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体部伽玛刀是一大型放疗设备。体部肿瘤γ-刀治疗,其疗效与定位是否准确密切相关。现将我中心γ-刀治疗的132例螺旋CT定位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γ-刀治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胸部肿瘤γ-刀治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CT表现.方法 收集96例γ-刀治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CT影像资料,对肺部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γ-刀治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CT表现分4种类型:γ-刀治疗后l一6个月,6例CT片上呈毛玻璃样影;28例呈多发的边界不清的补丁状实变影;γ-刀治疗后7~12个月,48例呈靶区中心致密实变影,其中35例实变影中伴随牵拉性支气管充气征和肺体积收缩;γ-刀治疗12个月后,37例呈纤维化改变,以靶区为中心放射状分布.结论 γ-刀治疗与传统放射治疗的放射性肺损伤CT表现相似,但其分布范围不同,这是由于γ-刀剂量分布和传统放射治疗不同而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旋转式γ刀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首先对旋转式γ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动物实验。在此基础上,作者6年来用旋转式γ刀治疗颅内病变2381例,男1288例,女1093例,年龄3~84岁(平均45.8岁)。良性颅内肿瘤1020例中,垂体腺瘤446例,脑膜瘤254例,颅咽管瘤148例,前庭神经鞘瘤103例;恶性肿瘤796例中,脑胶质瘤360例,脑转移癌360例;脑动静脉畸形374例,脑功能性疾病191例。详细分析了各种肿瘤或病灶用γ刀的治疗方式、使用剂量及定位方法等,对各种肿瘤治疗结果作了初步评估,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处理进行了探讨。结果 对经过选择的良性病变,包括垂体腺瘤、脑膜瘤、前庭神经鞘瘤、脑动静脉畸形、颅咽管瘤等可达到治愈效果;对部分脑转移癌、脑胶质瘤等恶性肿瘤患者可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γ刀治疗后反应性脑水肿发生率为0.75%。结论 γ刀对多种脑部良、恶性疾病具有较好疗效,但应用不当可造成严重或致死性并发症,因此一定要严格按规程操作,仔细设计毁损靶点,准确剂量布局,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最有效措施,以获取最佳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87例垂体病γ刀冶疗的结果。总有效率为90.8%(79/87例)。作者分析了与治疗效果相关的因素。结果表明:垂体微腺瘤、大腺瘤的有效率相近,治疗后12个月以内和12个月以上,以及腺瘤的类型不同其疗效有差异。作者认为:γ刀治疗垂体瘤是有效的。疗效与“判断疗效时机”、肿瘤分类有关,与瘤体本身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颅伽玛刀(简称γ刀)对医院、医师、病人的影响。方法:对7年中γ刀治疗病人及8年住本院垂体腺瘤与脑膜瘤病人数量的变化,以及39年的垂体腺瘤平均住院日、术前住院日、术后住院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γ刀治疗病人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平均年递增率为25.02%;反映出医师已将γ刀治疗作为常规方法之一,且已被患者广泛接受。住本院病人的平均年递增率为14.27%,垂体腺瘤与脑膜瘤病人分别为46.13%和27.34%;提示γ刀治疗促进了颅内肿瘤病人收治量的增加。垂体腺瘤治疗的平均住院日、平均术前住院日、平均术后住院日;启用γ刀以前分别为33.23、15.67、19.86 d,启用γ刀以后为11.87、5.426、.74 d;启用γ刀以前,开颅手术分别为35.44、15.671、9.86 d;启用γ刀以后,开颅手术分别为21.81、8.411、3.35 d,γ刀治疗分别为6.90、3.78、3.12 d;提示γ刀治疗自身的医疗效率高,并带动了开颅手术的效率提高。结论:γ刀作为一种高新技术的医疗手段已被医师和患者广泛接受,对医院提高医疗效率和颅内肿瘤病人收治量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医院多收病人而增加收入和减少病人医疗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6.
伽玛刀放射外科手术(γ刀)可作为垂体微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对垂体大腺瘤术后残留或复发也是重要的补充治疗手段,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和改善内分泌异常。海军总医院1997年12月~2001年11月共治疗垂体腺瘤317例,其中微腺瘤和小腺瘤129例,大腺瘤和巨大腺瘤76例(有13例资料不全未包括在分析中),术后残留或复发腺瘤99例。本文主要对微小腺瘤和大腺瘤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γ-刀治疗后的MRI表现,评价γ-刀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搜集脑海绵状血管瘤γ-刀治疗患者36例,MRI随访24个月,分析γ-刀治疗后病灶MRI征象及临床症状的演变。结 果36例患者γ-刀治疗后6个月,MR/示28例患者瘤周水肿增大,瘤体信号无明显变化,16例患者症状加重。γ-刀治疗后12个月MR/示7例瘤体缩小及其信号减低,25例瘤周水肿增大,16例症状减轻;γ-刀治疗后24个月MR/示19例瘤体缩小,26例瘤体信号减低,26例瘤周水肿缩小,其临床症状减轻。结论 MRI可以准确地显示脑海绵状血管瘤γ-刀治疗后脑部的病理演变及转归,与临床症状的演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体部肿瘤X -刀治疗新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其疗效的好坏与CT定位有密切联系。本文就我院开展的体部肿瘤X -刀治疗 3 2例的CT定位进行总结、分析。1 材料与方法定位设备 :GE公司SYTec -3 0 0 0型CT机、X -刀治疗定位器、弓形尺、抽空压缩机、负压袋等。临床资料 :体部肿瘤 3 2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49岁。肺癌 17例 ,肝癌 2例 ,子宫及附件肿瘤 3例 ,直肠癌 7例 ,前列腺肿瘤 3例。方法 :将定位器固定在CT扫描床上 ,铺上负压袋。待患者躺好后 ,装好弓形标尺 ,抽气压定型。并在病变处作体表标志 ,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9.
CT和MRI图像融合在颅内病变X刀治疗中的应用(附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和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内病变X刀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2 5例病变中包括动静脉畸形 5例、海绵状血管瘤 4例、大脑半球胶质瘤术后残留或复发 3例、听神经瘤术后残留 3例、转移瘤 2例、垂体微腺瘤 2例、垂体腺瘤术后残留 2例、颅咽管瘤术后残留 1例、垂体柄肿瘤病变 1例、间脑胶质瘤 1例和中脑披盖肿瘤病变 1例。图像融合前均行颅脑MRI薄层扫描及常规X刀术前CT定位扫描 ,然后将CT和MRI图像资料传输至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配准和融合。结果 所有病变在融合图像上均能显示清楚 ,2例转移瘤在融合图上显示出更多的病灶。所有融合图像上的软组织结构、颅骨结构及病灶轮廓均重叠一致 ,最大误差均 <1mm。结论 CT和MRI图像融合技术在X刀治疗中的应用 ,确保了CT定位的精确性 ,避免了病变的遗漏 ,必然会提高颅内病变定向放射治疗的效果 ,并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CT定位γ-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附153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 0 1-0 7~ 10我院采用Elscint公司CTTwinFlash双螺旋CT机和奥沃公司生产研制的体部伽玛刀 ,在放射外科治疗计划STP工作站的支持下 ,对‘15 3例体部恶性肿瘤行CT定位γ刀治疗。现就CT定位的有关技术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5 3例 ,男 12 6例 ,女 2 7例 ,年龄 2 3~ 9  相似文献   

11.
体部γ-刀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评价体部γ-刀治疗Ⅰ-Ⅱ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 对28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我国深圳奥沃公司生产的旋转式体部γ-刀治疗,治疗时采用体架和真空负压袋固定体位、CT定位和三维计划。照射剂量肿瘤边缘(50%剂量线)5Gy/次,5次/周,肿瘤局部总剂量40~50Gy。结果 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CR)67.9%(19/28),部分缓解率(PR)32.1%(9/28),总有效率100%。28例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放射反应较轻,急性放射性食道炎占25%(7/25),其中Ⅰ级占17.9%,Ⅱ级占7.1%;放射性肺炎多数较轻,Ⅰ级占25%(7/28),Ⅱ级占10.7%(3/28)。1、2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92.3%、68.8%和82.1%、71.4%。结论 体部伽玛刀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好,放射反应轻,能为所有患者耐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其远期疗效和晚发性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并探讨岩下窦静脉采血(IPSS)在疑难库欣综合征(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例疑难CS患者行双侧岩下窦和外周静脉采血,测定岩下窦与外周静脉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比,评价IPSS对库欣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3例患者岩下窦与外周静脉血ACTH的比值>2.0,其中12例经蝶窦垂体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垂体ACTH腺瘤;1例行鞍区γ-刀治疗,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3例岩下窦与外周静脉血ACTH的比值<2.0,其中2例为右肺类癌,另1例为垂体ACTH腺瘤。IPSS诊断库欣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3/14和2/2。结论 IPSS诊断疑难库欣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且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可作为疑难CS的重要鉴别手段,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立体定向术损毁丘脑VL后部和苍白球治疗扭转痉挛已有近50余年的历史,早期γ刀治疗脑功能性疾病,使用气脑造影控制定位,治疗有效率低。近年来采用CT、MRI靶点定位,γ刀损毁苍白球等脑功能性核团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取得显著疗效。但γ刀辐射半径较大,不利于分次治疗,使治疗受到一定限制。笔者首次应用X刀分次损毁苍白球治疗扭转痉挛病人12例。2~24个月随访,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MRI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 70例经γ刀、X刀治疗后的MRI复查资料进行分析治疗后的影像表现。结果 经γ刀、X刀治疗后肿瘤控制率在 91%,消失率在 5 8%,肿瘤消失缩小 ,肿瘤强化程度减低 ,病灶中间出现坏死 ,环状强化是疗效满意的征像。肿瘤增大 ,水肿增大 ,先小后大 ,出现新病灶是复发的征像。结论 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应用MRI能客观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原因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原发性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的MR影像特点,以明确其病因.材料与方法经临床,实验室及MR确诊的原发性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共21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垂体大腺瘤共9例(女3例,男6例),5例合并腺瘤出血.继发性空蝶鞍8例,均为女性,其中5例继发于微腺瘤术后,1例继发于腺瘤γ刀治疗后,2例继发于产后大出血.垂体低矮共3例(1例为儿童,2例为成年女性).垂体影像正常1例.结论原发性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的常见病是垂体大腺瘤和继发性空蝶鞍,MRI能为明确病因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16.
作者分析一组34例临床疑为垂体微腺瘤的CT表现和手术所见。20例为高泌乳素血症。18例CT发现局限性低密度区,2例有不均一密度或几为等密度区,2例垂体蒂偏移,10例垂体上缘上突。手术证实18例有肿瘤,16例为微腺瘤,其中12例肿瘤CT定位与手术一致,另4例手术所见肿瘤是在CT检查认为是正常的垂体部位。14例为Cushing's综合征。CT检查,10例有局限性密度异常,其中7例低密度、2例等密度、1例略高密度,4例垂体蒂偏移,6例垂体上缘上突。手术证实11例有肿瘤,其中8例CT表现与手术所见一致,余3例不一致,肿  相似文献   

17.
国内首台全身性γ刀的辐射防护监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γ刀全称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系统。笔者于 1998年初对国内某公司生产的首台全身性γ刀装源前后的辐射水平、机器运行过程中的室内三维空间辐射场剂量分布等进行了监测评价。一、材料和方法1 γ刀治疗机基本情况 :由深圳某公司 1997年生产的OUR I型γ刀治疗机。使用 2 7枚6 0 Co放射源 ,总活度 3 31×10 1 4Bq(出厂时标示值 )。初装时焦点处吸收剂量率大于 3Gy min(水中 ) ,有 3种焦点规格 ,其机械聚焦精度为 0 3mm。主要由 4部分组成 :主机包括射源装置、机架和三维治疗床 ;立体定位系统包括负压定位床及头部定位框架 ;电气控制系统包…  相似文献   

18.
一台国产γ刀装置的剂量学参数检测及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γ刀因其治疗肿瘤精度高,对人体正常组织辐射损伤小而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放射治疗领域.γ刀的剂量偏差、定位精度和半影、半高宽等剂量学参数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笔者将某医院γ刀的剂量学参数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手段。方法:对56例经真丝线段栓塞的AVM进行分析,按S-M分级Ⅰ级10例,Ⅱ级18例,Ⅲ级19例,Ⅳ级9例。单纯行真丝线段栓塞31例,真丝线段栓塞+γ-刀治疗15例,真丝线段栓塞+手术切除10例。所有患者均经1~6年随访。结果:单纯行真丝线段栓塞病灶消失10例,病灶缩小50%以上14例。真丝线段栓塞+γ-刀治疗病灶消失7例,病灶缩小50%以上3例,5例病灶缩小50%以下。真丝线段栓塞+手术切除病灶消失7例。全组无死亡,1例留有不完全性偏瘫、失语。结论:真丝线段栓塞AVM尤其是位于脑重要功能区的AVM仍然是治疗脑AVM有效的主要手段,真丝线段栓塞结合手术切除或γ-刀治疗脑AVM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病理对照对十二指肠肿瘤诊断价值。方法 对79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肿瘤MSCT资料及发病机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中十二指肠腺癌57例,间质瘤7例,恶性淋巴瘤7例,类癌4例,脂肪瘤2例,腺瘤2例。十二指肠腺癌CT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部软组织肿块影,伴肠腔不规则狭窄;间质瘤CT表现多为较大软组织肿块,有明显强化,肿块多腔外生长;恶性淋巴瘤CT表现肿瘤累及肠管范围较长,肠壁增厚明显,呈轻-中度强化,但肠梗阻症状不明显;类癌CT表现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影,强化较明显;脂肪瘤CT表现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影(CT值为负值),强化不明显;腺瘤CT表现等密度的菜花状小肿块影,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边缘有分叶状。结论 MSCT有助于十二指肠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的评估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