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从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之范畴。冠心病的病因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脏腑亏虚,其根本在于肾虚。心血依赖肾之阴精而补充,肾之阴精亏虚,心阴失于濡养,脉道失润,可致本病。肾又内寄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源,若肾气亏虚,不能蒸腾,心阳不足,可致心之运血无力,久之致气滞血瘀而发胸痹心痛。故本病肾虚为本,瘀血为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由于瘀血内积心脉,使气血运行受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在发病过程中,心、肝、脾、肺、肾五脏虚损是病之本,气滞、血瘀、痰浊是病之标,标实本虚是冠心病的病机特点。分为心血瘀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肾阴虚、阳气虚衰8个证型。从益气活血、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祛瘀、宣痹通阳、理气化瘀法等方面论治。  相似文献   

3.
心肾交通与心肾不交新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心血与肾水,心神与肾精,君火与相火,心血与肾气,心阳与肾水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心肾交通的生理机制,并且认为心不交的病理基础至少应包括5个方面。即:心阳与肾阳不交;心阳与肾阴不交;肾阳不交心阴;心阴不交肾阴,心肾之阳不交心肾之阴。同时指出,不能把心肾不交狭隘地理解为水亏火旺,凡肾水亏虚心火亢盛或心肾之阳两虚者均属心肾不交之证。并从有利于临床治疗的角度,把心肾不交分为肾阴虚心火旺、肾阳虚心火旺和心肾阳虚3型。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竭的致病特点在于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阳虚,“标实”为瘀血等邪实阻络。临证之时应以“脾肾互赞”为理论基础,温阳消癥为基本法则,重视补益脾肾阳气,强化功能;消癥活血,畅通肾络,才能发挥肾体之功用,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5.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风湿病。金明秀教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多以毒邪为患,毒邪侵袭或损伤经络,导致经脉痹阻不通。其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浊、瘀血痹阻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亏虚,毒邪痹阻为病机特点。急性期治疗以清热祛湿化痰活血排毒为大法,慢性缓解期以伏毒内蕴为基本病机,以补益脾肾、化浊解毒为主要治则。遵循以上治则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双心疾病病位在心,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其性虚实相杂,本虚标实。心之气、血、津液、阴、阳亏损(虚气)使心失所养;肝气郁结、心血瘀阻、痰火扰心、痰湿阻络(留滞)致使心脉闭阻,虚气与留滞互为因果而致病,其根本病机可概括为"虚气留滞"。故临床上应遵循"培元补虚,开郁通滞"的原则,以培元益气固本为先,活血化痰畅气机为要,同时灵活变通,不可拘泥。  相似文献   

7.
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晚期表现,其西医病名,是由于肺、胸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动脉压增高,造成右心肥大,最后发生右心衰竭的疾病。中医认为心在上,其位居阳其性属火;肾在下,其位居阴其性属水;心火必须下降于肾,温煦肾之阴阳,才能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濡养心阳,才能使心阳不亢。阳虚水泛型肺心病由于长时间心阳不振,心火虚衰不能下温肾阳,致使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于是水饮停于心下,酿成水气凌心之证,又因肾阳虚衰,不能升清降浊,于是水饮停蓄,上迫于肺,外溢肌肤,形成寒水射肺和阴水泛滥之候。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在对王凤荣教授多年诊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冠心病与五脏的相关性做进一步探讨。王教授认为冠心病病位在心,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特点因脏而异:心肺气虚,血行乏力,气血运行不畅;心阳不足,温通失职,痰瘀搏结,痹阻心脉;脾胃虚弱,水湿聚而成痰,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心脉不通,不通则痛,或心脾两虚,心脉失养,不荣则痛;肝气郁结,气机郁滞,痰浊血瘀内阻心胸;肾虚本亏,阴阳不足,心脉失养,甚或水饮凌心。冠心病病变类型与五脏有密切关系,甚至出现多脏同病的特点。从冠心病与五脏相关的角度,完善与充实了中医关于冠心病病因病机及证治系统研究的薄弱与不足,并确定了以整体调治为原则,从五脏相关论治冠心病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机属本虚标实,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本虚当责之以肾元匮乏、心阳亏虚、脾失健运,邪实兼以痰、湿、浊、瘀等病理因素。治疗应从滋肾、通阳、健脾等不同角度,予以补肾泻浊,通补兼施;燮理阴阳,补而不峻;养血补血,活血化瘀;温通心阳,交通心肾;补脾益气,升清降浊;健脾理中,祛湿化痰等方法。临证根据异病同治原则,可以使用滋肾通阳活血法辨治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0.
【上期病案分析】例一:【证候分析】患者女性,年过半百,任脉已虚,太冲脉衰少,脏腑已虚。素体较胖,多阳气偏虚、多湿,气血周流缓慢,易聚湿生疾,痰浊阻遏心气导致心阳不振,心脉闭阻,气血不通则痛,故产生胸痛。因发病年余,病久则虚,故致心气、心阳亏虚。又生气加重,乃为气滞血瘀,瘀于心脉,则成左胸刺痛。由于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匀,而心脉  相似文献   

11.
阴阳学说是中医药体系中重要的理论之一,被广泛且有效地用于指导各类疾病的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心衰病"之领域,其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中阳气亏虚为本,瘀血痰饮为标。该文从阴阳学说论心衰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到阴阳与心衰病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强调益气温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周亚滨教授认为胸痹的病机为心脉痹阻,心失所养,性质属于本虚标实证。标实在于"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本虚主要为"气虚、阳虚",两者相互影响。胸痹的病位在心及血脉,涉及他脏。认为"祛瘀通脉、涤痰逐瘀、温阳散寒、益气通络"为胸痹的主要治法。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急性期针对标实以通利血脉为主,缓解期针对本虚以培补"阳脏",改善体质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肾病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痰瘀互结,内伤于肾,外阻于骨骼、经络、关节所致.中医以清热利湿泄浊、活血化瘀止痛等法治其标实,以益肾健脾养肝法治其本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在降低血尿酸、减少尿蛋白、减轻肾脏炎性改变、保护肾脏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属中医本虚标实 ,以气虚、阳虚为本 ,血瘀、水泛、痰阻为标。采用益气活血、温阳利水 ,泻肺平喘法 ,选用参附注射液与中药参附汤、补肺汤、真武汤、冠心Ⅱ号方等加减化裁 ,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 57例 ,疗效可观 ,为治疗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温阳法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冠心病中医之病机以阳微正虚为主、在阳虚的基础上阴邪干犯,尤其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如寒饮、痰浊、瘀血等擤阻胸阳,心脉不通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故其病症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治疗重在辨清标本缓急,温阳治疗固其本,佐以散寒、祛痰、化瘀祛其标.  相似文献   

16.
参附注射液合中药汤剂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5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属中医本虚标实,以气虚,阳虚为本,血瘀、水泛、痰阻为标,采用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泻肺平喘法,选用参附注射液与中药参附汤、补肺汽、真武汤、冠心Ⅱ号方等加减化裁,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57例,疗效可观,为治疗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以心为主,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祖国医学认为肝主疏泄,主调畅气机,调畅情志主藏血,心主血,血脉运行与心肝关系密切;脾主统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有病,可累及诸脏有,心主行血,脾主统血,心脾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心肾相关.心居上焦,主气属阳,肾居下焦,属阴主水,二脏同居少阴,以经络相连,肾水上济于心,滋心阴以使水火不亢,心火下交于肾,温肾阳以使肾水不寒.心本于肾,肾为脉之根,气之根.心主血脉,血脉运行必须依靠肾阳的推动,心阳振奋,鼓动有力则血可畅行.将相关经典、医学文献及相关经方验方整理成文.  相似文献   

18.
胸痹属本虚标实证,正气内虚为胸痹发病的决定因素,正虚首先是心阴、心阳之虚,为病之根本;心阴、心阳亏虚,导致气血失畅,实邪痰浊或瘀血内阻,为病之标。汤粉英主任认为胸痹虚证虽有气、血、阴、阳之分,但以气阴两虚为主,实邪痰浊或瘀血内阻为病之标,但以瘀血为多见,临床运用自拟益气养阴化瘀方,治疗胸痹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业内对肾实证的研究,处于冷热转换过程中,至今尚未进入热点阶段。周仲瑛教授"泻肾"论的提出时间较早,该文以近20年"肾实证"文献分布规律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了周仲瑛教授"泻肾"的学术观点:肾病的病理特点以虚为主,但也有虚中夹实的变证,在本虚的基础上兼有标实,肾之寒属于阳虚之变,肾之热属于阴虚之变;有的病证,或在病的某一个阶段,甚至以实为主;弄清肾病标本虚实、寒热阴阳,细究其夹杂情况,对提高肾病方药临证技巧水平具有较大帮助。脏气亏虚,以肾元不足、肾元亏虚为主,是慢性肾病的本证;"湿""热""风""瘀""浊""毒"则为其病之标,形成肾实证;慢性肾脏病多为本虚标实证,即肾虚实夹杂证。  相似文献   

20.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指在某种因素作用下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量不足,突发急剧、暂时的心肌缺血缺氧,引起阵发性、持续时间短暂、前胸压榨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徐凤芹教授认为胸痹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多是由于气血阴阳失调,最终影响血液运行,而成血瘀,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在临床实践中辨证论治,立法组方,将胸痹归纳为血脉瘀滞、气滞血瘀、痰浊痹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五种证型,并根据胸痹发作轻重缓急及临床表现,将其分为缓解期和急性期,结合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分期施治,并总结归纳出补虚和通痹中医治法治则,临床诊疗颇具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