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分期整体治疗脑梗死瘀证伴偏瘫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瘀证伴偏瘫患者12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增加分期整体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病类诊断计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整体治疗脑梗死瘀证伴偏瘫临床疗效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整体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间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而治疗组加用分期整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脑梗死中医证候计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整体治疗脑跟死偏瘫疗效优于对照组,分期整体疗法可杜绝或减轻废用综合症的发生,缩短康复疗程,使患者残存机体得到最大恢复,减轻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王振兵 《光明中医》2012,27(1):172-17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7例,其中实验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2组均采用现代医学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加味化痰通络汤200mL/次,2次/d,2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症状及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好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88.2%,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化痰通络汤对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证候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化痰消栓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之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推广提供实践支持。方法:随机将60例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络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消栓方治疗。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化痰消栓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SS、NIHSS、BI、MRS评分及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为满意,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疗效并改善血管内皮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2.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25±3.73),对照组为(17.41±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15d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在针刺基础上配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患者后遗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中西药联合治疗记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63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川穹嗪注射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65%,对照组为80.6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结果较为满意,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2月一2010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2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与我院曾采用西医治疗19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6.5%,对照组总有效率57.9%。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差异,P〈O.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8.12±1.43,对照组为14.92±2.58,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整体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诊治的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资料,随机将患者进行分组,即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行中西医结合整体康复治疗,1日1次,4周为1个疗程,之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整体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圣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137-137,185
目的:观察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头皮针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各16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且蛆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改善,P〈0.05,但是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结论: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是治疗中风偏瘫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肾脑复原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肾虚血瘀证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脑复原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给予脑梗死二级预防和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肾脑复原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8d后,比较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肾脑复原汤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恢复期肾虚血瘀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治疗14天,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确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证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辨证属肝阳上亢证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天麻钩藤饮加常规西医治疗法,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法,3周后评定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调节同型半胱氨酸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能提高肝阳亢上证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2例偏瘫伴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规范的神经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运动疗法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周末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HAMD评分在治疗前差异元显著性(P〉0.05);治疗1周末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周末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疗效,寻找临床治疗的较好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的试验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均每周5次,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为64.7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急性期入组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的疗效好于恢复期入组患者,针刺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治疗,且早期针刺介入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包括中药汤剂和针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侯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2.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对于患者中风偏瘫的治疗和预后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及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红花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红花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