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脑外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理、发病时间和预防措施。方法:总结102例经CT证实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并对其发病时间、影像表现、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外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可发生于硬膜外、硬膜下、及脑内,发现血肿时间为术后48小时以内,73%合并有颅骨骨折,术后6小时以内发现迟发性血肿者疗效明显优于术后6小时以后发现者。结论:脑外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而意识变化较原发血肿轻,应引起高度重视。脑外伤术后常规早期CT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因素。方法收集162例脑外伤患者的伤情、凝血情况,根据有无出现DTI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脑外伤患者中发生DTIH48例。23例发生于脑挫裂伤病灶内,19例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部位,6例发生于颅骨骨折;DTIH组的PT和APTT较非DTIH组延长,D.dimer较非DTIH组升高(P〈0.01)。结论DTIH的发生与年龄、伤情、凝血机制异常、颅内压升高有关,对临床预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Baratham于1972年提出迟发性颅内血肿概念,随着CT检查的普及和对此病认识的提高,类似报道不断增加。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指伤后首次CT检查未见血肿,或在清除血肿后在不同部位发现血肿。亦有人把少量出血处扩大形成血肿归为此病。本文收集1996年1月~2004年1月发生的迟发性颅内血肿  相似文献   

4.
邓红梅 《中外医疗》2012,31(4):183-183
目的探讨CT检查在急性脑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断中的临床表现和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7例急性脑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进行CT检查并分析。结果单发血肿例,2个或以上血肿例。发生部位:颞叶例,枕顶部例,枕部例,额颞部例,其他部位例,其中对称部位例,单侧例,着力部位不明的例。血肿量〉50mL有29例。同时伴硬膜外血肿21例,伴脑挫裂伤34例,伴颅底骨折19例。结论 CT检查在急性脑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急性脑外伤迟发性损害的首选检查方法,为病人治疗和预后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6.
舒内华 《吉林医学》2011,(24):5085-5086
目的:探讨脑外伤术后远隔部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外伤术后远隔部位迟发性颅内血肿治疗病例。结果:9例患者及时采取再次开颅有效止血疗效满意,4例保守治疗,1个月后CT复查血肿基本吸收,1例因全身情况差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15.38%。结论:对脑外伤患者,术前要重视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可能,与家属沟通达成共识。对手术指征明确的患者,应当即立断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诊治经验。方法对35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痊愈11例,良好9例,中残4例,重残2例,1例植物生存,死亡8例。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脑挫裂伤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动态CT监测有助于诊断,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头部CT检查未发现血肿 ,经过一段时间再次检查方出现的血肿 ;或清除血肿一段时间后在不同部位又发现血肿。本病在颅脑损伤中并不多见 ,我科近来收治的颅内血肿有 8例为迟发颅内血肿。由于CT的临床应用 ,对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断 ,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为临床救治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患者首次头部CT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者 7例 ,正常者 1例 ,颅骨线状骨折 1例。血肿位于颞部4例 ,额部 4例 ,脑内血肿 5例 ,硬膜外血肿 2例 ,硬膜下血肿并发硬膜…  相似文献   

9.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可以发生在颅脑外伤后的术中、术后以及保守治疗的病例中,1993-1998年收治此类病人35例中死亡9例,重残3例,轻残1例,痊愈23例。对其发病机制、CT及临床表现、治疗及颈后作综合分析。表明DTICH与脑挫裂伤密切相关,故治疗中应慎用脱水剂。统计学分析证明,于脑疝形成前作手术清除血肿,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CT的广泛应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日渐增多,我科2000年9月~2005年3月收治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常规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志友 《安徽医学》2011,32(1):80-82
目的探讨常规CT如何尽早而准确地测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方法搜集常规CT复查证实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9例,对其首次常规CT检查及复查的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9例迟发性颅内血肿首次常规CT检查主要异常表现包括:①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②局限性脑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15例。③局部轻度占位效应18例。④颅骨骨折5例。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与伤后首次常规CT检查表现密切相关,应在24 h以内复查,以6~12 h最佳。  相似文献   

12.
额极静脉损伤所致术后迟发性额部血肿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轶 《安徽医学》2007,28(3):200-202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时,如何及时发现额极静脉损伤以预防其术后迟发性血肿的发生。方法对脑挫伤所致脑内血肿清除术及单纯硬膜下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前额区迟发性血肿的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5例均再次手术清除血肿,术中证实术后迟发性血肿的原因为额极静脉损伤。其中恢复良好4例,重残1例。结论在额颞部脑挫伤所致硬膜下或脑内血肿清除时应注意探查或预防额极静脉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的术中术后继发对侧颅内血肿的临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的术中术后继发对侧颅内血肿的病人,总结各种临床处理措施。结果:20例对侧迟发血肿病人中,6例死亡,死亡率为33.3%,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应想到对侧迟发血肿形成,及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发现血肿及时处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颅脑损伤后继发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伤后治疗结果良好13例,轻残6例,重残10例,死亡13例。结论部分颅脑损伤患者可在早期手术后形成非手术区域的迟发性血肿,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只要能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和处理即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颅内血肿术后发生迟发性血肿现象,探讨分析其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34例急性颅内血肿术后出现迟发性血肿现象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决定再次手术清除还是保守治疗。结果:34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4例家属拒绝再次手术治疗,其余12例采用保守治疗。有15例恢复较好,6例中度残废,6例重度残废,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结论:急性颅内血肿术后迟发性血肿的原因一般与头部钝挫伤、颅内压发生较大变化以及颅骨骨折有关,对病情恢复情况应给予严密监控以及定时定期复查头颅CT,早发现早治疗以便保证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王磊  张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2,5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组患者均为2006年7月到2012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DTICH患者,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年龄、DTICH确诊时间、确诊时GCS评分、DTICH出血量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GCS评分为13-15分、年龄在≤60岁患者、确诊时GCS评分为13-15分、及DTICH出血量小的患者预后良好,与其他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预后影响因素为年龄及确诊时GCS评分(3-8分)。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能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方法,其影响因素为年龄及确诊时GCS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变,及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100例,其中迟发血肿51例,非迟发血肿49例;依据GCS评分,分为轻型组:13~15分58例;中型组:9~12分32例;重型组:3~8分1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患者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水平变化,并设同期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脑损伤轻、中重型患者PT、APTT、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D—D、FDP水平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LT、F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损伤程度呈负相关。结论: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凝血与纤溶异常,异常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临床检测凝血与纤溶指标可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1例颅脑外伤开颅手术后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资料,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等,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血肿发生部位为邻近型3例、远隔型8例、对侧型10例;发生在幕上19例,幕下2例;硬膜外血肿10例,脑内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下伴脑内血肿2例;治疗后恢复良好10例,轻度伤残3例,中度伤残2例,重度伤残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迟发性脑内血肿多发于患者伤后72 h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脑血管麻痹、低氧血症等是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及时行CT检查,早期发现及处理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非手术区DTICH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在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后的非手术区颅内血肿占同期的7.5%,86%合并脑挫裂伤,58.6%合并颅骨骨折。首次术前外伤原发性颅内血肿量较大,平均56.4ml。69%术后去骨瓣减压和常规颅外引流。术后非手术区DTICH发生在72h内,其中13例为硬膜外血肿,5例为脑内血肿,3例为混合性的硬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21例术后DTICH再次手术治疗,恢复良好5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6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23.8%。结论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是脑挫裂伤及颅骨骨折的结果,手术导致的颅内压急剧下降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颅内外伤性跨窦血肿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跨窦血肿与静脉窦损伤的关系及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对36例跨窦血肿回顾性总结,观察跨窦血肿合并静脉窦损伤的发生率及手术处理原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6例跨窦血肿中有29例合并各种静脉窦损伤.其发生率为80.56%,并且适当的手术处理可以取得较好疗效。结论颅内跨窦血肿大多数合并静脉窦损伤,术前要充分估计手术风险,以便从容应对各种静脉窦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