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粘附分子表达在脓毒症小鼠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在脓毒症小鼠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盲肠结扎穿孔(CLP)制造小鼠脓毒症模型,分别在致伤后3、12h分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定量检测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的基因表达,同时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改变。结果 CLP后3h肺微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ICAM-1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小鼠肝损伤时的粘附分子基因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小鼠肝损伤时肝窦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用盲肠结扎穿孔(PLP)法制造小鼠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sham)接受同样的手术操作但不行CLP。分别在致伤后3、12h分离肝窦内皮细胞,用RT-PCR的方法定量检测E-selectin、ICAM-1的基因表达,同时还测定了肝组织中MPO活性及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结果 CLP后3h肝窦内皮细胞E-selectin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脓毒症小鼠的治疗过程,研究抗生素和血清制剂对血中内毒素脂多糖(LPS)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脓毒症模型采用NH1小鼠,腹腔大肠杆菌。治疗分3组,先锋霉素5(CEF),新生小牛血清(NBS),生理盐水(NS)。结果NBS组的72小时生存率明显高于NS组(P<0.05)。CEF组3小时白细胞计数低于NS组(P<0.05)。NBS组的1、3小时LPS水平低于NS对照组(P<0.05),血IL1和TNF低于NS组(P<0.05)。结论抗生素对抑制白细胞升高起主导作用,对LPS和细胞因子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血清制剂可能同时具有抗休克和抗炎症的双重作用,对提高早期生存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促炎症及抗炎症细胞因子在脓毒症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盲肠结扎穿孔(CLP)造成小鼠脓毒症模型,假手术(sham)组接受同样手术操作且不行CLP。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脓毒症小鼠肝组织中多种细胞因子(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抗炎症细胞因子IL-4)mRNA的表达,同时还测定了肝组织含水量及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结果 与sham组相比,CLP小鼠在3h后TNFα、IL-1β基因表达即明显增高(P<0.01),至12h仍然高于sham组(P<0.01),但较3h有所降低;IL-6基因在CLP后3h也明显增高(P<0.01),并且在CLP后12h仍继续增高(P<0.01);与之不同的是IL-4基因,在CLP后3h IL-4基因表达与sham组差异无显著意义,至CLP后12h才明显高于sham组(P<0.01)。CLP后3h肝组织含水量与肝微血管通透性即开始有所升高但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至CLP后12h进一步增高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含水量P<0.05,微血管通透性P<0.01)。结论 促炎症细胞因子与抗炎症细胞因子之间力量对比的失衡可能是脓毒症并发肝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制做并判定抗内毒素单克隆抗体对脓毒症治疗是否有效。方法 以Ecoli J5,S,minnesota Ra,Re之LPS制备单抗M2B,CLP大鼠或大肠杆菌一次不射小鼠伤前给于M2B。结果 M2B未能改善基细菌攻击小鼠的存活。M2B有效提高CLP大鼠存活并减低血内毒素水平,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保持较高组织ATP与GSH。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药氨基胍(AG)和非选择性NOS抑制药L-N硝基精氨甲酯(L-NAME)对感染性休克鼠肝肺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内注射(i.p.)内毒素(LPS,20mg·kg^-1)后4小时随机分为LPS组(n=60),LPS+L-NAME组(30mg·kg^-1i.p.,n=60)。和LPS+AG组(20mg·kg^-1i.p.n=60)。5小时后取受试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内毒素单抗对脓毒症小鼠肠上皮细胞内诱导细胞凋亡的白细胞介素-1-转换酶(ICE)基因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介素(IL)-1β、IL-6基因表达的影响,判断其对防治脓毒症小鼠肠上皮细胞异常凋亡的功效。方法用盲肠结扎穿孔(CLP)造成小鼠脓毒症,动物分3组:实验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定量检测ICE基因及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结果抗内毒素单抗明显下调细胞因子TNF-αa、IL-1β、IL-6基因的表达并抑制了ICE基因表达,减少了肠上皮细胞凋亡数量,改善了动物的存活率。数据为ICE基因(0.37±0.08)、TNF-α(0.34±0.05)、IL-1β(0.49±0.17)、IL-6(0.43±0.14),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内毒素单抗对脓毒症小鼠肠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ICE)及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具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对脓毒症小鼠肠上皮完整性(机械屏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皮细胞凋亡在脓毒症小鼠肺微血管通透性改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u R  Song X  Xu Y  Meng X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5):385-387
目的 探讨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在脓毒症小鼠肺微血管通透性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和假手术组(SO组);每组再分3h和12h2个时间点。以流式细胞仪和原位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用RT- PCR的方法检测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bcl-2基因的表达善况。同时还用尾静脉注射伊文蓝的方法检测了肺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结果 在CLP组12h点  相似文献   

9.
不饱和脂肪酸对枯否氏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饱和脂肪酸(鱼油)对脓毒症大鼠枯否氏细胞(KC0分泌功能折影响。结果发现:脓毒组KC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活力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两周鱼油治疗组,致伤后4小时TNF未见明显变化,致伤后12小时,TNF活力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5);4周鱼油治疗组,无论致伤后4 小时,还是12小时,TNF、IL-1、IL-6  相似文献   

10.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药对感染性休克治疗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药氨基胍(AG)的抗感染性休克作用。方法:杂种犬(8 ̄12kg)2小时内静滴内毒素(LPS,1mg/kg)后随机分为对照(n=6)和治疗疗组。治疗组在MAP下降后2小时分别静注L-N位硝基精氨甲酯(L-NAME,n=6.30mg/kg)和AG(n=Y6。20mg/kgl)。结果:静注后的LPS后1小时在NO升高同时MAP明显下降。SVR和尿量明显减少。给予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烧伤血清作用下PMN-EC粘附力的改变和CD11/CD18单抗对PMN 皮细胞(EC)粘附力的影响,将烧伤血清与人PMN或人脐静脉内细胞(HUVEC)-同孵育,在孵育1,3,6,12,24小时分别应用细胞微管吸吮技术系统测定PMN-HUVEC粘附力,并用健康人血清刺激作对照。同时,将与烧伤血清孵育1,6,24小时的PMN,应用CD11a/CD118mAb和CD11b/CD18mAb处理后,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烧伤血清作用下PMN-EC粘附力的改变和CD11/CD18单抗(mAb)对PMN与内皮细胞(EC)粘附力的影响,将烧伤血清与人PMN或人脐静脉内细胞(HUVEC)一同孵育,在孵育1,3,6,12,24小时分别应用细胞微管吸吮技术系统测定PMN-HUVEC粘附力,并用健康人血清刺激作对照。同时,将与烧伤血清孵育1,6,24小时的PMN,应用CD11a/CD18mAb和CD11b/CD18mAb处理后,再测其与HUVEC粘附力。结果表明:PMN在烧伤血清刺激后与正常HUVEC粘附力迅速升高,1小时达到最高峰,并在24小时内维持此水平。烧伤血清激活的PMN与HUVEC粘附力可被CD11a/CD18单抗和CD11b/CD18单抗降低70%~80%。HUVEC在烧伤血清刺激后与PMN粘附力呈持续升高趋势,12小时后达最大值,并在以后12小时内无明显变化。提示:烧伤血清具有促进PMN-EC粘附,并在烧伤后PMN-EC粘附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刺激PMN后所引起的PMN-EC粘附力变化与刺激EC后所引起的变化不同。CD11/CD18可部分降低PMN-EC粘附力,从而可能减轻PMN对EC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探讨过氧化物诱导人类肝细胞(LO2细胞)、内皮细胞(EVC304细胞)凋亡时Ca2+流变化不同特点和意义及丹参提取物Rxa通过Ca2+信号系统介导的细胞保护效应。方法用膜联蛋白荧光素(Annexin-V-Fluos)与碘化丙啶(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FCM)分析H2O2作用不同时限Rxa处理组与未处理组凋亡细胞指数分布;用全细胞膜片钳放大系统显微荧光检测术同步分析同期Ca2+流变化。结果H2O2诱导细胞凋亡时LO2细胞[Ca2+]i、Ca2+跃升,Annexin-V+细胞指数均较EVC304细胞为高;[Ca2+」i>400nmol/L后1~2小时可观察到细胞凋亡早期膜翻转现象。Rxa组[Ca2+]i、Annexin.V+和PI+细胞指数均较未处理组为低。结论H2O2可诱导LO2、EVC304细胞Ca2+依赖性细胞凋亡;[Ca2+]i>400nmol/L可能为细胞凋亡启动的早期信号;LO2细胞较EVC304细胞抗凋亡能力为差;Rxa能有效降低[Ca2+]i,减轻细胞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以FITC—LPS为示踪物对小鼠肠道内毒素移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b-Acet和5-HT静注同时LPS灌胃方法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利用荧光素异硫氰酸盐—内毒素(FITC-LPS)的荧光特性,将其按1/10的比例混入于口灌的LPS中。结果证实,造模3小时后,肝、肺、肾、脑均有较强的荧光发射,说明已有肠道FITC-LPS移位现象发生。本方法具有简单性、可行性、先进性等特点,不失为一种较佳的定性观察LPS移位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细菌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诱导的间皮细胞(MCs)粘附分子表达及其对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间皮细胞在腹膜抗菌防御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以细菌脂多糖(LPS)、TNF-α或IL-1β刺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间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采用细胞瑞氏染色方法,在普通光镜下计数腹腔巨噬细胞的粘附率。结果人腹膜间皮细胞表达ICAM-1,用LPS、TNF-α或IL-1β刺激间皮细胞后培养6小时,ICAM-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刺激组腹腔巨噬细胞的粘附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间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与腹腔巨噬细胞的粘附率呈正相关(r=0.918)。结论炎症介质和促炎症细胞因子通过刺激腹膜间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增加,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粘附和吞噬,在腹膜抗菌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阐示胰腺良恶性疾患细胞凋亡的存在形式及凋亡介导基因ICE在胰腺良恶性疾患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由凋亡原位分析、免疫组化及Western 印迹杂交,对38 例胰腺癌石蜡标本、21 例胰腺癌冰冻标本、20 例慢性胰腺炎冰冻标本进行凋亡及ICE表达的半定量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细胞凋亡原位分析结果为1-55±0-89,同组织非肿瘤细胞为2-34±0-71,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 ;免疫组化示ICE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为1-33±0-79,慢性胰腺炎组织为2-60 ±0-81,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Western 印迹示ICE前体P45 及中间聚合体P30 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21(42-9% ),慢性胰腺炎组织为16/20(80 %) ,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肿瘤细胞凋亡状态的减弱及ICE在胰腺良恶性疾患间的表达差异提示正常状态凋亡机制的被抑制是细胞癌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内皮素1(ET-1)的作用及ET-1与梗阻性黄应时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方法用肝总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黄疸(OJ)兔模型,偶氮显色法定量测定血内毒素含量,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T-1,生理记录仪和电磁血流计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肝动脉血流量(HABF)、门静脉血流量(PVBF)、门静脉压力(PVP)及内脏血管阻力(SAR)。结果OJ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NC)组;血浆ET-1低于NC组。OJ组血浆内毒素与血浆ET-1含量呈负相关;OJ组血浆ET-1含量与MAP、HABF、PVBF及SAR呈正相关。结论梗阻性黄疽时血浆ET-1水平降低,内毒素血症不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ET-1,血浆ET-1水平下降在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 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30 例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及20 例术前未行任何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标本,用DNA 原位末端标记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并应用LASB法进行ICE检测。结果 术前动脉化疗组与未化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数分别为(61-22 ±3-99) 和(40-11 ±3-96) 个/ 高倍视野,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001) 。术前动脉化疗组ICE阳性表达亦明显高于非化疗组( P <0-05)。术前化疗组内肿瘤细胞凋亡与ICE 表达相关分析表明两者间存在正相关(r=0-591, P< 0-05) 。结论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细胞有明显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枯否细胞对内毒素吞噬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研究枯否细胞(KC)对内毒素(LPS)的清除能力及其本身的生物特性变化,以证实KC细胞在防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体重230±30g,随机分为(1)烧伤组:30%烫伤。(2)正常对照组:不烫伤。用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ICE)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技术,测定52例肾癌和14例癌旁正常肾组织ICE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率。结果ICE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主要位于胞浆,阳性率为89%,高于正常肾组织的35%,P<001;阳性细胞含量为(794±155)%,高于正常肾组织的(327±97)%,P<001,相对蛋白含量(FI值)为159±016,高于正常肾组织的056±008,P<001,肾癌细胞凋亡率为(42±19)%,正常肾细胞凋亡率为(92±16)%;ICE表达的FI值与肾癌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467,P<005)。结论ICE的超表达使肾癌细胞具有更易于凋亡的趋势,是肾癌发生、发展的负调控因子,但未引起肾癌细胞凋亡率的明显改变,推测在肾癌中可能有ICE的抑制因子存在或ICE结构和功能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