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初步评价胶囊内镜对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4年11月至2006年10月1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老年病人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结果]胶囊内镜共检出10例患者12处病变:胃体肿瘤1例、胃溃疡1例、出血性胃窦炎1例、肠道血管畸形3例、小肠息肉3例、空肠平滑肌瘤1例、小肠淋巴瘤1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2例阴性.病变检出率为83.3%(10/12例),其中7例明确了消化道出血的病因(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率为58.3%(7/12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无创、安全,对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E)和结肠镜同步检查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10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胶囊内镜和结肠镜同步检查.结果 100例患者中98例完成胶囊内镜和结肠镜的肠道内对接检查,检出病变98例,其中肿瘤性病变41例(41.8%),非肿瘤性病变57例(58.2%).36例依据联合同步检查的结果,经腹腔镜、结肠镜和(或)手术切除病灶,得到根治;其中回盲部腺癌4例(4%).结论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同步结肠镜检查在病因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且可大大提高回盲部腺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出血原因.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OGIB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129例,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采集患者信息,对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29例患者中126例完成胶囊内镜检查,95例发现病灶,诊断阳性率75.40%.老年组最常见病因为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1.46%)及小肠黏膜糜烂(26.83%),中年组为小肠溃疡(27.90%)及小肠黏膜糜烂(20.93%),青年组为小肠溃疡(40.48%).青年组胶囊内镜在小肠运行时间最短,检查结果阴性率最高.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不同年龄段患者主要出血原因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采用胶囊内镜联合多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61例,分别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和多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检出率。结果在61例患者中多排螺旋CT检出15例(24.59%);胶囊内镜检出20例(32.79%);胶囊内镜联合多排螺旋CT检出22例(36.07%)。胶囊内镜阳性率与多排螺旋C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与多排螺旋CT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与胶囊内镜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联合胶囊内镜应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优势明显,可对肠道外及小肠肿瘤病变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不明原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胶囊内镜对46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小肠45例,滞留于小肠内1例(经手术证实为小肠肿瘤).38例明确出血原因(诊断率82.6%),其中血管畸形15例、小肠肿瘤4例、克罗恩病3例、小肠血管瘤5例,憩室1例、息肉1例、小肠溃疡9例.结论 胶囊内镜对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系指经过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小肠放射学检查如小肠钡餐造影或小肠钡灌肠检查,无明确病因的持续或者反复胃肠道出血。其发病率在消化道出血中约占5%。0GIB的出血部位多位于小肠,常规内镜和传统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有限。胶囊内镜的出现开创了全小肠直视性检查的先河。且患者毫无痛苦,从而对小肠病变的诊断有了很大的提高。本院在2004年5月-2008年10月间对3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胶囊内镜检查,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结果 肠道血管畸形1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回肠脂肪瘤1例,小肠克罗恩病3例,小肠息肉3例,十二指肠憩室炎1例,多发性小肠溃疡3例,阴性3例,病变检出率为88.5%(23/26例).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不同小肠疾病诊断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155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65例,慢性腹痛30例,慢性腹泻25例,慢性腹痛伴腹泻35例,观察运行时间、并发症、病变检出率及病变诊断率。结果 155例患者检查中无不适及明显并发症,检查成功率96.77%,胶囊内镜在胃内运行时间平均为(55.6±44.2)min,在小肠内运行时间平均为(261.5±91.3)min,到达盲肠时间平均为(384±24.2)min。OGIB组病变检出率86.15%,病变诊断率为63.07%。慢性腹痛组病变检出率为60%,病变诊断率为43.3%。慢性腹泻病组变检出率为52%,病变诊断率为40%,慢性腹痛伴腹泻组病变检出率为65.7%,病变诊断率为51.4%。OGIB组病变检出率和病变诊断率明显高于前3组(P<0.05)。结论 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较高,且安全、方便,尤其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9.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2002~2009年文献,共获得胶囊内镜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906例,联合该院54例共960例,双气囊小肠镜对照组6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胶囊内镜及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变总体检出率分别为72.1%,83.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憩室和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P<0.05),而在血管性病变、炎症性病变、息肉、克罗恩病方面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能耐受检查,胶囊内镜组和双气囊小肠镜组不良事件构成比分别占4.3%(41例)和4.1%(28例),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855,P>0.05).结论 尽管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变检出率低于双气囊小肠镜,但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操作简单、无痛苦,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老年人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及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胶囊内镜对22倒60~86岁老年人进行消化道检查。结果22倒老年人均良好地耐受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痘及副作用发生。胶囊内镜对胃肠病变具有较好的检出能力,检出食管息肉1例,胃息肉3例,胃体肿瘤1例,胃溃疡1例,出血性胃炎1例,残胃炎2例,十二指肠炎伴黏膜下出血1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肿瘤2例,小肠淋巴瘤1例,血管畸形及血管瘤6例,正常4例。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11例患者中有6例确定了出血的原因,阳性率为54.5%。结论老年人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是安全的,胶囊内镜检查对老年消化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