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的血栓前状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心房颤动 (房颤 )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 ,由此而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尤其是脑卒中 )是房颤致死及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Framingham研究显示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中 ,房颤组比非房颤组的脑卒中危险增加 17.6倍 ;而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中 ,房颤组比非房颤组的脑卒中危险增加 5 .6倍[1] 。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因子包括 :既往有动脉血栓栓塞史、充血性心力衰竭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左房扩大、左室功能不全、左室肥厚、颈动脉疾病、女性大于 75岁 ,等等。此外 ,Igarashi等[2 ] 于 1998年报告脂蛋白(a…  相似文献   

2.
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房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脑卒中的关系心房颤动 (房颤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 ,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房颤不但发生率高 ,持续时间长 ,也可引起并发症 ,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房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约在 4 0岁房颤的发生率开始增加 ,6 1岁以上增加更明显[1]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原因除左房血栓外 ,还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颅内出血和其它病因引起的心源性栓塞 (如主动脉碎屑、左室血栓等 )。非瓣膜性房颤的存在增加脑卒中的危险 5~ 6倍 ,年发病率约为 4 5 % [2 ] ,并且随年龄的…  相似文献   

3.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超过10%~([1])。房颤不仅显著升高患者脑卒中和系统性栓塞的风险,而且增加患者的死亡率~([2])。心脏瓣膜疾病常与房颤伴发,约30%房颤患者合并各种类型的瓣膜疾病~([3])。心脏瓣膜疾病与血栓栓塞风险升高相关,因此其可能进一步增加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4])。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是房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与脑卒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 心房颤动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Framingham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65岁人群房颤的发病率在 4 %左右 ,到 75岁时 ,房颤的发病率达 15 %[1] 。近年来 ,房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 60年代末期 ,65~ 84岁人群房颤的发病率为 3 .2 %,到 80年代末期 ,同一人群房颤的发病率升高至 9.1%[2 ] 。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即常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非瓣膜性房颤使患者的脑卒中率升高 5 .6倍 ,而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栓塞率更高 ,为非房颤患者的 17.6倍[3] 。随年龄增长 ,心力…  相似文献   

5.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抗血栓栓塞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发现,心房颤动(房颤)随年龄的增加,栓塞并发症尤其是栓塞所致脑卒中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老年患者的年发病率可高达5%,为无房颤者的6倍[1]。非瓣膜病房颤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可使栓塞的发生率增加50%[2]。因此针对非瓣膜病房颤栓塞并发症的抗凝治疗,近...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房颤)是以心房活动不协调继而损及心脏机械功能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其危害主要是发生血栓栓塞,尤其是脑卒中,后者是房颤患者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有报道,华法林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但同时可能合并出血并发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研究表明,重视适应证的选择和用药原则,可以提高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应用华法林干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观察其对血栓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除瓣膜性心脏病外,非瓣膜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也是房颤的重要原发病。随着这些心脏病发病率的上升,房颤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房颤患者动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很高,目前常单用阿司匹林来预防,但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试用阿司匹林联合藻酸双酯钠(PSS)预防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并进行了随访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75例,均经12导联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房颤或阵发性房颤,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心脏瓣膜病。将175例分为两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瓣膜性房颤是血栓栓塞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病率,但同时可能合并大出血并发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新近研究表明,重视适应证的选择和用药原则,可以提高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应用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既往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79例,分为利伐沙班治疗组(34例)和达比加群酯治疗组(45例),观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及出血性并发症出现的比例,并观察其对凝血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在新发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新发出血性疾病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实验室指标凝血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中应用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可以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77%[1],即目前大概有房颤患者约1 000万.无论是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还是永久性房颤,亦或是症状性房颤及无症状性房颤患者均显著增加血栓栓塞风险.非瓣膜病房颤和二尖瓣狭窄所致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分别是窦性心律者的5倍和20倍[2],并且随年龄增长这一风险继续增加.此外,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房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可见对于房颤患者采取适当的抗栓治疗尤为重要,加强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新发与复发对改善房颤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活化、内皮损伤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血栓形成中发挥始动作用。对房颤血小板活化、内皮损伤及抗栓治疗对其影响做进一步的探讨,有助于对房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更好的评估,并对临床上预防非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的发生提供更多的依据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2004年所发表的数据,我国30岁至85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达30%以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脑卒中则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每年发生率(约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房颤)与慢性肾脏病密切相关,二者并存时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左心耳封堵术是预防有长期抗凝治疗禁忌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方法,并能明显降低出血风险,但在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现就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高秀菊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284-3285
非瓣膜性房颤(NVAF)在我国中老年人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的并发症是动脉栓塞,发生率显著高于窦性心律者〔1〕。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也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显示〔2~4〕,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都可以显著地减少栓塞的形成,减少脑卒中等各种并发症的产生。但是目前国内外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房颤所致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20%左右.国内外的指南均推荐,男性CHA2DS2-VASc评分≥2分,女性≥3分,建议长期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性事件.但是,抗凝治疗可能带来一定的出血风险,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16.
瓣膜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房颤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从而增加病残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我国尚无房颤的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欧美的资料,普通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约0.4%,随年龄递增。男性在年龄校正后发病率较高。随慢性心力衰竭或瓣膜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增加,房颤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是脑卒中大国,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可以显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根据Framingham研究,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是对照组的5.6倍~([1])。合理应用抗栓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血栓栓塞并发症(特别是卒中)的发生率。现就NVAF患者抗栓药物的特点综述如下。1房颤抗栓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在心瓣膜病、人工机械瓣及生物瓣患者中预防血栓栓塞的抗血栓治疗的适应证和方法.瓣膜性心脏药血栓栓塞的发病率心瓣膜病患者动脉栓塞的发生率随累及的瓣膜、左室功能不全程度、左房扩大程度和有无心房颤动(房颤)而定.二尖瓣狭窄 10%以上患者可出现栓塞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门诊病例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门诊病例的临床特点、伴随疾病、治疗情况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患病率。收集2 0 0 3年 7月至 2 0 0 3年 10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 2 70例房颤患者的病例资料 ,登记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伴随疾病、抗凝治疗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情况以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房颤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情况。在 2 70例房颤中 ,男 14 7例 ,占 5 4 .4 % ;患者年龄 6 2 .0± 10 .1岁。其中阵发性房颤 93例 ,占 34.4 % ,慢性房颤 177例 ,占 6 5 .6 %。瓣膜性房颤 85例 ,占 31.5 % ,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 (NVAF)患者中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 9.4 %和 9.2 %。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的应用率为 95 .3% ,合并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NVAF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为 2 3.4 % ,应用华法林的患者就诊时国际标化率 <2 .0的占 5 7.6 %。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率为 38.7% ,胺碘酮可引发甲状腺机能紊乱。结论 :门诊房颤患者以老龄患者为主 ,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高 ,华法林的应用率低 ,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抗栓治疗的药物选择及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致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3%~8%,其中以脑卒中的临床危害最为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为显著[1].Framingham研究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较无房颤患者升高5~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