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用高压液相色谱方法快速准确测量肠道通透性,探讨正常和阻塞性黄疸大鼠的肠道通透性状态.方法 24只SD大鼠被随机平均分成2组:健康对照组和梗阻性黄疸组.胆总管完全结扎后获得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测定所有SD大鼠第6天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溶液的排出率.所有SD大鼠在第5天晚10时起禁食;第6天早8时灌胃2 ml乳果糖和甘露醇溶液(含100 mg乳果糖和50 mg甘露醇),收集之后24 h内的全部尿液.尿样经离心和预处理后,用带脉冲电化学检测器的高压液相离子色谱仪测定,样本分析时间为10 min.结果 甘露醇和乳果糖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线性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8 823和0.999 943;方法学的重复性误差(CV%,n=12):乳果糖(L)3.52,甘露醇(M)1.61;回收率:乳果糖(L)98%.4±3%,甘露醇(M)101.1%±3%.第1组和第Ⅱ组尿中的乳果糖(L)和甘露醇(M)排出平(%)的比值(L/M)分别为0.33±0.04和2.00±0.16,第Ⅱ组L/M值显著比第1组大(P<0.001).结论 带脉冲电化学检测器的高压液相离子色谱仪测定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排出率,方法准确、重复性和回收率满意.梗阻性黄疸SD大鼠L/M比值的测定可反映肠黏膜的通透性和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胆道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择期行LC的126例患者分为糖尿病组41例和非糖尿病组85例.术前及术后第1、3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血清D-乳酸水平.结果 2组...  相似文献   

3.
赵艳茹  周钰  刘波  刘文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953-3955
目的:探讨强化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胃肠手术后肠黏膜通透性及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48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研究组补充0.5g/(kg·d)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溶液共7d。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营养支持第8天检测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以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结果:研究组IgA(2.9±0.5)g/L、IgG(12.5±2.7)g/L、IgM(1.5±0.4)g/L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百分比(44.2±5.3)%和CD4/CD8值1.99±0.85均高于对照组(数值分别为2.3±0.9、10.2±2.4、1.0±0.6、39.4±6.7、1.53±0.23,P<0.05),L/M比值0.0622±0.0094明显低于对照组(0.0859±0.0127,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后给予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可以维持肠黏膜通透性,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建立肠黏膜屏障功能衰竭(IBF)的临床分期标准。方法:选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硬化、炎性肠病等患者共5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口服双糖探针后检测样本尿液中乳果糖/甘露醇(L/M)含量以评价肠道通透性,同时采集其新鲜粪便行菌群分析,记录其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表现、肠道通透性、肠菌群及免疫指标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0.02938±0.00725)相比,病例组尿L/M比值(0.06694±0.02343)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74,P<0.01)。不同程度菌群失调患者肠道通透性差异无显著性(F=2.285,P=0.113)。随着患者腹胀及腹泻程度的增高,肠道通透性增高及中重度菌群失调的比例也增加。病例组C反应蛋白[(47.8±33.5)mg/Lvs(3.2±2.6)mg/L]、血浆内毒素[(5.806±4.219)EU/mLvs(0.018±0.056)EU/mL]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22.19±8.45)pg/mLvs(6.24±0.13)pg/mL]水平较之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肠黏膜通透性、肠菌群状态及免疫指标间的关系,可初步建立IBF的临床分期标准。  相似文献   

5.
童强  王国斌  卢晓明 《中国康复》2005,20(5):292-294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20例,分别于术后24 h开始EN或PN,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各免疫指标.术前和术后第9天2组患者均口服甘露醇5 g和乳果糖10 g,收集随后6 h的全部尿液,测量尿中甘露醇与乳果糖排除率之比值(L/M比值)。结果:术后第9天,EN组CD4^+、CD4^+/CD8^+显著高于PN组(P〈0.05),但IgG、IgM、IgA、CD3^+及CD8^+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M比值与术前比较均上升(P〈0.01)。结论:术后早期EN可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近期的免疫状况,细胞免疫方面亦明显优于PN,但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与PN支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胃肠屏障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胃肠屏障包括肠腔内正常菌群、分泌型 Ig A( s Ig A)、肠粘膜机械屏障、肠道相关淋巴组织 ( GALT)及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当机体受到严重创伤、烧伤、感染、放化疗和接受长期传统的肠外营养时 ,有可能损害肠屏障功能 ,导致细菌和内毒素易位。1 肠通透性的检测测定肠通透性对诊断及治疗有较大价值。采用口服乳果糖和甘露醇后测定其从尿中的排泄率的比值( L /M)是最常用的测定肠粘膜通透性的方法。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带脉冲电化学检测器的高压液相色谱仪( HPLC PED)”是国内外最先进的测量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方法 ,我们的研究显示 L/…  相似文献   

7.
肠屏障损伤后通透性与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应激下肠屏障损伤后通透性与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复苏后1、3、6、12、24 h时间段观察肠黏膜形态学改变,包括常规检查、绒毛改变和肠上皮损伤指数;同时通过口服乳果糖和甘露醇,检测尿中二者的比值的变化来观察肠通透性改变情况。结果 休克复苏后肠道上皮产生明显的损伤改变,复苏后1 h最明显,3 h起局部肠黏膜开始出现修复,6 h大部分修复,24 h肠黏膜结构恢复正常,肠黏膜绒毛高度呈进行性下降;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于3、6 h达高峰,12、24 h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激状态下肠屏障严重受累,其通透性的恢复明显滞后于形态学重建,肠黏膜形态学改变与肠通透性可能无直接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变化。方法前瞻、随机抽取符合入选条件的脓毒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20例。入选的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均给予口服含乳果糖10g、甘露醇5g的测试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示差折光检测器测定6h后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水平,计算出它们的比值(L/M);留取尿液的同时抽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浆D-乳酸和血清前降钙素(PCT)水平。观察并对比脓毒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以上指标,并对尿L/M比值、血浆D-乳酸和PC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的尿L/M比值、血浆D-乳酸和PCT水平较健康志愿者明显偏高(P<0.001);而脓毒症患者的尿L/M比值、血浆D-乳酸和PCT呈正相关(P<0.01或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的肠道黏膜通透性明显增加,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增高程度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胃肠道手术后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对照方法,选取60例胃肠道大手术患者,其中30例术后第3~5天起应用肠内营养(EN)粉剂作实验组,另外30例术后第3天起2周内应用全肠外营养(TPN)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予以等氮、等热卡营养支持。术后3d、7d和14d分别给予肠通透性测试液(内含乳果糖2g,甘露醇1g),留取6h尿液,并且于手术前1d、手术后4d和8d晨分别抽取血。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中乳果糖(L)和甘露醇(M)的浓度,用MB-80微生物动态检测系统和EKT-5Mset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1)肠通透性(L/M)对比:术后8d两组L/M比值较术后3d均升高,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4dL/M比值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术后3d和8d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2)血浆内毒素水平:术后4d较术前1d两组血浆内毒素均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别;术后7d对照组血浆内毒素呈逐渐升高趋势,实验组血浆内毒素呈逐渐下降趋势,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创伤应激早期肠粘膜通透会有明显升高,肠内营养有较好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早期EN有助于维持肠屏障结构和功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调,从而降低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方法将6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Child-pugh B组(28例)和Child-pugh C组(36例)。测定治疗前、治疗后7d的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血浆内毒素(ET)水平和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治疗前Child-pugh C组尿L/M比值、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Child-pugh B组(P〈0.01),但血浆DAO水平低于Child-pugh B组(P〈0.01)。治疗后7d,两组尿L/M比值、血浆ET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C组DAO水平出现上升趋势而Child-pugh B组则出现下降趋势,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L/M比值、血浆ET水平和DAO活性作为肠黏膜通透性的检测指标,能够准确反映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肠黏膜通透性升高可能是肝硬化患者病情恶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