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由于复制错误(RER)引起的微卫星(MS)长度的改变,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多种肿瘤如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相关。卵巢癌中错配修复(MMR)基因表达缺陷有助于形成微卫星不稳定性,50%以上高频率MSI(MSI-H)的发生可能由于MMR功能缺陷,尤其是hMLH1启动子过度甲基化。患两种恶性肿瘤的患者其MSI-H的发生更普遍。MSI-H与分化低和临床分期高呈显著相关。表现为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患者有预后不良的趋势。综述微卫星不稳定性与MMR基因表达缺陷、卵巢癌的不同病理类型、顺铂耐药及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探错配修复(MMR)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EOC)中的表达情况,MMR蛋白异常与EOC的临床特征及微卫星不稳定(MSI)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EOC患者的存档石蜡样本共73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MM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MSI实验检测癌组织丰富的样本和对应的远癌正常组织样本的MSI表型。结果:73例中有10例(13.7%)EOC肿瘤有MMR异常,包括肿瘤MMR完全缺失6例(8.2%)和肿瘤MMR低表达5例(5.5%)。MMR蛋白异常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肿瘤分化等因素无关。60%的MMR异常组术前CA125小于140 U/ml,65.1%的MMR正常组术前CA125值大于140 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R异常组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于MMR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中有15例满足MSI实验测试要求进行了测试,5例(100%)MMR异常患者均表现为MSI,其中4例MMR完全缺失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1例MMR低表达表现为低度微卫星不稳定(MSI-L);10例(100%)MMR正常病例均表现为微卫星稳定(MSS)。结论:在EOC中MMR异常与MSI表型可能有关;MMR异常患者的术前CA125水平可能低于MMR正常患者,预后可能比MMR正常患者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与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妇科收治的、经过手术治疗且术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MSI状态的2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了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术后病理类型检测,对MMR蛋白表达与MSI状态、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类型中,腺癌占39.9%,腺鳞癌占19.9%,浆液性癌占14.9%,黏液性癌占10.1%,透明细胞癌占8.4%,癌肉瘤占6.8%;MMR蛋白缺失的患者中,68例呈MSI阳性;复发情况中,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分别为9.8%和6.4%;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未缺失患者中的CD4+及CD8+T淋巴细胞水平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中,MMR蛋白表达的缺失与MSI状态、CD4+及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应用不同方法筛查林奇综合征(LS),经二代基因测序(NGS)验证比较不同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探讨EC相关LS(EC-LS)的合理筛查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22年3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经病理确诊的82例EC患者,应用AmsterdamⅡ标准和修订Bethesda标准进行EC-LS临床筛查,对肿瘤组织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错配修复(MMR)蛋白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检测(MSI)和MMR基因NGS,以NGS为金标准,比较不同筛查方法和联合筛查的准确性。结果:82例EC患者中,经NGS检测确诊EC-LS 5例,发生率6.1%。AmsterdamⅡ标准及修订Bethesda标准筛查的敏感度均为40.0%,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6.1%;IHC法筛查发现21例患者MMR蛋白表达缺失,其中4例确诊为EC-LS,1例漏诊,敏感度80.0%,特异度77.9%;MSI法筛查发现11例患者存在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其中2例确诊为LS,3例漏诊,敏感度40.0%,特异度88.3%;IHC和MSI联合筛查可将全部5例LS检出,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的错配修复(MMR)蛋白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检测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中的一致性及差异原因。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诊断的21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 对其MMR蛋白的免疫组化(MMR-IHC)检测结果进行复核, 通过二代测序(NGS)技术进行MSI状态(MSI-NGS)及多基因体细胞突变、胚系MMR基因突变检测, 计算肿瘤突变负荷(TMB)值。对MMR-IHC检测与MSI-NGS检测结果不相符的患者进一步进行MSI-PCR检测和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 并结合TMB值综合评估MMR、MSI状态, 明确分子分型。结果 (1)21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 POLE突变(POLEmut)型22例, 错配修复缺陷(MMR-d)型55例, p53异常(p53abn)型29例, 无特殊分子改变(NSMP)型108例。其中, MMR-d型患者的中位确诊年龄为54岁、侵袭性病理亚型(包括子宫内膜样癌G3和非子宫内膜样癌)的比例为40.0%(22/55), 均高于NSMP型[分别为50岁、12.0%(13/108)], 两者分别比较, 差异均...  相似文献   

6.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能够修复DNA复制后的错配,防止非同源染色体重组,降低自发突变率,从而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起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MMR基因缺陷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耐受密切相关.在卵巢癌中,MMR基因常有异常表达或缺陷,故深入研究MMR基因,有利于探究卵巢癌的发生机制,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肿瘤综合征,是由DNA错配修复(MMR)基因中的一个胚系突变使细胞具有高微卫星不稳定表型(MSI-H)的超突变或缺乏MMR蛋白表达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突变携带者具有罹患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一系列恶性肿瘤的高风险。虽然LS中最常见的是结直肠癌,但约有60%的LS首发癌为妇科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且其被诊断年龄较早、组织病理学大多为子宫内膜样或非浆液性类型、总体存活率良好。因此及时发现LS相关卵巢癌(LSAOC)这一亚类,对于预防LS患者其他肿瘤的发生,提高LS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LS的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等方面不断有新的探索,现就LSAOC的早期诊断、组织病理学、筛查及降低风险方案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样内膜癌(EEC)中PTEN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最常见的基因异常.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是单克隆病变,与浸润性EEC具有共同的基因谱系.18%~55%的内膜癌前病变和26%~80%的EEC及暴露于雌激素中的组织学正常的内膜中均可检测到PTEN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PTEN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和启动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在高雌激素环境中,PTEN功能失活使内膜细胞更易于向肿瘤转化.MSI和PTEN之间存在相关性.某些EEC的DNA复制错误引起的MSI可能使PTEN更易于发生突变.PTEN的突变和MSI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预后作用还存在争议,需进一步阐明EEC不同的发病机制和其自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妇科之首.化疗是目前治疗卵巢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耐药是影响晚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卵巢癌化疗耐药是多基因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近年来卵巢癌化疗耐药相关基因成为监测预后的指标.主要从细胞内有效药物浓度的降低(MDR基因,MRP,LRP,GST),药物作用的靶点异常(微管蛋白基因),DNA损伤修复功能异常(MMR,BRCA1基因)及细胞凋亡异常(p53、bcl-2基因、caspase,survivin 基因)这四个方面对卵巢癌化疗耐药相关基因及其与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患有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的妇女终生患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风险大幅增加.而子宫内膜癌或卵巢癌可以是LS患者的首发恶性肿瘤,也可以是第二原发恶性肿瘤.LS相关子宫内膜癌主要类型是子宫内膜样腺癌.近年来,有关LS相关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筛查研究较少,主要是通过门诊子宫内膜活检、微卫星高不稳定性(mi...  相似文献   

11.
Lynch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于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的胚系突变导致家系成员具有肿瘤易感性,相关肿瘤包括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等。女性Lynch综合征患者终身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高达30%~60%。目前广泛接受的是以IHC或MSI检测为中心进行普查,结合基因检测得到确诊。排除MLHI甲基化后,IHC和基因检测常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这部分患者为Lynch样综合征,主要来源于体细胞MMR突变。Lynch综合征患者除预防性手术外,还可通过阿司匹林、口服避孕药等药物进行预防。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MSI-H实体肿瘤中被批准使用,但其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效果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微卫星状态与p5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实验124例,其中微卫星不稳定(MSI)45例,微卫星稳定(MSS)79例;p53阳性49例,p53阴性75例。分析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卫星状态、p5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MSI组的淋巴转移率明显高于MSS组(P=0.009);p53阳性组FIGO分期高、分化程度差、淋巴结转移率高,与p53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MSI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5,P0.001)。结论:Ⅰ型内膜癌中MSI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53表达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MSI与p53表达可能在Ⅰ型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在DNA MMR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完整性对确保DNA复制的精确度和高保真度具有重要意义.MMR基因缺陷导致基因遗传不稳定,增加自发突变,造成广泛的肿瘤易感性,并促进肿瘤的形成.MMR基因缺陷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肿瘤耐药及其不良预后有关系.综述MMR基因及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样内膜癌(EEC)中PTEN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最常见的基因异常。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是单克隆病变,与浸润性EEC具有共同的基因谱系。18%-55%的内膜癌前病变和26%~80%的EEC及暴露于雌激素中的组织学正常的内膜中均可检测到PTEN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PTEN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和启动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在高雌激素环境中,PTEN功能失活使内膜细胞更易于向肿瘤转化。MSI和PTEN之间存在相关性。某些EEC的DNA复制错误引起的MSI可能使PTEN更易于发生突变。PTEN的突变和MSI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预后作用还存在争议,需进一步阐明EEC不同的发病机制和其自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DNA错配修复系统与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能够修复DNA复制后的错配,防止非同源染色体重组.降低自发突变率,从而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起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MMR基因缺陷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耐受密切相关。在卵巢癌中,MMR基因常有异常表达或缺陷,故深入研究MMR基因,有利于探究卵巢癌的发生机制.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HPV16、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 stability,MSI)和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表达,探讨三者在宫颈病变进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宫颈病变组织分为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CIN1、CIN2~CIN3、宫颈癌4组。用PCR方法检测HPV16感染状况,用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MSI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来检测宫颈组织中的hMLH1和hMSH2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CIN120例中25.0%(5/20)检测到HPV16,CIN2~CIN331中54.8%(17/31)检测到HPV16,二者比较χ2=4.413,P=0.034;宫颈癌中各期HPV16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选取的三个微卫星位点D3S2832E、RH91127和SHGC-56838均在宫颈炎中未检测到MSI,在CIN和宫颈癌中均检测到MSI的存在。但总体的表达率较低,最高只有46.7%。错配修复基因的低表达检测结果和MSI的检测结果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前者的总体表达率较高,最高的低表达率为80%;宫颈病变中MSI与错配修复基因(本文即hMLH1、hMSH2)蛋白低表达及HPV16为正相关。结论HPV16的感染导致错配修复基因的低表达,进一步引起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HPV16、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基因有望作为宫颈癌高危人群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IK3CA基因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拷贝数变异(CNV)情况,探讨PIK3CA参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及其预后。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浆液性卵巢癌数据(591例患者/603例样本)及其临床资料,包括CNV、m 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数据。分析PIK3CA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基因表达和预后的相关及其共表达蛋白。对PIK3CA和其相关共表达蛋白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PIK3CA基因在27.7%的卵巢癌患者中发生拷贝数扩增,且与其m 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预后显著较好(OS:P=0.0469;PFS:P=0.0241)。PIK3CA基因拷贝数扩增和表达升高富集了胰岛素信号通路、Erb B通路、m TOR信号通路等基因集。结论:PIK3CA基因拷贝数扩增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中是一种预后较好因素,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Lynch综合征是一种已被公认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是引起遗传性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病因,也是目前唯一已知的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病因,Lynch综合征相关肿瘤还包括卵巢癌、胃癌、尿路上皮癌和小肠癌等。虽然已明确Lynch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错配修复缺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但是近年来其诊断和分子发病机制方面不断有新的进展,提示不同的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对应着不同的Lynch综合征相关肿瘤及不同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监测产生着新的影响,治疗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和改进,如利用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免疫效应治疗Lynch综合征相关肿瘤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介绍Lynch综合征的遗传学特征、筛查诊断、其相关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重点阐述该综合征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SAC)和粘液性囊腺癌(MAC)是散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两种常见组织学类型。DNA错配修复缺陷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来自同一个体的肿瘤DNA与正常DNA比较显示:DNA错配修复缺陷能导致简单重复序列(微卫星长度)的改变,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20.
Lynch综合征是一种已被公认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是引起遗传性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病因,也是目前唯一已知的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病因,Lynch综合征相关肿瘤还包括卵巢癌、胃癌、尿路上皮癌和小肠癌等。虽然已明确Lynch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错配修复缺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但是近年来其诊断和分子发病机制方面不断有新的进展,提示不同的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对应着不同的Lynch综合征相关肿瘤及不同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监测产生着新的影响,治疗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和改进,如利用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免疫效应治疗Lynch综合征相关肿瘤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介绍Lynch综合征的遗传学特征、筛查诊断、其相关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重点阐述该综合征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