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晓霞  郝茹 《医学综述》2015,(4):720-722
目的分析有关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确诊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根据血管管腔狭窄支数又分为单支组和多支组,另选择同期100例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研究对象的血脂指标、脂蛋白(a)及纤维蛋白原情况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结果冠心病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较对照组降低;3组研究对象中血脂指标,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支组患者的TG、TC、LDL、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组和对照组(P<0.05),而单支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组患者的HDL水平显著低于单支组和对照组(P<0.05),而单支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冠心病为因变量,以TC、TG、HDL、LDL、脂蛋白(a)及纤维蛋白原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C、LDL、脂蛋白(a)及纤维蛋白原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另以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作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749,P=0.104),提示两者是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存在异常,且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与老年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相关,是其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清蛋白(mALB)、脂蛋白(a)Lp(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测定了100例健康人(对照组)及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梗死组),6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hs-CRP、mALB和Lp (a)的水平.结果:3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组、冠心病组及高血压组血清hs-CRP、mALB和Lp (a)的水平高于对照组,而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及高血压组.hs-CRP与mALB及Lp (a)呈正相关.结论:hs-CRP、mALB 和Lp (a)的测定可辅助心血管疾病诊断,3项联合动态观察,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纤维蛋白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bg)等危险因素在冠心病(CHD)中的作用。方法对1017例CHD组和470例对照者组分别进行血浆Fbg浓度及其相关基因((Hae Ⅲ多态性)测定分析。外周血白细胞抽提脱氧核糖核苷酸(DNA),采用酚/氯仿方法;多聚酶链反应(PCR)加酶切技术检测Fbg(Hae Ⅲ多态性。血浆Fbg浓度(200~400mg/dl)测定采用凝血酶法。血脂测定采用标准酶法。高血压病、糖尿病入选标准:①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者;②本次入院确诊者。每日吸烟1支以上超过1年定为吸烟者。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血浆Fbg水平是CHD危险因素;(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bg(Hae Ⅲ多态性和吸烟对血浆Fbg水平有明显影响。结论除已公认的CHD危险因素外,血浆Fbg浓度增高可能也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明显受其基因(HaeⅢ多态性和吸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36例确诊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抽静脉血行Lp(a)、hs—CRP、Fib检测,并以1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冠心病各组Lp(a)、hs—CRP、Fib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各项指标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p(a)、hs—CRP、Fib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对观察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演变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血清脂蛋白( a) [LP( a) ]、同型半胱氨酸( Hcy) 、胱抑素C( Cys C) 、
总胆红素( TBIL) 、血尿酸( SUA) 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水平与冠心病( CHD) 类型、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实验
组为CHD 病人共150 例,又分为3 个亚组即急性心肌梗死( AMI) 组50 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组50 例及稳
定性心绞痛( SAP) 组50 例。对照组为健康人群30 例。外周血测定LP( a) 、Hcy、Cys C、TBIL、SUA、Fib.结果:
( 1) 将CHD 组与对照组比较时发现TBIL 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 余5 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
义。( 2) 对不同亚组将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时,发现从SAP、UAP 到AMI 组TBIL 逐渐下降,余5 项指标水平逐渐
增高。Cysc 水平AMI 组高于SAP 组( P<0.01) 。Hcy 水平3 个亚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ib 水平AMI 组高于
SAP 组( P<0.05) ; UAP 组高于SAP 组( P<0.05) 。UA 水平AMI 组高于SAP 组( P<0.01) ; UAP 组高于SAP 组( P
<0.01) 。( 3) 当按冠状动脉不同血管病变组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从单支、双支到三支病变组TBIL 逐渐下
降,余5 项指标逐渐增高。TBIL 水平三支组低于一支病变组( P<0.01) ; 三支组低于于双支组( P<0.05) 。Cysc
三支组高于一支组( P<0.05) 。Hcy 水平3 个血管病变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Lp( a) 三支组高于一支组( P<
0.05) 。结论: 这六项指标均与CHD 相关。TBIL 和LP( a) 与冠脉狭窄关系更密切,UA 和Fib 与斑块不稳定性关
系更密切,而Hcy 和Cys C 与这两方面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3例疑诊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病例,分为冠心病组61例和对照组42例,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961±0.814)mg/L与(0.156±0.412)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狭窄指数呈正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与超敏C反应蛋白有关。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石玉娜  张尧 《中外医疗》2013,(28):74-74,76
目的探究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以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冠心病为例,将随机抽取出该院心血管内科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40例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将两组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列为两组实验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另外选取经造影检查确诊未患冠心病的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入选对象的冠心病易患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所有被检对象所显示甘油三酯(TG)水平、高血压发病率、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总胆固醇(TC)、糖尿病(DM)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定性心绞痛组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比较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实验分析得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有CRP、LDL、TC、DM,这些因素还可加重冠心病病情,加大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血脂及联合指标(TC/HDL-C、TC-HDL-C/HDL-C、TG/HDL-C、sLDL、TC.TG/HDL-C)及Ln(TC.TG/HDL-C)、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吸烟等与冠心病(CHD)有关因素的分析,确定诊断CHD有意义的量化指标。方法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CHD患者为观察组,以CAG阴性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联合指标与CHD的相关关系。结果 CHD与各指标均呈显著性相关,与血脂联合指标、年龄、每日吸烟量等相关性最显著;CHD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增高;与其它指标相比,Ln(TC.TG/HDL-C)与CHD相关性最为显著。结论 高龄、男性、收缩压、每日吸烟量、Ln(TC.TG/HDL-C)为影响CHD的五个重要指标,对CHD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危险性,Ln(TC.TG/HDL-C)可作为预测CHD风险的理想血脂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0.
龚小鹏 《医学综述》2012,18(13):1996-1998
冠心病(CHD)与D-二聚体、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FG)有着密切的关联,CHD患者中D-二聚体、脂蛋白(a)、FG较高,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显示,D-二聚体、脂蛋白(a)和FG可能参与CHD的发病过程,因此通过测定D-二聚体、脂蛋白(a)和FG在不同危险程度的CHD患者中的含量,评估它们对于CHD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平 《医学综述》2010,16(16):2414-2416
早期研究发现了200多个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有关的危险因素,起主要作用的有性别、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体力活动减少、肥胖等,然而部分人群对上述危险因素给予积极有效控制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仍在上升。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发现,CHD的发生、发展还与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如炎症、促凝因素、脂蛋白、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低胆红素血症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董艳玲 《医学综述》2006,12(15):917-919
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不能解释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如高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感染、炎症、性格、心率、社会经济地位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各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G)组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CRP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SAG)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UAG与AMI组间比较没有差异性(P〉0.05)。CRP与冠心病的并发症发生与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CRP水平是反映冠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预示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正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35-3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作为观察终点,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组200例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管腔狭窄≥50%者74例,病变程度与体重、肝功能、电解质情况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2型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高脂血症明显相关(P0.05)。结论临床上应注意针对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明显相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耿家峰 《医学综述》2011,17(15):2310-23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以外,近年来又发现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D-型人格、牙周病等。在此首先回顾一些传统的危险因素,然后着重介绍几种新的危险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多种危险因素在脑卒中和冠心病之间的分布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国红  佟伟军 《医学综述》2008,14(4):562-564
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其发病在国际和国内的分布却有很大差异,阐明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在研究的危险因素众多,文章就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6个危险因素在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的分布差异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评价三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58例疑诊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期检测血清Lp(a)、Fig和hs—CRP,并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和肌酐(Cr)。根据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冠状动脉无狭窄,2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冠状动脉狭窄〈50%,91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仅有一支冠状动脉分支狭窄≥50%,103例)和多支病变组(有一支以上冠状动脉分支狭窄1〉50%,135例),并在每组内分高LDL—C亚组和正常LDL—C亚组。结果各组间Lp(a)和Fig水平依次递增,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较正常组分别升高了40.0%、22.3%(P〈0.05)和43.8%、25.5%(P〈0.05);且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多支病变组[(0.94&#177;0.83)mg/L]和单支病变组[(0.62&#177;0.77)mg/L]与正常组[(0.16&#177;0.43)mg/L]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升高了50.9%(P〈0.05)。在剔除了LDL—C影响后亚组分析中,也得出类似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Lp(a)、Fig和hs—CRP均为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因素,其中hs—CRP的OR值最大,OR为1.112,OR的95%CI(1.022—1.188)。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p(a)、Fig、hs—CRP、LDL—C和血糖均入选回归模型。hs—CRP与Lp(a)、Fig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1.136和1.127,P〈0.01)。结论(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Lp(a)、Fig和hs—CRP水平显著增高。(2)hs—CRP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大于Lp(a)和Fig,但Lp(a)和Fig与hs—CRP均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刘毅君  邓盛  熊荣生  李烨 《河北医学》2014,(9):1430-1434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10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A组(年龄<70岁)61例和B组(年龄≥70岁)4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Syntax评分等资料,并进行对比。通过多因素Cox 分析探讨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A组9.84%合并有心律失常,6.56%既往有脑血管意外病史,显著低于B组(20.00%、17.78%)(均P<0.05)。两组患者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各项参数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A组的左回旋支病变比例为60.66%,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为36.07%,均显著低于B组(755.6%、51.11%)(均P<0.05);A组的病变血管数为(2.09±0.83)支,靶病变数为(1.48±0.77)支,均显著少于B组(均 P<0.05)。 A组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比例为6.56%,总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6.39%,均显著低于B组(15.56%、33.33%)(均P<0.05)。对数秩检验提示,B组的生存率显著低于A组( P<0.05)。年龄、病变血管数、收缩压是血运重建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OR=1.131、2.1581、.182,均P<0.05)。结论:年龄、病变血管数和收缩压是发生血运重建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且高龄患者具有更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