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2.
目的讨论MRI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脑垂体腺瘤患者进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及诊断价值。结果46例患者,29例表现垂体增大,17例表现垂体无明显增大,但可见形态改变或垂体柄偏移等间接征象。16例表现略低信号,24例表现等信号伴略低信号,6例均匀等信号。结论MR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垂体及信号的改变,结合其特有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及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垂体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以往多依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影像学方面的经验较少。近年随着高档CT机的引进,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得以深入。现将我院自1992年以来收治的50例病人进行分析。资料和方法50例疑有垂体病变的病人,男17例,女33例。年龄12~...  相似文献   

4.
梁莉  王芳 《吉林医学》2010,(30):5398-5398
目的:探讨男性催乳素腺瘤的临床特点、MRI结果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男性催乳素大腺瘤患者临床特点、MRI特征、不同治疗方式。结果:男性催乳素腺瘤最常见的症状是性欲或性功能减退,其次是头痛和视力减退;男性垂体素瘤的MRI表现:本组催乳素瘤26例,微腺瘤11例(其中1例为多发),大腺瘤15例;药物治疗的患者57.8%达到完全缓解,而单纯手术治疗仅有57%的患者完全缓解(P<0.001)。手术治疗不能完全缓解的患者采取药物、放疗以及两者联合治疗,三种治疗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8)。结论:男性泌乳素瘤几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MRI是诊断催乳素瘤的首先方法。药物、手术、放疗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5.
林友俊 《现代医学》1989,17(5):317-318
一、垂体腺瘤的诊断对微腺瘤(microadenoma)的早期诊断首先由 Hardy 提出,鞍内腺瘤体在1cm 直径以内,通过它的症状、体征,血清微量激素测定,放射学上的改变等而作出诊断。最近有提出腺瘤在0.5cm 以下才能称为微腺瘤。如小于0.4cm 时则蝶鞍完全正常,即使第三代 CT 和体层摄影检查亦难查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质地与垂体腺瘤类型、核磁信号、血供及卒中的关系,为术前能较准确的评估垂体腺瘤质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病理诊断为垂体腺瘤的104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分析垂体腺瘤质地与其类型、核磁信号、血供及卒中的关系。结果垂体腺瘤的类型、核磁信号、垂体腺瘤卒中与垂体腺瘤质地概率分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垂体腺瘤质地与垂体腺瘤类型、核磁信号、垂体腺瘤卒中相关。结论术前可以通过核磁T2WI信号、垂体腺瘤类型及垂体腺瘤卒中对垂体腺瘤质地进行判断,对评估手术风险及选择手术入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腺瘤样瘤的组织起源。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3例附睾腺瘤样瘤中Vimentin和上皮膜抗原(EMA)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EMA除1例阴性表达外、余均阳性表达,说明该肿瘤具有向上皮和间叶双向分化的能力。结论支持腺瘤样瘤可能起源于胚胎残存的Mülerian间叶成分的假说。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近12年来垂体腺瘤研究的概况,供研究者参考.方法:运用FULLTEXT=′垂体腺瘤/fld=文献,再根据文献特征分项统计分析.结果:共检获文#年>=1994 AND#年<=2005′检索表达式,从CMCC获取摘要AND文题名,献1354篇,发文最多的作者是章翔(16篇),刊文最多的期刊是中华神经外科杂志(78篇),报道最多的地区是北京市(191篇),发文最多的单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69篇),报道内容最多的为手术治疗(462篇),90篇论文得到33种基金资助等.结论:描绘了我国近12年来垂体腺瘤研究的概况,并提出了促进研究的建议,对研究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人群发生率一般为1/10万。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且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对于垂体腺瘤的发病原因,一直存在分歧,长期以来,多数神经学家认为,垂体腺瘤是下丘脑调节功能异常造成的。随着现代内分泌学、病理学、放射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垂体腺瘤的认识已经达到分子和基因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垂体腺瘤促甲状腺激素型的诊疗探讨分析. 方法:对以往接收过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共入院治疗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患者数量100例,这100例患者均符合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相关标准, 其中100例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患者中有男性63例,女性37例,整体年龄小于45岁为10例,45-65岁之间为64例,大于65岁为26例患者.整体平均年龄在(43.8±5.9)岁,而病程在1-312个月,平均在60个月,其中1005例被误诊为原发性甲亢并服用甲亢药物进行治疗,有10例入院后立即确诊,5例患者因头痛和视力障碍进行就诊,在进行85例患者中有5例进行发射性核素治疗,2例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其余患者均进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接收过100例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患者进行分析后,其中病理均显示为垂体腺瘤,而促甲状腺激素阳性为75例,而阴性25例,生长激素阳性5例,泌乳素阳性2例,手术后针对显示出肿瘤全切除69例,肿瘤残留31例,而后进行随访时间为1-3年,手术后三个月内有86例恢复正常,而在三个月之后复查,促甲状腺激素升高有5例,所以手术治愈率为81/100.结论:通过对接收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患者进行分析后得知,我院甲状腺激素升高可以判断出是否出现垂体腺瘤作为依据,而此次主要以手术为主,垂体放疗和生长抑素为辅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垂体腺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对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有新的认识,认为垂体腺瘤的发病与基因突变、转录因子有关.本文对垂体腺瘤中基因突变、转录因子、细胞表达受体、生长因子的作用及关系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2.
13.
14.
垂体腺瘤20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临床表现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3月至2002年12月209例经手术切除的垂体腺瘤临床病理学资料(包括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其中8例另行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观察.结果:本组临床表现为内分泌症状113例(54.1%),其发生率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组[60.1%(95/158)]明显高于阴性组[35.3%(18/51)](P<0.01).内分泌症状与激素检测相符合者87例(77.0%).免疫组化分类中垂体单激素腺瘤55例(26.3%),以PRL和GH腺瘤多见;垂体多激素腺瘤103例(49.2%),以GH-PRL腺瘤最多见.多激素腺瘤患者表现为一种内分泌症状者50例(48.5%),表现为两种不同症状者7例(6.8%).1例免疫组化阴性结果的垂体腺瘤分泌颗粒中见有胶体金颗粒.结论:垂体腺瘤的免疫组化检测能很好地与临床表现相联系,可作为功能性垂体腺瘤病理诊断的主要手段.免疫电镜能够在超微结构水平对垂体激素进行定位,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atrixmetalloproteinase2 ,MMP 2 )的表达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相关性研究 .以寻找垂体腺瘤侵袭性可能的发病机制 .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 54例垂体瘤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研究 .并对其中 1 6例患者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对MMP 2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 .免疫组化结果用半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54例垂体瘤患者中 ,1 2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 ,4 2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免疫组化显示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MP 2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分别为 3 9± 1 6 ,2 3± 1 4 ,P <0 0 0 1 ) .大型垂体腺瘤和微垂体腺瘤 ,以及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垂体腺瘤的MMP 2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别 .MMP 2的表达与Ki 6 7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r=- 0 0 5;P >0 0 5) .侵袭性垂体腺瘤MMP 2mRNA的表达 ,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P <0 0 5) .结论 MMP 2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但与肿瘤的大小及分泌功能无明显关系 .MMP 2可以作为肿瘤侵袭性一项有效的指标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中垂体柄和垂体组织的辨认与保护,以进一步改善垂体腺瘤的手术疗效。
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单鼻孔经鼻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确诊
的51例垂体腺瘤,通过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显微解剖,仔细辨认正常腺垂体、垂体柄、神经垂体与病变组织的关
系,尽可能切除垂体腺瘤组织,达到垂体功能的保护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结果:37例(72.5%,37/51)肿瘤全切除,12
例(23.5%,12/51)肿瘤次全切除,2例(3.9%,2/51)肿瘤大部分切除。术中对正常垂体组织及垂体柄均予以完整保留。
激素测定示手术对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的影响小,而对于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etraiodothyronine,FT4),促甲状腺激素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术后及随访的结果则均有明显的改善。男性睾酮测定值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以
上结果均在无激素替代治疗作用下测定)。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尿崩患者5例(9.8%,5/51),无永久性尿崩;电解质紊
乱(主要指低钠血症)患者17例(33.3%,17/51);术后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患者各1例(2.0%,1/51)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
结论:显微经蝶窦手术可以实现垂体腺瘤(包括侵犯到海绵窦内肿瘤)的有效切除;显微经蝶窦手术中术者应对正常
垂体、垂体柄及病变组织等准确辨识,这样才能达到保留和恢复垂体功能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0年3月至2002年12月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493例(微腺瘤93例,大腺瘤301例,巨大腺瘤99例),其中经唇下-鼻中隔入路345例,经鼻小柱-鼻中隔入路99例,经单鼻孔入路4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69例(54.6%),次全切除117例(23.7%),部分切除107例(21.7%);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者占86.7%(268/309),内分泌指标改善者占73.8%(259/351),出现并发症43例(8.7%).结论:经蝶窦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安全有效的;大型垂体腺瘤可以采用分次经蝶窦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新分类的垂体腺瘤的病理诊断现状,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34例垂体腺瘤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 134例垂体腺瘤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60例,中位年龄51岁。其中24.6%(33例)的病例为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表现出肢端肥大、泌乳或激素水平异常等功能性表现。75.4%(101例)的静止性垂体腺瘤临床表现主要为压迫症状。影像学提示微腺瘤7例,大腺瘤120例,巨大腺瘤7例。依据2017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垂体腺瘤分类,其中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68例(50.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25例(18.7%),生长激素细胞腺瘤17例(12.7%),泌乳激素细胞腺瘤11例(8.2%),静止性Pit-1阳性垂体腺瘤4例(3.1%),双激素细胞腺瘤3例(2.2%),多激素细胞腺瘤3例(2.2%),零细胞腺瘤2例(1.5%),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1例(0.7%)。本研究中共有13例高风险垂体腺瘤,其中稀疏颗粒型生长激素细胞腺瘤2例、男性泌乳激素细胞大腺瘤6例、静止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2例及多激素Pit-1阳性腺瘤3例。结论 新的分类系统根据转录因子的不同将垂体腺瘤进行了更为科学的分类,能够更好地反映肿瘤特征及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对垂体腺瘤的发生机制有了新的认识.目前认为垂体腺瘤的发生与基因突变、生长因子、细胞受体、转录因子和细胞信号通路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蝶显微外科治疗垂体腺瘤(P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PA随机分为经蝶组和开颅组各50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术中技术操作要点及其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疗效。结果经蝶组与开颅组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而经蝶组术后并发症及其与手术损伤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经蝶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少同时易于被患者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