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贺华香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641-3642
目的:了解肿瘤重症监护病房(ICU)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干预策略,为防治ICU综合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ICU综合征患者63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肿瘤ICU非综合征患者42例为对照组,分析ICU综合征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结果观察组年龄(61.58±3.17)岁,高于对照组的(53.74±2.65)岁(t=6.28,P<0.05);观察组乐观/消极分别为25.40%(16/63)/74.60%(47/42),对照组为69.05%(29/42)/30.95%(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5.73,均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得分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1.66±2.38)分和58.73%(37/63),均低于对照组的(84.28±3.42)分和92.86%(39/42)(t=4.83,χ^2=5.90,均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为(20.12±1.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34±1.15)分(t=5.74,P<0.05)。≥60岁者发生率为80.95%(51/63),高于<60岁人群(χ^2=4.88, P<0.05);无意识障碍和伴有其他疾病者发生率分别为73.02%(46/63)和71.43%(45/63),均高于有意识障碍和伴有其他疾病者的26.98%(17/63)(χ^2=6.12、4.93,P<0.05);机械通气时间≥7 d和住ICU时间≥5 d者发生率分别为68.25%(43/63)和74.60%(47/63),均高于机械通气时间<7 d和住ICU时间<5 d患者的31.75%(20/63)和25.40%(16/63)(χ^2=5.66、7.01,P<0.05);月平均经济收入收入≥3000元患者发生率为30.16%(19/63),低于<3000元患者的69.84%(44/63)(χ^2=5.42,P<0.05)。结论 ICU综合征发病率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伴有其他疾病、经济收入、住ICU时间史、伴有其他疾病、心理状态和服务质量等相关因素有关,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8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同一时期出现的健康儿和感染儿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感染因素进行总结比较。结果 1感染情况:287例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36例,男女新生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新生儿体重<1.0 kg的感染率为18.4%,体重1.0~1.5 kg感染率为15.7%,体重>2.5 kg感染率为7.1%,说明体重与感染率存在相关性(P<0.05);3新生儿的胎龄和住院时间与感染率存在相关性(P<0.05);4革兰阳性菌的感染率为55.56%(20/36),革兰阴性菌的感染感染为44.44%(16/36)。5危险因素:出生时的体质指数、肠外营养、胎龄、胎膜早破以及机械通气是感染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日常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着重注意对革兰阴性菌的预防,此外严格注意卫生的清洁工作,尤其是手部、机械通气指征、插管的无菌状态。对于疾病较为严重的患儿,应尽力缩短通气时间和通气频率,加强早期的营养和后期的调理对预防感染的发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策进行探究,进而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到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并被确诊了的深部真茵感染新生儿2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这22例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主要部位是在肺部,而最常见的感染菌种为白色念珠菌。而造成ICU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长期侵入性的操作、广谱抗生素以及静脉营养的长期使用。结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作者认为应该尽量减少长期侵入性的操作、广谱抗生素以及静脉营养的长期使用,同时做好真菌感染预防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获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74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4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6例,感染率为24.09%,感染原因与接受侵入性操作治疗,年龄较大,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等因素有关。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患者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的护理干预,限制侵入性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S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SICU治疗的应用机械通气>48 h的非心脏手术患者117例,分为VAP组(21例)和非VAP组(91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VAP组和非VAP组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保留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时间、确诊VAP前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存在非感染性肺疾患、肺外感染灶、使用2 d以上留置胃管、胃肠内营养、激素使用比例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状况Ⅱ评分:20±8比13±4,保留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时间:17(12,29)d比3(2,5)d,使用抗生素的种类:≥3种69.2%(18/26)比9.9%(9/91),<3种30.8%(8/26)比90.1%(82/91),存在非感染性肺疾患:30.8%(8/26)比10.0%(10/91),肺外感染灶:76.9%(20/26)比29.7%(27/91),使用2 d以上留置胃管:96.2%(25/26)比54.9%(50/91),胃肠内营养:61.5%(16/26)比13.2%(12/91),激素使用比例:73.1%(19/26)比14.3%(13/91)](P<0.05或P<0.01)。 VAP组患者休克、肾衰竭、心力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高于非VAP组患者, S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4%(17/26)比17.6%(16/91),50.0%(13/26)比7.7%(7/91),26.9%(7/26)比8.8%(8/91),73.1%(19/26)比6.6%(6/91),23(18,38) d比5(4,8)d,50(34,63)d比28(20,38)d,53.8%(14/26)比2.2%(2/91)](P <0.05或P<0.01)。保留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时间、确诊VAP前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及使用超过2 d的激素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485,95%置信区间(CI):1.157  相似文献   

6.
目的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在我院医院感染综合监测的统计中,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处于医院感染高发的科室,研究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了解ICU病房患者医院内感染情况及感染的构成,同时,探索医院感染监测的新模式,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达到降低其感染率的目的。方法采取目标监测的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09年1月ICU病房的患者进行导尿管相关性感染、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监测。结果 (1)对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采用目标监测优于全面综合性监测。(2)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宿主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尤其是侵入性操作有关。结论 (1)应适当开展医院感染高危患者的目标监测。(2)ICU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发生医院内感染相对较多,应引起医务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监护治疗的新生儿1165例,男598例,女567例,入住时间>2 d,按照2001年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感染判断,分别对新生儿的姓名、性别、胎龄、日龄、出生方式、出生时体质量、诊断、生命体征、抗生素应用、病况、胃肠外营养等资料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越低、胎龄越短、住院时间越长、侵入性操作时间越长,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加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研究力度,针对感染原因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能够减少新生儿住院时间,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发生率、病死率以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显性误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住院的3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显性误吸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312例患者中,发生显性误吸61例,占19.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15分)、使用肌松剂、机械通气持续时间(≥7 d)、胃残余量(≥200 ml)、误吸史、呕吐是ICU患者发生显性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患者发生显性误吸的危险因素较多,需加强误吸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积极预防误吸的发生,以期降低误吸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机械通气过程中VAP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在PICU住院治疗且行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的419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VAP将其分为VAP组与非VAP组,对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19例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的患儿中,46例发生VAP,VAP的发病率为15.04%;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基础疾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PICU住院时间、APACHE评分、留置胃管及是否使用激素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OR=1.356,P<0.05)、机械通气时间(OR=2.135,P<0.01)、插管次数(OR=1.892,P<0.05)、PICU住院时间(OR=1.683,P<0.05)、APACHE评分(OR=2.642,P<0.05)、留置胃管(OR=1.869,P<0.01)为PICU患儿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ICU患儿VAP的发生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有效的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ICU中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加强围产保健,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本科于1998年1月~2004年12月在NICU中死亡的新生儿病因及其相关因素,并予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顺序为:窒息及其并发症,早产儿或/和低体重儿,感染性疾病及其它原因。其中男性及农村新生儿死亡率较高。结论加强围产保健,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围产保健,预防窒息、早产,加强高危儿的护理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袁鹏  毕齐 《中国医药》2010,5(8):708-709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提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538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结果538例患者中,274例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率50.92%。共检出病原菌4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6株,革兰阳性菌99株,真菌37株。274例患者中以脑梗死148例(54.01%),脑出血115例(41.97%)为最主要。患者意识状态、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年龄等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感染出现较多的科室。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以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于在临清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98例危重症患者,根据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期间是否发生ICUAW而分为ICUAW组和非ICUAW组,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ICU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就诊的90例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分析ICU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探讨护理防治措施.结果 90例患者共发生ICU综合征36例,发生率40.00%,ICU综合征好发于高龄、入院时间长、有既往病史、患者文化程度偏低及自费医疗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组ICU环境压力源量表(ICUESS)、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 I)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ICU综合征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入院时间、既往病史、文化程度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护理当以心理护理为重点,改善医疗环境,同时做好基础和专科常规护理,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移小峰  高建瓴  詹英  嵇富海  陈军 《中国医药》2012,7(12):1600-1602
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SICU)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MDR.AB感染34例,并随机选择同时期普通鲍曼不动杆菌感染52例作为对照,应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和x。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前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标准11(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升高,机械通气,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抗生素,以及抗生素使用〉7d与MDR—AB感染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OR=6.411,95%CI1.984-0.716)及APACHEⅡ评分(DR=1.247。95%CI1.025-1.517)、SOFA评分((OR=1.622,95%CIL.182—2.226)的升高是发生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依据APACHEⅡ和SOFA评分来预判MDR—AB感染的可能性,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以控制MDR—AB引起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便秘发生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3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行ICU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超过14 d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发生便秘分为便秘组44例和非便秘组56例。收集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可疑危险因素,分析ICU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便秘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应用抗生素、应用镇静剂、口服钾剂、鼻饲液种类、鼻饲每天喂养量、鼻饲喂养速度在便秘组和非便秘组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年龄(OR=2.332,P=0.000)、应用镇静剂(OR=2.544,P=0.002)、鼻饲液种类(OR=5.164,P=0.000)、鼻饲每天喂养量(OR=2.614,P=0.004)、鼻饲喂养速度(OR=1.645,P=0.002)为影响ICU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便秘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ICU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便秘发生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针对性实施预防干预对降低便秘发生风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常见菌种及耐药性,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真菌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ICU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和真菌敏感试验。结果 824例患者中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108例,感染发病率为13.11%;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为常见,占53.04%,其次为泌尿道(31.3%)、血液(6.08%)、肠道(4.36%)等;在所分离的115株真菌中,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6.09%)、光滑假丝酵母菌(23.48%)、无名假丝酵母菌(11.3%)及热带假丝酵母菌(10.43%);所有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部分耐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激素应用等是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NICU收治的新生儿共816例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16例新生儿中,发生感染42例,感染率为5.15%。42例发生感染的新生儿,其中31例发生1个部位感染,11例发生2个部位感染。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其次为胃肠道、皮肤、口腔及其他部位。比较不同体重新生儿感染的情况,发现体重越低,感染的机会越大(P〈0.01);胎儿期间羊水有污染的新生儿感染率显著高于没有污染的新生儿(P〈0.01)。结论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自身的感染、环境引起的感染、操作引起的感染和用药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龚黎  郁念明  刘海峰 《中国医药》2014,(9):1298-1300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中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探讨导致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90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190例VAP患者分离革兰阴性菌184株(76.0%),其铜绿假单胞菌74株(40.2%)和大肠埃希菌70株(38.0%)最为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率最高,分别为77.0%(57/74)、73.0%(54/74),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率均为71.4%(50/70)。年龄≥60岁[比值比(OR)=6.675,95%置信区间(CI):2.620~9.731]、累及器官≥3个[OR=3.225,95%CI:1.337~7.806]及营养治疗不充分[OR=1.912,95%CI:1.043~8.522]是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EICU中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器官功能受损、营养不良是导致VAP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室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于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进行康复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观察组给予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同时给予对照组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19例,感染率为29.23%;对照组中感染人数45例,感染率为69.23%.观察组中感染发生情况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且感染发生于下呼吸道的患者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为11例和25例,明显多于其他部位的感染发生情况.结论 给予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特异性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相比较传统的常规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了临床康复率以及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