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通络清解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型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60例、中药组60例,疗程4周,观察治疗4周前后患者中医证候、EPSRt、NIH-CP-SI评分等指标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中药组中医症状积分、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清解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型可明显减少前列腺炎性刺激、明显改善前列腺腺体通畅、缓解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李晓阳  ;高旋慰 《陕西中医》2014,(9):1205-1207
目的:观察分型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型的Ⅱ型(包括ⅢA型、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各84例。治疗组湿热瘀阻型给予化浊通瘀汤加减联合中药直肠滴入,对照组湿热瘀阻型(Ⅱ、ⅢA型)均给予左氧氟沙星胶囊;(ⅢB型)给予盐酸特拉唑嗪胶囊,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疗效、NIH-CPSI评分、前列腺液白细胞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NIH-CPSI评分、前列腺液白细胞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通瘀汤配合直肠滴入治疗湿热瘀阻型前列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并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58例采用普适泰片口服+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口服+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中药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汤药口服并灌肠、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30天,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和前列腺按摩液白细胞(EPS-WBC)计数变化。结果:中药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西药组(χ2=7.5585,4.7728,P<0.01和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的NIH-CPSI评分及EPS-WBC计数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t=3.2375,17.099及5.9229,15.840,P均<0.01);中药组NIH-CPSI评分和EPS-WBC计数均显著低于西药组(t=11.394,8.5961,P均<0.01);中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西药组(χ2=5.9010,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并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具有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排尿、提高生活质量,比西药疗效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常见中医证型与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相关性,为中医诊断、辨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提供参考标准。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200例先按美国国立卫生院(NIH)标准分为Ⅱ型前列腺炎、Ⅲa型前列腺炎、Ⅲb型前列腺炎,再按中医证型分为湿热蕴结-A组、瘀血阻络-B组;另选50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50例受试者前列腺按摩液中IL-8、TNF-α、IFN-γ含量,并分组比较其结果。结果:1、前列腺按摩液中IL-8测试值:在Ⅱ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明显高于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及对照组(P<0.05);Ⅲa组明显高于Ⅲb组及对照组(P<0.05);Ⅲb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前列腺按摩液中TNF-α、IFN-γ测试值:在Ⅱ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明显高于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及对照组(P<0.05);Ⅲa组明显高于Ⅲb组及对照组(P<0.05);Ⅲb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前列腺按摩液中IL-8测试值:在湿热蕴结型患者明显高于瘀血阻络型组及对照组(P<0.05);瘀血阻络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前列腺按摩液中TNF-α、IFN-γ测试值:湿热蕴结型组明显高于瘀血阻络型组及对照组(P<0.05);湿热蕴结型组明显高于瘀血阻络型组及对照组(P<0.05);瘀血阻络型患者的TNF-α、IFN-γ测试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中IL-8、TNF-α、IFN-γ检测值均明显增高,提示其参与了前列腺炎症反应。检测显示3种细胞因子含量除IL-8含量在Ⅲb组及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外,在Ⅱ型慢性前列腺炎、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对照组中,由高到低依次递减。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医分型中,除IL-8含量在瘀血阻络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在湿热蕴结型、瘀血阻络型、健康对照组中,表现同样趋势,这为临床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及分型提供了系统依据,同时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分型提供了具体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不育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不育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所有病例均为慢性前列腺炎肾虚湿热瘀阻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机两组。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41例)西医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中药补肾活血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精液、前列腺液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除清液量和精子密度两项外,各项精液、前列腺液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地改善慢性有列腺炎不育症患者的精液质量,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通瘀化浊汤加减联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湿热瘀阻型的Ⅱ~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湿热瘀阻型Ⅱ~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Ⅱ、ⅢA)型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胶囊进行治疗,ⅢB型患者接受盐酸特拉唑嗪胶囊治疗;观察组接受通瘀化浊汤加减联合中药直肠滴入的方法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前列腺液白细胞变化等。结果治疗前2组NIH-CP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NIH-CPSI评分均明显下降(P <0.001),治疗后观察组NIH-CP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P <0.001)。治疗前2组前列腺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前列腺液白细胞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治疗后观察组前列腺液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1)。结论通瘀化浊汤加减联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能促进病灶周围血液循环及炎症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湿热瘀滞证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龙胆泻肝汤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和湿热瘀滞证证候评分、临床疗效以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IH-CPSI评分、湿热瘀滞证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CPSI评分、湿热瘀滞证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湿热瘀滞证ⅢA型前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肾虚瘀阻证与湿热瘀阻证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特征的差异。方法制定“强直性脊柱炎证候信息采集量表”,从全国7个中心纳入肾虚瘀阻证与湿热瘀阻证AS患者。观察肾虚瘀阻证与湿热瘀阻证患者AS疾病活动度评分-C反应蛋白(ASDAS-CRP)、AS疾病活动度评分-血沉(ASDAS-ESR)、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患者整体评估(PGA)评分、单一症状(腰背痛、外周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时间、晨僵程度、触痛/压痛和疲乏)评分,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按照ASDAS-CRP评估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情况。结果 纳入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瘀阻证患者684例,湿热瘀阻证患者558例。两组患者PGA评分以及CRP、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症状评分中,腰背痛、外周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时间及触痛/压痛评分,湿热瘀阻证均高于肾虚瘀阻证(P<0.05或P<0.01)。湿热瘀阻证患者ASDAS-CRP、ASDAS-ESR及BASDAI评分均高于肾虚瘀阻证患者(P<0.01)。肾虚瘀阻证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肾通络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肾虚络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Ⅲ型前列腺炎肾虚络阻型患者随机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ⅢA型口服乳酸左氧氟沙星片,ⅢB型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口服益肾通络方,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及白细胞(WBC)、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0.36%)高于对照组(60.71%,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IH-CPSI疼痛、排尿、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总分及WBC降低,卵磷脂小体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NIH-CPSI 疼痛、排尿、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总分降低,卵磷脂小体增加(P<0.05)。结论益肾通络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肾虚络阻型患者疗效确切,联合基础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肾衰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衰方对脾肾虚衰、湿浊瘀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作用。方法:125例中医辨证为脾肾虚衰、湿浊瘀阻型CR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5例以自拟肾衰方加西药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西药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肾功能、血色素、蛋白尿、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33%,明显优于对照组44.00%(P〈0.01);治疗组在改善肾功能、降低蛋白尿、升高血色素、改善血脂代谢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肾衰方能有效治疗脾肾虚衰、湿浊瘀阻型CRF。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性与中药药性物组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培勋  龙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69-177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对中药药性理论加以现代诠释,让全人类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是当务之急。作者首次提出中药药性物组学的新概念,认为中药药性物组学是研究中药药性物质组组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并对中药药性物组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互关系等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的科学研究,最终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伯礼  张俊华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331-3334
中医药现代化战略实施20年来,有力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科研平台、科研成果、产业规模、临床研究、国际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医药现代化成果的取得,大大提高了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拓宽了服务范围,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基础,在服务医改、惠及民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概述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同时展望了今后20年中医药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任务,以期进一步推进中药现代化研究不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医胃癌病机与治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在抑制胃癌,防治转移复发,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寿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胃癌的病因病机、辩证以及胃癌中医治法的基础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药分子印迹技术对中医药理论的特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根据分子印迹技术与实验研究现状探讨中药分子印迹现象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影响.方法:结合分子印迹理论基本原理,分析中药分子产生印迹现象的物质基础,结合中医药学科基础理论与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寻找更直接的中药作用物质基础.结果:与单成分结构相比,中药及复方成分可以相互络合、复合、螯合、包合、中和、自组装、化学反应形成超分子化合物,中药的物质基础是包括了单成分群在内的超分子体的混合物,超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印迹现象,因此在进行中药药性、质量控制、炮制、药物制剂制备、药理学研究时,应特别重视中药超分子之间的印迹作用,中药复方配伍能显著性地改变这一作用形式.结论:中药的物质基础是基于单分子群的超分子混合物,超分子与分子群之间按印迹规律形成作用,这是中药复方区别于单分子药物又一显著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药走进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目前国内对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本文从中药发展现状、中药药理特点、制约中药发展的因素、保持中药活力的条件,以及对策和建议5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肥胖是由于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导致脂肪异常堆积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与遗传、免疫、情绪、环境、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肥胖增加了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骨关节炎和慢性肾病的风险,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市场上的减肥药有两大类,胰脂肪酶抑制剂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食欲抑制剂,治疗措施虽有效,但是存在许多不良反应,不能确定其安全性。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疗效在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中得到广泛验证,以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为线索,阐述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理论基础,从脂肪组织形成和代谢的关键因子角度,总结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作用靶点,提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瘦素(Leptin)、解偶联蛋白1(UCP1)为其共性作用靶点,旨在为今后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实验设计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科学内涵的医学科学,文化是其根本来源和学科灵魂,只谈技术不讲文化的中医学将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医院校应加强中医文化教育,首先,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中医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储备专业知识、提升中医思维;其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也是加强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对于促进中医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医院校应当考虑并高度重视在中医学教育中纳入中医文化教育。而关于中医文化教育的结构体系,则可以围绕培养兴趣、积累知识、提升思维、增强医德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8.
杨明  张定堃  钟凌云  王芳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3):2223-2226
该文从文化理念、哲学思想的角度,探讨了传统中药炮制的文化起源、思维模式、道法术,追溯了中药炮制的形成与演绎、凝练与提升及其核心价值等文化历史,总结了中药炮制以整体、客观、动态、平衡、适度等哲学思想为指导的基本原则,以期弘扬中药炮制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哲学智慧,促进传统炮制的继承与发展,保障中医临床治疗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对中药药剂学研究生培养缺乏中医药特色,淡漠中医药思维的培养,不注重传统中药学精华的传承等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以经典名方为抓手,教学内容系统化;鼓励引导创新创业,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有效利用中医药学中的思政元素,润物于无声;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的思路和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中药药剂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聂青  刘妍  陈晶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340-344
中药基本药物是我国基本药物目录的特色所在,应充分发挥中药基本药物的独特优势,发挥其"保基本"的重要作用。中药基本药物具有特殊性,同时也具有药品的两重性,不良反应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控制某些条件来尽量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在基本药物制度框架下,针对中药基本药物遴选,中药基本药物自身及其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等分析有可能增加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提出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对策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中药基本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对普通中药也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