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检眼镜下未见到视网膜病变的荧光血管造影。方法 对常规眼底检查未见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荧光血管造影正常44只眼,与眼底所见符合率为35.48%;异常表现共80只眼占64.52%。结论 眼底镜下未发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眼底荧光造影出现了微血管瘤,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等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2.
30例糖尿病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徐教伦,徐金元,张乃美,王金刚,侯爱学(滨州地区人民医院滨州市,256610)关键词糖尿病;血管造影;眼底;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使视网膜病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我们应用2BAF-I型广角眼底照...  相似文献   

3.
钝挫伤脉络膜破裂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怀林  王善洁 《微创医学》2007,2(3):194-195
目的研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脉络膜破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23眼钝挫伤后脉络膜破裂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23例23眼患者中11眼板层脉络膜破裂,5眼全层破裂,7眼单纯色素上皮层破裂。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显示脉络膜破裂的大小、形状、数目、受损层次,并能以此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中有着重要价值的常用检查技术,所采用的荧光索钠是无毒染料,一般患者均可耐受,个别患者特别年轻患者较多出现恶心、呕吐、甚至晕厥。本文观察到心理暗示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有重要影响。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现将我科1998年5月~2000年2月150例眼底病患者进行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进行分析。 2.操作过程:(1)散瞳: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每分钟点一次药,共点4次。至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2)皮肤过  相似文献   

5.
唐琪 《吉林医学》2011,32(13):2650-2651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应用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收治的眼底病患者作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记录资料做分析。结果: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小,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并无死亡病例。不良反应症状以恶心、呕吐为主,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结论:眼底血管造影时采用荧光素钠,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造影剂。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了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我院用FD-31型日本Topcon眼底照相机对53例双眼患者进行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糖尿病性视风同变发为两 类型:单纯型和增殖型。荧光血管造影表现有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无灌注区、荧光渗漏、荧光遮蔽、新生血管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此法的检测率率较检眼镜主,不失为诊断分型、指导治疗、追踪观察及预后估计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反差适度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反差适度的显影参数。方法:对2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测试分析。结果:无赤光像反差为0.87时影像连缘效应,视觉清晰度最佳,灰雾为第二位。结论:0.87可做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反差适度的参数,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性要求,同时兼顾其它显影参数间的相互影响是界定其反差适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在不同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诊断的208例眼底有病变或怀疑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年龄阶段眼科疾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率基本相同,共有六种眼科疾病:视网膜血管病变、黄斑病变、色素上皮病变、视神经乳头病变、脉络膜病变和外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可用于不同年龄及不同眼科疾病诊断的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036例患者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及处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5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4.83%,其中轻中度不良反应190例(4.70%),重度5例(0.13%),无死亡病例。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危及生命,造影前问诊和造影室内装备抢救药品器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FFA及视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婷  郝友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27-1529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和视野检查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对确诊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45例患者50只眼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视野检查等,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早期视盘部分或大部分荧光充盈迟缓或缺损,伴有相应的视野缺损。结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眼底、视野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中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204眼)检眼镜下未确诊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检查后,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证实46例(92眼)为早期DR,病变主要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黄斑水肿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结论 对DR患者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诊断,能提高诊断率,并及早发现早期DR.  相似文献   

12.
王秀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27-1028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达到防止或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将20%荧光素钠3ml注入血管内,同时采用日本Kowa RC-XV3眼底荧光造影系统进行眼底造影。结果通过对186例病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熟练的技术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护士应了解此项检查的原理、操作过程并掌握药物的功能及性质,正确指导病人检查并做好心理护理,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配合医生保障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程序内容和效果评估,为标准化的程序护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临床有非常明确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适应证的患者126例,分组实施程序护理。结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实施程序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它有可能对出现不良反应的那一组患者筛选出来,有预期地减少可能的损害。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程序内容,护理干预的实施及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种更适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68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造影前、后的指导及护理配合等.结果 通过护理指导,所有患者均能顺利通过检查.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图像特征。方法按准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患者30名,按国际通用方法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对造影图像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的造影图像均显示斑驳状透见荧光,其他较多的特征有色素斑块所致的荧光遮蔽、视网膜血管一致性变细和荧光渗漏,较少表现的还有毛细血管无灌注所致的充盈缺损以及黄斑荧光积存等。结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特征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病变所致的斑驳状透见荧光和荧光遮蔽,以及视网膜血管病变所致的视网膜血管一致性变细等。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荧光血管造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的荧光造影特征。方法 对14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结果 148例患者中,82例(55.4%)荧光造影下有早期改变,包括70例荧光渗漏,30例毛细管扩张,30例充盈损损。结论 荧光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6例眼底血管样条纹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视乳头周围呈一环形条纹,由此向不同方向呈放射状发出,延伸数毫米逐渐变细而终止,仅限于眼底后极部。造影中条纹一直显强荧光,其中4例条纹侵犯黄斑,引起黄斑部出血及渗出,是由于脉络膜新生血管自破裂的玻璃膜侵入视网膜下所致。  相似文献   

18.
辛宏 《中国伤残医学》2012,20(8):114-115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的护理配合及意义。方法:对408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于造影前、造影中及造影后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为造影术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结果:本组患者在正确的护理配合下,均以良好的心态顺利完成检查,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正确、及时的护理措施是检查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的荧光造影特征。方法对14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结果148例患者中,82例(55.4%)荧光造影下有早期改变,包括70例荧光渗漏,30例毛细血管扩张,30例充盈缺损。结论荧光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 对189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在造影前、中、后进行全程护理,并对造影剂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及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在正确护理配合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均成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