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成份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跃煌 《新生儿科杂志》1996,11(4):184-185,F003
输血是现代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成份输血适用于新生儿有关疾病的治疗.本文综述了红细胞制品、白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以及血浆制品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并简述了新生儿输血的副作用及其预防。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用于临床,估计全世界每年有30万新生儿进行输血治疗(1)。而成份输血是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较新的输血技术,近几年在发达国家和我国有条件的地区或医院已愈来愈重视成份输血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成份输血是通过物理方法将血液中有效成份加以分离、提纯,浓缩制成红细胞制品,白细胞制品,血浆制品等不同类型,使全血…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婴儿输血和血制品 CMV感染情况。分析其 70例产妇分娩前CMV- Ig G,Ig M阴性 ,其婴儿因各种疾病需输血及输注其他血制品 ,输注前婴儿血CMV- Ig M均阴性 ,输注后 3— 4个月复查 CMV- Ig M。结果显示 :70例婴儿血 CMV-Ig M阳性有 6例 (白蛋白 +换血 2例 ,白蛋白 +静脉丙种球蛋白 1例 ,白蛋白 +静脉丙种球蛋白 +全血 3例 )总发生率为 8.5 7% ( 6/ 70 ) ,输单一种血制品 2 7例 CMV-Ig M阳性率是 0 ( 0 / 2 7) ,输注多种血源的血液及多种血制品 CMV- Ig M阳性率是13 .95 % ( 6/ 4 3 )。P<0 .0 5。因此 ,1输血和血制品婴儿可以感染 CMV。 2输多个血源的血液或血制品比输单个血源或血制品感染 CMV机会大得多  相似文献   

3.
70例新生儿输血及血制品后的CMV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婴儿佃血和血制品CMV感染情况,分析其70产妇分娩前CMV-IgG,IgM阴性,其婴儿因各种疾病需输血及输注其他血制品,输注前婴儿血CMV-IgM均阴性,输注后3-4个月复查CMV-IgM。结果显示:70例婴儿血CMV-IgM阳性有6例(白蛋白+换血2例,白蛋白+静脉丙种球蛋白1例,白蛋白+静脉丙种球蛋白+全血3例)总发生率为8.57%(6/70),输单一种血制品27例CMV-IgW阳性率是0(0/27),输注多种血源的血液及多种血制品CMV-IgW阳性率是13.95%(6/43)。P<0.05,因此,(1)输血和血制品婴儿可以感染CMV,(2)输多个血源的血液或血制品比输单个血源或血制品感染CMV机会大得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ransfusion associated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TANEC)发生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减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病率。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接受输血治疗的新生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包括围生期因素、患儿基本情况、合并症,根据输血后48 h内NEC发生与否分为TANEC组和非TANEC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和贫血严重程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P<0.05,OR=0.772,95%CI:0.684~0.871)、出生体重(P<0.05,OR=0.236,95%CI:0.079~0.711)是TANEC的保护因素,贫血程度(模型1中P<0.05,OR=3.129,95%CI:1.003~9.756;模型2中P<0.05,OR=3.449,95%CI:1.024~11.609)及新生儿败血症(模型1中P<0.05,OR=6.327,95%CI:1.732~23.720;模型2中P<0.05,OR=8.154,95%CI:2.122~31.336)是TANEC的危险因素。结论导致TANEC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输血时,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高,发生NEC的风险越小;而合并新生儿败血症、贫血程度越重,发生TANEC的风险越高。临床上需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新生儿贫血,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及贫血的程度制定合理的临床策略,尽量避免输血以减少TANEC的发病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335例患儿成分输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成分输血的适应症、临床意义及副作用。方法 取96年开展成分输血后的335例已行成分输血治疗的患儿为治疗组及96年前同种疾病 拴血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红细胞输注效果等于同等全血输注效果,但大大减少副作用,血小板、血浆输注浆效果明显优于全血输注。结论 成分输血提高疗效,减少输血反应,而且节省血源,减轻社会、个人的经济负担 。  相似文献   

6.
输血是危重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约15%的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血液制品治疗。但输血存在风险,包括急性输血反应和延迟输血反应。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包括畏寒寒战、发热、皮疹、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烦躁不安等,其中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如急性溶血、过敏性休克等约占1%。输血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是否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和体征。建立全国性的血液预警系统,可使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成分输血的适应症、临床意义及副作用。方法取96年开展成分输血后的335例已行成分输血治疗的患儿为治疗组及96年前同种疾病的全血治疗为对照组。结果红细胞输注效果等于同等量全血输注效果,但大大减少副作用。血小板、血浆输注效果明显优于全血输注。结论成分输血显著提高疗效,减少输血反应,而且节省血源,减轻社会、个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输血并发症。主要发病机制可能为供者T淋巴细胞在受者体内增殖并攻击自身组织器官从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包括全血细胞减少及多器官(如皮肤、肝脏、胃肠道等)功能损害。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主要预防手段为对特定人群输注γ射线照射血制品,另外病毒灭活技术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主要对TA-GVHD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9.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输血并发症。主要发病机制可能为供者T淋巴细胞在受者体内增殖并攻击自身组织器官从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包括全血细胞减少及多器官(如皮肤、肝脏、胃肠道等)功能损害。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主要预防手段为对特定人群输注γ射线照射血制品,另外病毒灭活技术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主要对TA-GVHD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输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输血是临床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也是抢救和治疗新生儿和某些疾病的一种特殊、基本手段。及时、合理的血液输入可延长或挽救一些垂危生命,亦可使一些急慢性失血或出血性疾病得到缓解甚至痊愈。但是,血和其他药物一样,适当、合理应用效果良好;若使用不当可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故必须对输血和血液制品有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输血后一定要严密观察和监护。近年来随着输血医学应用研究的发展,除全血输注外,成分输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广,并渐取代全血输注。另外,通过采取对血液及血液制品辐照、使用白…  相似文献   

11.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急性胃肠道疾病.最近的研究报告20% ~ 35%患儿在输注血细胞后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称为输血相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不清,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新生儿肠组织氧合水平,最终导致肠坏死.该文根据当前研究及理论观点,对输血相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尚缺乏指导危重患儿血液输注的相关策略。该文从输血指征、输血风险、输血管理等方面探讨适合危重患儿的输血策略,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合理输血的认识和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尚缺乏指导危重患儿血液输注的相关策略。该文从输血指征、输血风险、输血管理等方面探讨适合危重患儿的输血策略,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合理输血的认识和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谨防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世界性分布的人类肝炎的主要病原。我国1992年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2961个家庭采血67185份,测得血清抗HCV阳性率为32%。可见丙型肝炎在我国各地已普遍发生[1]。HCV主要由输血(包括血浆等血制品)传播。我...  相似文献   

15.
梁辉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5):317-320
新一代成分输血一、非替补性输血目前临床上各种血液成分制剂的应用主要是对缺少的血液成分进行补充 ,仅仅是一种替补性疗法。近年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血液成分制剂也可用于疾病的治疗 ,即非替补性输血 ,如 :①输红细胞能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的恢复迅速加快 ,能使因腺苷脱氨酶或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而致的白细胞免疫功能缺损得到纠正 ;②输血能改善和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 ;③静脉内输注免疫球蛋白对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有效 ,能使血小板计数迅速升高 ,出血症状得到很好控制 ,甚至获得持久缓解 ;④大剂…  相似文献   

16.
输血医学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输血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对各种血液成分的生理生化作用、输血副反应的深入了解,以及血型学、血液免疫学等其它相关学科的进步,输血医学已发展成为独立的专业和学科。根  相似文献   

17.
成分输血(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辉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5):314-317
概述输血是临床医疗、急诊抢救的重要治疗措施。传统的输血无论是严重贫血还是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一律给予输全血 ,由此常常带来不良反应 ,甚至发生危险。现代输血的概念已不仅仅指输全血 ,更多的是指输注各种血液成分 ,即成分输血。所谓成分输血就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加以分离提纯 ,分别精制成高纯度和高浓度的血液成分制剂 ,然后再根据临床需要输给病人。成分输血有两种概念 :一、狭义成分输血指输入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分离制备的各种血液成分。(一 )红细胞制剂 :浓缩红细胞、少浆血、代浆血 (红细胞悬液 )…  相似文献   

18.
小儿血液病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以便指导临床合理输血。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1年12月小儿血液病经输血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成分输血率、输血适当性及输血效果、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小儿血液病成分输血率为95.31%;输血适当性为85.78%。全血输注有效率为67.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5%;红细胞输注总有效率为89.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8%;血小板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72.41%,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率为3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粒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25.00%,不良反应发生率达100.00%;血浆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37.50%,治疗血友病有效率为79.6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结论:成分输血(除外粒细胞输注)的输注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并能节约血源。严格掌握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可更好的提高成分输血效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 ,以便指导临床合理输血。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7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小儿血液病经输血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成分输血率、输血适当性及输血效果、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 5年来小儿血液病成分输血率为 95 31 % ;输血适当性为 85 78%。全血输注有效率为 6 7 86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 6 5% ;红细胞输注总有效率为 89 86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0 98% ;血小板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 72 4 1 % ,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率为 36 0 0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 85% ;粒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2 5 0 0 % ,不良反应发生率达 1 0 0 0 0 % ;血浆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 37 50 % ,治疗血友病有效率为 79 6 6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 6 0 %。结论 :成分输血 (除外粒细胞输注 )的输注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 ,并能节约血源。严格掌握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 ,可更好的提高成分输血效果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用于临床,尤其近10年来新生儿输血治疗已逐渐普遍使用,估计全世界每年有30万新生儿进行输血治疗(1)。近年在发达国家和我国有条件的地区和医院尤其重视成份输血在新生儿某些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同时,输血的有害因素不容勿视,应防止其副作用。本文就输血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综述于下。一、新鲜全血输注严格地讲,全血不是血液成份,而主要是一种血液原料。新鲜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指采血的24小时内为新鲜血。新生儿输血最好使用这种血或贮存时间少于7天的血。因输贮存时间过长的血易发生高钾血症;并且贮存血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