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肌松药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全麻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疗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行ERCP术的老年患者180例,按照麻醉方式分为C组(基础静脉麻醉)、N组(气管插管全麻过程中未使用肌松药)和M组(气管插管全麻过程中使用肌松药),每组6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泊酚联合喉头表面喷洒利多卡因进行气管插管在ICU危重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联合利多卡因麻醉;观察三组气管插管的难易程度,并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组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组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丙泊酚联合喉头喷洒利多卡因能很好地实现无肌松气管插管,为ICU行之有效的气管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用于小儿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45例行择期手术的全麻患儿,按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随机均分4组:R1组2.0ug/kg,R2组2.5ug/kg,R3组3.0ug/kg。诱导使用8%七氟醚半紧闭吸入,待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维持2.5%七氟醚吸入15min后分别静脉注射3个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辅助气管插管。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T3)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估。结果R1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低于R2、R3组(X^2=6.71,P〈0.05),但R2、R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P〉0.05);与T0时比较,各组患儿在T1时HR、MAP均明显下降伊分别=7.56、6.35,P均〈0.05),R1组在T2、T3时HR、MAP较T1明显升高限分别=13.34、11.75,P均〈0.05),且与R2、R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伊分别=8.59、7.81,P均〈0.05),但R2、R3组在R、B时HR、MAP与.r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3.65、4.12,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2.5~3.0ug/kg复合2.5%七氟醚用于小儿无肌松药气管插管时,可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患者清醒状态下实施气管插管的可行性,以及插管过程中,插管操作对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4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施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利多卡因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采用常规诱导插管方法:给予咪达唑仑0.05~0.10 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0~1.5 mg/kg,阿曲库铵0.6~0.9 mg/kg,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B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利多卡因复合液缓慢静脉泵注,复合环甲膜穿刺的方法行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和呛咳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气管插管,A组患者循环改变以及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及呛咳反应发生率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利多卡因复合液能够安全用于患者清醒状态下实施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在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无肌松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 2009年7月-2009年11月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I~II,年龄20~59岁,按照入室的顺序随机分为Ⅰ组(2%七氟醚组)和Ⅱ组(3%七氟醚组),预冲8%七氟醚诱导,眼睑反射消失后,调节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维持在2%或3%,同时按照序贯法注入瑞芬太尼,瑞芬太尼注射90s后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患者意识消失时、插管前1min、插管后1min及插管后3min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2%、3%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量(ED50)及其相对应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585μg/kg及0.533~0.626μg/kg和0.492μg/kg及0.451~0.572μg/kg。结论 2%、3%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量及其相对应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585μg/kg及0.533~0.626μg/kg和0.492μg/kg及0.451~0.572μ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复合异丙酚下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期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索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期气管插管的较佳剂量.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诱导给予芬太尼,其它3组诱导给予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其余诱导药物一致,待患者意识消失后,行气管内插管.观察从入室到插管后5分钟之内的HR、SBP、DBP、MAP.结果 瑞1组SBP、MAP值在插管后1 min、2 min时均有较大的升高,与其余3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2和R3组从插管插入即刻起,血压开始回升,而R2组血压回升平稳,T3、T4、T5、T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1 μg/kg单次静脉注射诱导不能很好的抑制插管后心血管应激反应.与瑞芬太尼2 μg/kg对比,1.5 μg/kg剂量诱导可以很好的抑制插管后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合七氟醚吸入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SO)。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儿26例,年龄3—6岁,ASAⅠ-Ⅱ级。初始七氟醚吸入浓度为8%,氧流量3L/min,患儿意识消失后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2.7%。3rain后采用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模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待效应室靶浓度与血浆靶浓度相同时行气管插管。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由4.0ng/ml开始,相邻浓度梯度为0.5ng/ml。应用Probit检验计算瑞芬太尼的CpSO及95%可信区间。结果复合2.7%七氟醚吸入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的cpSO为4.10ng/ml,其95%CI为3.60~4.59ng/ml。结论复合2.7%七氟醚吸入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的Cp50为4.10ng/ml。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在异丙酚背景下,对病人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寻找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气管插管的合适剂量。方法择期全麻上腹部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为Ⅰ~Ⅱ级,瑞芬太尼按剂量不同分为三组,I组1μg/kg,Ⅱ组2μg/kg,Ⅲ组3μg/kg,各组均复合异丙酚1.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2 min后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8~10 ml/kg,维持呼气未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以及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Ⅱ、Ⅲ组均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但Ⅲ组患者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患者较多。结论瑞芬太尼2μg/kg在异丙酚1.5 mg/kg背景下诱导气管插管是病人气管插管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病人无肌松药气管插管不同瑞芬太尼剂量对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需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三组:C组(对照组)30例,未用瑞芬太尼;F1组25例,瑞芬太尼1ug/kg,60s缓慢给药,随后瑞芬太尼0.1μg·kg^-1·min^-1输注;F2组,31例,瑞芬太尼1ug/kg,60s缓慢给药,随后瑞芬太尼0.2μg·kg^-1·min^-1输注。所有患者给与初始七氟烷浓度为5%,当患者眨眼反射消失后,三组分别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瑞芬太尼0.1μg·kg^-1·min^-1,瑞芬太尼0.2μg·kg^-1·min^-1,当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稳定10min后,行气管插管。下一例患者呼气末七氟烷浓度根据Dixon序贯法确定。结果 C组气管插管呼气末七氟烷ED50为4.90%,95%可信区间为(4.75~5.05)%;F1组气管插管呼气末七氟烷ED50为3.13%,95%可信区间为(2.93~3.33)%;F2组气管插管呼气末七氟烷ED50为1.53%,95%可信区间为(1.40~1.66)%;F1组、F2组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与C组比分别减少了36.12%、68.78%。结论瑞芬太尼剂量依赖性减少老年患者未用肌松药气管插管七氟烷呼气末浓度。  相似文献   

10.
赖黄英 《山西临床医药》2001,10(12):921-921
目的:通过不同径路的肌松药给药法,观察其对气管插管的影响,从而选择出最佳的给药途径,以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9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静脉直接推入,另一组由静脉滴入,观察插管时的情况。结果:静脉推注肌松药,肌松抑制80%左右,临床肌松良好,可以顺利完成插管。而由静脉滴入肌松药法,对正常生理解剖患者,可较顺利地完成插管,但对有插管困难指征的患者,不能很好地把握最佳插管时机和掌握插管技巧,增加了插管的难度。结论: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即将肌松通过三通接头直接推入,才能保证用药集中,作用完全,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在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进行胸腺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经胸骨正中劈开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40例.麻醉诱导:TCI丙泊酚(采用血浆靶控,浓度为4μg/mL)和舒芬太尼(采用效应室靶控,浓度为0.4 ns/mL)气管插管:手术过程中无肌松药,通过BIS维持在40~60之间调节丙泊酚的浓度;通过血压维持在基础血压的±20%~30%调节舒芬太尼的浓度.记录诱导插管的成功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切皮时患者是否有体动反应.及苏醒、拔管、和出室时间、术毕拔管情况、术后48 h内再插管情况及麻醉诱导期间和术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切皮时无一例患者发生体动反应.无肌松药下TCI丙泊酚及舒芬太尼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清醒时间(2.47±1.58)min,拔管时间(5.44±3.22)min及出室时间为(11.44±3.93)min.术毕拔管率为100%.术后再插管率为2.5%.结论:MG患者在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TCI丙泊酚和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完成胸腺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2.
插管全麻术后喉部并发症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循证医学原理,探析插管全麻术后喉部并发症的原因,为减轻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喉部不适寻找新思路。方法对择期手术选择插管全麻的成年女性Cormack-Lehane评分I级的80例患者,快诱插管前应用咽喉镜直视下测量:①声门前联合宽度;②声门后联合宽度;③声门中部宽度;④声门前、后联合间距;⑤气管导管外径。插管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1组垫枕,2组去枕平卧。术毕咽喉镜直视下暴露声门,观察声门水肿情况,记录拔管后咽喉不适及声嘶发生情况。结果80例女性成人声门结构的前联合宽度为:1.88±0.64mm;声门中部宽度为4.68±0.84mm;声门后联合宽度:7.88±2.33mm。气管导管外径10.33±0.47mm。与声门前联合宽度、声门中部宽度相比,气管导管直径过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声门后联合宽度相比,气管直径与声门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80例患者声门水肿发生率为100%,咽部不适感的发生率为51.25%,声嘶发生率为16.2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径适中的气管导管,对声门三角形裂隙的中上部结构仍可产生直接的压迫作用,致声带水肿,术后出现喉部并发症。为减少插管全麻后喉部并发症的发生,期待议能有更符合声门结构的新型气管导管开发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宁全珍  田俊英  弓美兰 《护理研究》2007,21(12):1084-1084
未插管全身麻醉多用于施行较短小的非颌面小儿手术,通过静脉或静脉吸入复合基础麻醉面罩给氧来施行。由于手术需要,病人处于暂时性意识及痛觉消失、全身反射活动减弱的状态。手术护士如何配合好麻醉师的工作是保证麻醉成功的关键。我院2000年2月—2006年8月共施行未气管插管小儿全身麻醉术134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0年2月—2006年8月共施行未气管插管小儿全身麻醉术134例,年龄3个月至8岁,平均3.2岁。其中上下肢血管瘤48例,颈、胸部囊状淋巴管瘤23例,腹股沟疝38例,其他如体表脓肿切开术、体表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比较小儿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评价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58例1~6岁的患儿被随机分成P、PF及PF1组,P组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PF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PF1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同时吸入3%异氟醚。所有患儿由同一位医生进行气管插管,记录其麻醉前以及插管前、后的心率和血压。结果插管后P组的心率和血压最高,不仅显著高于插管前,还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PF组插管后的心率和血压虽然也高于插管前,但低于P组,而且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1组插管后的血压仅略高于插管前,但比基础值低(P〈0.05),在3组中最低(P〈0.05),且升幅最小(P〈0.05),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幅分别为10%和24%。结论给患儿插管时联合应用硫喷妥钠、芬太尼和异氟醚,心血管反应最小,提示可以较好地抑制插管所至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非气管插管麻醉下胸腔镜肺癌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实验组采用喉罩通气麻醉、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监测并记录各组诱导前(T0)、诱导插管时(T1)、手术实施时(T2)和苏醒拔管时(T3)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中心静脉压、有创动脉血压及血糖指标,并记录患者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如有无咽痛、声音嘶哑和恶心等。结果喉罩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对心血管系统刺激小,术后进食、排气、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日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咽部、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少于插管组。结论喉罩通气静脉麻醉配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操作简易、安全性好、无插管相关并发症及单肺通气肺部损伤,符合手术-麻醉整体微创发展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中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及丙泊酚不插管静脉全身麻醉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及丙泊酚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及丙泊酚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及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监测记录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体动、术者对麻醉满意度、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术后24小时回访有无术中知晓及麻醉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术中SpO2<95%发生38例,术中体动发生8例,术者稍有不满意28例;试验组术中SpO2均维持在98%~100%,术中无体动,术者满意度100%。两组患者HR、MAP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手术时间、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毕呼吸、睁眼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镜手术中应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及丙泊酚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能提供良好手术环境,便于术中呼吸管理,术后患者呼吸、意识恢复快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应用肌松药的喉罩静脉麻醉用于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无肌松喉罩静脉麻醉组(Ⅰ组)和使用肌松药麻醉组(Ⅱ组)。记录检查及喉罩操作过程中的生命体征,记录麻醉效果评级、检查中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与镜检前比较,Ⅰ组各时点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明显下降,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明显升高(P0.05),Ⅱ组拔除喉罩时患者SBP、DBP与镜检前比较无差异(P0.05),HR明显增快、Sp O2明显升高(P0.05)。I组患者在拔除喉罩时SBP、DBP、HR较Ⅱ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肌松喉罩静脉麻醉用于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安全可行,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及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甲状腺肿瘤患者40例,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10min注射完毕,以七氟醚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记录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及插管后3min(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及Narcotrend指数,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采用VibyMogensen评分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睫毛反射消失时间(76±6)s,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7%,气管插管条件优良率100%;与T0时比较,T1、T2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及Narcotrend值明显降低(P〈0.05),T3时平均动脉压及Narcotrend值明显降低(P〈0.05);T1、T2、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及Narcotren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及瑞芬太尼麻醉诱导迅速而平稳,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用于甲状腺肿瘤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平  郑小华  杨爱平 《中国内镜杂志》2004,10(5):108-108,112
2001年10月~2003年10月对38例气道不畅或肺性脑病等呼衰病人用纤支镜引导插入气管导管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