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光对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光照组及对照组,光照组大鼠经散瞳后进行10000lx强光照射(12h光照,12h避光,连续1~14d),对照组只接受自然光线照射。分别于强光照射后第1、3、7、14 d 摘除相应的光照组和对照组大鼠双侧眼球;并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各层结构变化,用电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用伊凡思蓝(Evans blue,EB)灌注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微循环成像及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视网膜微循环通透性变化,来评估血-视网膜屏障变化。结果:大鼠在强光照射1d后就出现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外节膜盘脱落、外核层厚度变薄等超微结构改变,并随着强光照射持续而逐渐加重,3 d后出现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至14 d时外核层厚度已明显变薄、细胞数也明显减少。大鼠在强光照射1 d后视网膜血管就出现EB染料渗漏,至14 d时EB染料渗漏最明显。结论:强光照射可导致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凋亡,外核层厚度变薄、细胞数减少,血-视网膜屏障结构、功能破坏。  相似文献   

2.
兔眼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后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出血性视网膜脱离(hemorrhagicretinaldetachment,HRD)后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健康青紫蓝兔18只,从16只动物的32眼中随机选出16眼作为实验组,另16眼作为对照组,另2只动物4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视网膜下注入自体抗凝血0.2mL(肝素钠浓度2.5kU/L)或含肝素钠(2.5kU/L)的生理盐水0.2mL的方法建立模型。手术后1h,1,3,7,10,14,28d取眼球,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RD组早期出现光感受器内外节脱落、变短,外核层水肿,3d时基本均已自行复位,14d时光感受器层仍有结构轻度紊乱,部分内外核层区略薄,部分细胞水肿,28d时与正常对照组光镜下未见明显区别。HRD组术后早期以光感受器内外节断裂缺失为主,继而出现外核层及内核层细胞水肿、细胞间隙变大、空泡样变性、并可见核固缩、核碎裂,至14d时光感受器大部分消失,结构紊乱,内外核层及网状层不规则,结构紊乱,空泡样变性,可见大量核固缩、核碎裂,28d时视网膜仍未自行复位。结论: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由于血液成分的机械损伤、可能的毒性作用,HRD对视网膜的损伤是涉及视网膜全层的严重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syndecan-1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增殖膜及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SD大鼠行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以诱导糖尿病。造模成功后,墨汁灌注及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的血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及人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中syndecan-1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9wk时,视网膜周边血管走形迂曲,毛细血管网明显减少,部分毛细血管灌注不良。对照组大鼠的视网膜syndecan-1呈阳性表达,其中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呈强阳性表达,内丛状层和光感受器外节呈中度阳性表达,外丛状层呈弱阳性表达。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syndecan-1的表达减低,其中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光感受器外节呈中度阳性表达,内丛状层及外丛状层呈弱阳性表达。13例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增殖膜标本中,syndecan-1弱阳性表达8例(61.5%),阴性表达5例(38.5%)。结论:临床和动物实验共同表明,糖尿病状态下,视网膜中syndecan-1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和研究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较强可见光对在鼠视网膜光损伤的病理变化。方法:自制光损伤箱,取健康成年SD大鼠3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光损伤后1d(D1),3d(D3),5d(D5),7d(D7)组,每7只,各组大鼠在12h明12h暗环境中饲养7d,然后暗适应36h,D1、D3、D5、D7组大鼠采用4178Lux照度的可见光进行12h间歇光照射,连续3d,总计36h,然后在正常环境中分别饲养1d,3d,5d和7d。大鼠以105水合氯醛麻醉,分别用4%多聚甲醛液、3%戊二醛灌流固定,摘取眼球,制成石蜡切片及超薄切片,应用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层次清楚,内、外节视杆排列整齐,规则。内、外核层排列紧密,染色均匀。光照后各组均可见光感受器形态的变化,其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D7组变化与D5组基本相似。主要变化为外核层变薄而稀疏。光感受器视杆外节排列紊乱,膜盘叠状结构角离。内节线粒体肿胀,空泡变,外核层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分布不均匀,向中央聚集。结论:采用4178Lux照度的见可光较长时间(36h)间歇照射可诱导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成功地模拟了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在光损伤的早期。即出现光感受器形态的变化,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损伤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视网膜脱离时神经生长因子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Sun XD  Zhang X  Xu X  Yu Z  Chen RJ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5):303-307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NGF)在实验性视网膜脱离 (retinaldetachment,RD)时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31只Spregue Dawley(SD)大鼠 (6 2只眼 )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建立RD模型 ,分为 4个组 :NGF实验组 (2 1只眼 )、实验对照组 (2 1只眼 )、病理对照组 (14只眼 )和正常对照组 (6只眼 )。 2 1只SD大鼠右眼玻璃体腔内注射NGF 5 μl(浓度为 1g/L ,1次 / 4d) ,作为NGF实验组 ,左眼注射空白载体作为实验对照组 ,不用药物的 7只SD大鼠 (14只眼 )作为病理对照组。分别在建立RD模型后 12h ,1、2、4、8、16及 32d行光镜和电镜检查 ,进行形态学和细胞数目比较。结果 RD发生后NGF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视网膜可见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缺失、内外核层排列紊乱、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层水肿变性。实验对照组和病理对照组在镜下表现无明显差异 ,NGF实验组、实验对照组与病理对照组视网膜在RD后 1d镜下即产生明显差异 ,病变程度明显轻于病理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 ,以光感受器细胞的内、外节改变最为明显。当RD复位后 ,NGF实验组视网膜组织和细胞结构明显优于病理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细胞计数结果显示 ,随着RD时间延长 ,视网膜细胞核数进行性下降 ,即使视网膜复位 ,各组细胞数仍少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照射方式对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连续性光照射与间歇性光照射对大鼠视网膜的影响,探讨视网膜光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雌性,8~10wk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连续性与间歇性损伤组,用强度为2380±569lx绿色荧光灯为致伤光源,连续光照射24h建立连续性光损伤模型;光照射3h,暗适应3h,反复8次建立间歇性光损伤模型。光照射后3,7,14d取材,石蜡包埋、HE染色,图像分析仪测量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结果:正常Wistar大鼠视网膜形态正常,结构层次分明,内外节排列整齐,分界清晰,内外核层排列紧密,外核层厚度为43.5±1.4μm;经过24h光照射后,各个时段均有明显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内外节结构紊乱,分界不清,外核层细胞核间隙增大,外丛状层及外核层均变薄。连续性损伤后3,7,14d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分别较正常减少13.9%,34.0%,35.8%;间歇性损伤后3,7,14d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分别较正常减少20.6%,40.8%,47.1%。间歇组与连续组同一时间段外核层厚度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间歇性光照射对视网膜损伤较连续性光照射重;视紫红质可能参与并介导了视网膜光损伤。  相似文献   

7.
观察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损伤对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和恢复蛋白(recoverin)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MNU处理1、3、7、10d组,每组均为6只大鼠.不同时间MNU处理组大鼠按体重40 mg/kg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MNU;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kg.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IRBP和恢复蛋白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MNU处理组IRBP的mRNA表达水平随MNU作用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随MNU作用时间增加而逐渐升高.MNU处理1d组恢复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U处理组3、7、10d组恢复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IRBP主要表达在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不同时间MNU处理组IRBP在视网膜各层均有表达并随MNU作用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恢复蛋白阳性标记物主要见于视网膜内核层、内丛状层及节细胞层,随MNU作用时间增加恢复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MNU可降低IRBP的表达,但增加恢复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生期视网膜光感受器节段结构特点以指导视网膜移植供体材料选择。方法以新生期小牛视网膜光感受器为研究对象,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为研究手段, 成年牛视网膜为对照。结果新生期视网膜光感受器节段成蘑菇样外观。外节段末端膨隆成球状, 构成蘑菇样结构的头部; 内节段和部分外节段细长成杆状, 构成蘑菇样结构的体部。 在外节段中邻近胞浆 膜向内折叠构成膜盘结构。 膜盘排列除与节段长轴垂直外, 还有与节段长轴平行和斜形排列者。 近末端外节段内膜盘形成不完全, 内侧端呈“阶梯状”外观。 外节段末端含有膜盘结构的外向突起, 较多的囊泡样结构、线粒体和核糖体。光感受器节段通过外界膜与外核层发生联系。结论新生期光感受器节段特殊的形态学特点提示 其尚未成熟, 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 适用于视网膜移植供体选材。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27-229)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高眼压模型形态学改变,为复方卡波姆成功构建高眼压模型提供形态学证据。

方法:SD清洁级大鼠50只,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大鼠40只、空白组大鼠10只。通过前房注射10μL复方卡波姆溶液方式造模,实验组大鼠在模型成功后再次随机分为3组,各组在高眼压1、2、3wk时间点分别处死并取材部分大鼠模型,观察视网膜和视神经病理结构、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实验组模型在1、2、3wk时间点均出现高眼压的视神经、视网膜损伤。电镜下正常视神经轴索、髓鞘结构完整,无明显溶解情况; 高眼压下的视神经轴索消失,髓鞘排列紊乱,阶段性溶解或脱髓鞘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光镜下正常视网膜各层结构分明,各层无明显水肿,未见炎症细胞; 高眼压下的视网膜细胞排列紊乱,外核层增厚,内、外丛状层增厚,内核层增厚,出现空泡状结构,节细胞数目减少,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水肿,小胶质细胞增生,血管膜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炎症细胞。电镜下正常视网膜细胞器结构较为完整,无明显细胞增生,线粒体结构正常,膜盘结构较为完整; 高眼压下视网膜节细胞层小胶质细胞增生,节细胞结构模糊,细胞器结构消失; 细胞凋亡,线粒体肿胀,胞浆空泡变性,视细胞外节膜盘断裂或溶解; 并且损伤程度与高眼压时间呈正比。

结论:高眼压模型的视网膜、视神经形态学改变证明,复方卡波姆溶液前房注射构建高眼压模型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光损伤对大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自制光照箱。取健康成年SD(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正常对照组大鼠饲养在12 h明12 h暗的正常环境中;实验组大鼠首先暗适应24 h,后采用5 000 lx照度的可见光照射48 h,再暗适应24 h。麻醉大鼠,时间约30 min。首先,应用视网膜电生理(ERG)检测大鼠视网膜功能;其次,取出大鼠眼球后放入眼球固定液或4%多聚甲醛,制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变化,冰冻切片行TUNEL染色,分别应用光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光损伤后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结果 HE染色显示光照后视网膜外核层较正常明显变薄,颞侧较鼻侧视网膜损伤较重;TUNEL染色显示光损伤后视网膜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qRT-PCR及WB显示光损伤后视网膜组织表达TNF-α增多;ERG显示光损伤大鼠视网膜功能明显降低。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照后视网膜外核层损伤是导致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阈下反应对BN大鼠视神经钳夹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阈下TTT对BN大鼠视网膜进行照射后3d,通过逆行标记RGCs的方法,对TTT+视神经钳夹组(A组)、TTT+假手术组(B组)、单纯视神经钳夹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在视神经钳夹后1、2、4周进行RGCs计数并比较;检测视网膜TTT阈下反应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观察TTT阈下反应对视网膜的影响。结果视神经钳夹后4周,A组RGCs数显著高于C组(P=0.006),而1周和2周时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B组和D组的RGCs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经阈下TTT干预后,HSP70表达高于对照眼。阈下TTT照射能引起视网膜组织形态上的改变。结论阈下TTT可显著提高视神经钳夹4周后RGCs的存活数量;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诱导视网膜内源性HSP70表达、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汪远  常青 《眼科研究》2009,27(3):202-20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对视网膜裂孔光凝愈合的影响。方法8只实验兔双眼制作视网膜裂孔模型,光凝孔周,左眼注入4mgTA作为实验组,右眼注入平衡液作为对照组,光镜和电镜观察双眼裂孔光凝斑,Western blot法测定双眼视网膜裂孔处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的表达。结果光镜下两组损伤均主要累及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层、外核层。电镜下仅在对照组发现感光细胞与色素上皮细胞之间微绒毛交叉及色素上皮细胞与邻近细胞之间桥粒连接。实验组裂孔光凝后局部视网膜组织内TGF-β2的表达量为0.308±0.057,对照组为0.418±0.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有阻碍视网膜裂孔光凝后愈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邓辉  金明  苑维  潘琳 《眼科》2011,20(6):372-377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检测以及神经营养因子NT-3的表达,探讨糖尿病(DM)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Sprague-Dawley(SD)大鼠82只。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70只。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DM大鼠模型。RT-PCR法检测视网膜GFAP mRNA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及内核层细胞的凋亡并计数凋亡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LSAB法检测GFAP、GLAST、GS、NT-3在视网膜的表达,观察DM大鼠视网膜RGC及内核层细胞功能的改变,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免疫组化的显色强度。主要指标 GFAP、GLAST、GS和NT-3的表达量,视网膜内核层和RGC细胞凋亡数。结果 (1)与正常组(1.00±0.02)相比,模型组GFAP阳性表达量(5.22±1.34)明显增加(P=0.000), GLAST、GS、NT-3阳性表达明显降低。(2)大鼠视网膜凋亡阳性细胞仅见于RGC层和内核层,模型组视网膜内核层细胞及RGC凋亡数量(36.00±6.02,11.48±2.08)比正常组(16.33±2.34,5.34±0.52)显著增加(P均=0.000)。(3)DM大鼠视网膜GFAP mRNA表达(7.00±0.37)比正常组(0.29±0.08)明显增加(P=0.000)。(4)GFAP阳性表达与内核层细胞及RGC凋亡数呈正相关(r=0.88、0.85,P=0.021、0.028 );GLAST阳性表达与内核层细胞及RGC凋亡数呈负相关(r=-0.91、-0.89, P=0.014、0.020),GS阳性表达与内核层细胞及RGC凋亡数呈负相关(r=-0.93、-0.90, P=0.007、0.009);NT-3阳性表达与内核层细胞及RGC凋亡数呈负相关(r=-0.74、-0.71, P=0.036、0.041)。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增加与Müller细胞的过度反应性增生及神经营养因子的缺失有关,高浓度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以及神经营养因子NT-3的缺失是其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永峰  尹娟娟 《眼科研究》2009,27(4):293-295
目的兔眼中央玻璃体切割后注射dispase蛋白酶,观察dispase蛋白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VD)形成的安全浓度。方法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8只,以右眼为实验眼,左跟为对照眼。兔眼中央玻璃体切割后注射0.5mL dispase,浓度分别为A组0.05μmol/min、B组0.1μmol/min、C组0.2μmol/min;对照组注射0.5mL无菌PBS。用药3个月后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dispase蛋白酶对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光镜下可见0.05μmol/min组、0.1μmol/min组、对照组眼视网膜结构完整,排列整齐,未发现异常改变。0.2μmol/min组眼神经节细胞减少。透射电镜下见各实验组动物视网膜内界膜清晰完整,但A组用药3个月后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外节结构大致正常,B组、C组实验眼视网膜在用药3个月后有不同程度的光感受器内外节结构紊乱;节细胞水肿,线粒体嵴断裂、空泡变。对照组视网膜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0.05、0.1、0.2μmol/min的dispase均可以诱导兔眼的玻璃体后脱离,随着浓度的增加,毒性增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丝胶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24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丝胶治疗组和糖尿病模型组,每组12只,另取同周龄12 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成模后丝胶治疗组给予丝胶溶液空腹灌胃、糖尿病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共35 d。药物干预后,检测3组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O-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的表达,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形态结构。结果 各指标三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显著(均为P<0.01)。丝胶治疗组大鼠视网膜中MDA含量、NF-κB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4.145±0.282)mmol·gprot-1、0.232±0.027和0.761±0.058,较糖尿病模型组的(6.813±0.446)mmol·gprot-1、0.334±0.024、0.994±0.084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丝胶治疗组大鼠视网膜中还原型GSH含量、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78.518±4.317)mg·gprot-1、0.591±0.054和 0.954±0.091,较糖尿病模型组的(59.890±5.932)mg·gprot-1、0.351±0.044、0.585±0.054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紊乱,内界膜肿胀,神经节细胞可见空泡、水肿样改变,丝胶治疗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形态较规则、排列轻度紊乱,病理变化较糖尿病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丝胶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氧化应激和炎症介质的损伤,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65(heat shock protein 65,HSP65)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实验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建立视网膜毛细血管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正常喂养,8周后测定两组大鼠血清与视网膜组织中HSP65表达情况,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毛细血管粥样硬化情况与斑块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血糖值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清中HSP65含量分别为(45.66±8.24)μmol·L-1和(20.67±9.44)μmol·L-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视网膜中的HSP65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6±0.11,高于对照组的0.1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和弹力板均完整且贴附紧密;实验组视网膜毛细血管内膜有程度不等的增厚,管腔呈偏心性狭窄,内膜中细胞外基质增多。实验组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血管面积、斑块面积与斑块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HSP65在视网膜毛细血管粥样硬化大鼠的血清与视网膜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可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血管面积、斑块面积与斑块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体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能否由视网膜匀浆上清液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及移植到视网膜光损伤大鼠玻璃体内后存活、迁移、整合及分化的情况。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足月剖宫产胎儿的正常脐带组织,经2.5 g·L-1胰蛋白酶和1 g·L-1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获得hUCMSCs。将CM-Dil标记的hUCMSCs注入光损伤大鼠玻璃体内,观察眼内整合分化情况,对正常对照组、光损伤组、PBS治疗组和hUCMSCs治疗组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层数和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UCMSCs培养48 h后贴壁生长,呈长梭形,14 d后可见细胞融合成片。光损伤后大鼠视网膜外核层结构紊乱、细胞层数减少,厚度变薄,与正常对照组[(40.73±1.32)μm]相比,hUCMSCs治疗组[(31.28±1.79)μm]与PBS治疗组[(17.21±1.02)μm]及光损伤组[(12.68±1.42)μm]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均变薄(均为P<0.05)。与光损伤组相比,PBS治疗组和hUCMSCs治疗组视网膜外核层层数显著增加。结论 HUCMSCs移植到光损伤大鼠玻璃体内后能存活、迁移及整合到受损伤视网膜,hUCMSCs玻璃体内移植可抑制光损伤大鼠光感受器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后的培养上清液,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MSCs)成为视网膜样细胞的可能性。 方法: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 ,流式细胞仪对其细胞纯度鉴定。取材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作为视网膜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鉴定各层组织完整性。电镜观察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程度。制备3种诱导分化大鼠MSCs的条件培养液。3种条件培养液均培养诱导至第3代大鼠MSCs 7~8d,用RT-PCR检测视紫红质(Rhodops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等视网膜细胞标志物在诱导后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HE染色显示大鼠视网膜片取材结构完整,电镜显示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后结构损伤严重。 RT-PCR鉴定:条件培养液诱导大鼠MSCs 7~8d,条件培养液Ⅰ组Rhodopsin (0.3915±0.00644)、NSE (0.2019±0.00682)、GFAP (0.1972±0.00211),条件培养液Ⅱ组Rhodopsin(0.0983±0.00319)、NSE (0.1048±0.00323)、GFAP (0.1040±0.00254),条件培养液Ⅲ组Rhodopsin(0.0044±0.00126)、NSE(0.0498±0.00149)、GFAP(0.0467±0.00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光损伤大鼠视网膜片培养上清液可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视网膜样细胞,为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韩真  王大博 《眼科研究》2012,30(5):424-427
背景 青光眼导致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进行性死亡是导致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主要病理基础,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ERS)参与此过程,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是内质网中的特异性标志物,检测GRP78在高眼压诱导视网膜中的表达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功能保护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检测GRP78在大鼠急性高眼压后不同时期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ERS在急性青光眼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56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前房穿刺组、急性高眼压12h组及急性高眼压1、3、7、14 d组,每组8只眼.急性高眼压模型的制作采用前房穿刺灌注生理盐水法,眼压提高至66 mmHg.分别于造模后12h及1、3、7、14 d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的GRP78蛋白表达的变化;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视网膜中GRP78 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整齐,急性高眼压后12h视网膜水肿增厚、细胞核肿胀,1d时视网膜形态学异常改变达到高峰,3d后水肿减轻,视网膜变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前房穿刺组大鼠RGCs层和内核层GRP78蛋白呈弱阳性表达,A值分别为0.195±0.006、0.196±0.005,急性高眼压12h组大鼠GRP78在视网膜的表达明显增强,A值为0.293±0.011,造模后1d时GRP78表达强度达到高峰,A值为0.499±0.039,造模后3d时GRP78表达明显降低,A值为0.268±0.017,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98、0.304、0.073,P<0.05),但造模后7d和14 d时GRP78在大鼠视网膜RGCs层和内核层中的表达量接近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02、0.001,P>0.05).实时定量RT-PCR检测表明,GRP78 mRNA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的相对表达量( 2-△△CT)为1.011±0.013,眼压升高12 h快速上调,为1.536±0.145,1 d时达高峰,为2.141±0.171,3d时迅速降低,为1.420±0.2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525、1.130、0.409,P<0.05),而造模后7d及14 d GRP78 mRNA在大鼠视网膜的表达量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20.0.004,P>0.05).结论 GRP78参与大鼠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损伤的发生机制,提示通过对ERS过程进行干预可能达到保护急性高眼压眼视神经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补肾益精方对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CS大鼠感光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RCS大鼠24只随机分为补肾益精方组及蒸馏水组,分别给予补肾益精方药液及蒸馏水灌胃,12只健康SD大鼠常规饲养作为正常组。在给药7 d及28 d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视网膜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切片光学显微镜下正常组SD大鼠视网膜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各层细胞排列整齐。蒸馏水组大鼠视网膜内核层及外核层均较正常组明显变薄,细胞排列稀疏,可见空泡样改变,感光细胞数减少,且随鼠龄增加减少日益显著。补肾益精方组大鼠视网膜内核层及外核层亦较正常组变薄,但与蒸馏水组相比增厚,感光细胞数较后者增多,细胞排列也较为整齐。给药7 d及28 d时补肾益精方组每个高倍视野感光细胞数分别为140±9和80±9,蒸馏水组分别为113±8和44±6,补肾益精方组较蒸馏水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给药7 d及28 d时补肾益精方组感光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67±5.39%及29.68±4.31%,蒸馏水组分别为50.34±5.21%及44.02±7.17%,补肾益精方组较蒸馏水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给药7 d及28 d补肾益精方组视网膜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较蒸馏水组增加(均为P<0.05),给药7 d时补肾益精方组视网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较蒸馏水组明显增加(P<0.05),28 d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7 d及28 d两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补肾益精方对RCS大鼠感光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补肾益精方促进视网膜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