供的剂量计算(CDD)、剂量重建(RDD)两种方法验证计划靶区γ通过率及剂量体积偏差。结果γ通过率:靶区与危及器官剂量计算-治疗计划系统(CDD-TPS)的γ通过率均>98.0%,明显高于剂量重建-治疗计划系统(RDD-TPS),且两种方法验证的计划靶区γ通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体积偏差:两种方法验证的计划靶区D2%、膀胱与右侧股骨头Dmean剂量偏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MPASS系统可科学评估直肠癌术前调强放射治疗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